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點供養,家裏富裕的多送一點,家裏貧窮少送一點,送不起的,醫生布施醫藥。救人爲目的,他不是賺錢,他不是商業。學校亦如是,老師是教學的,是教育學生的,不能把它當作買賣。所以這兩種人清高,都不很富裕,可是在社會上有崇高的地位,沒有不尊重。公共大會的場合,上席一定是他們坐,他們坐在首席,這表示大衆對他的尊敬,有錢有財富的坐在下面。中國從前社會排順序,士、農、工、商,商人位子坐最後。現在顛倒了,現在坐在最後大概是教書的。這社會怎麼會不亂,怎麼會不出問題?
真正有學問、有德行的人不教了,你學校辦得再好你請不到,他不來教。如果他要是爲了財富、爲了待遇,那就是商品教育,學校是商業行爲。真正讀書人,他甯願餓死他也不能幹這個事情,他不如回家去種幾畝地。像諸葛亮,諸葛亮就種幾畝地,這一點收成能夠過生活就很自在了。所以中國古時候,耕、讀傳家。幹什麼?隱士,真有學問、真有德行、真有本事,不出來從政。我在年輕的時候讀曆史,看到曆史上《隱逸傳》,我當時很懷疑,這些人有學問、有德行,不出來爲社會做事,爲什麼還要給他立傳?我就想不通,沒貢獻。到後來李老師提醒我,怎麼沒有貢獻?他有什麼貢獻?他們的貢獻是代表于人無爭、于世無求,這對社會是最大的貢獻,我才恍然大悟。這個于人無爭、于世無求不是沒有本事,他們真有本事,有爭的本事、有求的本事,他不爭不求,這就顯示他的德行。我想這個真的一點都不假,這些隱居的人是真正的高人。社會之所以安定,世界之所以和平,就是這些人不出來爭,不是他沒有本事爭。諸葛亮如果沒有遇到劉備,他一生不出來,就做隱士去了,隱居。這些隱居的人留下來的東西是著作,著書立說留給後來的有緣人,幹這些。所以人各有志,他不一樣。這些人藏在深山裏頭,對社會還是有非常大的貢獻。他們自己過的生活,就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。
法雲地的菩薩做隱士的很多,善慧地出來教書,法雲地藏起來了。但是他有大德,他教化,他有他教化衆生的方法,肯定是。人做爲一切人的好榜樣,他做出來了,他的家會做成家的最好榜樣,這個貢獻就不得了!這是什麼?這是社會的根基。根基好,社會怎麼會壞?這些人真正有學問、真正有道德、真正有愛心,沒有自私自利、沒有名聞利養,這還得了嗎?能穿得暖、吃得飽,有個小房子遮蔽風雨,他就滿足了。真正高人,真正是過諸佛菩薩最高的生活,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,這隱士,我們一般人不知道。你看,他做利益衆生的事業,「本寂不動」,本寂是清淨心、平等心,沒有絲毫染汙、沒有絲毫雜念,正知正見,清淨平等覺,必然感動一方。他住在那個地方,他那個範圍被他感化了,這肯定的道理,這一方的人決定是善人。他住的這個小鎮、小村,肯定是大家的榜樣、是大衆的典範。
「經雲:慈陰妙雲,覆涅槃海,名法雲地」。涅槃海,下面有個解釋,什麼叫「梵語涅槃」?「華言滅度;謂之海者,以其深廣,無法而不容也」。這就是大乘經上常說的,心包太虛、量周沙界。賢首國師《妄盡還源觀》這篇論文上所說的四德,這些人肯定做到。第一個隨緣妙用,你看他恒順衆生、隨喜功德。妙用就是六和敬,對待一切人恭敬有禮,自己謙卑,表現出謙德。《了凡四訓》裏頭,袁了凡看人,參加考試一班同學,他預料哪個人這次一定考中,哪個人恐怕考不中,考試之後,幾乎他所預料的都非常准確。他憑什麼?就憑一個傲、一個謙。這個人很謙虛的人,知道尊重別人,這人一定會考中;這個人很傲慢、很自大的人,自以爲是的人,這人一定考不中,都被他言中了。
這個道理我們要懂,古時候確實如此,現在不同,現在不一樣了。古時候考取功名,第一個條件是陰德,祖宗之德加持你,第二個是自己的修德,德擺在第一。主管天下考試,文昌帝君。現在沒有了,現在世界亂了,文昌帝君也不管事了。你想想看,連好老師都不願意教了,文昌帝君能管得了什麼?管不了,世界亂了。在從前那個社會,了凡先生預料得准確,了凡先生生在今天,他預料不准確。這些都不能不知道。所以我們今天,的確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艱難、都困苦。我們今天盡心盡力,隨緣不攀緣。我們在今天任務裏頭第一條,就是幫助人認識佛教。現在大家都迷了,不知道佛教是什麼,都不要了,把佛教廢棄掉,經典燒掉,光盤燒掉,不許人學佛,這個誤會非常嚴重。
所以,我們今天頭一個任務,幫助大家認識佛教。多數人慢慢都覺悟過來、都明白了,這莫大的功德。不指望他深解,也不指望他修行,只希望他對佛教有正確的認識,這是第一步。大家都認識了,我們再提升一級,幫助他對于經典的了解。經典真了解之後,我們自己做出修行的樣子給他看,經典裏面所講的道理、所講的方法、這些教訓,如何落實在生活、落實在工作,叫如教修行。證果就是往生,往生就是證果。爲什麼?如果不求念佛往生,八萬四千法門,每一個法門都要斷煩惱、都要消業障。我們的煩惱天天在增長,沒有緩和的時候,我們的業障,在造業,也是天天在增上。哪個人不造業?善業感的是叁善道,惡業感的是叁惡道,出不去六道輪回,這一定要知道。
我們今天碰到了這部經典,這部經典夏老居士會集完成到現在,大概是一甲子,一甲子六十年。我學佛那個時代,這經典出來了,沒有人看過,爲什麼?流通量太少了。沒有人印,沒有人流通,而且還有障礙,有人對這個經典批評,不承認它。所以李老師雖然得到這部書,也講了一遍,因爲不贊成的人很多,以後沒有再講,也沒有宣傳。把這個本子交給我,我看了之後,五體投地,這本子太好了!這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,這麼好的東西,當時我就想在臺北講這部經。都准備好了,經本印了叁千本,到臺中給老師報告。老師說,不行,你年歲太輕了,你要講,這些老法師們要提出不同的見解,你敵不住,你才初學。所以只好收藏起來,等待機緣。等到老師往生了,我再一想,老師給我的東西就這部書,是他自己親手寫的,我將它印了一萬冊,在海外流通。爲什麼?國內有人批評,海外沒有。我在加拿大、在美國、在南洋一帶流通,大家看到非常歡喜。以後臺灣、香港這邊知道了,所以就流通出去了。在加拿大、在美國我講了幾遍,以後在臺灣開講了,這時候可以,緣成熟了,沒有人障礙了,在臺灣講了好幾遍。
時節因緣要掌握住,李老師那時候緣不成熟,你看一直到他往生之後,緣才逐漸成熟。雖成熟,還是遭受強大的阻礙,這些事情我相信大家都知道。那個時候那一股強大的力量,逼著我要放棄這個會集本,這麼大的壓力。我講經的時候跟大衆宣布,我說全世界的人都反對,我還是要學這部經、講這部經,爲什麼?老師給我的。我如果把這個放棄掉,別人立刻加上我一個罪名,那個罪名是真的,「背師叛道」。那我就得下講臺了,永遠沒有資格再講經,背師叛道的人還能講經嗎?所以我說我臨死我都不會放棄,我都不會改變。很難得,這部經畢竟被中國國家承認了。我看到國家宗教局印的淨土五經,《無量壽經》就采用這個本子,這是代表國家承認了。所以現在這個聲音比較小了。還有沒有燒的?還有,我聽說還有。這把它毀掉的人很可憐,這是如來在末法時期度衆生成佛道的第一經,你把它印一本,流通一本,無量功德;你要把它燒掉、毀掉,將來果報在無間地獄,無間地獄出來之後,你要好多生愚癡,沒有智慧,你要受這個果報。現在造業很簡單,果報不可思議,這是我不能不告訴大家的。
今天修諸功德,哪個功德最大、福報最大?無過于流通法寶,無過于念佛求生淨土,這個福報最大。造作罪業的人,就在這個本子裏頭,黃念老的注解,引經據典,解釋第十八願。第十八願裏頭說,五逆十惡,毀謗大乘,這樣的人不能往生。但是善導大師給我們解釋,五逆十惡,毀謗大乘,臨終的時候他能認錯、他能忏悔,念佛求生,阿彌陀佛還是會攝受。法門廣大殊勝無與倫比,再也找不到,阿彌陀佛的慈悲真正到了極處。造作這樣重罪的人,只要你一口氣還沒有斷,承認我錯了,我忏悔了,後不再造,念佛都能往生。這說明彌陀確實心包太虛、量周沙界,極惡、毀謗大乘都包容,都不會怪罪于你。如果你堅持,不肯認錯,不肯忏悔,那你就自作自受,叁途果報你去了。
這個是法雲地,我們到這個地方將十地介紹完了。現在我們再看經文,我們接著往下面看,「故知金剛杵表金剛正智」,它是表法的。金剛杵代表什麼?代表智慧,堅定的智慧。手持金剛杵表這個意思,決定不動搖。就像李老師把這部經交給我,我遭遇到許許多多的障難,決定沒有絲毫動搖,這就是金剛正智。「能退魔軍」,魔軍是代表外來的壓力,外面來的毀謗,外面來的障礙,動不了我。你不讓我講,我可以不講,我自己天天學習不間斷;你可以障礙人不聽,我還是一樣講,沒有人聽,我對著桌椅板凳講。爲什麼?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開悟之後,講經教學從來沒有間斷。章嘉大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,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出家學佛人的榜樣。學佛要找一個榜樣,找一個典型,做自己的模範,這樣容易成就。「斷煩惱,得成就。是即經中破邪執之義」。邪執,這種執著是錯誤的,不是正確的。「此以金剛杵喻」,比喻,「諸菩薩金剛般若之妙智,能破除一切不正之情執」,這是手持金剛杵表法的意思。
『如鐵圍山』。「一小世界以須彌山爲中心,外有八山八海,其最外圍之山,名曰鐵圍山,又名金剛圍山。其鐵性堅固,故雲金剛。金剛能壞一切,而不爲一切所壞,故以喻不壞德」。這樣的經文,大乘經裏面我們常常看到。如鐵圍山,在此地也是個比喻。一個小世界以須彌山爲中心,這個小世界說法很多,我們過去都把它當作太陽系。我跟黃念老見面,頭一次就談到這個問題,叁千大千世界。黃念老告訴我,佛經上講的須彌山,這一個小世界的中心,他說應該是銀河系。在天文照相的圖片上我們看到,銀河系的中心確實是高起來的,它像一個缽,像個碟子覆下來,這樣高,愈往旁邊就愈薄,當中很厚。他說須彌山就是銀河系的核心、中心,中心有個天體,這個天體叫黑洞。黑洞是屬于一個天體,在太空當中很多,我們肉眼看不到它,它有一股很大的引力,連光線都被它吸收進去。像這樣的黑洞在銀河系裏頭就有很多,科學對于這樁事情還沒有搞清楚,繼續不斷的在研究、探索。他說這個才是佛經上講的須彌山。
讓我們真正理解,我們的銀河系才是一個小世界。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小世界,一千個小世界叫一個小千世界,一千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,一千中千世界叫大千世界。一個叁千大千世界,叁千是小千、中千、大千,實際上就是一個大千世界,它的組成是叁個千,叁個千乘起來,十億。這是一尊佛的教化區,一尊佛教化的範圍是十億銀河系,這麼大的地區。所以我們要曉得,釋迦牟尼佛在地球上出現,應化身,這個一定要知道。衆生緣成熟了,他就來了;衆生不想學佛,他就走了。想學佛是有感,佛就應;不想學佛,感就沒有了,沒有,應也就沒有了。這樁事情我向章嘉大師請教過,這佛法衰,會不會滅?老師告訴我,不會。他說佛的法運還有九千年,九千年當中有興旺、有衰落,他說我們現在是衰的時期,將來還會興旺起來。有興、有衰,興衰在人不在法。我們在這個衰到低谷的時候,災難就現前,社會動亂,所以社會動亂是人禍,天災人禍會現前。
如何把這些法寶保存住,這是我們的使命。保存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流通,讓全世界每個角落都有,因爲災難不是全面的,都是局部性的,這樣才真正能把它保留下來。古人用的方法,藏諸名山,靠不住。我在北京,趙樸老派了幾個善友陪同我去看石經,房山石經。我去參觀,這一套《大藏經》刻在石頭上,分量比我們現在《大藏經》還多,我們今天《大藏經》沒有收進去的,它那裏有。多少年刻成的?八百年。世世代代,刻好之後藏到山洞裏頭去。現在被人發現了,可是這個石頭拿出來,藏在山洞裏頭上千年,現在一拿出來,容易風化,跟外面空氣接觸,它風化。所以,他們拓了六套,做拓片,再把原來的石頭又藏到裏面封起來。我去看,看到一部分。但是拓片是印出來了,房山石經字太小,那個不能讀,只能當作資料用。所以當時我發心,想把它印成大字本,大字本成本就高。那非常有價值,能夠印個五百套、一千套,那真是無量功德。字應該怎麼樣?可以縮小一點,做寸楷,字有大拇指這麼大,看得很清楚,都不要戴眼鏡。
緣不成熟,障礙太多。那個時候局長葉小文,葉局長對于我這個做法非常支持,還跟我簽了合約書。最後告訴我,很困難,很多人不肯放手,不肯讓我們印,那就沒法子了。我本來想印個五百到一千套,送給國家,國家用這個做禮物,送給每一個國家的圖書館去收藏。在這個世界上,大大小小國家將近兩百多,這個好!這是中國的文化,中國的國寶。我那個時候正好有個同修送我一筆錢,做這個大概沒有問題,他送給我五百萬美金。所以我給葉局長講,我那裏有五百萬美金,我就幹這個事情,不幹別的。你看看,做不成功。所以這個錢轉了個彎,印了一百套《四庫全書》,商務印書館第二次出版的《四庫》,剛剛好五百萬美金,我把它買了一百套,《四庫全書》。這都是保存中國傳統文化,除這個方法之外,沒有第二個方法。所以經上這些表法非常難得,念老舉出許多密宗的經典爲我們說明這樁事情,金剛比喻不可以毀壞的德行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一叁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