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叁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們要注意這四個字,對人、對事、對萬物要和,心要平,心要中,中是不偏不邪,要正,心行都要中正。用和平中正,求無上菩提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妙覺佛果。「故不爲傾邪所誤」,傾邪是什麼?環境,不會被環境幹擾,物質環境、精神環境、自然環境都不動搖。傾,底下給我們解釋,「斜也」,不正,「側也」,不中,偏在一邊,「傾覆也」,傾覆是倒塌。邪,邪是邪惡、邪外。「彼土聖衆不爲傾斜所誤者,端在隨經約令,不敢蹉跌,若于繩墨」。他爲什麼不爲外面境界所動搖?端在『隨經約令』,這就是誦經、學教的重要。釋迦牟尼佛出現于世,爲什麼講經四十九年?爲的就是這個。印光大師對于經教講得很多,八萬四千法門,門門都要依據經教。如果不依據經教,魔說,不是正法,任何一個法門都必須要有經教理論做基礎。淨土法門,五經一論。五經一論沒有學過,開念佛堂帶大衆念佛,是不是正法?很難講。這個要知道。修淨土必須認識淨土,認識極樂世界,認識阿彌陀佛,不認識,怎麼個修法?

  我們學佛很多年,十幾年,沒有接觸到淨宗的典籍,所以我們對這個法門不能接受。善知識勸導我們,我們感恩,但是怎麼?沒接受。我讀到「難信之法」,我相信,爲什麼?我信這個法門是真難,不是人家一勸我就相信了。忏雲法師勸我,我沒接受,李老師勸我,我也沒接受,這不就是難信之法嗎?這個跟入門有關系,我入門不是從宗教入門,從哲學入門。學佛前叁年,完全是用哲學的這個心態來學習的,到後來慢慢進入到經藏才知道。方老師所說的,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最高峰,我相信了。這是我跟一般人學佛不一樣地方,走的門檻不相同。

  相信淨土,是此地所講的「隨經約令」。我講《華嚴》、講《法華》、講《楞嚴》,講這些大經才真正認識淨土。看到我們年輕時代最佩服、最仰慕的文殊、普賢,這大概是知識分子的習氣,從宗教裏邊仰慕觀音、勢至,我們從哲學裏面進來的,仰慕的是文殊、普賢,觀音、勢至也尊敬,是第二等、第叁等;結果在華嚴會上,看到文殊、普賢都發願求生淨土,這是一棒把我打醒了。我們最仰慕、最佩服的,原來他也念佛求生淨土,感到很大的驚訝,淨土法門要不殊勝,文殊、普賢不可能求生。所以再重新去把《華嚴》好好的去讀一遍,特別留意善財五十叁參,發現了。你看以前都講過,講過都沒有發現,沒有注意到。要在這個裏頭尋找,善財自己修什麼法門?發現他第一個參訪的善知識吉祥雲比丘,修般舟叁昧,這是專念阿彌陀佛。吉祥雲比丘對他的開示,講二十一種念佛法門,二十一是表法,密宗裏代表大圓滿,這個我們懂。二十一種念佛法門,包括一切諸佛所說的無量法門,沒有一個法門不是念佛法門,真正不可思議。這樣才接受淨宗,接受念佛法門,認真在學習。

  聽到彭際清居士說《無量壽經》即是中本《華嚴》,《阿彌陀經》就是小本《華嚴》,我們信心就定下來了。細心去觀察,他講得一點都不錯,我們完全接受了。這一接受,那個時候我講《華嚴經》,我《華嚴經》就中止了。《華嚴》講了一半,《八十》講一半,《四十》也講一半,第一遍講的。第一遍沒有像第二遍那麼詳細,第二遍可以說是細講。我就講《無量壽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是中本《華嚴》,跟《大方廣佛華嚴》沒有兩樣,但是文字的數量大幅度的減少了,容易受持。

  可是以後把《華嚴經》還找回來了,這什麼原因?叁個人來勸我。第一個人,臺南的開心法師。這叁個人都走了,都往生了。找我很多次,每次見面都要求我要講《華嚴經》。我問他爲什麼?他說的是真話,他說你要不講,這部經以後沒人講了,說得非常懇切。第二個人,黃念祖老居士。也是非常懇切,希望我把《華嚴經》從頭到尾講一遍,留一套這些錄音帶。那個時候還是錄音帶,沒有錄像的設備,留給後人做參考。第叁次,韓館長往生,在往生前的兩天,我去看她,她非常懇切要求,把《華嚴經》講一遍,留一套光盤給後人做參考資料。我住在新加坡的時候,有一天跟李木源居士在一起吃飯,提到這樁事情。李木源居士發心,代表,這叁個人已往生了,代表他叁個人認真啓請。所以,我們第二次講《華嚴經》,在新加坡開講,講得很詳細。先後講了四千多個小時,講到「十住品」,大概是全經五分之一,四千多個小時。依照我這個方式去講,全經講下來估計要兩萬個小時,真的是很長。

  講到二0一0年,這世界上災難太多,幫助化解災難來不及了。所以我才下定決心,我們改講中本《華嚴》,就是這部《無量壽經》跟念老的集注,細講注解。去年九月十八圓滿,《大經解演義》,一千二百個小時。我們這次是每天四個小時,叁百天完成一部。一部完成了,接著講第二部,第二部我們將科判會進去,《淨土大經科注》,估計今年十月、十一月的時候可以講圓滿。我們預定的時間也是一千二百個小時。這是《華嚴經》的精華,《華嚴經》裏頭最重要的理念、修學的方法,普賢菩薩在「行願品」最後,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我們從這部經上對于淨土生起堅定的信心,往生極樂世界就是《華嚴》的大圓滿。《華嚴》要修五止六觀,那個難。這個念佛帶業往生,往生到淨土,比用《華嚴》的方法修學,位次要提升很多很多,因爲一往生就是阿惟越致菩薩。在《華嚴》,要到阿惟越致非常不容易,阿惟越致是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,太難得了。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  所以『隨經約令,不敢蹉跌,若于繩墨』這十二個字,學佛的人要常常放在心上,我們不敢懈怠。對于經教的學習就會非常認真,沒有經典依據的修持,不是真修。念佛堂也不能不依照經教,從前可以不需要,進念佛堂,爲什麼?他經教有基礎,他行。今天不行了。今天一般學佛的同學都缺乏經教的基礎,所以他有一定的難處。沒有理論的依據,所以他心不定,前面講的檢斂端直他沒做到,無有愛貪他沒有做到,他志願不安定。半信半疑,進得少,退得多,禁不起外面環境的誘惑,有時候還要造業,這就是缺少經教的修學,造成這些現象。現在學習經教的人愈來愈少,而且學習經教所具備的條件是愈來愈差。印光大師講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」,現在誠敬心的人找不到,就是佛菩薩親自來教我們,我們也很難得真實利益。爲什麼原因?誠敬心起不來。

  「約者,約束。令者,命令、法律、教令之義」。我們今天缺乏這個。沒有經教的約束,沒有依照經教去修行,所以有「蹉跌」,不是沒有。蹉是什麼?「失足」,疏忽、退轉了。跌是什麼?「跌倒」。這是說比喻,你在菩提路上跌倒了,你在菩提路上走向岔路,走了邪道,你沒有能力辨別。「繩墨」,這是比喻。從前的木工操作的時候,用墨繩,他有個墨鬥,拉一條繩子定在兩邊,彈一條線,根據這個來鋸。這個地方就是說標准的意思。「木工操作時,以墨繩彈畫之黑線,匠人依線施以斧鋸,不敢有毫厘之差」,舉這個做比喻。他要依到這個標准,這個工就是正確的。「極樂聖衆遵行經中教言」,這是講極樂世界,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菩薩,他們遵守阿彌陀佛講經教學,遵守十方諸佛講經的教言,就像這些木匠他們對于繩墨,「依線施工,不敢稍有違失,故可免于蹉跌」,這就是差誤,「不爲傾邪所誤」。他的道業能成就,不但能成就,在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好,那個地方沒有魔惱。佛教導我們,菩薩教導我們,在那個地方學佛一帆風順,環境太好了,超越一切諸佛刹土修學的環境,到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成佛的。

  「本經《勤修堅持品》曰:隨順我教,當孝于佛」,這八個字非常重要,這八個字是學佛的心態。用什麼心學佛?用孝順心,隨順佛陀的教誨。孝裏面就有圓滿的誠敬,這是子女對父母。可是今天沒有了,今天子女對父母沒有孝敬。爲什麼?沒有人教他。孝是天性、是性德,因爲沒有人教,即使是天真爛漫的嬰兒,也會慢慢的把這個天性給蒙蔽了。他有,他不會失掉的,只是他迷了,愈迷愈深,孝這個理念它消失了,在他心裏頭沒有了。跟古時候不一樣,古時候孝這個字,在社會普遍他做到了。哪一家的小孩不孝,這個小孩在社會上不能立足,爲什麼?人家瞧不起他。雖然他又沒有能力,可是他是個孝子,走到哪個地方人家贊歎他、尊重他。所以,行孝盡孝的人多,社會安定和諧,不會出亂子。

  中國曆代帝王,不管他是真的是假的,他標榜的都是以孝治天下。我們看他的谥號,裏頭都有個孝字,這就是說明,中國古人對孝這個字比什麼都尊重。每個人在家裏頭都要盡孝道,孝順父母、孝順祖先;在祠堂裏面,對著祖先的牌位,就如同對祖先人一樣,畢恭畢敬,不能有絲毫怠慢。從小養成習慣,這是中國傳統教育的根。所以要知道中國傳統文化從哪來的?從孝來的,孝文化。父子有親,孝是真的親愛,是從自性裏頭發的,真誠到極處,這個親愛不是虛僞的。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,也是大乘佛教的核心,都以這個爲核心。

  孝于父母、孝于佛,佛是老師,身命得自于父母,慧命得自于老師,老師的恩跟父母的恩是平等的。但是今天的人,不孝父母,不敬師長,是全世界整個社會普遍的現象。這就是說明社會爲什麼這麼亂,災難爲什麼這麼多,原因的核心就是不孝。孝沒有了,孝親尊師沒有了,導致今天社會的結果,我們看到了,導致整個世界災難,我們也看到了。但是現在世人能知道這是當前災變的核心,還沒有人發現,很多人不知道。我們雖然天天講,沒人相信。只有極少數的有緣人,佛法講善根深厚,他們聽到會點頭,知道這是真的,這很難得了。知道怎麼?做不到。爲什麼做不到?本性迷失了,習性當家。習性是什麼?自私自利,名聞利養,貪瞋癡慢,這個東西放不下。看到別人都是這樣的心態,習以爲常,都以爲這是正常的。縱然聽懂了,那是古人,那是過去的社會,不是現代,今天講現代化。

  真正講求現代化,不能離開根本。好像一棵大樹,千年的神木,幾千年的大樹,它有根、它有本,它年年發新枝,年年長新葉、開新花,今年開的花不是去年的,那叫現代化,現代化不離根本。我們今天現代化是把根本鏟除,像這棵大樹一樣的,把樹整個砍掉,留那個新枝去插,插起來來培養,死的,它好不了幾天。我們看美國人拍的「2012」的影片,我們看到叁一一日本的大地震和大海嘯,那個海嘯才十米。電影拍的是假的,日本這個紀錄片是真的,當時飛機從空中照下來的,比美國人電影還可怕。不是從根本上來,你看看,所有這些成就幾分鍾當中全部消滅了。但是現在人不知道根,完全迷失了,凡是根本、舊東西都一概要鏟除,都不要,完全做新的。這個觀念是非常可怕的一個觀念,這個觀念會給世界帶來大災難,人類不會絕滅,大概也差不多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

  我們覺悟了、我們明白了,要救根本。救根本從哪裏救起?從孝順父母、孝順佛陀,從這做起。怎麼盡孝?依教奉行就是盡孝。我們一定要把經本每一字、每一句搞清楚、搞明白,然後才能講得清楚、講得明白,與有緣的同學分享,勸導大家一起來做,救根!這十幾年來,我們也看到一點效果,大家對于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重視了,在以前根本不重視。廬江的實驗,雖然時間不長,産生了廣泛的影響。大家真正看到了,這叁個根管用,真的能帶給社會安定和諧,帶給人類幸福美滿的生活,古聖先賢的東西在今天管用。但今天還是一個危急存亡的關頭,我們如果把這個努力欠缺了,問題還是不能解決,所以我們要很努力去做。我們學到的一定要兌現,學到一句我們就做一句,學到兩句我們就做兩句。做到的時候,你會非常歡喜,法喜充滿,你會真正嘗到法味,這就能夠感化別人。我們今天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叁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