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三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点供养,家里富裕的多送一点,家里贫穷少送一点,送不起的,医生布施医药。救人为目的,他不是赚钱,他不是商业。学校亦如是,老师是教学的,是教育学生的,不能把它当作买卖。所以这两种人清高,都不很富裕,可是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,没有不尊重。公共大会的场合,上席一定是他们坐,他们坐在首席,这表示大众对他的尊敬,有钱有财富的坐在下面。中国从前社会排顺序,士、农、工、商,商人位子坐最后。现在颠倒了,现在坐在最后大概是教书的。这社会怎么会不乱,怎么会不出问题?

  真正有学问、有德行的人不教了,你学校办得再好你请不到,他不来教。如果他要是为了财富、为了待遇,那就是商品教育,学校是商业行为。真正读书人,他宁愿饿死他也不能干这个事情,他不如回家去种几亩地。像诸葛亮,诸葛亮就种几亩地,这一点收成能够过生活就很自在了。所以中国古时候,耕、读传家。干什么?隐士,真有学问、真有德行、真有本事,不出来从政。我在年轻的时候读历史,看到历史上《隐逸传》,我当时很怀疑,这些人有学问、有德行,不出来为社会做事,为什么还要给他立传?我就想不通,没贡献。到后来李老师提醒我,怎么没有贡献?他有什么贡献?他们的贡献是代表于人无争、于世无求,这对社会是最大的贡献,我才恍然大悟。这个于人无争、于世无求不是没有本事,他们真有本事,有争的本事、有求的本事,他不争不求,这就显示他的德行。我想这个真的一点都不假,这些隐居的人是真正的高人。社会之所以安定,世界之所以和平,就是这些人不出来争,不是他没有本事争。诸葛亮如果没有遇到刘备,他一生不出来,就做隐士去了,隐居。这些隐居的人留下来的东西是著作,著书立说留给后来的有缘人,干这些。所以人各有志,他不一样。这些人藏在深山里头,对社会还是有非常大的贡献。他们自己过的生活,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。

  法云地的菩萨做隐士的很多,善慧地出来教书,法云地藏起来了。但是他有大德,他教化,他有他教化众生的方法,肯定是。人做为一切人的好榜样,他做出来了,他的家会做成家的最好榜样,这个贡献就不得了!这是什么?这是社会的根基。根基好,社会怎么会坏?这些人真正有学问、真正有道德、真正有爱心,没有自私自利、没有名闻利养,这还得了吗?能穿得暖、吃得饱,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,他就满足了。真正高人,真正是过诸佛菩萨最高的生活,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,这隐士,我们一般人不知道。你看,他做利益众生的事业,「本寂不动」,本寂是清净心、平等心,没有丝毫染污、没有丝毫杂念,正知正见,清净平等觉,必然感动一方。他住在那个地方,他那个范围被他感化了,这肯定的道理,这一方的人决定是善人。他住的这个小镇、小村,肯定是大家的榜样、是大众的典范。

  「经云:慈阴妙云,覆涅槃海,名法云地」。涅槃海,下面有个解释,什么叫「梵语涅槃」?「华言灭度;谓之海者,以其深广,无法而不容也」。这就是大乘经上常说的,心包太虚、量周沙界。贤首国师《妄尽还源观》这篇论文上所说的四德,这些人肯定做到。第一个随缘妙用,你看他恒顺众生、随喜功德。妙用就是六和敬,对待一切人恭敬有礼,自己谦卑,表现出谦德。《了凡四训》里头,袁了凡看人,参加考试一班同学,他预料哪个人这次一定考中,哪个人恐怕考不中,考试之后,几乎他所预料的都非常准确。他凭什么?就凭一个傲、一个谦。这个人很谦虚的人,知道尊重别人,这人一定会考中;这个人很傲慢、很自大的人,自以为是的人,这人一定考不中,都被他言中了。

  这个道理我们要懂,古时候确实如此,现在不同,现在不一样了。古时候考取功名,第一个条件是阴德,祖宗之德加持你,第二个是自己的修德,德摆在第一。主管天下考试,文昌帝君。现在没有了,现在世界乱了,文昌帝君也不管事了。你想想看,连好老师都不愿意教了,文昌帝君能管得了什么?管不了,世界乱了。在从前那个社会,了凡先生预料得准确,了凡先生生在今天,他预料不准确。这些都不能不知道。所以我们今天,的确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艰难、都困苦。我们今天尽心尽力,随缘不攀缘。我们在今天任务里头第一条,就是帮助人认识佛教。现在大家都迷了,不知道佛教是什么,都不要了,把佛教废弃掉,经典烧掉,光盘烧掉,不许人学佛,这个误会非常严重。

  所以,我们今天头一个任务,帮助大家认识佛教。多数人慢慢都觉悟过来、都明白了,这莫大的功德。不指望他深解,也不指望他修行,只希望他对佛教有正确的认识,这是第一步。大家都认识了,我们再提升一级,帮助他对于经典的了解。经典真了解之后,我们自己做出修行的样子给他看,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、所讲的方法、这些教训,如何落实在生活、落实在工作,叫如教修行。证果就是往生,往生就是证果。为什么?如果不求念佛往生,八万四千法门,每一个法门都要断烦恼、都要消业障。我们的烦恼天天在增长,没有缓和的时候,我们的业障,在造业,也是天天在增上。哪个人不造业?善业感的是三善道,恶业感的是三恶道,出不去六道轮回,这一定要知道。

  我们今天碰到了这部经典,这部经典夏老居士会集完成到现在,大概是一甲子,一甲子六十年。我学佛那个时代,这经典出来了,没有人看过,为什么?流通量太少了。没有人印,没有人流通,而且还有障碍,有人对这个经典批评,不承认它。所以李老师虽然得到这部书,也讲了一遍,因为不赞成的人很多,以后没有再讲,也没有宣传。把这个本子交给我,我看了之后,五体投地,这本子太好了!这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,这么好的东西,当时我就想在台北讲这部经。都准备好了,经本印了三千本,到台中给老师报告。老师说,不行,你年岁太轻了,你要讲,这些老法师们要提出不同的见解,你敌不住,你才初学。所以只好收藏起来,等待机缘。等到老师往生了,我再一想,老师给我的东西就这部书,是他自己亲手写的,我将它印了一万册,在海外流通。为什么?国内有人批评,海外没有。我在加拿大、在美国、在南洋一带流通,大家看到非常欢喜。以后台湾、香港这边知道了,所以就流通出去了。在加拿大、在美国我讲了几遍,以后在台湾开讲了,这时候可以,缘成熟了,没有人障碍了,在台湾讲了好几遍。

  时节因缘要掌握住,李老师那时候缘不成熟,你看一直到他往生之后,缘才逐渐成熟。虽成熟,还是遭受强大的阻碍,这些事情我相信大家都知道。那个时候那一股强大的力量,逼着我要放弃这个会集本,这么大的压力。我讲经的时候跟大众宣布,我说全世界的人都反对,我还是要学这部经、讲这部经,为什么?老师给我的。我如果把这个放弃掉,别人立刻加上我一个罪名,那个罪名是真的,「背师叛道」。那我就得下讲台了,永远没有资格再讲经,背师叛道的人还能讲经吗?所以我说我临死我都不会放弃,我都不会改变。很难得,这部经毕竟被中国国家承认了。我看到国家宗教局印的净土五经,《无量寿经》就采用这个本子,这是代表国家承认了。所以现在这个声音比较小了。还有没有烧的?还有,我听说还有。这把它毁掉的人很可怜,这是如来在末法时期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,你把它印一本,流通一本,无量功德;你要把它烧掉、毁掉,将来果报在无间地狱,无间地狱出来之后,你要好多生愚痴,没有智慧,你要受这个果报。现在造业很简单,果报不可思议,这是我不能不告诉大家的。

  今天修诸功德,哪个功德最大、福报最大?无过于流通法宝,无过于念佛求生净土,这个福报最大。造作罪业的人,就在这个本子里头,黄念老的注解,引经据典,解释第十八愿。第十八愿里头说,五逆十恶,毁谤大乘,这样的人不能往生。但是善导大师给我们解释,五逆十恶,毁谤大乘,临终的时候他能认错、他能忏悔,念佛求生,阿弥陀佛还是会摄受。法门广大殊胜无与伦比,再也找不到,阿弥陀佛的慈悲真正到了极处。造作这样重罪的人,只要你一口气还没有断,承认我错了,我忏悔了,后不再造,念佛都能往生。这说明弥陀确实心包太虚、量周沙界,极恶、毁谤大乘都包容,都不会怪罪于你。如果你坚持,不肯认错,不肯忏悔,那你就自作自受,三途果报你去了。

  这个是法云地,我们到这个地方将十地介绍完了。现在我们再看经文,我们接着往下面看,「故知金刚杵表金刚正智」,它是表法的。金刚杵代表什么?代表智慧,坚定的智慧。手持金刚杵表这个意思,决定不动摇。就像李老师把这部经交给我,我遭遇到许许多多的障难,决定没有丝毫动摇,这就是金刚正智。「能退魔军」,魔军是代表外来的压力,外面来的毁谤,外面来的障碍,动不了我。你不让我讲,我可以不讲,我自己天天学习不间断;你可以障碍人不听,我还是一样讲,没有人听,我对着桌椅板凳讲。为什么?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开悟之后,讲经教学从来没有间断。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出家学佛人的榜样。学佛要找一个榜样,找一个典型,做自己的模范,这样容易成就。「断烦恼,得成就。是即经中破邪执之义」。邪执,这种执著是错误的,不是正确的。「此以金刚杵喻」,比喻,「诸菩萨金刚般若之妙智,能破除一切不正之情执」,这是手持金刚杵表法的意思。

  『如铁围山』。「一小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,外有八山八海,其最外围之山,名曰铁围山,又名金刚围山。其铁性坚固,故云金刚。金刚能坏一切,而不为一切所坏,故以喻不坏德」。这样的经文,大乘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。如铁围山,在此地也是个比喻。一个小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,这个小世界说法很多,我们过去都把它当作太阳系。我跟黄念老见面,头一次就谈到这个问题,三千大千世界。黄念老告诉我,佛经上讲的须弥山,这一个小世界的中心,他说应该是银河系。在天文照相的图片上我们看到,银河系的中心确实是高起来的,它像一个钵,像个碟子覆下来,这样高,愈往旁边就愈薄,当中很厚。他说须弥山就是银河系的核心、中心,中心有个天体,这个天体叫黑洞。黑洞是属于一个天体,在太空当中很多,我们肉眼看不到它,它有一股很大的引力,连光线都被它吸收进去。像这样的黑洞在银河系里头就有很多,科学对于这桩事情还没有搞清楚,继续不断的在研究、探索。他说这个才是佛经上讲的须弥山。

  让我们真正理解,我们的银河系才是一个小世界。一个银河系是一个小世界,一千个小世界叫一个小千世界,一千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,一千中千世界叫大千世界。一个三千大千世界,三千是小千、中千、大千,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千世界,它的组成是三个千,三个千乘起来,十亿。这是一尊佛的教化区,一尊佛教化的范围是十亿银河系,这么大的地区。所以我们要晓得,释迦牟尼佛在地球上出现,应化身,这个一定要知道。众生缘成熟了,他就来了;众生不想学佛,他就走了。想学佛是有感,佛就应;不想学佛,感就没有了,没有,应也就没有了。这桩事情我向章嘉大师请教过,这佛法衰,会不会灭?老师告诉我,不会。他说佛的法运还有九千年,九千年当中有兴旺、有衰落,他说我们现在是衰的时期,将来还会兴旺起来。有兴、有衰,兴衰在人不在法。我们在这个衰到低谷的时候,灾难就现前,社会动乱,所以社会动乱是人祸,天灾人祸会现前。

  如何把这些法宝保存住,这是我们的使命。保存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流通,让全世界每个角落都有,因为灾难不是全面的,都是局部性的,这样才真正能把它保留下来。古人用的方法,藏诸名山,靠不住。我在北京,赵朴老派了几个善友陪同我去看石经,房山石经。我去参观,这一套《大藏经》刻在石头上,分量比我们现在《大藏经》还多,我们今天《大藏经》没有收进去的,它那里有。多少年刻成的?八百年。世世代代,刻好之后藏到山洞里头去。现在被人发现了,可是这个石头拿出来,藏在山洞里头上千年,现在一拿出来,容易风化,跟外面空气接触,它风化。所以,他们拓了六套,做拓片,再把原来的石头又藏到里面封起来。我去看,看到一部分。但是拓片是印出来了,房山石经字太小,那个不能读,只能当作资料用。所以当时我发心,想把它印成大字本,大字本成本就高。那非常有价值,能够印个五百套、一千套,那真是无量功德。字应该怎么样?可以缩小一点,做寸楷,字有大拇指这么大,看得很清楚,都不要戴眼镜。

  缘不成熟,障碍太多。那个时候局长叶小文,叶局长对于我这个做法非常支持,还跟我签了合约书。最后告诉我,很困难,很多人不肯放手,不肯让我们印,那就没法子了。我本来想印个五百到一千套,送给国家,国家用这个做礼物,送给每一个国家的图书馆去收藏。在这个世界上,大大小小国家将近两百多,这个好!这是中国的文化,中国的国宝。我那个时候正好有个同修送我一笔钱,做这个大概没有问题,他送给我五百万美金。所以我给叶局长讲,我那里有五百万美金,我就干这个事情,不干别的。你看看,做不成功。所以这个钱转了个弯,印了一百套《四库全书》,商务印书馆第二次出版的《四库》,刚刚好五百万美金,我把它买了一百套,《四库全书》。这都是保存中国传统文化,除这个方法之外,没有第二个方法。所以经上这些表法非常难得,念老举出许多密宗的经典为我们说明这桩事情,金刚比喻不可以毁坏的德行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  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三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