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九四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種都盡了。生死盡了,沒有了,煩惱也斷盡了,也沒有了。這什麼?證果了。小乘,證阿羅漢果。小乘的煩惱專門講的是見思煩惱,見思煩惱斷盡了,見思煩惱習氣也斷盡,阿羅漢有見思煩惱的習氣,見思煩惱斷盡,習氣還在,他在聲聞法界修行,修什麼?斷習氣;習氣斷了,他就離開聲聞,他證得緣覺。所以緣覺是見思跟見思習氣統統斷盡了,辟支佛的果位。

  下面《會疏》裏頭說,「《會疏》曰:生身者,是苦果依身,正是苦谛」。生身,我們的肉身,肉身要承受苦難。四谛是苦果,沒有身,誰受苦?有身就得受苦。苦是真的,樂是假的,爲什麼?苦不能變成樂,樂會變成苦,所以樂是假的。譬如吃東西,好吃的東西,喜歡,樂。讓你不停的吃,你吃一碗很樂,吃兩碗還快樂,讓你吃上二十碗的時候,你就苦了,你求饒命了。樂會變成苦,苦不會變成樂。用鞭子打你,打一鞭很苦,打一百鞭很苦,不會打成快樂起來,不可能。苦不能變成樂,樂會變成苦。唱歌跳舞很樂,叫你唱上一天一夜,你喊苦了,求饒命了。跳舞很樂,跳上一天一夜,人就受不了,它會變成苦,苦不會變成樂。《地藏經》上講,知苦樂法是菩薩,凡夫不知道,離苦才是真正得樂。那苦的本是什麼?苦的根本是身體,有身體就有苦受;沒有身體,苦就沒人受了。身又是個假的,不是真的,爲什麼要執著它?到極樂世界有我,沒有這個肉身。

  極樂世界是法性身,這個身沒有生滅,兩種生死都沒有。極樂世界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,也是不生不滅。極樂世界之所以殊勝,四土平等,全是法性,不像我們這個世界不平等。我們這個世界,釋迦牟尼佛的世界,凡聖同居土,六道輪回,方便有余土,四聖法界;身是阿賴耶的相分,心是阿賴耶的見分,不是真的,全是假的。所以我們要曉得,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轉識成智,自然轉的,不用我們修行。在哪裏轉的?蓮花裏頭轉的。往生極樂世界,蓮花化生。到蓮花裏面去,就是一個極大的蛻變,像蠶一樣。蠶大家見過,吐絲結繭,把自己藏在繭裏頭,過一段時間,它變成蛾出來了,它會飛了。

  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也是如此,蓮花就像個繭一樣,在那個裏頭阿彌陀佛威神加持,我們自己完全不知不覺,整個身體産生變化,跟阿賴耶完全脫離關系了,阿賴耶是妄心。就是相宗所說的,轉八識成四智,在蓮花裏頭自自然然就轉了。花開見佛,我們是法性身,跟佛一樣,佛也是法性身,居住的是法性土。法性土是永遠不會有災難,不像地球上這麼多災難,法性土一個災難也沒有。這麼好的一個地方,我們跟它有這麼好的緣分,焉能不去?你要不去就太可惜了。真想去,這個地方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你所有障礙都沒有了。放下,論心不論事,事是沒有障礙,從心地放下,一念當中把它舍掉,不再有這種概念了,沒有身的概念,沒有身外一切物的概念,這是真正彌陀弟子,心裏頭只有極樂世界、只有阿彌陀佛,往生極樂世界就是一生成佛。

  「煩惱、見思等惑,正是集谛」。二余就是「苦集余殘」。苦是果,有余。集是因,你在造業。這個習氣,這些習氣是什麼?就是你來生投胎果報的原因。如果兩種因跟果的習氣都斷掉了,你就不投胎了,就超越輪回了。這兩種東西還有殘余習氣,你非投胎不可,你沒有辦法不投胎。所以「菩薩能斷正使,及以習氣,無有余殘。出過叁界」,出是超出,過是超過,叁界就是六道,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「離父母生身」,叁界裏頭都有父母,永遠擺脫了。「有漏果縛悉斷盡」。有漏是煩惱,這個煩惱所結的果就是現前的身心,這個東西系縛了我們自己,讓我們自己迷惑顛倒,造業受報。這個東西斷盡了,叫做「俱盡」,煩惱斷盡了,習氣也斷盡了,從因上斷。因上斷,果上自然就沒有了。

  「又憬興曰:生身,在報。煩惱,苦因。因果二余,皆已盡故」。意思跟前面差不多。「又《淨影疏》曰:生身,苦報」,六道輪回得受苦。「煩惱,惑因」,爲什麼會有苦報?因爲你有煩惱。「此二殘余,皆悉滅盡。故雲二余俱盡」。換句話說,六道的因斷掉了,六道的果再也不受了,真正超越六道輪回。這是講的小乘。有這一個基礎,往生到極樂世界,生方便有余土,他不是在凡聖同居土。這個境界沒達到,換句話說,還有生身煩惱的習氣,念佛往生那是叫帶業往生。小乘?小乘也帶業,帶細業不帶粗業,粗的業他斷掉了,微細的業,有,他也帶著;不帶業的生實報莊嚴土,這個帶業,生方便有余土。

  凡夫,一品煩惱都沒斷,真信、切願、老實念佛,也能往生。品位高下也在遇緣不同。有時候,我們的凡夫一品惑沒斷,往生極樂世界品位在二乘之上,遇緣不同。哪些人?擺在我們眼前的,像鍋漏匠;四十年前,我在佛光山教書,隔壁小鎮將軍鄉老太婆,念佛叁年站著往生。這些人的品位,很難說,他要是一念真信,往生的時候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品位高,他會生實報土,就像惠能大師一樣。實報莊嚴土有四十一個階級,他生哪個階級,那就不定。這個法門無比殊勝,所以千萬不要瞧不起。那些阿公阿婆什麼都不懂,問他什麼都不知道,他就會念佛。你跟他講多少話,你去問候他,他都是笑咪咪的對著你,口裏就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他不會講第二句話。這種人往生,往往都是上輩往生,都是生實報土的。決定不能輕視,看到這種人格外恭敬,我們比不上,人家真修,真放得下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九四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