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七集

  淨土大經科注  (第四二七集)  2012/7/14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427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八百八十九頁,倒數第叁行,從當中看起:

  『禮義都合』,從這裏看起。「禮義者,仁義禮智信,世間道德也。但此二字不但代表當時古印度之社會道德」,實實在在「泛指後世種種社會各個時代之社會道德與規律」。這個五德,中國古人講道德,道是大自然的規律,稱之爲道;隨順大自然的規律,這叫德。五倫是道,父子不是人創造的,這是自然的規律,所以父子有親這是道,夫婦有別是道,君臣有義、長幼有序、朋友有信,這是大道,倫理的大道。五常是德,合起來是道德,仁義禮智信是五常,完全隨順于道。父子有親裏面,這個親就是仁義禮智信,一樣都不缺;夫婦有別,別裏頭也是仁義禮智信;君臣有義,義裏頭也是仁義禮智信;長幼有序都不離開仁義禮智信,朋友有信亦複如是。所以這個道,五倫的道完全落實在仁義禮智信,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。這個道德是性德,不是哪個人創造、哪個人發明、哪個人建立的,不是的。所以孔老夫子他相信,他不懷疑,老人一生求學、爲人的心態就是守住這個道德,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」。孔子以後這二千五百年,所有讀書的人,今天講知識分子,乃至于國王大臣,都遵守這個道德的傳統。所以世世代代社會安定和諧,太平盛世。

  現在我們學西方的科技文明,把老祖宗東西抛棄了,社會亂了,人民苦了,地球災變不斷的提高頻率。這是什麼?違背了自然的生態,違背了性德。道德沒有了,道沒有了,五倫沒有了;德沒有了,仁義禮智信沒有了。現在我們嘗到這個苦果,應不應該回頭?如果不回頭,連科學家都說,五十年之後,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生存。也就是人類要從地球上絕滅,地球不會滅,地球上的人要絕滅,科學家提出來的。科學家根據什麼?根據現前事實真相,發展的速度非常之快。我們看最近幾十年,十年一個階段、十年一個階段往前面看。抗戰勝利的時候距離現在六十年,那個時候的社會,比今天講起來算是安定和平,雖然有戰爭。爲什麼?人與人之間還有一點道德的觀念,大家還都樂意遵守。五十年前就不如六十年,四十年前就不如五十年,一年一年往下滑,不是提升;換句話說,一年不如一年。什麼原因?總的一句話來說,人心壞了,一年比一年壞,壞到你無法想象,那要再過個叁十年、五十年,報應現前。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,古人有一句諺語說,「不是不報,時候未到」,五十年後那個時候到了,那就一切總報。

  地球在過去有過這樣的大災難,幾乎所有動物絕滅了,留下來很少很少,那叫做種子,慢慢再繁衍,經過幾萬年,成了現前的社會。科學家還告訴我們,應該每一次地球絕滅與科學都有關系。科學發展到一定的階段,人不相信倫理、不相信因果、不相信報應,不相信這個世界還有神,爲所欲爲,自私自利膨脹到極處,造成人類在這個地球上的絕滅。我們今天冷靜觀察,現在的人,我們看人,回過頭來再看自己,我們有沒有仁?仁者愛人,仁民及物,我愛一切人,包括一切人所愛之物,我也都愛護。愛人,他家裏養的小狗、小貓,他所愛的,我們也要愛它。他所生活的方式,所居住的家園,他愛,我們都要愛它,愛它就不能破壞它,愛它就一定要保護它。現在在這個世界上,這種人能不能找到?不能說沒有,太稀有了。

  義者循理,義是什麼?思想、行爲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要合情,合人情。人情的核心就是愛,在佛法裏面講就是慈悲,人情的核心。一個人,愛自己的人決定愛人;不愛人的人,決定他不知道自愛,他不愛自己,他盡情縱欲,求一時的快樂,不顧後果。就從飲食起居上你細心去觀察,好吃是不是愛自己?不愛自己。爲什麼?過分的飲食傷自己的五髒六腑,不知道愛惜。佛法裏面提倡日中一食,提倡過午不食,什麼原因?愛護自己的五髒六腑,幫助它節省它的能源。我們過量飲食要靠它們消化,它的負擔很重,讓它的負擔減輕,壽命就增長,就健康長壽,是這麼個道理。古大德要求人吃七分飽就夠了,不要太過分,爲什麼?自愛,不是爲別的。飲酒不要過叁杯,爲什麼?不傷五髒六腑,少量的,幫助血液循環,好事情。喝醉了傷身體,五髒六腑統統受到傷害,那怎麼是自愛?就不自愛。

  佛門裏面提倡素食,自愛,素食健康長壽,減少疾病。我學佛選擇素食,因爲在沒有學佛之前,我有一段的時間跟伊斯蘭教接觸比較近,朋友是回教徒。我看到他們一些資料,對于飲食方面他們比一般人重視,有愛心。你說一般的肉他們不吃,他們吃肉一定是阿訇宰殺的。爲什麼?阿訇有慈悲心,宰殺畜生的時候一定是一刀斃命,減少它痛苦。在殺它之前給它念咒,給它念經回向,這都是什麼?有禮節加于它。雖然殺它,不是瞋恨心,是愛心,殺的時候盡量減少痛苦,以真誠的愛心來對它,這他們所講求的。動物他有選擇,有很多動物性情不好的,他們不吃,爲什麼?影響自己身體。所以我們懂得了,伊斯蘭教講究衛生,還講究衛性,保護自己良好的性情。

  到我們接觸佛教,覺得佛教的飲食比它還高,不但懂得衛生、衛性,這衛性從哪裏看?他不吃五辛,蔥、蒜、荞頭、韭菜、洋蔥這個五種東西他不吃。這什麼原因?性情不好,這五樣東西,生吃會引起肝火,就是發脾氣;熟吃它産生荷爾蒙,容易引起性沖動。生吃、熟吃都不好,所以把它戒掉。我們要懂得佛製戒律的原因,要明了爲什麼這個不能吃,這也不是肉。這是什麼?植物裏頭也有選擇,它性質好與不好。但是這個開緣很廣,這五種東西也跟喝酒一樣,過了量才起作用,如果不過量不起作用。你大蒜吃個一瓣兩瓣不會起作用,如果像山東人一樣,吃大蒜像吃花生米一樣,那就真有問題。但是那個吃我們吃不下去,太辣了,他們吃習慣了。那個會起作用,爲什麼?他量太多了,一餐大蒜頭可以吃二、叁個。我們吃兩瓣就不得了,叁瓣就咽不下去了。所以這個量跟酒一樣,這五樣東西都是量。所以佛准許菜裏面做香料、做佐料沒有事情;酒也是如此,做料酒,酒放在菜裏面,取它的味道,這個不起作用。

  所以佛講一切合情合理合法,佛很可愛,一點都不呆板,通情達理,很好相處。都給你講的道理,怎樣保護自己身體,保護自己的性情,佛更高一著,保護你的慈悲心。所以他講叁個,素食是保護慈悲心,不殺生,不跟衆生做冤仇。你看衛生、衛性、衛心,這在飲食裏頭是最完美的。素食,爲什麼要素食?你把它道理講清楚、講明白,大家就懂了。有道理,我們應該選擇,對身體決定有好處,沒有副作用。肉食的人多病,奇奇怪怪的病常常有;素食,我素食六十一年了,沒生過病,證明它真的是有好處,健康狀況比一般人都好。

  我這個一生很少檢查身體,十年前到澳洲,辦澳洲入籍的手續必須要身體檢查,那年我七十五歲。醫生是個印度人,印度教,見到我很歡喜,他對佛教很佩服。給我檢查只十分鍾,聊天聊了五十分鍾。十分鍾檢查過去他告訴我,驗血,他說我的血液是叁十歲的人,身體什麼毛病都沒有,不必來檢查。問我,素食,心清淨。佛教導我們兩句話,我們做到了,身體一定會好,「于人無爭,于世無求」,你就清心寡欲,就健康長壽。生活有規律,一點都不亂,規律是什麼?每天讀經、拜佛、念佛、講經,規律的生活。什麼境緣都不妨礙,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都不相幹,對我的工作、對我的學習一點幹擾都沒有,統統放下了。

  所以「禮義都合」,真的,確實是後世,釋迦牟尼佛以後,這二千五百多年,我們通過實驗。不同的國家、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宗教信仰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生活方式,我們就本著這個禮義都合,與這些人相處都能夠和睦,都能夠彼此尊重、彼此關懷、彼此照顧、彼此合作,非常融洽,沒有遇到過對立的。這十幾年來周遊列國,管用,非常管用。而且用這個,我們用仁義禮智信,他對我也用仁義禮智信,我們當中沒有懷疑,我們當中真誠合作,這個社會多美好!所以確實種種社會各個時代的社會道德規律。

  中國人從這個基礎上再向上提升,有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。四維,管子說的「四維不張,國乃滅亡」,四維是禮義廉恥,廉是廉潔,恥是羞恥。管仲講的,這四個字如果沒有了,社會上人沒有禮、沒有義、沒有廉、沒有恥,這國家決定滅亡。八德是孝悌忠信、仁愛和平。我們就用中國這四個科目,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四科,四科總結,結合起來它裏頭有重複的,只有十二個字,這十二個字做到了,身心和諧、家庭和睦、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。十二個字是「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」,不難記,就這十二個字,要真正做到。這是中國人古聖先賢、老祖宗給我們立下的中國人的標准,要做一個中國人,必須這十二個字要做到。本經叁十二品到叁十七品講五戒十善、業因果報,講得非常清楚。善惡的根本確實就在仁義這兩個字,仁義是一切善法的根本,不仁不義是一切罪孽禍害的根本。這兩個字不能不講究,講是講清楚、講明白,究是追根究柢,徹底把它搞透,然後應用在生活上。

  這後頭說,「所發之願」,無論我們發的什麼願,學佛的人,有一部分人發的是學佛,是成佛、成菩薩的願,要與禮義相合;求升官發財的願,行,也要與禮義都合。世出世間你在一生想成就什麼,先要跟禮義相應,你會得到圓滿的成就。違背了禮義的成就,不是沒有,也有,他爲什麼會有?過去生中積的大善,他命裏頭有,有大富大貴。現在的心行不善,他大富大貴還是可以得到,但是富貴享盡了,他造的罪業果報就現前。這就是所謂的「不是不報,時辰未到;時辰一到,一切總報」。我們看看中國、外國的曆史,如果細心去觀察,這種果報都在眼前。只要能夠把中國人講的這十二個字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七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