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九八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觀察,弘法利生不容易!所以結法緣比什麼都重要。要懂得跟人結緣,不結世間緣,結法緣,世間緣裏頭有情執,會産生很多障礙,法緣不會。

  我們從最近這六十一年,我學佛的六十一年,你看這個會集本,律航法師從山東帶了幾本到臺灣,送了叁本給李老師,李老師就把它翻印。看到前面有一篇長序,梅光羲的,李老師的佛法是跟梅光羲學的,老師的文章,看到特別歡喜,所以就把它印了。那個時候大概印一千本,在臺中,好像還是線裝,紙很薄,兩頁摺疊的,但是重新排版印的。講了一遍就不敢再講第二遍,就有人批評。所以我們學講經的時候老師告訴我,講得不好,人家批評你還無所謂,如果講得好,有很多人贊歎你,你就走投無路。老師先把話講清楚、講明白了,到以後我真的走投無路。意想不到的,兩個大專講座幫助我打開國外的法緣,臺中慈光大專講座,和臺北善導寺中國佛教會道安法師辦的一個大專講座。

  老師這個慈光講座等于是我發起的,這個因緣沒人知道。是臺灣大專學生開始學佛,臺灣大學成立一個佛學社,叫晨曦佛學社,帶領他們的教授是周宣德老居士,周老居士跟李老師是老朋友,年齡差不多。周老師到臺中,把這個消息告訴李老師,李老師大歡喜,認爲高等知識分子開始學佛,證明佛教不是迷信,這好事情。他們聊天我坐在旁邊,周老師走了之後,我跟李老師講,我說老師,這未必是好事。老師瞪著大眼睛看著我,怎麼不是好事?我說先入爲主,如果那些教的人把他們教偏了、教差了,誰能把他們反正過來?老師聽了這個話就很嚴肅,想一想,這是真的,是一個問題,他就問我,那怎麼辦?我給他出主意,我說我們圖書館可以利用星期天辦大專講座,一個星期一天,臺中附近的大專學生可以到這報名來參加,一個星期一天。寒暑假就辦連續的,辦兩個星期、叁個星期,對象是臺中以外的各個縣市,他能到這來住,我們招待他吃住,讓他們來學。慈光講座是這麼來的,很偶然的這麼個機會。

  老師搞這個講座,排課程、請老師,請哪個人來講,都跟我商量的,我在他那個小閣樓裏,那個時候到那裏關著門去討論這個事情,決定了六門功課。他自己編了一個教材,《佛學十四講》,介紹佛法,用佛的經典《八大人覺經》,裏面有大乘小乘,這個做爲佛學常識。解門、行門,解門選了兩種,唯識,唯識找不到適當的書,編了個教材,老師自己編的,編了之後交給我看,有一部分它有綱沒有目,要我把它填起來,他都采用了,這相宗的;另外一個講《心經》,代表性宗,性相兩宗,解門。行門也選兩種,一種《普賢行願品》,就是十大願王,另外是《阿彌陀經》。老師自己擔任兩門,擔任《彌陀經》跟《十四講》。

  請老師,我就把徐醒民、周家麟抓來,他們兩個膽小,尤其是徐醒民,徐醒民說不行,這是大學生,我怎麼敢去講?我問他,你學佛多久了?四年。我說那個大學生,他學佛多久?四個月。你學四年跟四個月的上課,你怕什麼?我把他鼓勵起來,把他送上臺。是這麼搞起來的。沒有我的課,但是以後老師要我擔任一門功課,答問,每天有兩個小時,下午兩個小時,同學提出問題當面解答,這個沒有教科書的。這個科目也是李老師的,他有叁門,他只上了頭一天課,第二堂就交給我,要我去解答問題,解答不了就請老師來講。所以天天我被他們問,還好,還沒有把我難住。最長的一屆是四個星期,那一屆有一百多個學生,有六個研究生,每天問我兩個小時,到最後圓滿的時候,沒有一個問題把我問倒。我說古人講後生可畏,你們四個星期沒有一個問題把我問倒,好像也並不太可畏。我跟同學們結的這些緣。

  道安法師那個大專佛學講座是北部的,也是每個星期天一次,北部的學生。學生將近有八百人的樣子,報名的有八百人,講堂可以容納六百人的樣子,那個大講堂很大,我在那裏教了四年,所以認識這些大專同學,時間差不多先後十年,認識這些學生將近一萬人。這些學生以後出國留學,在外國畢業,在外國工作成家了,這就是我周遊列國的據點。每到一個地方,找學佛的同學把他找起來,搞一個淨宗學會,所以在美國、加拿大搞了叁十多個會,這個緣,否則的話,一個出家人怎麼可能有這些緣分?這些學生,全世界各個地區都有。幸好有這麼多人,沒有這麼多人,我真的叫走投無路,我真正深心體會到老師所說的話。因爲他們居住的地方都有佛教,那些法師多半是臺灣跟香港去的,還有少數南洋去的,不能得罪,所以講經,最長的時間不超過一個月,一年去一次,最短的一個星期,這樣人家有一點不高興我們就離開,下一次見面還很歡喜。所以居無定所,這個生活我過了幾十年,從來沒有自己居住的地方。

  澳洲的學院是爲那些悟字輩,爲他們建立的。韓館長往生了,我們的圖書館她兒子接收了,我們全部離開。離開的時候還不錯,新加坡居士林李木源居士幫助我,我們在新加坡住了叁年半,做了一樁事情,把新加坡的宗教團結起來,這樁事情就影響往後法緣。這個事情被澳洲移民部的部長盧铎先生知道了,他就希望我移民到澳洲,給我很特殊的一個簽證,我也不知道什麼玩意,人家告訴我,這是國家尖端人才的簽證。他希望我到澳洲,幫助澳洲團結宗教、團結族群。這是新加坡做出成就,結澳洲這個緣。所以到澳洲很受禮遇,聯邦政府支持我,到以後地方政府,州政府、地方政府處得非常融洽。澳洲地大人少,很少一點錢就能辦事。我們到那個地方十年了,去年十周年。在這之前,前面十年,我是每一年到澳洲講經一個月,所以跟澳洲的緣本來就很好。

  從新加坡移民過去,跟他們政府領導人接觸到,由這個緣才走向聯合國,要不是這個緣的話也沒有。聯合國的緣還要感謝九一一事件,不是九一一事件,聯合國的緣沒有。九一一事件之後,昆士蘭大學的校長,昆士蘭大學有和平學院,這很少的,一般學校沒有的,我們才知道,全世界有八個學校有和平學院。這個學院有學位的,有博士、碩士,畢業的學生多半在聯合國服務,他們的任務是調停糾紛。所以我就參與這個學院,以後代表學校、代表澳洲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,這麼個緣分在那裏,這都是意想不到的事情。我們弘法利生的範圍愈來愈大,做到全世界,做到各個宗教,跟每個宗教都有往來,目標是化解沖突,促進全世界的社會安定和平。這也是佛法的大慈大悲,救苦救難,是我們應該做的。沒有緣不攀緣,有這個緣要去做,隨緣而不攀緣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九八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