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注 (第叁九二集) 2012/6/22
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392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八五五頁,倒數第四行:
「明平等度生之德。彼土菩薩有大慈悲,願饒益一切有情,故于一切衆生,不計親疏恩怨,亦無彼我之分,更無違怨之想,視同一子,平等普度。故經雲:亦無彼我違怨之想」。這句經文對于我們今天社會可以說是迫切需要。今天整個世界社會動亂,這個亂象讓每個人都感到厭煩,許許多多人都在想如何對治,能夠將社會秩序恢複像過去一樣的安定。不要說過去太久,過去叁十年跟現在相比差距很大。過去叁十年,實在講已經是很亂了,但是跟今天相比,過去還是太平盛世。爲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?這個原因我們要知道,人學壞了。跟什麼學?跟電視學、跟網路學,電視、網路失控了、疏忽了,所以變成今天這個樣子。十年十年比,這是走下坡、滑坡,滑得很嚴重,再下去十年、再下去十年怎麼辦?怕的是這個地球毀滅,非常有可能。
許許多多志士仁人、國家領導人,我見到過的,都提出這麼個問題,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?這個世界還會有救嗎?這些問題非常嚴肅、非常尖銳。我的看法,要想恢複和平,只有一條路可走,哪一條路?宗教教育。除這條路子,真的,我想不出第二條路。我在馬來西亞,跟前首相馬哈迪討論過這個問題,他同意我的看法。宗教可以團結,宗教要走向教育,希望宗教要覺悟,要爲整個世界和諧著想,把經典細細的講給信衆們聽,心量拓開,代表神、代表上帝真正的愛世人。每個宗教教義都是好的,每個宗教都教人孝順父母、尊師重道,每個宗教都倡導要嚴守戒律,都重視倫理道德。其他的方法都來不及了,畢竟在現在世界上還有不少信奉宗教的人,信奉的熱忱不如前人,不說太久,就是叁十年以前比不上。
佛教要恢複教育,不恢複教育不行。經典是佛陀的教科書,理論我們要明了、要接受,它所說的全都是我們自己分內之事,教我們怎樣做人、怎樣過日子、怎樣工作、怎樣處事待人接物,在這個裏頭提升自己的境界,是部非常好的教科書。這個地方教給我們,換句話說,我們要向西方極樂世界學習。爲什麼那個世界那麼美好,原因何在?第一個,每一個往生的人經過嚴格的篩選。他造五逆十惡不要緊,真正忏悔,真正改過自新,極樂世界還是會收容他的;不能改過的,極樂世界決定不接受。所以極樂世界都是好人。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教學沒有中斷過,所以在極樂世界這些人都受到最好的教育。老師是阿彌陀佛,還有十方諸佛如來,經常都到極樂世界去上課。無論我們想學什麼法門,哪一種學術,應有盡有。老師都是如來,這是最高的學位,一定能把你教好,同學全是大菩薩,諸上善人俱會一處。極樂世界的篩選要上善,中下善根也能去,但是很短的時間就變成上善,在那裏學習進步很快。那裏頭的人有大慈悲,這個大慈悲就是大愛。佛門常說慈悲,少說愛,慈悲就是愛,不一樣的地方,慈悲,愛裏頭有智慧,這叫慈悲。一般講愛,愛裏頭有感情,佛法裏面愛是智慧,不是感情。這是極樂世界的菩薩,只要生到極樂世界都稱之爲菩薩,菩薩是學生。
西方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只有兩種人。克實而論,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學校,是一個道場,不是一個國家,它不像國家。國家一定有行政組織,有國王、有大臣,極樂世界沒有;一個國家一定有士農工商,這個社會有各行各業,極樂世界沒有。極樂世界只有兩種人,一個佛、一個菩薩,佛是老師,菩薩是學生。所以它是道道地地的一個學校,培養什麼人?培養人成佛。這邊這個沒有,是在培養人成佛。佛是什麼,我們要把他搞清楚,佛是倫理、道德、智慧、德行、才藝、福慧圓滿的人,這個人叫做佛。你說這種學校,誰不樂意去學習?它裏面教學的課程、目標都是我們渴望,我們希求,我們想得到的。而這個學校很容易去,不難,入學的條件很簡單。第一個你要真正相信,相信有這個學校,極樂世界,相信有這個老師,阿彌陀佛。第二你真正想去,往生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。你去做什麼?去就是作佛,我不是爲別的。作佛,那個標准就是阿彌陀佛,我要學成跟阿彌陀佛一樣,無量智慧、無量福德、無量壽命,一切都無量。不是爲自私,不爲自己,一切都無量,才能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刹土裏面的苦難衆生,是爲這個。苦難衆生就是六道裏頭的衆生。所以他有大願,願饒益一切有情。有情就是有煩惱的,情就是煩惱,有煩惱當然造罪業。這些衆生在六道裏頭輪回受苦,幫助他們離苦得樂,是爲這個。
故于一切衆生,不計親疏恩怨。心量大,以平等心待人接物,恩怨平等,親疏一樣。一切衆生裏面,年齡跟自己父母差不多大的是長輩,像對父母一樣的孝順、尊重,年齡跟自己相差不多的是兄弟姐妹,年齡小的跟自己兒女一樣。亦無彼我之分,這一句更難得,無彼我之分就是看成一體;前面不計親疏恩怨是一家人,無彼我之分是一體。更無違怨之想,哪裏會有這種念頭?違是不順,怨是有怨恨,這個在凡情裏頭常常有,有些人天天有,看這個看不慣,看那個不如意,總是心裏頭不平,有怨恨、有批評、有教訓,總有這些。
視同一子,平等普度,這個態度很難很難。基督教裏頭說上帝愛世人,把世人都看作是自己的獨生子一樣。上帝做到了,可是基督徒沒做到,基督徒有分別,是同樣信仰的好像還有這麼一點,不是基督徒、非基督徒,那個待遇就不一樣。上帝愛世人,基督徒愛上帝,不愛世人。我跟基督徒往來,我告訴他們,上帝愛我。他說爲什麼?我說上帝愛世人,我也愛世人,我也愛上帝,他愛我,他不愛你們。他說爲什麼?你們愛上帝不愛世人。佛菩薩大慈大悲,跟上帝是一個心,視同一子,平等普度,我們做到沒有?同樣是學佛的都沒有做到,有時候看成敵對。我們用這幾句經文來做標准,就把那些信佛的人統統篩選掉了,他們念佛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?不能,那到極樂世界把極樂世界規矩全都破壞了,阿彌陀佛不會來接你。彌陀不來接你,你找不到極樂世界在哪裏,西方太大了,找不到。
真正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這段經文,這兩行,你要好好的把它背熟,常常記在心裏。你要是違背了佛的這個心願,你去不了,一天念二十萬聲佛號都沒有用。什麼時候平等心現前、清淨心現前,你一天只念一聲佛號都行,佛都歡喜你,都會接你去。沒有這樣開闊的心量、慈悲的心量、平等普度的心量,極樂世界去不了。所以這個經裏最後這一句,『亦無彼我違怨之想』,他平等的。
我們再看底下一段,「平等利生」。這裏假設一個問題:
【何以故。】
『何以故』,用現在的話說是爲什麼。下面解釋:
【彼諸菩薩。于一切衆生。有大慈悲利益心故。舍離一切執著。成就無量功德。以無礙慧。解法如如。】
這一定要學,不能不學。解釋裏頭有兩段,第一段「悲利解如」,這是根本智、真實智慧。我們看注解,『彼諸菩薩,于一切衆生,有大慈悲利益心故』,「以下數句經文」,就是剛才我們讀的這一小段,「重明自他二利與平等說法之德行」。前面提了,再重說,這什麼意思?重要,怕我們疏忽掉。重說再重說,不斷的重說,這個意思就是提醒我們,我們要認真學習,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,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做到,做不到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自他二利怎麼個修法?要把他擺在第一,我爲他服務,才能夠令他覺悟。我只說不行,別人看到我們說我們是假的,不是真的,能說不能行,那怎麼?那是騙人的。
所以,我們一定要做出來給大家看,大家看了,佛教育是真的不是假的,別人對于佛教才會重視。如果做不到,人家說假的,佛教都是假的,會說,都不能行。不是對我們一個人批評,對整個佛教的批評,這個罪就重。因爲我不善,我能說不能行,讓社會大衆連佛菩薩都批評,都産生懷疑,我這個過失就重,自己還不知道。古大德有句話說,「地獄門前僧道多」,他的地獄罪是怎麼造的?就是這樣造的。自己知不知道?不知道。我天天讀經,我天天念佛,我天天在弘揚佛法,爲什麼還墮地獄?你沒做到,讓別人看到你的行爲,對于整個佛教有不利的批評。這種批評是造口業,毀謗叁寶,毀謗叁寶是因你而起,這個因果責任自己要負擔。
今天學佛有困難,是真的不是假的,難在哪裏?沒有好老師。我看老師教我,老師就是這樣的,老師沒做到,所以那個老師問題就很嚴重。一生能夠遇到好老師幸運,古人所謂學生遇到好老師是緣分,可遇不可求。老師要找一個好學生更難,到哪裏去找!所以今天師道沒有了。叁十年前師道就沒有了,現在到哪去找?我學佛是六十年前,還遇到幾個好老師,以後沒有了。老師要做榜樣給學生看,學生才會真相信,老師教學非常不容易。時代走向民國,孝道衰了,師道漸漸沒落。
我這樣的年齡,抗戰期間,中日戰爭爆發我十一歲,這個戰爭打了八年,結束的時候我十九歲,我這樣子長成的,那個時候我們看到師道。抗戰期間我們是流亡學生,逃難的,國家收留,辦了一些國立中學,專門收這些流亡學生。上學不要繳學費,沒錢,流亡的難民,學校裏管吃管住。這是非常時期。那個時候學校的老師跟經上講的一樣,像父母一樣,對于學生的管教很嚴;老師盡老師的責任,也要盡父母的責任。所以我們在那個時候讀書,師生的感情超過父子。老師對我們照顧得無微不至,我們一生都感恩。苦難的日子,老師跟我們真是共甘苦、同患難,同學當中的感情真的像兄弟姐妹一樣,比現在兄弟姐妹還好,有什麼困難全心全力照顧、幫助。我在學校年齡還是小的,所以同學十之七八都不在了。想起那段時間我非常懷念,再見不到了。佛法在那個時候,可惜弘揚佛法的人太少,沒有聽過人講經,如果這種經典在那時候講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九二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