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真的不是假的。八萬四千法門,沒有一門是例外的,統統要斷煩惱消業障,才能證菩提。所以這個路,我們自己想想走不通,我們沒有這個能力。我們很幸運,遇到叫「門余大道」。門是八萬四千法門,八萬四千法門之外還有一條大道,這就信願持名。想想這個道,我們行。這叁個條件我們可以具足,真信,真想往生,真念阿彌陀佛,這行,可以做到。這個能做到,你決定得生,生到極樂世界可不得了!爲什麼?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,這個好處是我們想象不到的,我們看到非常驚喜。爲什麼?阿惟越致是這個地方歡喜地以上,這麼高的成就,這不是普通法門。所以這個法門快速、穩當、容易、方便,成就無比的殊勝,真是圓中之圓,頓中之頓。實實在在講,這是諸佛如來度衆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門,而且這個法門是度衆生第一主要的法門,八萬四千法門是陪襯的,不是主要的。爲什麼?八萬四千法門到最後統統歸到淨土。
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的,吉祥雲比丘爲善財童子開示的二十一個念佛門,二十一種念佛門,二十一是密宗代表大圓滿,意思就是全包括在其中,一個都不漏,以二十一門統攝無量無邊的法門,門門都是念佛法門。這個示現讓我們看到,對念佛法門真正生起無比的信心、堅固的信心,永遠不變、永遠不退。這就是蕅益大師所說的發大菩提心,真相信,真願意往生,這就是大菩提心。一心專念這個名號,就是大善根、大福德、大智慧。能斷一切煩惱,能消一切罪障,這法門沒得找,沒地方找,太殊勝、太微妙了。這歡喜地。
再看第二,「離垢地」。名稱,就是這一地菩薩他所修學的總持法門,中國人稱爲宗旨,修學的宗旨。前面是初得到,歡喜;第二離垢,離垢是徹底放下。垢是染汙,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全是染汙。「謂由盡佛境界」,盡是徹底明了,一法不舍,圓圓滿滿,一切法都在其中,這是佛境界。佛證得圓滿的自性。十法界依正莊嚴,是自性所生所現的,惠能大師說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這個萬法,今天科學家把它分爲叁大類,叁種現象,物質現象、心理現象、自然現象,這叁大類就全都包盡了。這叁種現象都包括著我在裏頭。我的心,現在人都把能夠思惟想象的以爲是自己的心,把這個肉身,以爲是自己的身相。而不知道,身相是屬于阿賴耶的相分,心相是屬于阿賴耶的見分。阿賴耶的見相兩分充滿了虛空法界,我們錯認遍法界虛空界的相分裏頭的一分,以爲是自己;遍法界虛空界的見分,也是取那個一分,以爲是自己的心相。所以自心相、自身相都是迷惑當中産生的幻相!不是真相。
真相在哪裏?真相就在眼前,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,就是我們不認識它。我們有眼沒見到它,有耳沒有聽到它的聲音。這是什麼?我們用肉眼,我們用肉耳,完全用阿賴耶的相分。如果證得阿羅漢,阿羅漢用慧眼,就能見到一些真相。菩薩有法眼,能了解妄相、假相。佛有佛眼,真妄全知道。那怎麼樣?能見所見,能聞所聞,能所都要放下,能所都不執著,這叫離垢。所現所變是假的,我們把它舍離掉。能變、能生、能現,那是自性,自性爲什麼也要放下?自性裏頭沒有現象,你不放下,你就執著有個相,執著有個能生、能現、能變的自性,那你還是在迷,你沒有真正覺悟。真正覺悟,連這個也不執著,這就是《金剛經》上佛告訴我們,「法尚應舍,何況非法」,那法是佛法,佛法是假的,因緣所生法,不能執著。佛法是教我們把一切虛妄東西舍掉,最後把佛法也舍掉,你就證得真的。真是什麼樣子?真,說不出來,真不能思惟想象,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。真,說不出來,能說得出來,不是真的;真,不能去想,凡是你想的,都不是真的。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這麼個道理,所以真難,不是假難。
我們沒有辦法,世間法我們放下了,佛法放不下;佛法放下,世間法又現前,總在這兩個裏頭打轉轉。所以淨宗法門巧妙,真叫善巧方便,它用的什麼方法?指方立相,對我們來講太方便了。指方,西方,指定西方,讓我們專想西方;立相,極樂世界是相,阿彌陀佛是相。所以這個法門是著相的,只著這個相,其他的相都放下,用這個相代替一切現相,我們就著這個相,不著其他的相。著相可以生西方,到極樂世界再學不著,不著就成佛了。所以淨宗把成佛分做兩個階段,第一個階段,往生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。第二個階段,把佛也放下,回歸常寂光,那就是圓滿的無上正等正覺,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。
所以離垢地,「謂由盡佛境界,明了諸法異性而入于同」。諸法,它有差別性,每一種性質都不一樣。水的性是濕,潮濕;火的性是熱,每一種性都不一樣。這個性,就是中國古人所講的習性,不是本性。本性是同的,本性是空,什麼都沒有,習性是有,從哪裏來的?也從本性來的。本性裏面有這麼多不一樣東西嗎?有,本自具足,一樣也不少。所以惠能大師說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。因爲本自具足,才能生萬法。萬法個別的性不同,但是本性相同。本性是空寂,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,這是本性。自性是習性,阿賴耶這邊的事情,它有。
怎麼樣明了一切法的異性而入于同?現在對我們來講,最好的方法是彌勒菩薩教給我們觀想。宇宙之間萬事萬物都是波動形成的,這個波動的頻率非常高,一秒鍾有一千六百兆次,這是所有一切法共同的現象。在一千六百兆次的這種頻率之下,一秒鍾頻率之下,萬法皆空,所以說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。在這個頻率之下,真的如是,跟這叁句話講的完全相應。這是什麼?這是由異見到同,入于同。「若見有同」,還不是離垢。怎麼樣?「同性亦滅」。同異沒有了,都不放在心上,這真的離垢了。我們從大乘經裏頭,能夠從異入同,這很不得了,這是菩薩的境界,叁賢菩薩。阿羅漢沒有,辟支佛也沒有,叁賢菩薩是這個境界。同性亦滅,連同也不放在心上,那就登地了,這是離垢地。「經雲:異性入同,同性亦滅,名離垢地」。同異沒有了,同異是一不是二。大乘教裏說,入不二法門,一切法不二,同異都不可得。這才是真正的法身菩薩見地,他們的境界。
第叁,「發光地」。垢離掉了,見到圓滿的自性,圓滿的自性就是常寂光,所以常寂光現前。發光,這是自性的光明,永恒的光明,沒有生滅的光明。「謂同異情見之垢既淨」,同異是屬于情見,這是很深的情執、微細的情執,這個東西放下了,清淨心現前,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。這個淨就是本自清淨現前,清淨心生智慧。「則本覺之慧,光明開發」,自性裏面的般若智慧就透出來了。這個智慧,無所不知,無所不見。這個智慧不是學來的,從哪裏來的?自性裏頭本有的。本有,我們現在因爲有煩惱,無明煩惱、塵沙煩惱、見思煩惱,還有業障,這些東西障礙了自性,自性裏面的般若智慧有,自性清淨心有,全不見了。我們在一起學習,我也常講,不是真的不見了,而是什麼?而是因爲有這些障緣,讓它變質了,我們的清淨心變成不清淨,變成嚴重的染汙。
清淨心原本是一塵不染,毫無染著。你看我們有分別、有執著、有起心動念,這就是染汙。嚴重的染汙,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癡慢,這非常嚴重的染汙。從這個染汙裏頭,又生起殺盜淫妄,造惡業,變成業障,讓我們的性德雖有等于無。雖有,起作用,不是不起作用,變質,智慧變成煩惱,德能變成造業,相好變成六道輪回,變了!這是佛在經上常說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十法界依正莊嚴,就是這些迷惑顛倒,失去正念的這些念頭、意念所生的,所變現出來的。只要我們把這些東西清除,這實在講不是清除,覺悟,因爲覺悟,它就沒有了。不覺,它有;覺了,它就沒有了,它不是真的,它是虛幻的。所以只要你離垢,你的清淨心就發光、就放光。這個光是本覺的智慧,光明開發,照見什麼?「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,觀自在菩薩《心經》上說的。
「經雲:淨極明生,名發光地」。由此可知,光是本有的,垢是本來沒有的,沒有的要離,有的自然現前,只要清淨到極處。極處是什麼?垢染沒有了,「淨極光通達」,《楞嚴經》上說的。淨極明生就是《楞嚴》上淨極光通達,這叫發光地。括號裏頭有解釋情見,什麼叫情見?「依情分別之見」。情是智慧的反面,不是依智,它是依情分別。依智分別叫妙觀察,依情分別就是染汙,有善有惡。善惡都是染汙,善果在叁善道,惡報在叁惡道,所以情見有這兩種果報。發光,再向上提升,光就愈大。
「焰慧地」,焰是火焰,這是比喻。「謂慧明既極」,智慧光明達到極處,「則佛覺圓滿」。覺,是智慧起用。迷起用是糊塗,智起用是覺悟。佛覺圓滿。智慧既到極處,佛覺圓滿。「覺滿則慧光發焰,如大火聚爍」,這是說它的光明遍照法界,「破一切情見」,情見也叫做情執、執著,照破了。照破什麼?全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「經雲:明極覺滿,名焰慧地」。十地,你看淺深不一樣。向上提升,境界愈來愈深,起的作用愈來愈廣大。這是四地菩薩。
第五地菩薩,「難勝地」。謂前面「焰慧」,這是大智慧,焰慧是大智慧,「爍破一切情見」,照見五蘊皆空。「其同異之相,皆不可得」,一片光明裏頭,不但異相不可得,同相也不可得,純是一真法界。無有能勝,這是諸佛境界,菩薩不能跟他相比。「經雲:一切同異所不能至,名難勝地」。換句話說,有同有異,就不是真正殊勝。真正的殊勝,覓同異了不可得。這什麼境界?這是明心見性的境界,真正明心見性確實是這個境界。上跟諸佛有沒有同異?沒有。爲什麼?跟諸佛同一體,所以這裏頭沒有同沒有異。下面跟六道衆生,有沒有同異?沒有。跟樹木花草、跟山河大地有沒有同異?沒有。爲什麼?同一體,一體裏頭就沒有同異。這個境界必須是前頭有照見五蘊皆空,異同之相才不可得。
五蘊,我們現在知道,就是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一二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