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四集▪P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种都尽了。生死尽了,没有了,烦恼也断尽了,也没有了。这什么?证果了。小乘,证阿罗汉果。小乘的烦恼专门讲的是见思烦恼,见思烦恼断尽了,见思烦恼习气也断尽,阿罗汉有见思烦恼的习气,见思烦恼断尽,习气还在,他在声闻法界修行,修什么?断习气;习气断了,他就离开声闻,他证得缘觉。所以缘觉是见思跟见思习气统统断尽了,辟支佛的果位。

  下面《会疏》里头说,「《会疏》曰:生身者,是苦果依身,正是苦谛」。生身,我们的肉身,肉身要承受苦难。四谛是苦果,没有身,谁受苦?有身就得受苦。苦是真的,乐是假的,为什么?苦不能变成乐,乐会变成苦,所以乐是假的。譬如吃东西,好吃的东西,喜欢,乐。让你不停的吃,你吃一碗很乐,吃两碗还快乐,让你吃上二十碗的时候,你就苦了,你求饶命了。乐会变成苦,苦不会变成乐。用鞭子打你,打一鞭很苦,打一百鞭很苦,不会打成快乐起来,不可能。苦不能变成乐,乐会变成苦。唱歌跳舞很乐,叫你唱上一天一夜,你喊苦了,求饶命了。跳舞很乐,跳上一天一夜,人就受不了,它会变成苦,苦不会变成乐。《地藏经》上讲,知苦乐法是菩萨,凡夫不知道,离苦才是真正得乐。那苦的本是什么?苦的根本是身体,有身体就有苦受;没有身体,苦就没人受了。身又是个假的,不是真的,为什么要执著它?到极乐世界有我,没有这个肉身。

  极乐世界是法性身,这个身没有生灭,两种生死都没有。极乐世界居住的环境是法性土,也是不生不灭。极乐世界之所以殊胜,四土平等,全是法性,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不平等。我们这个世界,释迦牟尼佛的世界,凡圣同居土,六道轮回,方便有余土,四圣法界;身是阿赖耶的相分,心是阿赖耶的见分,不是真的,全是假的。所以我们要晓得,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转识成智,自然转的,不用我们修行。在哪里转的?莲花里头转的。往生极乐世界,莲花化生。到莲花里面去,就是一个极大的蜕变,像蚕一样。蚕大家见过,吐丝结茧,把自己藏在茧里头,过一段时间,它变成蛾出来了,它会飞了。

  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也是如此,莲花就像个茧一样,在那个里头阿弥陀佛威神加持,我们自己完全不知不觉,整个身体产生变化,跟阿赖耶完全脱离关系了,阿赖耶是妄心。就是相宗所说的,转八识成四智,在莲花里头自自然然就转了。花开见佛,我们是法性身,跟佛一样,佛也是法性身,居住的是法性土。法性土是永远不会有灾难,不像地球上这么多灾难,法性土一个灾难也没有。这么好的一个地方,我们跟它有这么好的缘分,焉能不去?你要不去就太可惜了。真想去,这个地方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你所有障碍都没有了。放下,论心不论事,事是没有障碍,从心地放下,一念当中把它舍掉,不再有这种概念了,没有身的概念,没有身外一切物的概念,这是真正弥陀弟子,心里头只有极乐世界、只有阿弥陀佛,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一生成佛。

  「烦恼、见思等惑,正是集谛」。二余就是「苦集余残」。苦是果,有余。集是因,你在造业。这个习气,这些习气是什么?就是你来生投胎果报的原因。如果两种因跟果的习气都断掉了,你就不投胎了,就超越轮回了。这两种东西还有残余习气,你非投胎不可,你没有办法不投胎。所以「菩萨能断正使,及以习气,无有余残。出过三界」,出是超出,过是超过,三界就是六道,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。「离父母生身」,三界里头都有父母,永远摆脱了。「有漏果缚悉断尽」。有漏是烦恼,这个烦恼所结的果就是现前的身心,这个东西系缚了我们自己,让我们自己迷惑颠倒,造业受报。这个东西断尽了,叫做「俱尽」,烦恼断尽了,习气也断尽了,从因上断。因上断,果上自然就没有了。

  「又憬兴曰:生身,在报。烦恼,苦因。因果二余,皆已尽故」。意思跟前面差不多。「又《净影疏》曰:生身,苦报」,六道轮回得受苦。「烦恼,惑因」,为什么会有苦报?因为你有烦恼。「此二残余,皆悉灭尽。故云二余俱尽」。换句话说,六道的因断掉了,六道的果再也不受了,真正超越六道轮回。这是讲的小乘。有这一个基础,往生到极乐世界,生方便有余土,他不是在凡圣同居土。这个境界没达到,换句话说,还有生身烦恼的习气,念佛往生那是叫带业往生。小乘?小乘也带业,带细业不带粗业,粗的业他断掉了,微细的业,有,他也带着;不带业的生实报庄严土,这个带业,生方便有余土。

  凡夫,一品烦恼都没断,真信、切愿、老实念佛,也能往生。品位高下也在遇缘不同。有时候,我们的凡夫一品惑没断,往生极乐世界品位在二乘之上,遇缘不同。哪些人?摆在我们眼前的,像锅漏匠;四十年前,我在佛光山教书,隔壁小镇将军乡老太婆,念佛三年站着往生。这些人的品位,很难说,他要是一念真信,往生的时候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品位高,他会生实报土,就像惠能大师一样。实报庄严土有四十一个阶级,他生哪个阶级,那就不定。这个法门无比殊胜,所以千万不要瞧不起。那些阿公阿婆什么都不懂,问他什么都不知道,他就会念佛。你跟他讲多少话,你去问候他,他都是笑咪咪的对着你,口里就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他不会讲第二句话。这种人往生,往往都是上辈往生,都是生实报土的。决定不能轻视,看到这种人格外恭敬,我们比不上,人家真修,真放得下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。

  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四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