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六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

  這下面說,「其所結得之大願,自然契理契機,照真達俗。契理照真,故其大願,實相爲體,究竟了義,力用無量。契機達俗,故善契機宜」,這幾句是念老說的。這個經會集《大藏經》裏頭收藏的五種原譯本,這次會集避免前面兩種譯本的誤失,所以變成最完美的一部經典,你找不出毛病。佛說這部經,自然契理契機,夏蓮老的會集也是自然契理契機。照真是與性德相應,達俗是正合現在衆生的根性。契理照真,故其大願,這個大願是四十八願,實相爲體。四十八願從哪裏來的?不是阿彌陀佛憑空想象的,是他曾經參訪了二百一十億佛國土。二百一十億不是數字,是密宗表法,大圓滿的意思。也就是說,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刹土,法藏比丘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,統統去參訪過,取人之長,舍人之短,總結成四十八願,四十八願是這麼來的,有根有據。

  這樣成就西方極樂世界,這個成就超過一切諸佛刹土,因爲它是一切諸佛刹土真善美慧的集大成,一切諸佛刹土裏頭的精華在極樂世界應有盡有,一切諸佛刹土裏頭的缺陷在極樂世界找不到。我們現在要找一個佛國土去學習,這是首選,第一個選擇的地方。我們的信心要堅定,決定不能動搖;整個世界都動搖,我的信念不動搖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正因爲這些狀況被我看見,所以我發心,往後我能活幾年,我就講多少遍,一年講一遍。一遍,標准的時間是一千二百個小時,一天講四個小時,講滿叁百天。我要再能活十年,我就講十遍。這爲什麼?爲幫助大家建立信心。對這個法門要有真信、有實信,你才真正得到利益;你對這個法門有疑惑,會動搖,那你就真可惜了。我這個做法就是幫助你增長信心、建立信心,把淨宗法門介紹給你,希望你真明白、真懂得了,發心求生淨土,你就成佛了。

  彌陀的大願,實相爲體,究竟了義,力用無量。我們跟阿彌陀佛發同樣的大願,得到的利益不也是同樣的嗎?也是實相爲體,究竟了義,力用無量。契機達俗,這是說這個法門非常適合現代衆生的根機。它的經文不太長,也不太短,對現在人說非常適合。注解也不是太多,但是集注非常之好,非常難得,我們不能不感激黃念祖老居士。

  『禮義都合』,「禮義者,仁義禮智信,世間道德也」。這五個字在中國稱之爲五常,常是不能夠缺少、不能夠改變、不能夠遺棄的,是做人的道理。五個字都具足,在中國古時候你才算是一個人,缺少一個都不行,叫缺德,五個德。仁者愛人,義者循理,義是什麼?講道理。道理是什麼?不外乎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情理法兼顧,人情道理。孔子一生講仁,孟子一生講義,義就是仁的落實。這個愛落實在義上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,那是真愛。下面這個禮是禮節,就是日常生活的規矩,《弟子規》就是的。人在這個世間離不開社會,離不開人群,你總得要懂禮,禮節維持了社會的安全。智是理智,說明處事待人接物不可以感情用事,感情用事後面麻煩很多,免不了有過失,所以要有智慧、理智。末後是信,人一定要守信,言而有信。這是做人的五個基礎,這五個東西沒有了,不是人。《左傳》上有一句話,講的是五常,就這個,五常要都失掉了,這個社會就亂了。它的原文說,「人棄常則妖興」,人要是把這五常丟掉了,這社會就是妖魔鬼怪,就都出來了。今天這個社會不仁、不義、無禮、無智、無信,怎麼得了!這是二十一世紀的現象。

  從這些地方讓我們想起湯恩比博士,給現在社會診斷,開了一服藥方,來救這個社會。湯恩比博士說,要拯救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,他說要解決這個社會問題,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。孔孟、大乘都在中國。孔孟學說是什麼?就取仁義兩個字。我用四個字做代表,「孔曰成仁,孟曰取義,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」,取忠恕,「仁義忠恕」。忠是心要正,不偏不邪,這就是忠;恕,恕是要原諒別人。爲什麼要原諒?因爲他沒有受過聖賢教育,仁義禮智信的教育都沒受過,誰給他講?在社會上看不到,沒人做,也沒有人說,他怎麼會知道!所以今天不仁、不義、無禮、無智、無信是正常現象,沒人教。所以造這些過失都要原諒他,不能責怪。沒有學,他做錯事情你要是懲罰他,這于心不忍,一定要饒恕、原諒,讓他安安靜靜坐下來,好好一起學聖賢教育。學完之後,你懂了,你再犯可以懲罰你;以前你沒有學過,一筆勾消,不再過問。社會必須在安定當中來求轉變,來恢複正常,決定不能有動亂。我用這個來解釋湯恩比博士這句話,我這個解釋也得到很多人贊同。社會決定不能有動亂,一定在安定和諧裏頭求轉變。大乘佛法我也提出四個字,「真誠慈悲」。這是湯恩比的一服藥,我們相信很管用,過去我曾經在湯池做了實驗,很有效。這個實驗的時間雖然不長,影響很大,現在聯合國的朋友還念念不忘。只要我們認真努力,不要灰心,全心全力來把孔孟學說、大乘佛法,先自己要認真做到,然後才能發揚光大,才能影響別人。禮義都合,這世間道德。

  「但此二字不但代表當時古印度之社會道德。實泛指後世種種社會各個時代之社會道德與規律」。中國人講這五個字,叫五常,念老這幾句話把常的意思說出來了。這是不分時代、不分地區、不分國家、不分族群;換句話說,只要是人都應該要遵守。老祖宗這五個字,是把地球上所有的人類應該具備的德行說出來了,共同的。湯恩比博士認識、了解,他把它提出來,來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,這一服良藥,因爲它是自然的規律。這五個字不是我們老祖宗發明的,爲什麼?它是性德,自性裏頭本具的德行。老祖宗有智慧,發現的,不是他發明、不是他創造的。中國的儒釋道都講究,教導我們要恒順自然,順著自然的規律決定不會錯誤,自然的規律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  「所發之願,必須與之相契」。這個意思是起心動念,不管你是什麼願望,都要與這五德相應,仁義禮智信相應,這就是相契,你在這個社會上才能夠行得通,才能夠沒有障礙。這五種德行你去跟人講,沒有人不歡喜,沒有人會反對。但是今天在這社會上看不見了,也沒聽說人講過這個東西,所以這個東西提出來人家會懷疑,認爲是好,做不到。我要做,我要做我吃虧,我爲了我不吃虧,所以我也做不仁不義、無禮、無智、無信,大家都這麼做。那我們要做出來,做出來什麼?我不吃虧,我生活很正常,這大家相信了。必須要做出來給人看,他們才會相信,才建立信心,才真肯學習。所以今天這個社會教學,沒有榜樣是決定不能成就的,必須要做出樣子。

  像早年我在香港講經,何守信先生,他是亞洲電視,給我做了一次訪問,裏頭問了一句話說,他說中國古人講的,「人不爲己,天誅地滅」,哪個人不爲自己?我就告訴他,這句話是錯誤的。我說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爲自己,天也沒誅他,地也沒有滅他,反而兩千多年來不知道多少人尊敬他,跟他學習。我說孔老夫子沒有爲自己,天也沒誅他,地也沒滅他。我說我這一生學佛沒有爲自己,老天沒有誅我,也沒有滅我,我生活得非常快樂,過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這是錯誤的引導,決定不能聽。人應該要行仁義,起心動念爲社會、爲大衆,不要爲自己。爲大衆,爲什麼?自己也是大衆的一分子。爲人是真正爲自己,爲自己是真正毀滅自己。你這一生縱然貪得一些名聞利養,來生到哪裏去?到叁惡道去了,那是爲自己嗎?這個事情不能不搞清楚,不能不搞明白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六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