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二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三九二集)  2012/6/22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392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八五五页,倒数第四行:

  「明平等度生之德。彼土菩萨有大慈悲,愿饶益一切有情,故于一切众生,不计亲疏恩怨,亦无彼我之分,更无违怨之想,视同一子,平等普度。故经云:亦无彼我违怨之想」。这句经文对于我们今天社会可以说是迫切需要。今天整个世界社会动乱,这个乱象让每个人都感到厌烦,许许多多人都在想如何对治,能够将社会秩序恢复像过去一样的安定。不要说过去太久,过去三十年跟现在相比差距很大。过去三十年,实在讲已经是很乱了,但是跟今天相比,过去还是太平盛世。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?这个原因我们要知道,人学坏了。跟什么学?跟电视学、跟网路学,电视、网路失控了、疏忽了,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。十年十年比,这是走下坡、滑坡,滑得很严重,再下去十年、再下去十年怎么办?怕的是这个地球毁灭,非常有可能。

  许许多多志士仁人、国家领导人,我见到过的,都提出这么个问题,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吗?这个世界还会有救吗?这些问题非常严肃、非常尖锐。我的看法,要想恢复和平,只有一条路可走,哪一条路?宗教教育。除这条路子,真的,我想不出第二条路。我在马来西亚,跟前首相马哈迪讨论过这个问题,他同意我的看法。宗教可以团结,宗教要走向教育,希望宗教要觉悟,要为整个世界和谐着想,把经典细细的讲给信众们听,心量拓开,代表神、代表上帝真正的爱世人。每个宗教教义都是好的,每个宗教都教人孝顺父母、尊师重道,每个宗教都倡导要严守戒律,都重视伦理道德。其他的方法都来不及了,毕竟在现在世界上还有不少信奉宗教的人,信奉的热忱不如前人,不说太久,就是三十年以前比不上。

  佛教要恢复教育,不恢复教育不行。经典是佛陀的教科书,理论我们要明了、要接受,它所说的全都是我们自己分内之事,教我们怎样做人、怎样过日子、怎样工作、怎样处事待人接物,在这个里头提升自己的境界,是部非常好的教科书。这个地方教给我们,换句话说,我们要向西方极乐世界学习。为什么那个世界那么美好,原因何在?第一个,每一个往生的人经过严格的筛选。他造五逆十恶不要紧,真正忏悔,真正改过自新,极乐世界还是会收容他的;不能改过的,极乐世界决定不接受。所以极乐世界都是好人。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教学没有中断过,所以在极乐世界这些人都受到最好的教育。老师是阿弥陀佛,还有十方诸佛如来,经常都到极乐世界去上课。无论我们想学什么法门,哪一种学术,应有尽有。老师都是如来,这是最高的学位,一定能把你教好,同学全是大菩萨,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。极乐世界的筛选要上善,中下善根也能去,但是很短的时间就变成上善,在那里学习进步很快。那里头的人有大慈悲,这个大慈悲就是大爱。佛门常说慈悲,少说爱,慈悲就是爱,不一样的地方,慈悲,爱里头有智慧,这叫慈悲。一般讲爱,爱里头有感情,佛法里面爱是智慧,不是感情。这是极乐世界的菩萨,只要生到极乐世界都称之为菩萨,菩萨是学生。

  西方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只有两种人。克实而论,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学校,是一个道场,不是一个国家,它不像国家。国家一定有行政组织,有国王、有大臣,极乐世界没有;一个国家一定有士农工商,这个社会有各行各业,极乐世界没有。极乐世界只有两种人,一个佛、一个菩萨,佛是老师,菩萨是学生。所以它是道道地地的一个学校,培养什么人?培养人成佛。这边这个没有,是在培养人成佛。佛是什么,我们要把他搞清楚,佛是伦理、道德、智慧、德行、才艺、福慧圆满的人,这个人叫做佛。你说这种学校,谁不乐意去学习?它里面教学的课程、目标都是我们渴望,我们希求,我们想得到的。而这个学校很容易去,不难,入学的条件很简单。第一个你要真正相信,相信有这个学校,极乐世界,相信有这个老师,阿弥陀佛。第二你真正想去,往生极乐世界,亲近阿弥陀佛。你去做什么?去就是作佛,我不是为别的。作佛,那个标准就是阿弥陀佛,我要学成跟阿弥陀佛一样,无量智慧、无量福德、无量寿命,一切都无量。不是为自私,不为自己,一切都无量,才能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苦难众生,是为这个。苦难众生就是六道里头的众生。所以他有大愿,愿饶益一切有情。有情就是有烦恼的,情就是烦恼,有烦恼当然造罪业。这些众生在六道里头轮回受苦,帮助他们离苦得乐,是为这个。

  故于一切众生,不计亲疏恩怨。心量大,以平等心待人接物,恩怨平等,亲疏一样。一切众生里面,年龄跟自己父母差不多大的是长辈,像对父母一样的孝顺、尊重,年龄跟自己相差不多的是兄弟姐妹,年龄小的跟自己儿女一样。亦无彼我之分,这一句更难得,无彼我之分就是看成一体;前面不计亲疏恩怨是一家人,无彼我之分是一体。更无违怨之想,哪里会有这种念头?违是不顺,怨是有怨恨,这个在凡情里头常常有,有些人天天有,看这个看不惯,看那个不如意,总是心里头不平,有怨恨、有批评、有教训,总有这些。

  视同一子,平等普度,这个态度很难很难。基督教里头说上帝爱世人,把世人都看作是自己的独生子一样。上帝做到了,可是基督徒没做到,基督徒有分别,是同样信仰的好像还有这么一点,不是基督徒、非基督徒,那个待遇就不一样。上帝爱世人,基督徒爱上帝,不爱世人。我跟基督徒往来,我告诉他们,上帝爱我。他说为什么?我说上帝爱世人,我也爱世人,我也爱上帝,他爱我,他不爱你们。他说为什么?你们爱上帝不爱世人。佛菩萨大慈大悲,跟上帝是一个心,视同一子,平等普度,我们做到没有?同样是学佛的都没有做到,有时候看成敌对。我们用这几句经文来做标准,就把那些信佛的人统统筛选掉了,他们念佛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?不能,那到极乐世界把极乐世界规矩全都破坏了,阿弥陀佛不会来接你。弥陀不来接你,你找不到极乐世界在哪里,西方太大了,找不到。

  真正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这段经文,这两行,你要好好的把它背熟,常常记在心里。你要是违背了佛的这个心愿,你去不了,一天念二十万声佛号都没有用。什么时候平等心现前、清净心现前,你一天只念一声佛号都行,佛都欢喜你,都会接你去。没有这样开阔的心量、慈悲的心量、平等普度的心量,极乐世界去不了。所以这个经里最后这一句,『亦无彼我违怨之想』,他平等的。

 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,「平等利生」。这里假设一个问题:

  【何以故。】

  『何以故』,用现在的话说是为什么。下面解释:

  【彼诸菩萨。于一切众生。有大慈悲利益心故。舍离一切执著。成就无量功德。以无碍慧。解法如如。】

  这一定要学,不能不学。解释里头有两段,第一段「悲利解如」,这是根本智、真实智慧。我们看注解,『彼诸菩萨,于一切众生,有大慈悲利益心故』,「以下数句经文」,就是刚才我们读的这一小段,「重明自他二利与平等说法之德行」。前面提了,再重说,这什么意思?重要,怕我们疏忽掉。重说再重说,不断的重说,这个意思就是提醒我们,我们要认真学习,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,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做到,做不到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自他二利怎么个修法?要把他摆在第一,我为他服务,才能够令他觉悟。我只说不行,别人看到我们说我们是假的,不是真的,能说不能行,那怎么?那是骗人的。

  所以,我们一定要做出来给大家看,大家看了,佛教育是真的不是假的,别人对于佛教才会重视。如果做不到,人家说假的,佛教都是假的,会说,都不能行。不是对我们一个人批评,对整个佛教的批评,这个罪就重。因为我不善,我能说不能行,让社会大众连佛菩萨都批评,都产生怀疑,我这个过失就重,自己还不知道。古大德有句话说,「地狱门前僧道多」,他的地狱罪是怎么造的?就是这样造的。自己知不知道?不知道。我天天读经,我天天念佛,我天天在弘扬佛法,为什么还堕地狱?你没做到,让别人看到你的行为,对于整个佛教有不利的批评。这种批评是造口业,毁谤三宝,毁谤三宝是因你而起,这个因果责任自己要负担。

  今天学佛有困难,是真的不是假的,难在哪里?没有好老师。我看老师教我,老师就是这样的,老师没做到,所以那个老师问题就很严重。一生能够遇到好老师幸运,古人所谓学生遇到好老师是缘分,可遇不可求。老师要找一个好学生更难,到哪里去找!所以今天师道没有了。三十年前师道就没有了,现在到哪去找?我学佛是六十年前,还遇到几个好老师,以后没有了。老师要做榜样给学生看,学生才会真相信,老师教学非常不容易。时代走向民国,孝道衰了,师道渐渐没落。

  我这样的年龄,抗战期间,中日战争爆发我十一岁,这个战争打了八年,结束的时候我十九岁,我这样子长成的,那个时候我们看到师道。抗战期间我们是流亡学生,逃难的,国家收留,办了一些国立中学,专门收这些流亡学生。上学不要缴学费,没钱,流亡的难民,学校里管吃管住。这是非常时期。那个时候学校的老师跟经上讲的一样,像父母一样,对于学生的管教很严;老师尽老师的责任,也要尽父母的责任。所以我们在那个时候读书,师生的感情超过父子。老师对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,我们一生都感恩。苦难的日子,老师跟我们真是共甘苦、同患难,同学当中的感情真的像兄弟姐妹一样,比现在兄弟姐妹还好,有什么困难全心全力照顾、帮助。我在学校年龄还是小的,所以同学十之七八都不在了。想起那段时间我非常怀念,再见不到了。佛法在那个时候,可惜弘扬佛法的人太少,没有听过人讲经,如果这种经典在那时候讲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二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