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已經過了五百年。不管哪一種說法,現在確實是末法時期,末法時期淨土成就。
現在社會動亂,佛門裏頭也大亂,我相信社會安定了,佛門也會安定。這些功課儀規,必須要按現在這個狀況重新製定。我們看到確實有專修淨土的小道場,他們的儀規很簡單,就是一部《彌陀經》、一句佛號。過去,印光大師的道場,靈岩山的念佛堂就是這樣的。真正修淨土的,早課裏頭楞嚴十小咒都不必要,就是一部《彌陀經》,接著就是贊佛偈、念佛,念完了之後回向,每天功課都是這樣的。念佛堂住個叁年五載,預知時至往生的比比皆是。這就說明這個課誦有效,念到功夫成片就能夠自在往生。我相信有很多人,到這個境界之後,還有壽命不要了,早一點求往生。也有些人功夫成就了還有壽命,他等到他壽命盡了再往生,而利用這段時間,在這個當中是爲大家做榜樣,爲衆生做示範。這是慈悲心,憐憫衆生,多住幾年,不是爲自己,對于自己往生毫不妨礙。這種人真的生死自在,想走就走,想留就留。
所以我們相信,社會慢慢我想能夠回複到安定。現在我看到很多人都在講災難,講災難不是好事情,爲什麼不是好事情?佛說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你天天想災難、天天說災難,災難就來了,從心想生。連現在這些科學家、量子力學家,都知道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,爲什麼不向好的方向想?去想壞的幹什麼?明明知道二0一二有災難,可是我不想它,我不念它,我念什麼?我天天念阿彌陀佛,回向化解災難,回向延遲災難,它真有效果。爲什麼不在這上下功夫?學佛的同學,特別是念佛的同修要知道,把不善的念頭全都放下,負面的念頭放下,純淨純善的念頭生起來,這像個佛門弟子,像彌陀弟子,這就對了。
說災難很大,要找個地方逃避,我在去年曾經說過,這是很多人問我,去年四月十二號我寫的,很多同修都看過,不必逃,躲避,沒有這個必要。這是別人問我,我是這麼寫著的,「劫難來臨,該留者留,該去者去,生死有命,富貴由天。在劫者逃不了,躲不過」,別逃,沒用處;「不在劫者,遇著大災難,也能平安度過」。現前唯一的一樁大事情,就是要聽經、要念佛,聽經、念佛可以自度、可以度他,這是正知正見。不可以迷信,不聽信謠言,現在謠言特別多,妖言惑衆。我們要聽信謠言跟著別人走,我們這麼多年佛叫白學了,我們智慧完全沒有了,統統是煩惱,那不能解決問題;要有定力,如如不動。
我們現在每天在一起學習四個小時,我除四小時之外,念佛、拜佛。有客人來看我,我勉勵大家、勸導大家,八萬四千法門,印光大師說得好,任何一個修行方法都要有經典做依據。沒有經典做依據的,那個靠不住,你學習錯了佛菩薩不負責任;你依照經典的理論、方法修學,佛菩薩負責任。否則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辛辛苦苦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爲的是什麼?爲的是幫助我們開悟、覺悟,幫助我們修行,做爲八萬四千法門的依據。我們今天完全依照《無量壽經》,同時參考了四經一論,專修淨土的,五經一論。我們在五經一論,專攻《無量壽經》,我們采取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,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。爲什麼?我們感恩,我們知道這個會集本跟這個注解的價值,我們認識它、我們了解它。但是還有很多人不知道,還有很多人對這個有意見,我跟大家做證明。我憑什麼做證明?憑我學佛六十一年,講經教學五十四年沒中斷。對其他法門我不懂,對于佛法的大乘,我略知一二,對淨宗法門我下了功夫,五經一論都講過,《無量壽經》講了十幾遍。我不是迷信,我不是感情用事。
往後九千年,我們用什麼方法了生死出叁界,用什麼方法圓成佛道?除了真信、真願、一向專念之外,我找不到再好的方法。所以我以我有生之年,給大家做個榜樣,我帶頭來學習,希望大家看到、聽到了,把疑惑的心從根拔除。要知道,疑是菩薩最大的煩惱,多少菩薩疑根沒有拔除,所以他一生,甚至于多生多劫聽不到這個法門,遇不到這樣的經典。我們有福報,這福報太大了!夏蓮老是什麼人,黃念祖老居士知道,我們見很多次面,他沒有說穿,他說現在不是時候。這些都是再來人,連黃念祖老居士也不是普通人。我們不要懷疑、不要去猜想,我們只要認真去看這個人人品、智慧、學問、德行,從這方面來看,我們對他生敬仰之心,這就對了。
夏老居士在民國初年,佛教界就負有盛名,當時所謂的「南梅北夏」,認爲中國佛教界裏頭,在家居士修得最好的,南方梅光羲,北方夏蓮居,這大家公認的。他們兩位真的通宗通教、顯密圓融,不是沒有知識,不是沒有學問,現在講的是高級知識分子。用了十年的時間,將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重新整理,重新會集,小心謹慎。過去,兩種會集本,一種節校本,曆代諸大德對這些本子都有瑕疵。夏蓮居老居士也是深感如是,發心重編,編成一個完美,找不到缺點的本子,就這個本子。我們可以跟五種原譯本去對,去校對,跟這叁種會校本你去做比較,你才知道這個本子的完美。念老也不是普通人,晚年身體非常不好,帶著病痛,用六年的時間搜集豐富的資料,用他的智慧在這個裏頭選擇精妙的語言文字來注解這部經。這個注解是集注,集注解之大成,真是稀有難逢。我是看到沒有人弘揚,這麼好的東西,大家不知道,那多可惜。所以我發心來做傳播、流通這樁事業,希望大家對這個本子、對這個注解能生起信心,沒有一個不往生。這兩位大善知識到這個世間來沒有白來,他們兩個人到這個世間來,一生就是爲幹這個事情而來的,不是爲別的。我知道、我認識,所以我有使命來替它做弘揚的工作,勸導大家對這個本子、對這個注解深信不疑。
我每天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,跟大家分享遍遍法味不一樣。正是應了古人一句話,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這個本子真的有無量義,愈讀愈歡喜。我發現了什麼?發現了儒家所說的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,這些智慧,這些理念、方法、經驗、效果都在這本書上,不可思議。這些東西本來是儒家東西,儒家東西治標,《大乘無量壽經》治本,標本兼治。所以,這部經書可以跟儒家四書合起來讀,這裏頭有大學問,真實智慧。你熟讀四書,再讀這個就有味道了,其味無窮;熟讀《無量壽經》再去讀四書,像吃冰淇淋一樣,輕松愉快,絲毫不費力。人生在世把這兩種書搞通,行了,世法、佛法都能達到圓滿。四書是世法,《大乘無量壽》是佛法,佛法的精華、佛法的治要。法無別真如,底下這個說得也很好,謂此真如,雖多教法,種種安立,而無異故。
第八,「不增減真如:謂此真如,離增減執」,執是執著,增是加一點,減是少一點,真如沒有增減,「不隨淨染有增減故」。八萬四千法門,門門都有增減,增是進步,減是退步,菩薩道上進進退退。真如于進退不相幹,真如什麼都能隨,雖然隨它不染,它從來沒有染淨。隨順菩薩,隨順叁惡道,隨順菩薩不增,隨順惡道不減、不染。「即此亦名相土自在所依真如」,相、土,相是法相。相,用現在的話來說,所指的是人物,我們講正報,土是依報。依正自在所依,都依真如,正報依它,依報還是依它。
「謂若證得此真如已,現相現土俱自在故」。你證得真如,應化在十法界,衆生有感你就能現身,你就能現土。大的,你看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現身,現法身、報身、應化身,這是相。現極樂世界實報土、方便土、同居土,這是土,得大自在!這個大自在示現了十個劫,極樂世界成立到今天十劫,這十劫當中,度真的是無量無邊無數衆生,在極樂世界成佛去。這是最大的示現,最輝煌的示現,無與倫比的示現。小的也非常之多,哪個地方有緣,哪個地方他就現身。現什麼樣的身,是衆生的意念、衆生的業力,《楞嚴》上說「隨衆生心,應所知量」。爲什麼?證得真如的人,決定不會起心動念。起心動念是凡夫,只要一起心動念,他就到十法界去了,就下來了。十法界的佛起心動念,如果還有分別,他就是菩薩,他不是佛;如果還有執著,他就到六道去了,那就往下墮落了。所以,證得真如的人,永遠不會起心動念、不會有分別執著,爲什麼?他不退轉了。證得真如就叫做阿惟越致菩薩,阿惟越致是不退轉,叁種不退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。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、一定要知道。
第九,「智自在所依真如:謂若得此真如已,于無礙解得自在故」。這一條就是一般宗教裏面對上帝的贊歎,贊歎上帝全知全能,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能,就這個意思。證得真如,今天科學走向兩個極端,一個是宏觀宇宙,研究、觀察整個宇宙,無限大。另外一個是相反,量子力學,它研究的對象是小,小到不能再小,它研究這個東西。今天發現的微中子,大概不能比這個再小了,佛在經上說的極微色。爲什麼說不能再小?再分它就沒有了。今天微中子果然是佛所說的現象,它再分,分沒有了,物質現象沒有了,五蘊裏頭色受想行識,色沒有了。色沒有了還有什麼?有念頭,有受想行識,還有這個東西。所以科學家發現,物質從哪來?從念頭來的,正是佛在經上所說的「色由心生」。經典裏面講的色就是物質現象,物質現象是從念頭生出來的,這科學家把它證明了。五蘊是不能分割的,色受想行識不能分割的,今天他把色一打破,色沒有了,後頭受想行識在。
這是發現一個奧秘,宇宙的奧秘,物質從哪來?物質從念頭來的。所以立刻就知道,念頭可以控製物質,因爲物質是從念頭生的。念頭善這個物質就健康,念頭不善這個物質就帶病毒,就不健康。病毒是什麼?病毒是貪瞋癡慢疑,帶這個東西,還有個惡見,錯誤的見解,這些都是病毒。帶的時間太久,從我們迷的那天,那一念,不能說那一天,從迷的那一念,以後念念都是迷。迷得太深,迷得沒有辦法回頭,如果遇不到佛法,怎麼知道這個事實真相?不知道這個事實真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一一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