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八集

  淨土大經科注  (第四二八集)  2012/7/14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428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八百九十一面,第五行,最後一句看起:

  「無上者,《往生論注》曰:無上者,此道窮理盡性,更無過者。如宗門《寶鏡叁昧》曰:潛行密用,如愚如魯,但能相續,名主中主」。『志願無上』,「無上」這兩個字,黃念老引用《往生論注》,昙鸾大師的注解,來解釋無上。此道,這個道就是真如自性。窮理盡性,更無過者。理跟性,意思相通。通常大乘教上用六個字包含一切法,這六個字就是性相,性是本性,相是現象。現象繁多,佛法、世法都把它分成叁大類,在佛法裏面講業相、轉相、境界相,分這叁類;這世間科學家把它分作物質現象、心理現象、自然現象,也是叁大類,名稱不一樣,事實完全相同。科學講的能量,就是阿賴耶的業相;科學講的精神現象,就是阿賴耶的轉相;物質現象,就是阿賴耶的境界相。確確實實佛法跟科學非常接近,甚至于佛法比科學講得更清楚、講得更透徹。這個道,志願無上,大乘法志願就是在成佛,「佛道無上誓願成」。爲什麼說它無上?理達到極處,性也達到極處。性相一對,性能生能現,相是所生所現,叁種現象。理就是性理,事就是事相,用理跟事也能夠包括一切。最後兩個字是因果,世出世間法都不出因果兩個字,有因必有果,有果一定有因。所以性相、理事、因果涵蓋佛家說的法界虛空界,這世間法講涵蓋整個宇宙一切萬事萬物,達到究竟圓滿。

  由此可知,成佛是什麼意思?佛是什麼?兩種圓滿就叫成佛,一個是智慧圓滿,一個是福德圓滿。我們在叁皈依裏面念的誓詞,「皈依佛,二足尊」。二,一個智慧、一個福德,這兩種。足,足就是滿足,就是圓滿的意思。智慧也圓滿,福德也圓滿,叫二足尊。我們用這個來介紹佛這個字,好懂,而且都是大家非常希望得到的。沒有智慧,就是愚癡;沒有福報,就是貧苦,所以福報跟智慧是我們人人所希求的。什麼地方有?佛法裏頭有,佛法裏頭有圓滿的智慧、圓滿的福報。只要能在經教上把這個道理,理念、方法搞明白、搞通了,然後你就可以在生活當中去求得。智慧跟福德一定落實在生活,落實在工作,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不但這一生得受用,來生還得大受用。于是我們就明白,得人身最可貴的就是遇佛法,經教裏常說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,我們有幸得人身、聞佛法,一定要把佛法搞清楚、搞明白,它究竟是什麼,我們在這個地方得什麼樣的好處、什麼樣的利益。所以稱之爲無上,沒有超過它的。

  如宗門,宗門這是禅宗。所以佛教自己稱爲宗教,跟我們一般講的宗教意思完全不同,這個要懂。佛教爲什麼稱宗教?它修學的方法分爲兩大類,一個是禅宗,一個是教下。佛教在中國,過去有十個宗派,現在有八個,小乘兩個沒有了。禅宗跟其他七個宗派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樣,其他七個宗派,包括淨土宗,都是像上學讀書一樣,由淺而深,逐漸的達到圓滿;禅宗不是的,禅宗用的方法是參究,首先求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見性之後,回過頭來再學教,它是這個方法。教下的,是先學教,最後才開悟。這個方法完全不一樣。所以稱爲宗門教下,合起來稱爲宗教,是這個意思。

  宗門真的有好處,爲什麼?開悟之後,你再學經教,速度非常快,他一聽就懂,一看就懂。像龍樹菩薩,這是在印度的,佛滅度之後六百年,出現在印度,那個時候佛教沒傳到中國來,龍樹菩薩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這些經教,四十九年講的一切經,他叁個月就學完了。我們學叁十年都沒辦法。叁十年我們能學一個宗,通達一個宗,就很了不起了,全部通達,不可能。可是禅必須有禅的條件,沒有禅的條件是不能學的。就像六祖在《壇經》上所說的,他接引的對象,上上根人。換句話說,上中下叁根都不是學禅的對象,那是學教的。所以禅難,禅不開悟,出不了六道輪回。不開悟,得禅定,禅定生四禅天,再高的生四空天,出不了六道輪回。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

  天上福報大,壽命長。我們不要講色界,我們講欲界,從我們人道上去,欲界第一層天是四王天,這是欲界最低的。四王天的壽命五百歲,不是我們人間的五百歲,有時差,四王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。他五百歲,一年也是叁百六十天,要記住,它的一天是人間五十年這個算法,你說壽命多長。所以人喜歡生天。再上去一層,忉利天。我們中國稱玉皇大帝,玉皇大帝就是忉利天主,他的福報更大。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間一百年,中國號稱五千年的曆史,在忉利天才五十天,不到兩個月。從這個地方你就知道他的福報多大。忉利天的壽命一千歲,比四王天殊勝太多了,一天是人間一百年。忉利天看這個人很可憐,活一百歲,好不容易,早上生的,晚上就死了,真叫無常。壽命這麼長,他的福報就可想而知。所以人沒有不想生天的,愈往上去愈殊勝。再往上去,第叁層夜摩天,第四層兜率天,彌勒菩薩住在兜率天。要知道,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,壽命四千歲。彌勒菩薩將來要到世間來成佛,那是在兜率天圓寂了,到人間來,合我們人間的時間多久?五十六億七千萬年。有人說彌勒菩薩現在就來了,不是的,現在是他的化身,不是應身。所以說天福很大。

  天不究竟,壽命再長,也有到的一天。非想非非想處天,這是二十八層最高的一層,佛跟我們說,壽命八萬大劫,不是用年來算,八萬大劫。八萬大劫也有到的時候,到了,他再上不去了,上不去就掉下來,所以說爬得高摔得重,掉下來掉到哪裏?就掉到地獄。從最高的落下來,落到最下,爲什麼?謗佛,毀謗叁寶。他自己不知道,以爲非想非非想處天就是大般涅槃、就是不生不滅。八萬大劫到了,他的定功失掉了,又要墮落了,所以他懷疑佛說的話是假話,我已經證得,成佛了,已經證大涅槃了,爲什麼我的定功還失掉、還要往下墮落?他不是平常謗佛,他是在那個將要臨終墮落的時候,這個時候謗佛。不知道他那個境界不是佛家講的般涅槃,不要說大乘,小乘都不是。小乘般涅槃,是在四聖法界的聲聞法界,不在非想非非想處天,這四禅四空裏頭沒有般涅槃。

  毀謗叁寶的過失,我們不知道。佛在經上雖然講得很清楚,我們聽了,耳邊風,沒有感覺到。如果真正感覺到了,怎麼敢做毀謗叁寶的事情?關于這一方面,那就是佛教導我們、祖師教導我們的,要認真學習經教。在我們這個世間,把這個事情講清楚、講明白,只有經教。經,佛講的;論,菩薩所說的,祖師大德所說的,這都稱之爲論。所以經論是佛菩薩留給我們的法寶,這裏面所說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。真相搞清楚了,我們就知道該怎麼做,該怎樣去修學。

  這是禅宗《寶鏡叁昧》裏面有這麼一句話:「潛行密用,如愚如魯,但能相續,名主中主」。這是禅宗裏面的術語,我們有個參考資料,這是禅宗曹洞宗所立的,叫「四賓主」。「主,指正、體、理」,這是主。正,正法久住。什麼是正法?這個法門決定成佛,這是正法。這個法的修學到最後成不了佛,這不是正法。如果它是成菩薩、成阿羅漢,這都不叫正法。成阿羅漢那是偏,偏了,成辟支佛也是偏了。所以「賓」,賓就是「指偏、用、事」這些東西。

  宗門的修學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一生成就,不要二生。六祖惠能是一個例子,像這樣上上根的人,上上利根,他是屬于頓舍。舍是什麼?把煩惱放下。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,這叁種煩惱他能夠同時放下,放下就成佛了。這種人太少了,佛陀在世的時候也不多。佛陀在世的時候阿羅漢多,阿羅漢是什麼?放下見思煩惱,就證阿羅漢果。放下塵沙煩惱,就證菩薩果位。放下無明煩惱,就成佛了。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是叁種煩惱同時放下,一時頓舍,很少,在中國只看到一個,惠能大師。用一、二年放下的就不少,《五燈會元》裏頭、《傳燈錄》看到的就不少,總有幾十個人;叁年、五年放下的,十年、八年放下的,有一、二十年放下的,叁、四十年放下的,多,都行,只要放下,他證的位次是平等的,跟六祖證的是平等的。六祖那個是太厲害了,他能夠在一念當中他就放下,一般人做不到的。所以宗門有頓悟、有漸悟,漸悟的多,頓悟的少。

  《五燈會元》裏面一千七百則公案,換句話說,就是一千七百多人用參禅這個方法,真正達到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。佛法傳到中國兩千年,兩千年最近這兩百年不算,往前面算一千八百年,一千八百年當中,宗門成就的人不少。如果再加上教下,教下裏頭大開圓解,淨宗裏頭理一心不亂,密宗裏頭的叁密相應,總合起來,我們估計決定超過叁千人,這叁千人成佛了。一千八百年當中有叁千多人成佛,你就知道佛教在中國成果是非常可觀,跟印度相比,有過之而無不及。這裏頭沒有算往生的。如果往生,往生,大概是到現在,從慧遠大師開始,東晉時代,大概將近一千六百年的樣子。這一千六百年;淨宗是慧遠大師,最初在廬山,江西廬山,建一個念佛堂,邀約志同道合,依《無量壽經》,念佛求生淨土,一百二十叁個人,個個成就,這多殊勝;這個方法傳下來傳到今天,世世代代如果我們就真的往生到極樂世界,決定超過十萬人。這個成就絕不亞于禅宗。禅宗明心見性,淨土法門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明心見性。他不能往生,那就沒法子,真往生,就見性。經上講得很清楚,這四十八願裏頭的,彌陀的本願,第二十願,只要生到極樂世界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。阿惟越致菩薩是什麼等級?法身大士。法身大士當然是明心見性,沒有明心見性,不能稱爲法身大士。極樂世界叫帶業往生,你自己沒有到這個位次,阿彌陀佛加持你、幫助你,你在極樂世界,你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、作用跟阿惟越致菩薩完全平等。這一種殊勝的利益,八萬四千法門裏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八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