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二集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,没有一个不欢喜,原来我们生活全在菩萨道里头,每个人起心动念都是替别人想,没想自己。所以同学相处和睦,超过兄弟姐妹,老师带头带得好,身教!

  我们看下面文,自他二利与平等说法之德行。没有恩怨,对待任何人一律平等,都说真话、都说好话。「因游刹度生均不离说法」。到诸佛世界去参访,这讲游刹,刹是刹土,去参观、去访问,都不离说法。「但说法不能离自觉」,这一定的道理,自觉之后才能觉他。自觉之后,这种参访才真正得利益,因为你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,去他方佛刹去参学,能取人之长,舍人之短,提升自己的境界,也能帮助佛教化众生。故下云:『舍离一切执著,成就无量功德,以无碍慧,解法如如』。「重明自利之行圆满。此四句以舍离执著为首者,因此实为入道之关键」。这现在没人懂。现在人学佛为什么不能契入?我执太坚固了;换句话说,我执的样子就是自私自利。一切都把自己的利益摆在首先,别人的利益放在后头,这已经就有很严重的过失。现在确实,有过之而无不及,只看到自己的利益,没有别人得利益的这个念头,百分之百我要得到,我一分也不让人,今天人是这种念头;好处我全要,一点点你都别想占,这就是今天社会动乱的根本原因。-这种心态如果不能改过来,这个社会二十年之后、三十年之后问题严重,没人能救。

  我们今天说这些道理,展开经卷说这些道理,佛教的,一般人听到不相信,说我们讲的全是骗人的。于他们的利益有重大的损害,他怎么会接受?自自然然产生排斥,这排斥力量非常巨大。这就是佛不度无缘之人,不是佛不度,他不能接受,他只有自己,没有别人。现在的教育,网路的教育、电视的教育,所教的内容都是名闻利养、贪瞋痴慢,都是从小就教人竞争、斗争、战争,一切据为己有,希望别人都死,这地球上资源我一个人独享,这样的念头。这是几十年,电视、网路教出来的。年轻这一代没有看到过正面的,全是负面的,把负面的已习以为常,认为是正常的,佛经上讲的是邪端,没听说过,怎么会有这种说法?所以这些出家的法师自己也不敢说,说了什么?没人相信。必须改变态度,随顺众生,人云亦云,人行亦行,随着世俗走,同流合污。佛法有形式,实质没有了。

  真学佛,那就是这段经文里头给我们提示的,从哪里下手?舍离执著。头一个,不要再执著身体是我。我们造作无量无边罪业,死了以后堕到三途、堕到地狱,罪从哪里造的?都是为这个身造的。身不是我,你说你冤不冤枉!为这个身体,迷在这个里头,产生严重的自私自利,造作一切伤天害理的事情、毁谤正法的事情,转眼之间就到地狱去了。那个地狱很容易去,很不容易出来。前几天,好像不到一个星期,我看到一个光盘,附体的。什么人?前清皇太极在地狱,讲得很清楚。他来透些信息,是地藏王菩萨准许他来的,给他的时间七天,七天再回到地狱,他罪还没受完。这个光盘我看了一下,我也很受感动。他末后也说得很可怜,劝大家千万不要再造罪业,他说完之后要回地狱去,地狱太苦了,他堕在金刚地狱,一片火海。为什么堕地狱?他说那个王位本来不是他的,是他哥哥的,他用欺骗的手段把他哥哥害死,他来夺取王位。做国王享几年的福,堕在金刚地狱这么长的时间。所以真正了解因果报应,不干这个事情。皇太极在位不长,是前清第一个皇帝,那个时候还没有入关,在东北,从一个小部落建立成一个国家。所以凡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名闻利养,我们现在知道,都造的是地狱因,果报确实自作自受。

  经文这个四句,把舍离执著摆在第一,「因此实为入道之关键」,大小乘都不例外。身见破了,真正看清楚、搞明白了,身不是我。身是什么?是我所有的,就像衣服一样,衣服不是我,是我所有的,我们肯为这件衣服牺牲自己生命去堕地狱吗?不可能。这个衣服真的对我不利,衣服可以不要,丢掉。这身怎么样?身,你看我们为身,为身贪图享受,造无量无边罪业,将来堕地狱值不值得?不值得!财色名食睡五欲,还不都是为了身吗?为了身享受,干这些恶业。单单饮食这一段,吃众生肉,一生当中跟多少众生结下冤仇。《因果经》里告诉我们,吃它半斤,将来要还它八两,没有不还的,到还债那一天后悔,迟了。我们没有学过不知道,听到这桩事情,老师好,举出多少例证说明这是事实,这不是寓言、不是小说。

  我年轻的时候,那些老人都很慈悲,我们下午下班,吃过晚饭之后就看这些老人,老人讲故事给我们听,所讲的事情都是他自己亲身经历,他一生所看到的因果报应,自己本身所遇到的,说给我们听。我们听了心里慢慢明白,头一个,不敢再吃肉了。我刚刚学佛,接触佛法大概六个月,不敢再吃肉了,素食六十一年。想到自己在抗战时候没念书,失学,我打猎打了三年,杀了不少众生。打猎的果报是短命报,《地藏经》上讲得很清楚。读《地藏经》寒毛直竖,再不敢了,真正求忏悔。反过来,有一点钱,在星期天都拿去放生,赎罪,立志做这桩事请。章嘉大师教给我的,看破、放下,比从前的执著轻,还有比一般人轻,比一般人淡薄。这个东西轻一分生一分智慧,轻两分生两分智慧;要看得很重,他生的是烦恼,不是智慧。所以这是入道的关键。

  我执破了,小乘证须陀洹果,这就入道;大乘身见破了,证圆教初信位的菩萨;虽然地位很低,我们通常叫他小小圣,他没有出六道轮回,但是他不再造罪业,他决定不堕三恶道,人间天上七次往返,他决定证阿罗汉果,就超越六道,这入道的好处。大乘菩萨一级一级向上提升,提升到第七信位,信位有十个阶级,初信到十信,第七信的菩萨,断烦恼的功夫跟阿罗汉一样,见思烦恼断了,超越六道轮回。七信是等于阿罗汉,八信是辟支佛,九信是菩萨,十信就成佛了。十信成佛是佛里头最低的一个层次,天台大师称他作相似即佛,他很像佛,不是真佛。佛法里面讲真假,标准是什么?用真心的是真佛,用妄心的是假佛。但是他妄心,心用得很正,他不邪。为什么?对于佛的经教他通达,他真的依教奉行,真的把佛经上所说的他都做到,他没见性,为什么没见性?法执没放下。我执没有了,法执有;我没有,法是真的。法执也没有了,他就是真佛。真佛不住十法界,住什么地方?住实报庄严土,一真法界。他到我们这个世间来,像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真正住在哪里?住实报土。他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是他的应化身,他的本身在实报土,应身来了。就是他的变化身也来投胎,示现八相成道,在这个世间住八十年,这叫应身。应身跟化身是一样,但是应身住的时间长,化身时间短,化身是来帮助你解决一个问题,解决完了之后他就没有了。

  像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,那个时候他四十多岁,为报父母之恩,把朝山的功德回向给父母,从定海普陀三步一拜,拜到山西五台,路上走了三年。三步一磕头,一天只能走十里路差不多,三年。这么长的时间,这样辛苦的路程,当中生病,生过两次病,都是在旷野,就是附近没有村庄、没有人家,病倒了,不能动。遇到一个叫化,这个叫化子看他很可怜,照顾他,山上找草药,外面讨饭分给他吃。照顾他十几天,身体慢慢恢复,能够继续再拜,这就走了。过了大概一年,又一次路上病倒,又碰到这个叫化,两次病倒都是这个叫化救他的。他问这个叫化,问他名字,他说他叫文吉。家住在哪里?就住在五台山,他说你到五台山,五台山人都知道我。他拜到五台山,头一个就打听,没人晓得。拜到庙里面文殊菩萨像前,问这些出家的师父,你们晓不晓得有个叫化子叫文吉?他把故事讲给大家听,人家说那是文殊菩萨,才恍然大悟,那是文殊菩萨的化身。你看,你有病的时候他出现,病好了就不见了,能够帮助你十几天,化身。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这是应身,不是他的本身,本身在实报土。

  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,一定要知道这个事情,到极乐世界,我们的本身在阿弥陀佛身边,没有离开阿弥陀佛,可是我们有能力应化身,到他方世界去帮助有缘人,就跟文殊菩萨一样,有这个本事。十方世界,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曾经住过,都有家亲眷属朋友,这些有缘人遇到困难,我们全知道。用什么方法去帮助他?自己有应化身的能力,时间短暂,化身去;时间很长,他应身去。这是属于神足通,神足通真管事、管用,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这个能力就恢复;自己没证得,阿弥陀佛加持你,让你有这种能力。这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,只有极乐世界独有。往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,文殊是阿惟越致菩萨。换句话说,生到极乐世界,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也有这个能力。所以对于生生世世的亲人才真正能照顾到,你没有这个能力怎么照顾?

  下面举个例子,「世尊睹明星而彻悟本心」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入定,夜晚看到一颗亮亮的星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彻悟本心就是明心见性,他成佛了。「开口第一句便道」,这第一句话我们要记住,这是什么?事实真相。「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」,这是释迦牟尼佛开悟第一句话。说明什么?说明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你确确实实跟诸佛如来同样的智慧、同样的德能(这种分身、应身这是属于德能)、同样的相好,跟佛没有两样,你本来是佛。为什么现在搞成这个样子?你有妄想、你有执著,所以你变成凡夫。这句话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学的,他教什么东西?就教这个。这句话就是一切诸佛所说之法的一个总的源头、总的纲领。

  确确实实你是个佛,因为你有妄想,这当中有个分别,省略掉了,执著,就是三大类的烦恼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《华严经》上说的。一般大乘经里面不是用这个名相,他讲无明烦恼,无明烦恼就是此地讲的妄想,尘沙烦恼,尘沙烦恼是分别,见思烦恼就是执著。见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二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