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八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頭找不到。

  有人批評我,說我講經偏重在淨土,其他的宗派經典都不講。我不是不講,早年講過,早年講過華嚴宗的《華嚴經》,講過天臺的《法華經》,也講過禅宗《金剛經》、《六祖壇經》、《永嘉大師禅宗集》,都講過。講了以後爲什麼不講?我做不到,我修那個法門沒本事,一點把握都沒有。對淨土,我有把握。年歲這麼大了,沒有把握的事情不可以再做了,年輕無所謂,年老之後精神力量完全集中,就是一部《無量壽經》。

  這個本子是老師親手傳給我的,我接受了,夏蓮居的會集本。這個注解,是我在美國遇到黃念祖老居士,他在美國弘法的時間很短,只有一個月,我常住在那裏,我講經也很忙,美國十個大城市輪流去講,我們只通了電話,我來不及去看他。他這個注解那個時候剛剛做出來,是油印的本子,就帶了一套帶到美國,就送給我了,派人送到我們的小道場。我看了之後非常歡喜。在美國那一次,講經告一個段落之後,我就到北京去看他。以後每一年我至少去看他叁次,一直到他往生。他在病中,勉爲其難完成這一部注解,這個注解是集注,集經論祖師大德之大成,集大成。所以會集是集大成,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,注解是總結經論、祖師大德注疏之大成,了不起的注疏!注解裏頭,宗門教下顯密圓融。

  像此地這一段,主中主,這是引曹洞宗的,來給我們注解無上的意思。那什麼叫主中主?主,先把賓主兩個字搞清楚。主,這是正,成道的正法;是體,體就是真如自性,就是真理,禅宗稱它爲主。賓,這是偏、是事、是用,也就是主起作用,這叫賓。「主中主,謂理之本體並非直接顯現于日常之事相上」,那是主中主,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直接顯現。這就是圓滿的性德,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話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這就是主中主。賓是什麼?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那是賓。它起作用,起作用就能生萬法。不生萬法的時候,那是主中主;生萬法、起作用的時候,法裏頭有主、有賓。雖然我們現前阿賴耶用事,把阿賴耶當作心,阿賴耶從哪裏來的?從主中主變現出來的,阿賴耶就是主中賓。

  「《洞上古轍》卷上」,這也是禅宗的典籍,它說得也好,「理之本體不涉于用者,名主中主,喻如帝王深居九重之內」。完全講的是本體,哲學裏面是講的宇宙萬物的本體,這是主,主中主。「反之,從理體之中自然能引發用與事」,那就叫「主中賓」。這是大乘教上佛告訴我們,「一念不覺,而有無明」,所以說「無明不覺生叁細,境界爲緣長六粗」。阿賴耶的叁細相、六粗相怎麼來的?這是主中賓,我們是由于一念不覺。

  一念不覺非常難懂,什麼叫一念?我們不知道,不是我們起心動念這個一念,這一念是太粗了,佛說這個一念是極其微細,微細到什麼程度我們無法想象。佛在《菩薩處胎經》,在這個經中問彌勒菩薩,「心有所念,幾念幾相識也」。這經文,我們把它翻成白話,那就是說凡夫心裏動個念頭,這個念頭當中有幾個念?有幾個相?有幾個識?佛這一句話裏頭問了這麼多問題。彌勒菩薩回答,他說「一彈指」,這是講時間,一彈指這麼長的時間,「有叁十二億百千念,念念成形,形皆有識」。你看答得這麼清楚。這裏頭最重要的是叁十二億百千念。百千是單位,十萬。叁十二億乘十萬,多少?叁百二十兆。這一彈指有叁百二十兆個微細念頭,我們怎麼會知道?現在我們的科學是用秒做單位,那一秒鍾能彈多少次?我大概可以彈四次,我相信有身體比我好的、氣力比我足的,至少他可以彈到五次。五乘叁百二十,就一千六百兆,單位是兆。一秒鍾有一千六百兆次的念頭。你問多少個念頭,一秒鍾裏頭一千六百兆個念頭,這彌勒菩薩說的。

  每一個念都有物質現象,每一個物質現象都有精神現象,精神現象就是受想行識。我們看了科學的報告,恍然大悟。天天念的《心經》,念得都很熟,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」,五蘊皆空是什麼不曉得。這才知道,五蘊是什麼?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個念頭,那個念頭是五蘊。爲什麼?相就是色,識就是受想行識。所以觀世音菩薩照見的是那個,不是我們這粗相,太微細了。這個現象,今天被科學家捕捉到了,這是科學了不起的成就。不是一個人,是最近發現的,最近叁十年發現的,這些科學家去研究物質,物質到底是什麼?把物質揭開了。

  今天的科學是向兩個方向發展,一個是宏觀宇宙,一個量子力學。宏觀宇宙是無窮大,研究宇宙。量子是研究反過來的,是研究小,小到不能再小,找這個東西,從物質上研究。真的被他找到,科學的名詞叫微中子。一個微中子多大?科學報告裏告訴我們,它的體積等于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。我們沒法子想象,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等于一個電子,那電子我們肉眼看不到的,這麼小的一個物質現象,那不能再小了,應該就是佛經上講的極微之微。佛說極微之微再不能分了,再分就沒有了。科學家還是把它分裂了,分裂之後,真的,物質現象沒有了,看到是什麼?看到是念頭,是意念波動的現象。這是物質搞清楚了,物質怎麼來的?物質是念頭波動現象産生的。換句話說,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。

  這個發現是非常偉大的發現,也是革命性的發現,對我們的好處太多了,能幫助我們現前解決很多問題。這些科學家提出「以心控物」,這是最新的學說,就是我們的念頭可以控製物質現象。我們的念頭能控製物質現象,今天地球,地球是個物質現象,這麼多的災難,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用意念把這些災難擺平、化解。科學家告訴我們,這個念力之大,真正把它集中在一個地方,可以改變星球在太空當中運行的軌道,有這麼大的力量。佛在經上,大小乘經上佛都說,「製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。這個經文,我想大家都很熟悉,製心一處就是禅定。

  像今天科學家看到這些境界,在佛經裏面,佛經上怎麼說出來的?叁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講的,被現在量子力學家證明了,無論是說的無窮大,或者是無限小,佛都早已經說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這科學家對大乘佛法不能不佩服。佛是怎麼看到的?佛從禅定當中看到的。什麼樣的禅定才能看到?大乘經上常講,八地以上。菩薩階級,在《華嚴經》上總共五十二個階級,前面五十一個是菩薩,最後一個是佛,五十二個階級。八地,這很高了,八地上去,九地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,就是五十二個階級最高的那五個階級,他們都能看到,不需要科學儀器,不需要,親自看到,看得清清楚楚,比科學家還要清楚。我們從科學這裏得到印證,佛經上講的東西不錯,我們的念頭善,身體健康長壽;念頭不善,那就多憂、多愁、多煩惱,身體不健康;念頭就可以治病。

  貪瞋癡慢疑不善的念頭,跟我們的五髒六腑相應,這中醫上都說;跟我們居住環境也相應。貪心,感應的是水災,海水上升,江河泛濫,貪心重。瞋恚,感應的是火災,火山爆發,地球溫度上升。愚癡,感應的是風災。傲慢,感應的是地震。懷疑,這最麻煩,懷疑,什麼都不相信,對身體來講,免疫系統整個破壞了;對我們山河大地來講,山會倒下來,地會突然陷下去,這是什麼原因?這是懷疑。那我們,我們不貪,沒有水災;我們不瞋,就沒有火災,溫度就會正常,氣候正常;我們不愚癡,就沒有風災;我們不傲慢,謙虛,地震就沒有了;我們不懷疑,山崩地陷絕對不會發生。這就是什麼?以心控物。

  美國的量子力學家,這現在人還在,告訴我們,怎樣去應付二0一二馬雅災難預言?他這些話,是在前年,在悉尼,澳洲悉尼,一些科學家他們舉行的會議當中提出的報告。兩天會議,第一天報告最近科學研究的成果,第二天專門講災難問題。他提出應對的方法,第一個,希望地球上的居民「棄惡揚善」,我們佛門講斷惡修善,就這個意思,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;第二個,「改邪歸正」,第叁個,「端正心念」,地球上災難就化解了,不但化解,會把地球帶向更好的走向。這個報告在網路上都有,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們能夠相信,從我們自己內心去做起,我現在把所有的惡念統統改正過來,我對于化解地球災難就盡到一分力量。相信的人愈多,自己能夠改過自新的人愈多,地球縱然有災難,災難不大。我們自己要努力,自利利他,何樂而不爲之!

  主中賓,它有個比喻,「喻如臣相奉命而出之者也」。我們繼續往下面看,接著往下看,「此正不墮法身數中。毗盧頂上行走,禅宗極則事」,你看宗門的參究,《寶鏡叁昧》上說潛行密用,他們參禅,在靜坐,你看不出來,入定。你看到好像他愚癡、他粗魯,好像什麼知識都沒有,他定中什麼?他定中就是觀主中之主,就是觀自性。像《楞嚴經》上,觀世音菩薩「反聞聞自性,性成無上道」,他守住自性,不爲外面境緣所動搖。而如愚如魯,但能相續,這兩句話很了不起。上上根人,他用功是這個方法。日用平常的時候,你看不出來,你看他好像癡癡呆呆的。

  在念佛法門裏面,「淨宗之寂光上上品」,跟禅宗這個「潛行密用,如愚如魯,但能相續,名主中主」是同一個境界。但是這兩種人根性大不相同,他們用的方法相同。禅宗是一切都明了,淨宗多半是什麼人?阿公阿婆,老實念佛的人。你看,他一天到晚,就一串念珠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念念相續。你看他那個樣子,愚癡、粗魯,什麼都不懂。你跟他講什麼話,他都給你笑咪咪的,就是一句阿彌陀佛,他不斷。無論講什麼,你問他,他都是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,什麼話也沒有,就這一句。這就是如愚如魯,他能相續,他不中斷。這種人念佛往生,給諸位說,往生到極樂世界上品上生。他用的這種方法,跟宗門這個參究沒有兩樣,都是最高的成就,往生時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。

  我們看到這種人,往往都看不起,瞧不起他,以爲他什麼都不懂。祖師大德們知道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八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