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人躐等,在《佛藏經》裏頭佛說的。《佛藏經》是一部經的名稱,不是《大藏經》,佛說的,他說「佛子,不先學小乘,後學大乘,非佛弟子」,這就是說佛不許人躐等,一定從下面慢慢奠基礎,你才會真有受用,不可以躐等。躐等只有一個特別,禅宗,叫教外別傳。那是什麼?真正是上上根人,一聞千悟,不是那種根機決定不能學。
我初學佛的時候,我叁個老師都可以說是大師,他們彼此都聞名,沒見過面。章嘉大師跟方老師見過面,跟李老師也見過面。可是李老師跟方東美先生沒見過面,跟章嘉大師見過面,臺中訪問的時候見過面。這叁個人教我,有一句話共同的,不准我學禅,不准我學密。爲什麼?不是那個法門的根機,你學不到。章嘉大師跟方東美先生教我學教,由淺而深,循序漸進。李老師勸我念佛,專修淨土,我沒有反對,但是也沒有接受。李老師教我,確實苦口婆心,常常叮咛,那時候年輕,不服氣,認爲淨土是老太婆教。所以我的目標定在大經大論,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楞嚴》、《般若》,這都很有興趣,《大智度論》、《瑜伽師地論》,非常濃厚的興趣。
我第一次講《華嚴經》,民國六十年之後,也講了十幾年。但常常有中斷,出國就中斷了,回到臺灣就接著講。但是那個時候,每年有半年多的時間在外國。《四十華嚴》、《八十華嚴》都講了一半,有一天突然想到,文殊、普賢是修哪個法門成佛的?善財童子修哪個法門的?你看,五十叁參我講過,都沒有看出來,粗心大意。也就依照清涼大師《疏鈔》囫囵吞棗,就跟大家講了,沒看出來。這一提醒就注意到了,在《四十華嚴》第叁十九卷,看到文殊、普賢發願求生淨土。我讀這兩個菩薩的偈子,寒毛直豎,這是我們學佛最羨慕、最敬仰的兩尊菩薩,文殊、普賢,統統是求生極樂世界。我對淨土就重視了。
回過頭再看看善財,善財是文殊菩薩的法子,得意門生,肯定跟老師同一個法門。這一看果然不錯,頭一個,第一個參訪吉祥雲比丘,中國說先入爲主,這就說明善財童子主修什麼法門。你看,經統統都講過,沒發現,當面錯過。我第二遍講就完全不一樣了,就講出味道出來了。吉祥雲比丘修般舟叁昧,這個不容易,般舟叁昧不能睡覺,不能坐下來,只可以站著,只可以走動,一期九十天。九十天不能睡覺,不能坐下來,只可以走,只可以站著,所以叫佛立叁昧,那要體力、要精神,很不容易。再看最後,第五十叁參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徹始徹終就是專念佛號。
當中五十一位善知識,我完全明白了。他那個參學是圓滿後得智,就是無所不知,「般若無知,無所不知」,無所不知是從參學上得來的。參學是什麼?我們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,你這一天看到的社會一切人事物,那就是五十叁參。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你都看見了,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這就是智慧、明了。明了怎麼?如如不動,這就是叁昧,一心念佛,叫念佛叁昧。所以,什麼法門都可以去看,都可以參觀,都可以學習,不修,就是我都知道。知道有什麼好處?普度衆生,你能觀機,這個衆生適合什麼法門,用什麼方法教他。所以,每一個參訪後面一段叫戀德禮辭,這個科題我懂得了,戀德是感恩,善知識教你,你完全明白了;禮是禮拜、恭敬;辭是什麼?辭是不學,不修這個東西,是這個意思。門門都知道,他不修,他專修淨土。
我《華嚴經》講了一半的時候突然想到,這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對淨土生起信心,回過頭來才尊重淨土,學習淨土,這麼來的。忏雲法師勸我,沒接受;李老師勸我,也是陽奉陰違。所以我承認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,真難信,我學了十幾年,將近二十年才相信。如果不是講《華嚴》、講《法華》、講《楞嚴》,恐怕我這一生都沒有機會真正相信這個法門。所以古大德,梅光羲序文上有,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皆是這部經的引導,引導你入這個經。確確實實他說的這個話,我就是這麼入門。
我們知道,這一法是絕對真實,唯有一乘法,這個一乘法不是指《華嚴》,也不是指《法華》,就是指《無量壽經》。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是歸《無量壽》,《法華經》上龍女八歲成佛,也是歸《無量壽》。爲什麼我說就是這部經,這個一乘法就是《無量壽經》?《華嚴》修法界觀,《法華》修摩诃止觀,都不容易。你看賢首國師的《妄盡還源觀》,那是修《華嚴經》方法,後面五止六觀不容易修。這部經上所說的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修成功,超越五止六觀,方法又簡單,男女老少什麼人都能學,能夠讓你證那麼高的品位。這個理講得通,爲什麼?因爲你本來是佛,這就講通了。只要你肯真正覺悟,你肯用真心,品位就高;你用妄心,品位就低。一心專注是用真心。所以我們所知道的,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,鍋漏匠念佛把真心念出來,將軍鄉的老太婆也是把真心念出來,宋朝瑩珂法師叁天叁夜把真心念出來,這一般人差不多叁年的時間真心念出來了。一真一切真,平常就要訓練,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用真誠心,決定不吃虧。沒有一絲毫欺騙,沒有一絲毫虛僞,用這個心生活,用這種心工作,用這個心處事待人接物,用這個心求生淨土。可別錯用了心,錯用了心就去不了,去不了,六道輪回的日子不好過,這是我們親眼看到的。所以一真一切真。
「又雲」,這還是「方便品」裏頭所說的,「唯此一事實,余二則非真」,只有這樁事情是真實的。我再跟大家講清楚、講明白一點,只有這部《無量壽經》是真實的,真中之真。別的經也真,真中之真,別的經未必得利益,未必能了生死出叁界;這部經確確實實可以幫助我們,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出叁界,所以真中之真。認識,難!我學佛學了六十一年才認識它,不是偶然相逢。六十一年當中,李老師把這個會集本給我,我剛剛出家,這個經陪了我五十年。五十年的薰習,我才真正認識它,這就不是假的。我怕別人不認識,我把《華嚴經》放下,晚年專講這部經,專修這部經,專弘這部經。來帶個頭,做個榜樣,讓大家生信心,不要懷疑,你很快就能得受用,就得利益。
「又《淨影疏》曰」,這小慧遠大師,「乘是行用。行能運通,故名爲乘。隨化多乘,就實不殊,是以言一。于此一乘,窮名究竟」。這些話下面念老有解釋,「按此疏意」,這就是黃念老的話,「窮盡此一佛乘之理,謂之究竟一乘。蓋極樂諸大菩薩,悲誓宏深,雖居極樂,但爲哀憫衆生,故仍示現于叁界生死之中。住平等慧,精勤修習。故經雲,于叁界中,平等勤修」。這個說法好,把《淨影疏》裏頭的意思說出來了。極樂世界諸大菩薩,凡是往生到淨土的人,都可以稱爲諸大菩薩。這些人衆當中,最高的確實有等覺菩薩,十方世界,最低的有地獄衆生。地獄衆生,第一個這些衆生過去生中學過佛法,只是伏不住煩惱,造了地獄業,墮地獄。他佛法的種子在,遇到緣它就起現行。所以他在地獄,他所受的苦比別人輕,他的覺悟比別人來得快,遇到緣他就能出來。
唐太宗離開地獄,這個緣我們不知道,他知道。我們發現《群書治要》,我們想了多少年想不到,以爲這個失傳了,沒人知道。我向商務印書館總經理請教,他不知道,世界書局也不知道,這些都是印過《四庫全書》、《四庫荟要》的。我們在講經偶然提到一下,沒有想到有心的同學他們發現了,兩種版本都找到了,寄來給我。我這一看如獲至寶,才曉得這兩種本子都是商務印書館印的,民國初年。一種是用日本的原版翻印,另外一個本子是商務印書館重新排版,在《國學叢書》裏頭,一共十冊。薄薄的小本子,口袋裝的,跟《萬有文庫》一樣大,裏面的排列跟《萬有文庫》也相同,便于攜帶。本子真的是老了,民國初年的,印的量不多,大概只有一千本。這麼多年,中國這麼大的幅員,散掉了,尤其經過戰亂,真的找不到了。這個東西能找到,這是祖宗之德。特別難得的還有一套《國學治要》,《國學治要》是已經很破了,紙都黃了,很脆了,翻都怕把它翻破。好在什麼?字沒有壞,從頭到尾我看了一下,字沒有傷到,這個多珍貴。所以趕快要印,不印以後就沒有了。我們把它印一萬本,不會再失傳了。
唐太宗就是因爲我們印了一萬本《群書治要》,這個功德他離開地獄了,他來感謝。去年,我記得是叁月二十五,去年叁月二十五,這個書樣本剛做好,做了一套,送給我看。我在澳洲,我們有七、八個人,擺在桌子上,看這部書。悟忍法師的妹妹在場,突然跪到地下,我是李世民。我們都嚇一跳,我就請他坐。他不肯坐,一直跪在地上,感恩,告訴我們,這部書可以救全世界。他墮地獄是殺人太多,受了地獄的苦報,因爲這本書出現,大量流通了,他離開地獄,這是做了一樁大好事。我們聽他這個話,才知道這個書將來在全世界有流通的這種緣分。
在馬來西亞,我把這個信息告訴馬哈迪,也告訴納吉首相,兩個都著急,趕快翻成英文。所以我們才想出「360」這個構想,送給他們兩個看,歡喜!好事要做,利益衆生,不爲自己。這個好事太好了,讓我們在這個世界,對一些,二十一世紀中國人崛起很多人擔心,中國人會不會欺負他們,會不會報複,這他們憂心忡忡。這個書出來,我們就明白了,中國的崛起是《群書治要》的流通,不是其他的。不是中國的科學技術,不是中國的武力,也不是中國政治,不是中國經濟貿易,是中國文化,是唐太宗這部書。全世界人大家都學習,將來世界就和諧了,沖突就消滅了,有這麼大的利益。所以這個書要很快翻成外國文,我們希望明年,如果澳洲圖文巴這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真正搞起來,我們明年到聯合國就來開這個發表會,向聯合國報告,把這部書英文本印出來,贈送給全世界,好事!這就是所謂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,就是這麼個意思,不是別的。所以大家盡可以放心。湯恩比說得很好,孔孟,孔孟是什麼?「仁義忠恕」;大乘是什麼?「真誠慈悲」。這八個字可以拯救全世界,人心向善,災難就化解了。
極樂世界,只要是往生皆是阿惟越致菩薩,所以統統可以稱作大菩薩。他們的悲願,誓就是誓願,很深。雖然在極樂世界,可是哀憫衆生,看到十方世界六道輪回衆生的苦,一定會示現。在這個世界裏頭,以種種身分出現在世間,像《普門品》上所說的叁十二應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。二00五年底,0六、0七年,我們在湯池做的實驗,裏面的老師、義工皆是極樂菩薩的示現,不是極樂菩薩示現做不出來,不可能。我們是在當演員,導演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你看他替我們安排多巧妙。祖宗威神,佛菩薩加持,我們預想二、叁年也許看到效果,沒有想到叁個月就看到,奇迹。當時我告訴老師們,我們千萬不能居功,不要說是我們做出來的,我們沒有這個能力。祖宗之德,叁寶加持,我們是演員,他導演都在後頭。
哪有那麼巧的事情,我們這裏一搞成功,聯合國就來邀請我,這簡直無法讓人想象。我們不敢相信,派人到巴黎打聽,果然有這個事情。聯合國從來沒有碰過宗教,這一次用宗教做主題辦活動,紀念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五十周年,你看就這麼巧。而且找的是泰國。我們參加聯合國和平會議,第一次就在泰國,泰國曼谷大學,也是我第一次到泰國去,住了一個星期。跟副總理查瓦利將軍認識了,我們一見如故,一個星期當中,他兩次請我到他家裏吃飯。我們也很巧,遇到一樁好事,我們參與把它做圓滿了,建立個僧伽醫院,所以有這麼好的一個關系。泰國大使推薦,向聯合國推薦,邀請我們做主辦單位,這都是緣,湊得這麼巧。這個活動非常成功,到現在聯合國對我們還念念不忘,我大概在叁、四個月之前收到他們一封信,希望我們再去辦活動。這次在泰國的活動,我們邀請教科文組織這些大使,他們來了十七個,有十七個國家大使到泰國參加我們的活動。
如果明年有這麼個好的緣分,這個多元文化,圖文巴這次是宗教帶動的,每一個宗教的領導人推動這個事情,政府支持。政府官員也有一位參加泰國活動,還有一個昆士蘭州警察署,也有個代表,那是全省的,他們也非常歡喜。真的這要做成功了,值得在聯合國做報告,歡迎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士,到圖文巴去參觀、訪問、考察。由這個點慢慢推動,相信對于世界安定和平會做出貢獻出來。我們希望每一個國家地區都能夠做,世界和平還是有指望的。
他們常常示現在叁界生死之中,這生死就是六道輪回,他們住平等慧,精勤修習,故經雲,于叁界中,平等勤修。「究竟了達實相一乘之理,得至涅槃彼岸」,對于明了通達實相一乘的道理,在哪裏?就在這部經上,這部經上確確實實給我們說明了,究竟了達實相一乘之理。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到彼岸,故雲『至于彼岸』。「《會疏》曰:彼岸,涅槃妙果也」,在本經就是常寂光淨土,回歸常寂光就是證得妙覺果位。「至于彼岸,涅槃果極。涅槃果極者,指涅槃之極果,即至高無上之果覺,究竟成佛」。這些話,經論、祖師大德們所說的,只有在極樂世界完全兌現了。其他所有大乘法門,一乘經教裏面,可以說都是屬于一種贊歎,真的是理想,達不到。真正能叫我們在這一生達到,就是念佛往生淨土。所以,諸佛如來、祖師大德稱贊這部經爲第一經,稱贊念佛往生的法門爲第一法門,不是沒有道理。
這部經說了叁個真實,叁個真實都說到的,這個經書確實不多。第一個真實之際,真實之際是什麼?就是這裏所說的究竟了達實相一乘之理,就是涅槃果極,這真實之際;第二個真實智慧,第叁個真實利益,說叁個真實。換句話說,在這部經上就是圓滿具足,我們得到這部經就是得到了一切經;一切經濃縮提煉出來的精華就是《無量壽經》,就是這個會集本,這不能不知道。《華嚴》上說「一即一切」,這部經就是一切經,一切經就是這部經。我們今天得到手,多幸運!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數、無有窮盡的這些菩薩羨慕,他們夢寐所希求,得不到,我們得來全不費工夫。夏蓮老這個本子,我們上一代的人沒見過,臺灣一般老人沒見過。臺灣那個時候有,律航法師帶了幾本到臺灣,臺中蓮社印了兩次,瑞成書局印的,大概一次是一千本。在臺灣流通不廣,因爲一般是新的會集本,沒有人重視,沒有人願意看,不識貨。到李老師往生了,我們才大量流通,知道的人多了,讀的人都歡喜。所以要知道,我們這個福報多大,不是大善根、大福德、大因緣你怎麼可能遇到?我們遇到了,真信、真幹,真的修學,真求往生,這部經是我們的保證書,這部經是我們到極樂世界的通行證,都在手上。堅定信心,一絲毫不懷疑,決定得生。今天時間到了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九五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