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一二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科學家所說的微中子,物質裏面最小的,再沒有辦法分離了。一分離,物質沒有了,發現了什麼?發現了意念波動現象。意念波動現象是受想行識,我們從性上講見聞覺知。所以見聞覺知是本性,它沒有生滅,它是自性,它沒有我,它不是物質現象,它不是精神現象。受想行識是精神現象,是迷的時候有,見聞覺知不是的,見聞覺知是覺悟,它是屬于性德。所以這個地方要細細去分辨,它沒有物質現象,也沒有精神現象,也不是自然現象,見聞覺知這個東西是本有,自性裏頭本自具足,這就是真實智慧,真實之際。在我們迷失了自性,無論是在哪一個層次的衆生,人天也好,小乘也好,緣覺也好,菩薩也好,自行化他都是它在起作用,見聞覺知。沒有轉識,見聞覺知跟受想行識糾纏在一起,我們沒有辦法辨別。菩薩照見五蘊皆空,見聞覺知就出現了。爲什麼?把五蘊的糾纏去掉了,剩下來的是見聞覺知。見聞覺知不生不滅,見聞覺知沒有染汙,這是自性真實智慧,真實之際。所以這個是「諸佛境界,無有能勝。經雲:一切同異所不能至,名難勝地」。菩薩沒有辦法超過它,它最爲殊勝。

  下面第六,「現前地。謂由前同異之相,既不可得」,同異沒有了,「則真如淨性,明顯現前。經雲:無爲真如,性淨明露,名現前地」。什麼現前?真如現前,明顯的現前。在哪裏?無處不在,無時不在,隨拈一法,無一不是。禅宗裏頭明心見性,祖師大德來測驗他是真的還是假的,最後檢驗、考試,會幺?這一句話,祖師對于學人常常用的,會幺?見性之人回答的不一樣,但是老和尚聽到了都點頭,沒錯!給他證明,你如是,我亦如是。諸位看看禅宗語錄裏頭那些公案,確實入了這個境界。

  真如淨性就是佛性,也就是法性,也就叫真如。在哪裏?在一切法裏頭。一切法不離真如,真如不離一切法,所以明顯現前,哪一法不是。明心見性之後,所謂頭頭是道,左右逢源,六根所接觸的無一法不是。這什麼意思?境隨心轉。你的心清淨,你見到一切法,沒有一樣不清淨;你的心平等,你看一切法沒有一法不平等,這就是境隨心轉,相由心生。然後我們才漸漸體會到,佛跟我們在一起,我們所住的境界不一樣,他的境界跟我們境界確實有差別。然後我們也能夠理解,我們這些芸芸衆生,每個人境界不一樣;換句話說,每一個人居住這個世界也不一樣。我們是粗心大意沒看出來,如果有菩薩的法眼、慧眼,看起來真不一樣,這不能不懂。這個是宇宙萬有的真相,用今天的話來說,這些都是屬于高等哲學、高等科學,它是真的,它不是假的。無論是理,無論是事,佛經上所說的深廣無際,際是沒有邊際,大而無外,小而無內。這現前地。

  第七,「遠行地。謂真如之境,廣無邊際。雖真如現前,分證則局,若盡其際,方爲極到」。這個地方說出分證,分證是什麼?沒有證得圓滿;確實見到真如,但是不圓滿。古德有個比喻,用月亮做比喻。夜晚,你看到天空當中月亮是真的,把它代表真如,初叁、初四的月光小;初六、初七的差不多將近一半,就明亮;十五、十六就看得圓滿,滿月。初一看不到,全是黑的;初二有個月牙,從初二到十四,十五、十六是圓滿,天天不一樣,用這個來比喻分證,一分一分的證得真如,一分比一分殊勝,一分比一分光明,取這個意思。所以前面六地,真如現前是分證,分證就有局限,不是圓滿。若盡其際,方爲極到。這括號裏也解釋分證,「謂菩薩于真如之理,分次第而證也」。這在大乘法裏頭,所謂大乘中小都是分證。什麼人是圓證?大乘裏面講,上上根人,他能夠圓證。圓證,才叫真正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初地菩薩就見性了,見性成佛,他成佛了,智慧、神通、道力我們不知道,在我們心目當中好像跟佛是一樣的,差不多。實際呢?實際不一樣,我們看不出,但他們都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  這麼多年的學習,我們明白了,初地以上,六根在六塵境界裏頭,都是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完全相同。諸位想想,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還有什麼不一樣?我們看全是一樣的。不一樣,哪個地方不一樣?無始無明習氣不一樣。我們看就曉得,阿羅漢斷見思煩惱,證阿羅漢果,習氣沒斷。證得阿羅漢果之後,他要把習氣斷掉,習氣斷掉之後,他就變成辟支佛。所以見思煩惱、見思習氣,見思煩惱斷了,阿羅漢,見思煩惱習氣斷了,辟支佛。辟支佛斷什麼?斷塵沙煩惱,塵沙是分別,塵沙煩惱斷掉了,辟支佛升級菩薩。菩薩把塵沙煩惱的習氣斷掉,他就成佛了,十法界裏面的佛,佛法界,成佛。他必須把無始無明煩惱斷掉,就超越十法界,就是別教初地、圓教初住,住一真法界,十法界沒有了,但是習氣沒斷。我們就知道,從初地到十地都是習氣厚薄不一樣。初地習氣很重,完全在。往上去,一地比一地薄,到法雲地就很薄了。

  別教證得究竟果位,究竟果位等于圓教二行的菩薩,跟圓教不能比。圓教初住等于別教初地,所以別教十地等于圓教十住,別教的等覺等于初行位的菩薩,別教究竟果位(佛果)等于二行菩薩,無始無明習氣沒斷幹淨。別教的佛到這個時候,習氣沒有盡,還要慢慢再繼續不斷的斷,這融歸圓教裏頭了。實際上見性之後,我說過很多次,這些位次若有若無,不能說它有,也不能說它沒有。爲什麼不能說它有?他們都是不起心、不動念。不起心不動念,平等了,還有什麼?還有這些習氣,習氣不礙事。這裏初地以上不礙事。他們有能力在遍法界虛空界,與一切衆生感應道交,現身說法,教化衆生,沒有障礙。我們看不出,他們自己知道。

  圓教等覺,所謂四十一品無明的習氣斷幹淨了,證得妙覺如來。這一斷幹淨,實報土不見了,于是我們就知道,實報土怎麼來的?實報土不是真的,無始無明習氣變成的,有習氣就有實報土;習氣斷了,實報土沒有了。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佛並沒有說實報土除外,沒說這個話;換句話說,實報莊嚴土也是虛妄,這就對了。雖然實報土裏沒有變化,但是它有生、它有滅,它的生滅就一次,它不像我們這邊的生滅。我們這邊生滅,是生滅連著的,前面滅,後頭就生,接著的相續相,這就是五蘊裏頭的行,行就是相續不斷。但是在實報莊嚴土裏頭沒有行,它真的是相續相,不是相似相續相,真正是相續相。到哪一天,無明習氣盡了、沒有了,它就沒有,它就滅了。它只有一個生、有一個滅,當中沒有生滅相,所以叫一真。

  實報土沒有了,常寂光土現前,這真正回歸自性,圓滿的回歸自性。回歸自性才真正得大解脫,身相沒有,心相也沒有了,身心跟虛空法界融成一體。虛空多大,你的身就多大,虛空多大,你的心量就多大。整個身心變成光明,整個國土也變成光明,就是依報、正報都沒有,融合成一體,叫常寂光,常寂光才是真正自己。常寂光無處不在,無時不在,所以一切衆生沒有一個能離得開常寂光。常寂光是佛的真身、是佛的真心,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佛怎麼會不知道?你沒離開他,他全知道。既然全知道,我們的言行就不能不正。言行正,佛菩薩歡喜;言行不正,怎麼對得起佛菩薩?佛菩薩就是自己,對得起佛菩薩,對得起自己;對不起佛菩薩,是對不起自己,這個事情得搞清楚、搞明白。佛陀教育終極的目標,是教我們回歸自性。六地,真如現前了。

  下面第七,遠行地。謂真如之境,廣無邊際。真的沒有邊際。雖真如現前,分證則局,若盡其際,方爲極到。遠行是極到。「盡真如際,名遠行地」。真如現前沒圓滿,像光一樣,光照了,還沒有到盡頭。但是真如的光,常寂光,跟我們現前所謂的光不一樣。我們的光遠照,真有時間性。譬如太陽光照到地球上,八分鍾。比地球更遠的行星,它時間就愈長。天文學家告訴我們,距離我們銀河系最近的銀河,像我們銀河系一樣的銀河,最近的大概是叁個光年,光的速度要走叁年才能走得到。我們銀河系,這個範圍多大?從銀河系的這一頭到那一頭,用光走大概兩萬多年,光的速度。所以銀河大了,光的速度一秒鍾叁十萬公裏,一秒鍾叁十萬公裏繞地球好多圈了。地球一圈大概是叁萬公裏,地球一圈,那一秒鍾繞十圈,光的速度繞十圈。電也是的,電的速度跟光差不多,一秒鍾繞十圈,有速度的。可是常寂光沒有速度,常寂光一照是遍照。

  第八,「不動地」,常說八地菩薩,八地菩薩不動。「謂真如之理,既盡其際,全得其體,則真常凝靜,無能動搖。經雲:一真如心,名不動地」。八地以上都不動了,八地以上徹見真如,連邊際都到達了,邊際不可思議。我們在這裏只記一句話,全得其體。八地之前沒有全得其體,八地以後全得其體。這個體就是真如本性。真如本性是什麼樣子?真常凝靜,這四個字就是大般涅槃,如如不動,無能動搖。這是不動地,不動遍知,不動能現。能現是什麼意思?像《普門品》裏觀世音菩薩叁十二應,不動能應。八地以上的菩薩確實沒有動,感應不可思議,衆生有感,他就有應。我們要知道,他如如不動,真常凝靜,他在哪裏?就在當下,不是過去,不是未來,不是他方,就在現前,所以說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,這是事實真相。

  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,阿彌陀佛來了沒有?從西方極樂世界到這個地方,十萬億佛國土。我們要知道,極樂世界是大乘,不但是大乘,而且是一乘。極樂世界在哪裏?極樂世界就在當下,沒有距離。佛說十萬億佛國土,這是表法的意思,你有起心動念,那就遠了。爲什麼?有起心動念,就有時間、就有空間;不起心、不動念,就在當下,時間、空間沒有了。沒有時間,沒有先後;沒有空間,沒有距離,無一不是當下,當下就是。這個境界,《華嚴經》上說的不思議境界。你只不要去思,不要去想,不要去說,你完全明白。你一想就錯了,一說也錯了。你想,你說,不是真實的境界。

  阿彌陀佛能分多少身?一根汗毛,一粒塵沙,這個塵沙是極微色,能生無量無邊身,真正是無量無邊無窮無盡。爲什麼?這是性德,自性本有的德能,不是外頭來的。遍法界虛空界,講到最後,唯是一心。一心生無量無邊的法界,無量無邊法界沒有離開一心。一心不動,不動是自性本定。真正覺悟,不動了。心還動,是在迷,不在覺。記住,覺心不動。我們想覺,盡量避免心動。動什麼?就是心裏頭一些妄想、雜念,盡量減少,那不是好東西,那是錯誤的。

  連美國修.藍博士,這人在世界聞名,他幫人治病用意念,他的原理就是不動,就是讓心甯靜下來。他不是佛教徒,沒有讀過佛經,他知道清淨心。要把心裏頭的記憶,心裏頭的記憶就是染汙,不善的記憶清除掉,善的記憶也清除掉。善跟不善統統是染汙,全部清除掉之後,清淨心現前。用清淨心爲基礎,能治療一切疾病,清淨心能幫助帶著病毒的細胞恢複正常,就這麼個道理。用清淨心讓病毒細胞恢複正常,病就沒有了,不要用醫藥,也不必打針,甚至于病人跟自己不要見面,距離幾千裏都有效果。聽起來好像是神話,但是它是事實。這些年來,他治好了有幾千人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這個道理跟佛經所說的講得通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一二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