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下面说,「其所结得之大愿,自然契理契机,照真达俗。契理照真,故其大愿,实相为体,究竟了义,力用无量。契机达俗,故善契机宜」,这几句是念老说的。这个经会集《大藏经》里头收藏的五种原译本,这次会集避免前面两种译本的误失,所以变成最完美的一部经典,你找不出毛病。佛说这部经,自然契理契机,夏莲老的会集也是自然契理契机。照真是与性德相应,达俗是正合现在众生的根性。契理照真,故其大愿,这个大愿是四十八愿,实相为体。四十八愿从哪里来的?不是阿弥陀佛凭空想象的,是他曾经参访了二百一十亿佛国土。二百一十亿不是数字,是密宗表法,大圆满的意思。也就是说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,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,统统去参访过,取人之长,舍人之短,总结成四十八愿,四十八愿是这么来的,有根有据。
这样成就西方极乐世界,这个成就超过一切诸佛刹土,因为它是一切诸佛刹土真善美慧的集大成,一切诸佛刹土里头的精华在极乐世界应有尽有,一切诸佛刹土里头的缺陷在极乐世界找不到。我们现在要找一个佛国土去学习,这是首选,第一个选择的地方。我们的信心要坚定,决定不能动摇;整个世界都动摇,我的信念不动摇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。正因为这些状况被我看见,所以我发心,往后我能活几年,我就讲多少遍,一年讲一遍。一遍,标准的时间是一千二百个小时,一天讲四个小时,讲满三百天。我要再能活十年,我就讲十遍。这为什么?为帮助大家建立信心。对这个法门要有真信、有实信,你才真正得到利益;你对这个法门有疑惑,会动摇,那你就真可惜了。我这个做法就是帮助你增长信心、建立信心,把净宗法门介绍给你,希望你真明白、真懂得了,发心求生净土,你就成佛了。
弥陀的大愿,实相为体,究竟了义,力用无量。我们跟阿弥陀佛发同样的大愿,得到的利益不也是同样的吗?也是实相为体,究竟了义,力用无量。契机达俗,这是说这个法门非常适合现代众生的根机。它的经文不太长,也不太短,对现在人说非常适合。注解也不是太多,但是集注非常之好,非常难得,我们不能不感激黄念祖老居士。
『礼义都合』,「礼义者,仁义礼智信,世间道德也」。这五个字在中国称之为五常,常是不能够缺少、不能够改变、不能够遗弃的,是做人的道理。五个字都具足,在中国古时候你才算是一个人,缺少一个都不行,叫缺德,五个德。仁者爱人,义者循理,义是什么?讲道理。道理是什么?不外乎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情理法兼顾,人情道理。孔子一生讲仁,孟子一生讲义,义就是仁的落实。这个爱落实在义上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,那是真爱。下面这个礼是礼节,就是日常生活的规矩,《弟子规》就是的。人在这个世间离不开社会,离不开人群,你总得要懂礼,礼节维持了社会的安全。智是理智,说明处事待人接物不可以感情用事,感情用事后面麻烦很多,免不了有过失,所以要有智慧、理智。末后是信,人一定要守信,言而有信。这是做人的五个基础,这五个东西没有了,不是人。《左传》上有一句话,讲的是五常,就这个,五常要都失掉了,这个社会就乱了。它的原文说,「人弃常则妖兴」,人要是把这五常丢掉了,这社会就是妖魔鬼怪,就都出来了。今天这个社会不仁、不义、无礼、无智、无信,怎么得了!这是二十一世纪的现象。
从这些地方让我们想起汤恩比博士,给现在社会诊断,开了一服药方,来救这个社会。汤恩比博士说,要拯救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,他说要解决这个社会问题,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。孔孟、大乘都在中国。孔孟学说是什么?就取仁义两个字。我用四个字做代表,「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,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」,取忠恕,「仁义忠恕」。忠是心要正,不偏不邪,这就是忠;恕,恕是要原谅别人。为什么要原谅?因为他没有受过圣贤教育,仁义礼智信的教育都没受过,谁给他讲?在社会上看不到,没人做,也没有人说,他怎么会知道!所以今天不仁、不义、无礼、无智、无信是正常现象,没人教。所以造这些过失都要原谅他,不能责怪。没有学,他做错事情你要是惩罚他,这于心不忍,一定要饶恕、原谅,让他安安静静坐下来,好好一起学圣贤教育。学完之后,你懂了,你再犯可以惩罚你;以前你没有学过,一笔勾消,不再过问。社会必须在安定当中来求转变,来恢复正常,决定不能有动乱。我用这个来解释汤恩比博士这句话,我这个解释也得到很多人赞同。社会决定不能有动乱,一定在安定和谐里头求转变。大乘佛法我也提出四个字,「真诚慈悲」。这是汤恩比的一服药,我们相信很管用,过去我曾经在汤池做了实验,很有效。这个实验的时间虽然不长,影响很大,现在联合国的朋友还念念不忘。只要我们认真努力,不要灰心,全心全力来把孔孟学说、大乘佛法,先自己要认真做到,然后才能发扬光大,才能影响别人。礼义都合,这世间道德。
「但此二字不但代表当时古印度之社会道德。实泛指后世种种社会各个时代之社会道德与规律」。中国人讲这五个字,叫五常,念老这几句话把常的意思说出来了。这是不分时代、不分地区、不分国家、不分族群;换句话说,只要是人都应该要遵守。老祖宗这五个字,是把地球上所有的人类应该具备的德行说出来了,共同的。汤恩比博士认识、了解,他把它提出来,来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,这一服良药,因为它是自然的规律。这五个字不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,为什么?它是性德,自性里头本具的德行。老祖宗有智慧,发现的,不是他发明、不是他创造的。中国的儒释道都讲究,教导我们要恒顺自然,顺着自然的规律决定不会错误,自然的规律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「所发之愿,必须与之相契」。这个意思是起心动念,不管你是什么愿望,都要与这五德相应,仁义礼智信相应,这就是相契,你在这个社会上才能够行得通,才能够没有障碍。这五种德行你去跟人讲,没有人不欢喜,没有人会反对。但是今天在这社会上看不见了,也没听说人讲过这个东西,所以这个东西提出来人家会怀疑,认为是好,做不到。我要做,我要做我吃亏,我为了我不吃亏,所以我也做不仁不义、无礼、无智、无信,大家都这么做。那我们要做出来,做出来什么?我不吃亏,我生活很正常,这大家相信了。必须要做出来给人看,他们才会相信,才建立信心,才真肯学习。所以今天这个社会教学,没有榜样是决定不能成就的,必须要做出样子。
像早年我在香港讲经,何守信先生,他是亚洲电视,给我做了一次访问,里头问了一句话说,他说中国古人讲的,「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」,哪个人不为自己?我就告诉他,这句话是错误的。我说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为自己,天也没诛他,地也没有灭他,反而两千多年来不知道多少人尊敬他,跟他学习。我说孔老夫子没有为自己,天也没诛他,地也没灭他。我说我这一生学佛没有为自己,老天没有诛我,也没有灭我,我生活得非常快乐,过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这是错误的引导,决定不能听。人应该要行仁义,起心动念为社会、为大众,不要为自己。为大众,为什么?自己也是大众的一分子。为人是真正为自己,为自己是真正毁灭自己。你这一生纵然贪得一些名闻利养,来生到哪里去?到三恶道去了,那是为自己吗?这个事情不能不搞清楚,不能不搞明白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六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