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四集

  淨土大經科注  (第四二四集)  2012/7/12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424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八百八十七頁倒數第叁行,從後半段看起:

  「本經《勤修堅持品》曰:隨順我教,當孝于佛,無得爲妄,增減經法,于此同旨」,前面我們學到此地。這個地方的經文,一開頭的一句非常重要,就是當孝于佛。今天社會出了問題,不是局部的,是全世界的,整體的。出了什麼問題?就是孝沒有了。在過去千百年當中,中國人講孝。我們用科學家的話來說,這是美國布萊登所說的,地球上總人口百分之一的平方根能夠修善積德,全球災難可以化解。中國的人口在全世界絕對不止百分之一平方根,中國人自古都講孝親尊師,都講倫理道德,所以世界方方面面有很多不善的都能維持。那就是中國這個孝的力量,中國人這個德行的力量能夠讓全世界,雖然大家都造作不善,依然能夠很平穩,這是我們從科學家這個地方報告得的結論。從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,佛菩薩的經典,綜合起來,這個可以相信。

  但是現在中國人孝沒有了,比外國人還不如,這一下子地球麻煩了,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。現在怎麼辦?布萊登告訴我們,在化解二0一二馬雅災難預言這個會議上他說的,他說了叁句話,如果我們地球上的居民都覺悟了,大家都能夠棄惡揚善,改邪歸正,端正心念,不但地球災難可以化解,而且會把地球帶上更好的走向。這是一個量子力學家的報告,很有道理,我們能夠相信他的話是真的。所以孝親尊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根大本。中國文化就是孝文化、就是敬文化,在全世界,確確實實聖賢提出來,國家擁護,幾千年來都執行這個理念,上行下效,從帝王到百姓,沒有不講孝道的,沒有不尊敬老師的。

  尊敬老師就是尊敬聖賢。這些聖賢不一定有很高的地位,也不一定有財富。譬如孔子,孔子在社會上沒有地位,做魯司寇只做了叁個月,沒有財富。你看提到孔子,哪個人不尊重!在古時候,提到這個名字,一般讀書人都肅然起敬。中國傳統文化疏忽了兩百年,前面一百年慈禧太後在世,實在講傳統文化的衰是從慈禧太後開始,她做了一個很不好的表法,她不尊重聖賢,不尊重佛菩薩。清朝從開國,在她之前,曆代的帝王都是叁寶弟子,都是儒釋道的弟子,哪個皇帝提到孔子、提到老子、提到佛陀,沒有不尊敬的。只有她,她自稱爲老佛爺,把佛菩薩聖賢都擺在兩邊,她當老大,坐在當中。這個表法,中國人常說的上行下效,國家領導人這樣做,所以全國的人民對于儒釋道那個尊重的心就變質了,不像以前那麼尊重,就降溫了。到清朝末年,這個降溫降到谷底,慢慢慢慢降,一年不如一年。還有什麼?還有講的,沒有做的了。這末後的一百年,滿清亡國到現在這個一百年,不但沒人做,講的人都沒有了。中國民間沒有聽說哪個,聽說什麼叫孝、什麼叫敬,非常陌生,真的是丟得幹幹淨淨的。要講中國孝悌忠信的資料,要到外國圖書館去找去,中國沒有了。最近這幾年政府比較開明,把這個東西再提起來,大家才曉得。

  過去一九七0年代湯恩比所說的話,「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」,這是全世界的社會問題,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」,就是中國傳統文化。這個人一生專門研究世界文化史,他認識,他明了。雖然說這句話,他是世界名人,全世界這些專家學者對于他這個話不相信,叫半信半疑,甚至于完全不相信。什麼原因?湯恩比教授沒有詳細講清楚,只提了個綱,所以很多人解讀錯誤。我曾經就這個問題,訪問倫敦的時候,跟倫敦的漢學家、漢學系的學生;牛津大學、劍橋跟倫敦大學叁個學校,我去訪問。漢學系的學生都讀中國古文,都念文言文,讀中國古書,用中國的經典去寫博士論文,北京話講得比我好,我很佩服他們。我問他們,你們學中國文言文學了多久?告訴我,叁年。不難,外國人學中國東西叁年就學會了,咱們中國人要學文言文頂多兩年。他們是一點中國文化基礎都沒有,能學得那麼好,我很感動。

  所以我問他們湯恩比的話,我說問別人,我不問別人,別人不懂,你們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,你們懂、你們內行,對中國儒釋道叁家內行,我問你們,湯恩比的話說得對不對?沒有人回答我,每個人對著我笑,笑而不答。笑了半天,我沒有法子,我再反問一句,那湯恩比的話說錯了?也沒有人回答我。最後逼著我沒法子,我說我很佩服你們,你們很聰明,既不反對,也不承認,這是你們的態度。我說我懂得、我知道,因爲講到孔孟的學說,你們肯定立刻想到四書、五經、十叁經,是你們現在的課程,你們在研究這個東西,這個東西能救現在世界嗎?誰都不敢講。那說大乘佛法,你們一定會想到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般若》,這些大乘經論,對不對?對,他們都承認。我說這些東西是什麼?是孔孟、大乘的花果,好看,你一下就看到。你有沒有想到,花果從哪裏來的?我一問這個,他們眼睛就睜大了。花果是枝條上長的。枝條從哪裏來?枝條是幹上長的,樹幹。樹幹從哪裏來?樹幹從本長的。本從哪裏?本從根長的。根是什麼?大家疏忽了。所以我告訴他,儒的根是《弟子規》,道的根是《太上感應篇》,佛的根是《十善業道經》。真的,這叁樣東西,他們連作夢也沒想到。這叁樣東西是儒釋道的普世教育,就是教一般人民的,這個東西教會了,天下馬上就太平。儒,倫理道德教育;道,因果教育;佛是真正聖賢教育,大乘裏面有倫理、有道德、有因果、有科學、有哲學,真能解決問題。

  我這樣一解釋,他就明白了,這些人畢竟是學中國文化,是很聰明的人。當然他還有懷疑,這個懷疑是正常的,爲什麼說這叁樣東西是根本,是普世教育?我告訴他,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做學問,五個次第,大家都要遵守,博學、審問、慎思、明辨,這做學問的四個層次,後頭還有個笃行。前面是做學問,後面這一條是要把你的學問落實到生活、落實到工作、落實到待人接物,就全用上了。如果沒有笃行,你所學的都沒用,那不等于零嗎?曾經有人問過我,問我爲什麼要提倡《弟子規》。我也是把這個告訴他,我說我們把一個天平,這邊放一本《弟子規》,這邊放四書五經、十叁經,《四庫全書》堆起來,我說它兩個是平等的。他非常驚訝,這怎麼能平等?我說,那一大堆的東西你都學了,學了怎麼?與自己生活工作毫不相關,還不如這《弟子規》,《弟子規》真的把人能教好,你那個等于零。這麼講他才明白。

  佛法講教四種,教理行果。這個佛經有教經,就是文字,經本,這教經。教裏頭有道理,那個理是理經。教、理明白了,文字道理明白了,下頭要行。你要不起行,那有什麼用處?行裏面才證果,你才真能得到。所以經有四分,教理行果,行最重要,古人常說,「說得一丈,不如行得一尺」,說得再多,你沒有做到,你什麼也沒得到。古人還有個比喻也非常好,「說食數寶」,肚子餓了,給你說這個菜、那個菜,講了幾百道,一口也沒吃到,還得挨餓;數寶,一天到晚就數鈔票,一分錢也不是自己的。這就說明什麼?說明行太重要了,這不能不行。《弟子規》雖然只有一千零八十個字,你要真做到了,那你是標准的好人,沒有人不歡喜你,沒有人不尊重你。你四書五經念得是很熟,背得滾瓜爛熟,你一句也沒做到,人家瞧不起你,不會尊重你。所以要著重行,要著重,你看儒家講的笃行,不但行,還得加個笃字,笃是什麼?認真,真幹。

  行什麼東西?那我們再回到湯恩比的話,湯恩比懂得,中國的文化把它總結起來,實在講就是十二個字,這十二個字展開就是《四庫全書》。大乘裏面,實在講就是十善。大乘菩薩把十善展開,變成什麼?八萬四千細行,不少于《四庫全書》,所有一切法門、行門都包括在其中,什麼?十善展開的,歸納起來就這十條,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歸納起來十二個字。這十二個字是性德,自性裏頭本有的,就是中國傳統老祖宗所說的人性本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那一個善字就代表這十二個字。這十二個字是什麼?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。這十二個字真正落實到社會,這個社會是盛世,太平盛世。中國這些典籍都不超過這十二個字。這十二個字展開來,稍微說詳細一點,就是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歸納起來就這十二個字。

  這十二個字裏孝悌是根,根之根!人不孝順父母,那不是人。在古時候,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在社會上沒有立足的余地。爲什麼?誰都不理他,誰都不會跟他合作在一起,爲什麼?不孝。誰敢不孝!我在童年的時候還曾經聽過有這麼一句話,叫親權處分。有一次老師上課提到了這句話問我,我說我知道,小時候聽過這句話。親權處分什麼意思?你不孝父母,父母到衙門去告你,我這個兒子不孝,你把他處死。立刻就執行,沒有辯護的。爲什麼?父母不要你了,你還有什麼資格做人?所以是立刻執行。在那個時候人雖然不孝也不敢,父母真告他,他真馬上就去上法場了,那不是開玩笑的。好像這個法律,這條法律在民國二十幾年,民國初,二十幾年,應該在抗戰之前廢除了。李老師他做過法官,所以他常常,那個法律有好處沒有壞處,至少讓兒女,不孝的兒女,他不敢有不孝的行爲,有嚇阻的作用,這個民國初年。現在不孝父母,平常的,一點都不稀奇了。

  李老師講經的時候還給我們講了個故事,我記得不很清楚,應該是前清的事,清朝,有一個地方出了這麼一個不孝的兒子,把父親殺了,那當然是死刑。政府下命令,就是皇帝下命令,這個地方的知縣,縣長,撤職查辦。你這個縣長是父母官,你管教地方的人民,怎麼會教出這麼一個壞人,殺父母,這還得了!所以知縣撤職查辦,巡撫,就是省長,記大過兩次,巡撫上面有總督,總督記過一次,你看這樣的處分。這處分還不夠,皇上下個命令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四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