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大经科注 (第三九五集) 2012/6/26
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37-0395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八百六十页,从第一行看起,科题「究竟一乘」。请看经文:
【于三界中。平等勤修。究竟一乘。至于彼岸。】
请看注解,『究竟一乘』,「一乘者,成佛唯一之至道,最极圆顿之教法」,这叫一乘法。佛法用乘,这个字是比喻,「乘为车乘」,就是车辆,以比喻佛的教法。「教法可载运行人登于涅槃彼岸,故名为乘」,乘是比喻。佛有大乘、中乘、小乘,《法华经》上都是比喻作车,小乘是羊车,羊拉的车,只能拉一个人,羊的力气不大;鹿比羊力气大一点,叫中乘,缘觉,小乘阿罗汉;大乘,实际上叫马车,马的力气大,可以拉一个大车,大车可以坐好几个人。我们小时候,上学没有公共汽车,有马车,在南京有马车。那个马车常常是帮助我们学生上学,无论是什么地方,它也没有站,谁一招手它就停了。上去,大概一个铜板、二个铜板就上去了,它给你送到。我记得我们小朋友乘车的时候可以乘十四个人,一辆马车乘十四个人,这叫大乘。现在不一样了,现在火车算是大乘,大巴士算是中乘,小车是小乘,都是运载的意思。佛法能帮助我们,从生死这个地方运到不生不死,这就是涅槃彼岸,涅槃是没有生死。从六道轮回运到佛道,六道是人道,上面有修罗、有诸天,再上去有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把我们运到最后一站,取这个意思。所以,一乘这是究竟圆满,等于说决定送到终点站,这个终点站就是成佛之道。大乘是菩萨,小乘是声闻、缘觉。
一乘大法,在过去隋唐时代,古大德只说了三部经,世尊在世,讲一乘的只有三部,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、《梵网》。《梵网》只有一品传到中国来,「菩萨心地戒品」,出家人受菩萨戒用这一品。全经分量应该很大,有几十品的经文,没传到中国来。所以在中国讲一乘,只有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。净宗算是一乘,经上讲得很清楚,究竟一乘;不但是一乘,还加究竟两个字。是不是真的?真的。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到最后都是往生净土,证得究竟圆满。所以,隋唐大德把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看作什么?引导净土的大经,学了《华严》、学了《法华》,肯定跟着普贤菩萨走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所以这个经是究竟一乘,究竟一乘就无所谓正法、像法、末法,在究竟一乘,这个法运就没有了。只要你遇到这个经,遇到这个法门,你就超越释迦牟尼佛这三种法运,这超越了,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。
佛的法运世尊讲得很多,但是从修因证果上讲的,这个最值得我们学习的。从修因证果,佛说具足四个条件就是正法。讲,讲经的人;听,听经的人,有讲有听;修,真修行的人,依教修行;证,证果的人。这四个条件具足,这是正法时期。四个条件缺一个,有讲、有学(就是有听)、有修,没有证了,这是像法。如果少两个就是末法,有讲有听,没有真修行人,没有证果,这是末法。有讲,没人听了,当然讲就没有了,这是灭法,佛法就灭了。这个说法说得好。在佛法末法时期,遇到净土,净土的修行非常方便,信、愿、持名,具足这三个条件,给诸位说,正法。这三个条件,在我们没有往生之前,是像法,有修行,真念;往生,它就是正法,从像法提升到正法,不可思议的法门。现在很多人不知道,轻视净土,以为还有大经大论。没错,经论是在世间,没人讲了,没人能听得懂,更没有人依教奉行。即使是有人讲、有人听,也是末法时期,末法时期这些大经大论不能成就。
黄念祖老居士通宗通教,他跟虚云老和尚学禅,宗门;跟梅光羲居士、跟夏莲居居士学教,这是教下;他还学密宗,本身是密宗的金刚阿闍黎。可是最后,老师,夏莲居老师,也是通宗通教,显密圆融,一生做了一桩大事,就是会集《无量寿经》。《无量寿经》真正的善本出现在世间,这桩事情绝不亚于释迦牟尼佛为一大事因缘说一乘经,这是一乘里面的一乘,大事当中的大事。世尊从时间上来说,这是就多数人,正法一千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万年。依中国古大德的记载,今年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三千零三十八年;换句话说,释迦牟尼佛的法运,末法一万年已经过了一千年了,这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。往后九千年,这九千年的众生靠什么得度?就靠这部经典,就靠这个法门,也就靠这部注解,黄念祖居士的集注,集经论、祖师注疏的大成,这集注,靠这个。末法只要有这部经,众生遇到了,有这个福报,有这个缘分,一生决定得生净土。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叫做究竟一乘,到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是圆满证得无上菩提,回归到常寂光净土,回归常寂光才是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。正等正觉,从圆教初住到等觉菩萨,这四十一个位次叫正等正觉。再向上提升叫妙觉,妙觉住常寂光,正等正觉住实报庄严土,正觉住方便有余土,凡夫住凡圣同居土。
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,但是释迦佛为我们介绍的,它是同中有别,别中有同。同是什么?平等世界。如果有四土三辈九品,不平等。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之名,名字有,实际上?实际上皆作阿惟越致菩萨,这就是平等。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萨,就是正等正觉,全是阿惟越致菩萨。我们凡夫,一品烦恼没断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哪一个阶级?不定,四土三辈九品统统有分。这什么原因?不论现在,这论过去,有缘遇到这个法门怎么会是偶然的?都是过去生生世世种下的善根福德因缘,这一生才能够遇得到。没有过去生中的宿缘怎么可能遇到?遇到之后,如果过去生中修的因很胜,到极乐世界品位马上就提高了,这个道理要懂,有可能,我们相信。过去生中善根很薄,他品位就低。真的是初学的,初学遇到这个法门,也不得了,生凡圣同居土,也作阿惟越致菩萨。善根深厚的,他地位自然就上升,到时候自己就知道了。这是经、论跟注解里头都说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
下面引《胜鬘宝窟》上卷,「一乘者,至道无二,故称为一。运用自在,目之为乘」。这解释一乘两个字,《胜鬘宝窟》上说的。至道,道是佛道,至是达到极处,佛道里边最高峰、究竟圆满,这叫无二,称之为一。运用自在,在这个境界里头,智慧、神通、道力都达到圆满,所以运用自在无碍。这个概念我们都有,学习的时间长,一遍一遍的薰修,我们能体会。因为妙觉佛果回归常寂光,常寂光在哪里?常寂光无处不在、无时不在,所以就在面前、就在当下。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?因为常寂光,常寂光就是自性,它没有任何形相,它不是物质现象,它也不是精神现象,所以念头,它没有念头现象,真心离念,没有念头,它也不是自然现象。所以我们的六根、我们的阿赖耶缘不到。
怎么知道它有?佛说这桩事情唯证方知,你证得你就知道了。什么人证得?八地以上,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证得的,八地以上太多了。八地菩萨、九地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,菩萨到佛总共五十二个位次,最上面五个位次统统知道、统统证得。可见得这不是假的,不是佛的专利,八地以上全证得了。为什么?他自己入常寂光。入常寂光,什么念头都没有了,连念头习气都没有了,无处不在、无时不在,灵明到极处。我们的心才一动,他都晓得,八地以上菩萨,佛菩萨没有一个不知道。我们动个念头,我们身体状况,身体里的细胞,细胞也在波动,这个波动的现象他也知道。身体真的像个发射台一样,我们把我们的波发出去,意念的波、身体这个物质的波,所以诸佛菩萨对我们的状况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。
问题,我们起心动念要与性德相应。性德怎么个相应?经论上讲得详细,讲得很多,我们将它归纳为五科,五个科目够了,《华严经》上说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。我们的五科,「净业三福」,要常常记住,不能忘掉,念兹在兹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要跟它相应,就与佛相应。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这是三福第一条、第一福,第一福是一切法的根基。孝亲尊师怎么个做法?落实在《弟子规》,《弟子规》就是教你孝亲尊师。慈心不杀,恶业里头,无量的恶业,杀摆在第一,杀不是没事,后头有因果。一切众生,佛说的,皆是不生不灭。生灭什么?生灭是身体,身体不是我。你把他身体杀了,你把他身体夺去了,他心里不服。不服怎么样?他报复,他没死,他会报复你。这个报复没完没了,他这个怨恨要不化解,生生世世苦不堪言。
这些年来我们晓得,唐太宗堕地狱,清朝开国的皇帝皇太极堕地狱。皇太极说他堕金刚地狱,苦不堪言,地藏菩萨慈悲,给他七天假,到人间来透一些信息,完了之后还得回地狱受罪。这两个皇帝都是好皇帝,杀人太多,杀一个都有报应,杀多还得了吗?所以,我们把这桩事落实在《太上感应篇》,「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」,决定不能杀生。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去杀害众生,连蚊虫蚂蚁都不可以杀害。它来叮你,就是来讨一顿饭、吃一顿饭,不能认为是死罪。你肯布施你就让它吃一口,不肯,把它赶走就好了,你没有权力杀它。培养真正的慈悲心,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。蚊子叮咬、小虫叮我们,都是来讨一顿饭吃,可以跟它商量,我供养你,你咬了之后叫我这里不痛不痒。真的,真做到,真的它叮了之后不痛不痒,你看多么合作、多么可爱。它叮一口,我们布施它,这是善缘;它来叮我们,我们把它一掌打死了,恶缘,果报不可思议。下一句,修十善业。
所以净业三福头一句是儒释道的三个根,这三个根没扎下去,不能学第二条。今天佛法衰了,只有形式,没有实质,就是头一条没有,根没有,他就受三皈、就受五戒,他没根。所以那个三皈五戒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具足前面这一条才叫做善男子、善女人。受戒的时候,传戒师喊的是谁?善男子、善女人,净业三福第一善他做到了,他才有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五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