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大经科注 (第四二四集) 2012/7/12
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37-0424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八百八十七页倒数第三行,从后半段看起:
「本经《勤修坚持品》曰:随顺我教,当孝于佛,无得为妄,增减经法,于此同旨」,前面我们学到此地。这个地方的经文,一开头的一句非常重要,就是当孝于佛。今天社会出了问题,不是局部的,是全世界的,整体的。出了什么问题?就是孝没有了。在过去千百年当中,中国人讲孝。我们用科学家的话来说,这是美国布莱登所说的,地球上总人口百分之一的平方根能够修善积德,全球灾难可以化解。中国的人口在全世界绝对不止百分之一平方根,中国人自古都讲孝亲尊师,都讲伦理道德,所以世界方方面面有很多不善的都能维持。那就是中国这个孝的力量,中国人这个德行的力量能够让全世界,虽然大家都造作不善,依然能够很平稳,这是我们从科学家这个地方报告得的结论。从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,佛菩萨的经典,综合起来,这个可以相信。
但是现在中国人孝没有了,比外国人还不如,这一下子地球麻烦了,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。现在怎么办?布莱登告诉我们,在化解二0一二马雅灾难预言这个会议上他说的,他说了三句话,如果我们地球上的居民都觉悟了,大家都能够弃恶扬善,改邪归正,端正心念,不但地球灾难可以化解,而且会把地球带上更好的走向。这是一个量子力学家的报告,很有道理,我们能够相信他的话是真的。所以孝亲尊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。中国文化就是孝文化、就是敬文化,在全世界,确确实实圣贤提出来,国家拥护,几千年来都执行这个理念,上行下效,从帝王到百姓,没有不讲孝道的,没有不尊敬老师的。
尊敬老师就是尊敬圣贤。这些圣贤不一定有很高的地位,也不一定有财富。譬如孔子,孔子在社会上没有地位,做鲁司寇只做了三个月,没有财富。你看提到孔子,哪个人不尊重!在古时候,提到这个名字,一般读书人都肃然起敬。中国传统文化疏忽了两百年,前面一百年慈禧太后在世,实在讲传统文化的衰是从慈禧太后开始,她做了一个很不好的表法,她不尊重圣贤,不尊重佛菩萨。清朝从开国,在她之前,历代的帝王都是三宝弟子,都是儒释道的弟子,哪个皇帝提到孔子、提到老子、提到佛陀,没有不尊敬的。只有她,她自称为老佛爷,把佛菩萨圣贤都摆在两边,她当老大,坐在当中。这个表法,中国人常说的上行下效,国家领导人这样做,所以全国的人民对于儒释道那个尊重的心就变质了,不像以前那么尊重,就降温了。到清朝末年,这个降温降到谷底,慢慢慢慢降,一年不如一年。还有什么?还有讲的,没有做的了。这末后的一百年,满清亡国到现在这个一百年,不但没人做,讲的人都没有了。中国民间没有听说哪个,听说什么叫孝、什么叫敬,非常陌生,真的是丢得干干净净的。要讲中国孝悌忠信的资料,要到外国图书馆去找去,中国没有了。最近这几年政府比较开明,把这个东西再提起来,大家才晓得。
过去一九七0年代汤恩比所说的话,「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」,这是全世界的社会问题,「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」,就是中国传统文化。这个人一生专门研究世界文化史,他认识,他明了。虽然说这句话,他是世界名人,全世界这些专家学者对于他这个话不相信,叫半信半疑,甚至于完全不相信。什么原因?汤恩比教授没有详细讲清楚,只提了个纲,所以很多人解读错误。我曾经就这个问题,访问伦敦的时候,跟伦敦的汉学家、汉学系的学生;牛津大学、剑桥跟伦敦大学三个学校,我去访问。汉学系的学生都读中国古文,都念文言文,读中国古书,用中国的经典去写博士论文,北京话讲得比我好,我很佩服他们。我问他们,你们学中国文言文学了多久?告诉我,三年。不难,外国人学中国东西三年就学会了,咱们中国人要学文言文顶多两年。他们是一点中国文化基础都没有,能学得那么好,我很感动。
所以我问他们汤恩比的话,我说问别人,我不问别人,别人不懂,你们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,你们懂、你们内行,对中国儒释道三家内行,我问你们,汤恩比的话说得对不对?没有人回答我,每个人对着我笑,笑而不答。笑了半天,我没有法子,我再反问一句,那汤恩比的话说错了?也没有人回答我。最后逼着我没法子,我说我很佩服你们,你们很聪明,既不反对,也不承认,这是你们的态度。我说我懂得、我知道,因为讲到孔孟的学说,你们肯定立刻想到四书、五经、十三经,是你们现在的课程,你们在研究这个东西,这个东西能救现在世界吗?谁都不敢讲。那说大乘佛法,你们一定会想到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、《般若》,这些大乘经论,对不对?对,他们都承认。我说这些东西是什么?是孔孟、大乘的花果,好看,你一下就看到。你有没有想到,花果从哪里来的?我一问这个,他们眼睛就睁大了。花果是枝条上长的。枝条从哪里来?枝条是干上长的,树干。树干从哪里来?树干从本长的。本从哪里?本从根长的。根是什么?大家疏忽了。所以我告诉他,儒的根是《弟子规》,道的根是《太上感应篇》,佛的根是《十善业道经》。真的,这三样东西,他们连作梦也没想到。这三样东西是儒释道的普世教育,就是教一般人民的,这个东西教会了,天下马上就太平。儒,伦理道德教育;道,因果教育;佛是真正圣贤教育,大乘里面有伦理、有道德、有因果、有科学、有哲学,真能解决问题。
我这样一解释,他就明白了,这些人毕竟是学中国文化,是很聪明的人。当然他还有怀疑,这个怀疑是正常的,为什么说这三样东西是根本,是普世教育?我告诉他,中国古圣先贤教我们做学问,五个次第,大家都要遵守,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,这做学问的四个层次,后头还有个笃行。前面是做学问,后面这一条是要把你的学问落实到生活、落实到工作、落实到待人接物,就全用上了。如果没有笃行,你所学的都没用,那不等于零吗?曾经有人问过我,问我为什么要提倡《弟子规》。我也是把这个告诉他,我说我们把一个天平,这边放一本《弟子规》,这边放四书五经、十三经,《四库全书》堆起来,我说它两个是平等的。他非常惊讶,这怎么能平等?我说,那一大堆的东西你都学了,学了怎么?与自己生活工作毫不相关,还不如这《弟子规》,《弟子规》真的把人能教好,你那个等于零。这么讲他才明白。
佛法讲教四种,教理行果。这个佛经有教经,就是文字,经本,这教经。教里头有道理,那个理是理经。教、理明白了,文字道理明白了,下头要行。你要不起行,那有什么用处?行里面才证果,你才真能得到。所以经有四分,教理行果,行最重要,古人常说,「说得一丈,不如行得一尺」,说得再多,你没有做到,你什么也没得到。古人还有个比喻也非常好,「说食数宝」,肚子饿了,给你说这个菜、那个菜,讲了几百道,一口也没吃到,还得挨饿;数宝,一天到晚就数钞票,一分钱也不是自己的。这就说明什么?说明行太重要了,这不能不行。《弟子规》虽然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,你要真做到了,那你是标准的好人,没有人不欢喜你,没有人不尊重你。你四书五经念得是很熟,背得滚瓜烂熟,你一句也没做到,人家瞧不起你,不会尊重你。所以要着重行,要着重,你看儒家讲的笃行,不但行,还得加个笃字,笃是什么?认真,真干。
行什么东西?那我们再回到汤恩比的话,汤恩比懂得,中国的文化把它总结起来,实在讲就是十二个字,这十二个字展开就是《四库全书》。大乘里面,实在讲就是十善。大乘菩萨把十善展开,变成什么?八万四千细行,不少于《四库全书》,所有一切法门、行门都包括在其中,什么?十善展开的,归纳起来就这十条,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归纳起来十二个字。这十二个字是性德,自性里头本有的,就是中国传统老祖宗所说的人性本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那一个善字就代表这十二个字。这十二个字是什么?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、仁爱和平。这十二个字真正落实到社会,这个社会是盛世,太平盛世。中国这些典籍都不超过这十二个字。这十二个字展开来,稍微说详细一点,就是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,归纳起来就这十二个字。
这十二个字里孝悌是根,根之根!人不孝顺父母,那不是人。在古时候,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在社会上没有立足的余地。为什么?谁都不理他,谁都不会跟他合作在一起,为什么?不孝。谁敢不孝!我在童年的时候还曾经听过有这么一句话,叫亲权处分。有一次老师上课提到了这句话问我,我说我知道,小时候听过这句话。亲权处分什么意思?你不孝父母,父母到衙门去告你,我这个儿子不孝,你把他处死。立刻就执行,没有辩护的。为什么?父母不要你了,你还有什么资格做人?所以是立刻执行。在那个时候人虽然不孝也不敢,父母真告他,他真马上就去上法场了,那不是开玩笑的。好像这个法律,这条法律在民国二十几年,民国初,二十几年,应该在抗战之前废除了。李老师他做过法官,所以他常常,那个法律有好处没有坏处,至少让儿女,不孝的儿女,他不敢有不孝的行为,有吓阻的作用,这个民国初年。现在不孝父母,平常的,一点都不稀奇了。
李老师讲经的时候还给我们讲了个故事,我记得不很清楚,应该是前清的事,清朝,有一个地方出了这么一个不孝的儿子,把父亲杀了,那当然是死刑。政府下命令,就是皇帝下命令,这个地方的知县,县长,撤职查办。你这个县长是父母官,你管教地方的人民,怎么会教出这么一个坏人,杀父母,这还得了!所以知县撤职查办,巡抚,就是省长,记大过两次,巡抚上面有总督,总督记过一次,你看这样的处分。这处分还不够,皇上下个命令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四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