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四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有、禍福也沒有,給諸位說災難也沒有。我們對這種人要特別禮敬供養,要知道這是真善知識,他們往生肯定是上輩上生,上上品生。雖然他什麼都不知道,他所用的方法,用的心、用的方法跟上上根人沒有兩樣。

  上上根人,他什麼都知道,全知道,對于經教的理論完全通達沒有障礙,他的行持?他的行持就是這樣的。這個阿公阿婆什麼都不知道,但是行持跟上上根人完全相同,所以他往生是同等的境界,不會落在他後。我們有理由相信,他一往生的時候,智慧立刻就開了。往生,佛來接引,首先是佛光注照,佛光一注照時候,他就大徹大悟、就明心見性,這是心專注到極處。叁輩往生裏頭講過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他這八個字做得非常圓滿,百分之百的做到。菩提心是什麼?真心。對極樂世界,你問他,真有,真相信;阿彌陀佛,真相信,一絲毫懷疑都沒有;真願意往生,他在這個世間沒有任何希求,只求往生。除這一法之外,他什麼都沒有,這真的叫一念單提。所以這種人得念佛叁昧。自己謙虛、謙卑,對別人恭敬,他真的沒有憂慮、沒有雜念、沒有妄想,念念都是阿彌陀佛,聲聲相續,萬念齊消。

  底下講,靈光獨耀,迥脫根塵。我們參考資料裏頭有。「靈光」,這是術語,「人人固有之佛性」。靈光,我們也可以把它稱爲靈性,就是自己。宗門祖師大德常說,「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」,這是真正的自己,一切衆生本有的佛性。這個佛性,「靈靈照照」,極其靈明,「而放光明者」。這個光遍照法界。怎麼知道?我們在賢首國師《妄盡還源觀》上念到了,一定要懂。賢首國師這一篇論文,實在講就是佛門的博士論文,能寫出這篇論文,他是什麼果位?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;沒有見性,寫不出來。這篇文章不長,精彩極了,是《華嚴經》修行的理論跟方法,一共分成六段。前面叁段講宇宙的實相,宇宙萬有的真相。宇宙從什麼地方來的?從自己靈光裏頭變現出來,自性變的,自性是一個。

  所以從一體,《還源觀》上說的是「自性清淨圓明體」。自性是什麼樣子?清淨的,惠能大師說的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賢首國師也說清淨。圓是圓滿,什麼圓滿?智慧圓滿、德能圓滿、相好圓滿,沒有一樣不圓滿,一絲毫欠缺都沒有,應有盡有。爲什麼?它能生萬法,整個宇宙法界是它生的,它要不圓滿那不就有欠缺嗎?沒有欠缺,這是自性本有的。就像我們作夢一樣,夢中的境界是你自性有的,絕對不是夢中境界從哪裏來的,都是自性變現的。所以自性圓,圓滿,自性清淨,這是一切萬法的根本,本體。那圓下頭還有個明,明就是智慧,明就是此地講的靈光。圓明體,這就是性體,真如本性。這是一個,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性,沒有兩個,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它變的,佛是它變的,我們還是它變的,十法界都是它變的。

  所以這個是佛大乘經裏頭講的倫理。倫理是講關系,什麼關系?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。這個關系我們要搞清楚,然後阿彌陀佛跟我的關系就明白了。經上常說「自性彌陀,唯心淨土」,阿彌陀佛從哪裏來的?我自性變的。我自性裏頭有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從自性裏出現;我自性裏有淨土,極樂世界從這自性出現的,不是從外來的。叁時系念,中峰禅師,這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的人,他的開示裏頭說,「我心即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即是我心;此方即是淨土,淨土即是此方」,肯定極樂世界不在心外,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。既是自性變現的,我現在要回去,那不就是回老家嗎?哪有回不去的道理!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什麼疑問都沒有了,全解決了。淨土是故鄉,我們迷失了方向,在外頭遊蕩,現在搞清楚了,要回家去了。這把自性說出來,科學跟哲學沒有講到這一點,所以科學、哲學它還回不了源,還差這一截。

  從一體起二用,這個起二用就是能生萬法,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起作用,就出生兩大類的法。第一大類宇宙,宇宙出現了,就是能生萬法;第二,我出現了。你一定要曉得,我跟宇宙同時出現,沒有先後,同時出現的。但是很不幸的,這一出現就迷了,一直迷到底,愈迷愈深,這迷到現在。現在我們了解事實真相,我們要轉迷爲悟,不再迷惑了。轉迷爲悟,對我們來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如來的經教。如來所說的全是覺悟的境界、全是覺悟的語言,我們用這個來薰習自己,幫助自己轉迷爲悟。所以這個如來經教稱爲法寶,真的是寶。世間一切法不寶貴,爲什麼?不能解決問題。只有如來的經教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,幫助我們開悟,幫助我們修正錯誤的行爲,幫助我們證果。我們今天采取證果的這個方式,是取阿彌陀佛,先求往生,往生到極樂世界再圓滿佛果,走這個路。所以靈靈照照,而放光者,這叫靈光獨耀。

  這有個故事,禅宗叫公案,我們一般人講故事。百丈禅師有一天上堂,他手上拿著錫杖,振錫告訴大家,「靈光獨耀,迥脫根塵」,迥是遠離的意思,遠遠的脫離了六根六塵。「體露真常,不拘文字」,體露真常是什麼?是真如本性。這個體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,你能夠契入,你能夠體會到它是真的,真的就是不生不滅,常是永恒不變。一切萬法都有生滅、都有變化,只有這個體沒有生滅、沒有變化。不拘文字,不拘束在文字裏頭,文字達不到,語言也達不到。佛的教學要用言語文字做工具,但是你一定要知道,言語文字裏頭沒有靈光獨耀,這個一定要知道。言語文字像指路牌一樣,這裏設了個指路牌,告訴你這個方向到哪裏去。這個方向到北京,北京不在這個牌子上,你要認爲牌子是北京就錯了。它指你一個方向,你向那邊去,你就能走到。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是指路牌,指你到哪裏去?指你到明心見性。我們今天在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裏面選擇是淨宗,淨宗的指路牌首先指導你到極樂世界。到極樂世界你就看到了,那還有個牌子指到明心見性,這才叫圓滿。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修學的中途站,這個站對我們非常有用。

  底下告訴我們,心性沒有染汙,心性是清淨的,「本自圓成」,這個本,它根本就是圓滿,一切成就。後面這兩句話很重要,「但離妄緣,即如如佛」。你本來是佛,一點都不假,現在怎麼樣?現在你這個佛有妄緣纏繞著你。妄緣是什麼?就是煩惱。大乘經裏面所說的無明煩惱、塵沙煩惱、見思煩惱,這是妄緣,《華嚴經》上說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。《華嚴》講的妄想就是大乘經上講的無明,無明煩惱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分別就是大乘經上講的塵沙煩惱,《華嚴經》說的執著就是大乘教講的見思煩惱,名詞不一樣,意思完全相同,是一樁事情。換句話說,我們如果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,你就是佛。

  凡夫成佛要多久?無論從事、從理都是一念。你一念覺悟了,一念明白了,一念放下了,就成佛了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表演給我們看,成佛了,一念。在中國六祖惠能大師,在五祖方丈室裏也是表演給我們看。他是聽講經開悟的,聽五祖講《金剛經》,講到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。《金剛經》五千多字,大概是四分之一,講到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他說行了,他就這叁種妄緣統統放下了,放下就成佛了。說出他悟入的境界,只有二十個字,這是他的畢業論文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,本不生滅,本自具足,本無動搖,能生萬法」。五祖衣缽就給他,後面不必再說了,全明白了。這個全明白了,全字不是對《金剛經》、不是對大乘佛教,是對于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統統明白了,真正不可思議。爲什麼?見性了,一切法不離自性,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現的,你見了性,還有哪一法不知道?沒有一法不知道。所以惠能就通了,要知道他那一年二十四歲,全通了,一點障礙都沒有,無論什麼事情你問他,他都會、都知道,世間法、出世間法全通了。所以念老在這裏注解引用百丈大師這一句話,迥脫根塵,靈光獨耀。

  罄然獨存,罄然是嚴,莊嚴、整齊的樣子,獨存。這種莊嚴整齊就是說整個宇宙的一切法它有秩序,它一點都不亂。你細細去觀察,大,宇宙,你看星球、星系,看銀河系、看太陽系,在太空當中的運行它一點不亂。小,你看原子,原子被發現到今天大概八十多年,是二十世紀初期發現的,在當時科學家認爲原子是物質裏頭最小的。看到原子核,原子核是原子的核心,電子圍繞著原子核,確實像個小太陽系一樣,還發現有中子,它也非常嚴整,一點都不亂。從這個地方就體會到,自性是嚴整的,本來就是莊嚴整齊。我們可以說莊嚴整齊是性德,是每個人本性裏都有的,都喜歡整整齊齊、幹幹淨淨。

  你看到整個宇宙,罄然獨存,何喜何憂,憂喜都沒有了。順境,法爾如是,逆境也是法爾如是,這就是大乘教常講的遇緣不同。如果自己在覺悟的境界裏頭,無論什麼環境他都若無其事,爲什麼?完全不受幹擾。念佛人就是一聲佛號,有沒有災難?沒有,災難與他不相幹。如果是共業,好,非常歡喜,到極樂世界去了。真念佛的人,聲聲佛號都跟阿彌陀佛相應,所以經上才有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。又何況《還源觀》上告訴我們,兩種現象出現之後,宇宙出現了、我出現了,告訴我們這兩種現象各有叁種周遍。第一個「周遍法界」,也就是我們,我們有這個身體了,身體是物質跟精神組合在一起的,那不能分,永遠在一起,心理是起心動念,念頭才起就周遍法界。我們就要知道,不管動什麼念頭,甚至于這個念頭很微細,自己也不知道,沒有覺察到,一切諸佛如來全知道,一切菩薩都知道,法身菩薩,在我們這個大千世界之內的阿羅漢都知道。所以我們要謹慎,起心動念全都知道。

  不但他們知道,那天美國修.藍博士來訪問我,到我這參觀,告訴我地板知道、牆壁知道、天花板知道、桌子知道。沒錯,他說得一點不錯,他也懂得。因爲我們這個念頭是個頻率,像電波一樣發出去,他們都收到。身體,身體是物質現象,也是波動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四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