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,沒有一個不歡喜,原來我們生活全在菩薩道裏頭,每個人起心動念都是替別人想,沒想自己。所以同學相處和睦,超過兄弟姐妹,老師帶頭帶得好,身教!
我們看下面文,自他二利與平等說法之德行。沒有恩怨,對待任何人一律平等,都說真話、都說好話。「因遊刹度生均不離說法」。到諸佛世界去參訪,這講遊刹,刹是刹土,去參觀、去訪問,都不離說法。「但說法不能離自覺」,這一定的道理,自覺之後才能覺他。自覺之後,這種參訪才真正得利益,因爲你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,去他方佛刹去參學,能取人之長,舍人之短,提升自己的境界,也能幫助佛教化衆生。故下雲:『舍離一切執著,成就無量功德,以無礙慧,解法如如』。「重明自利之行圓滿。此四句以舍離執著爲首者,因此實爲入道之關鍵」。這現在沒人懂。現在人學佛爲什麼不能契入?我執太堅固了;換句話說,我執的樣子就是自私自利。一切都把自己的利益擺在首先,別人的利益放在後頭,這已經就有很嚴重的過失。現在確實,有過之而無不及,只看到自己的利益,沒有別人得利益的這個念頭,百分之百我要得到,我一分也不讓人,今天人是這種念頭;好處我全要,一點點你都別想占,這就是今天社會動亂的根本原因。-這種心態如果不能改過來,這個社會二十年之後、叁十年之後問題嚴重,沒人能救。
我們今天說這些道理,展開經卷說這些道理,佛教的,一般人聽到不相信,說我們講的全是騙人的。于他們的利益有重大的損害,他怎麼會接受?自自然然産生排斥,這排斥力量非常巨大。這就是佛不度無緣之人,不是佛不度,他不能接受,他只有自己,沒有別人。現在的教育,網路的教育、電視的教育,所教的內容都是名聞利養、貪瞋癡慢,都是從小就教人競爭、鬥爭、戰爭,一切據爲己有,希望別人都死,這地球上資源我一個人獨享,這樣的念頭。這是幾十年,電視、網路教出來的。年輕這一代沒有看到過正面的,全是負面的,把負面的已習以爲常,認爲是正常的,佛經上講的是邪端,沒聽說過,怎麼會有這種說法?所以這些出家的法師自己也不敢說,說了什麼?沒人相信。必須改變態度,隨順衆生,人雲亦雲,人行亦行,隨著世俗走,同流合汙。佛法有形式,實質沒有了。
真學佛,那就是這段經文裏頭給我們提示的,從哪裏下手?舍離執著。頭一個,不要再執著身體是我。我們造作無量無邊罪業,死了以後墮到叁途、墮到地獄,罪從哪裏造的?都是爲這個身造的。身不是我,你說你冤不冤枉!爲這個身體,迷在這個裏頭,産生嚴重的自私自利,造作一切傷天害理的事情、毀謗正法的事情,轉眼之間就到地獄去了。那個地獄很容易去,很不容易出來。前幾天,好像不到一個星期,我看到一個光盤,附體的。什麼人?前清皇太極在地獄,講得很清楚。他來透些信息,是地藏王菩薩准許他來的,給他的時間七天,七天再回到地獄,他罪還沒受完。這個光盤我看了一下,我也很受感動。他末後也說得很可憐,勸大家千萬不要再造罪業,他說完之後要回地獄去,地獄太苦了,他墮在金剛地獄,一片火海。爲什麼墮地獄?他說那個王位本來不是他的,是他哥哥的,他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哥哥害死,他來奪取王位。做國王享幾年的福,墮在金剛地獄這麼長的時間。所以真正了解因果報應,不幹這個事情。皇太極在位不長,是前清第一個皇帝,那個時候還沒有入關,在東北,從一個小部落建立成一個國家。所以凡是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名聞利養,我們現在知道,都造的是地獄因,果報確實自作自受。
經文這個四句,把舍離執著擺在第一,「因此實爲入道之關鍵」,大小乘都不例外。身見破了,真正看清楚、搞明白了,身不是我。身是什麼?是我所有的,就像衣服一樣,衣服不是我,是我所有的,我們肯爲這件衣服犧牲自己生命去墮地獄嗎?不可能。這個衣服真的對我不利,衣服可以不要,丟掉。這身怎麼樣?身,你看我們爲身,爲身貪圖享受,造無量無邊罪業,將來墮地獄值不值得?不值得!財色名食睡五欲,還不都是爲了身嗎?爲了身享受,幹這些惡業。單單飲食這一段,吃衆生肉,一生當中跟多少衆生結下冤仇。《因果經》裏告訴我們,吃它半斤,將來要還它八兩,沒有不還的,到還債那一天後悔,遲了。我們沒有學過不知道,聽到這樁事情,老師好,舉出多少例證說明這是事實,這不是寓言、不是小說。
我年輕的時候,那些老人都很慈悲,我們下午下班,吃過晚飯之後就看這些老人,老人講故事給我們聽,所講的事情都是他自己親身經曆,他一生所看到的因果報應,自己本身所遇到的,說給我們聽。我們聽了心裏慢慢明白,頭一個,不敢再吃肉了。我剛剛學佛,接觸佛法大概六個月,不敢再吃肉了,素食六十一年。想到自己在抗戰時候沒念書,失學,我打獵打了叁年,殺了不少衆生。打獵的果報是短命報,《地藏經》上講得很清楚。讀《地藏經》寒毛直豎,再不敢了,真正求忏悔。反過來,有一點錢,在星期天都拿去放生,贖罪,立志做這樁事請。章嘉大師教給我的,看破、放下,比從前的執著輕,還有比一般人輕,比一般人淡薄。這個東西輕一分生一分智慧,輕兩分生兩分智慧;要看得很重,他生的是煩惱,不是智慧。所以這是入道的關鍵。
我執破了,小乘證須陀洹果,這就入道;大乘身見破了,證圓教初信位的菩薩;雖然地位很低,我們通常叫他小小聖,他沒有出六道輪回,但是他不再造罪業,他決定不墮叁惡道,人間天上七次往返,他決定證阿羅漢果,就超越六道,這入道的好處。大乘菩薩一級一級向上提升,提升到第七信位,信位有十個階級,初信到十信,第七信的菩薩,斷煩惱的功夫跟阿羅漢一樣,見思煩惱斷了,超越六道輪回。七信是等于阿羅漢,八信是辟支佛,九信是菩薩,十信就成佛了。十信成佛是佛裏頭最低的一個層次,天臺大師稱他作相似即佛,他很像佛,不是真佛。佛法裏面講真假,標准是什麼?用真心的是真佛,用妄心的是假佛。但是他妄心,心用得很正,他不邪。爲什麼?對于佛的經教他通達,他真的依教奉行,真的把佛經上所說的他都做到,他沒見性,爲什麼沒見性?法執沒放下。我執沒有了,法執有;我沒有,法是真的。法執也沒有了,他就是真佛。真佛不住十法界,住什麼地方?住實報莊嚴土,一真法界。他到我們這個世間來,像釋迦牟尼佛,釋迦牟尼佛真正住在哪裏?住實報土。他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是他的應化身,他的本身在實報土,應身來了。就是他的變化身也來投胎,示現八相成道,在這個世間住八十年,這叫應身。應身跟化身是一樣,但是應身住的時間長,化身時間短,化身是來幫助你解決一個問題,解決完了之後他就沒有了。
像虛雲老和尚朝五臺山,那個時候他四十多歲,爲報父母之恩,把朝山的功德回向給父母,從定海普陀叁步一拜,拜到山西五臺,路上走了叁年。叁步一磕頭,一天只能走十裏路差不多,叁年。這麼長的時間,這樣辛苦的路程,當中生病,生過兩次病,都是在曠野,就是附近沒有村莊、沒有人家,病倒了,不能動。遇到一個叫化,這個叫化子看他很可憐,照顧他,山上找草藥,外面討飯分給他吃。照顧他十幾天,身體慢慢恢複,能夠繼續再拜,這就走了。過了大概一年,又一次路上病倒,又碰到這個叫化,兩次病倒都是這個叫化救他的。他問這個叫化,問他名字,他說他叫文吉。家住在哪裏?就住在五臺山,他說你到五臺山,五臺山人都知道我。他拜到五臺山,頭一個就打聽,沒人曉得。拜到廟裏面文殊菩薩像前,問這些出家的師父,你們曉不曉得有個叫化子叫文吉?他把故事講給大家聽,人家說那是文殊菩薩,才恍然大悟,那是文殊菩薩的化身。你看,你有病的時候他出現,病好了就不見了,能夠幫助你十幾天,化身。釋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這是應身,不是他的本身,本身在實報土。
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,一定要知道這個事情,到極樂世界,我們的本身在阿彌陀佛身邊,沒有離開阿彌陀佛,可是我們有能力應化身,到他方世界去幫助有緣人,就跟文殊菩薩一樣,有這個本事。十方世界,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曾經住過,都有家親眷屬朋友,這些有緣人遇到困難,我們全知道。用什麼方法去幫助他?自己有應化身的能力,時間短暫,化身去;時間很長,他應身去。這是屬于神足通,神足通真管事、管用,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這個能力就恢複;自己沒證得,阿彌陀佛加持你,讓你有這種能力。這是他方世界所沒有的,只有極樂世界獨有。往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,文殊是阿惟越致菩薩。換句話說,生到極樂世界,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也有這個能力。所以對于生生世世的親人才真正能照顧到,你沒有這個能力怎麼照顧?
下面舉個例子,「世尊睹明星而徹悟本心」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入定,夜晚看到一顆亮亮的星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徹悟本心就是明心見性,他成佛了。「開口第一句便道」,這第一句話我們要記住,這是什麼?事實真相。「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,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」,這是釋迦牟尼佛開悟第一句話。說明什麼?說明一切衆生本來是佛,你確確實實跟諸佛如來同樣的智慧、同樣的德能(這種分身、應身這是屬于德能)、同樣的相好,跟佛沒有兩樣,你本來是佛。爲什麼現在搞成這個樣子?你有妄想、你有執著,所以你變成凡夫。這句話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學的,他教什麼東西?就教這個。這句話就是一切諸佛所說之法的一個總的源頭、總的綱領。
確確實實你是個佛,因爲你有妄想,這當中有個分別,省略掉了,執著,就是叁大類的煩惱,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《華嚴經》上說的。一般大乘經裏面不是用這個名相,他講無明煩惱,無明煩惱就是此地講的妄想,塵沙煩惱,塵沙煩惱是分別,見思煩惱就是執著。見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九二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