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叁0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對于諸法實相要用什麼態度?完全用清淨心,不要在這上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就錯了。所以第一句把它否定掉,非寂非照,第一句非寂非照,就是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而複常寂常照,那就是看山還是山,看水還是水。真懂得了!「寂而常照,故從法身流出報化佛身」。在諸菩薩實報莊嚴土,佛就現報身;在方便土、同居土,佛就現化身,報身、化身是一不是二。「從理體出生無量微妙相用」。後面又說,現相起的作用微妙到極處,這些統統說的是我們自性,統統說的是我們本人,這一點一定要直下承當。他說的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跟我們不二,「我心即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即是我心」。「故此自然之根本,自然出生無量光明色相,相參相入,回轉變化,超逾十方」,所以稱贊它叫「最勝」。

  「經中常以寶珠喻自心」,寶珠光色參回,只要它對著光明,角度不一樣,你看到顔色不相同,千變萬化,美不勝收!我們現在這個社會,一般富有人家大廳裏面挂的水晶燈,就看到這個現象。許許多多不同的水晶片裝飾這個燈,燈光開開之後,你從各個方面去看,各種顔色都有,這是光的折射。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上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,「一一寶珠」,每一個寶珠,「有八萬四千光。一一光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」,異是不相同,金色光明。「一一金色,遍其寶土各作異相」,寶土是極樂世界,在極樂世界顯現無量無邊無盡不同的形相。底下舉幾個例子,「或爲金剛臺;或作真珠網;或作雜花雲。(這個以前印的是個錯字色,不是色,應改作花,雜花雲。這上面沒有改,這雜色要改過來,雜花。)于十方面,隨意變現,施作佛事」。隨意,隨衆生的意,這個要知道,佛沒有意,佛已經轉識成智,衆生才有意,佛沒有。施作佛事,這句話的意思,起心動念,出生無盡,是故自行化他,無有障礙。

  「又曰: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,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。一一好中複有八萬四千光明。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,攝取不舍」。這是什麼?這是佛接引十方念佛衆生往生到極樂世界,完全是佛的化身。如果沒有這樣的能力,阿彌陀佛怎麼接引?十方世界無量無邊,每天去往生的人不知道有多少,阿彌陀佛一個一個去接不累壞了?阿彌陀佛接引是化身去的。你看看佛有八萬四千相,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,每一個好又放八萬四千光明,每一個光明裏頭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,你看看,他有這個本事。所以十方世界所有念佛人求往生,他全顧得到,一個都不會漏掉。我們要知道,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有阿彌陀佛這個本事。那接引衆生我們得要問,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幫不幫助阿彌陀佛去接引?我有理由相信,這些菩薩們都會幫助阿彌陀佛去接引,接引的時候現阿彌陀佛的相。因爲生到極樂世界之後,相好光明跟阿彌陀佛一樣,看不出來,凡夫看不出來,菩薩知道。下面說,「其光相好,及與化佛,不可具說」。太好了、太妙了,沒法子說!

  「上之經文深顯光明色相微妙難思,隨意變現。光中有色,色又現相。珠網等等妙相,只是一色所顯」。這一句是說的依報放光。就像《楞嚴》上所講的,無一不是「隨衆生心,應所知量」。在極樂世界,可以說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。這個能力跟阿彌陀佛非常接近,我們凡夫決定看不出來,只有這些大菩薩他們自己知道。依報如是,極樂世界六塵皆作佛事,這是十方世界沒有的。底下再說正報,「佛相具好」,佛相不是叁十二相,八萬四千相,每一個相具足八萬四千好。「好中放光,光複現佛,皆極顯參回之意」。什麼叫參回?這是參回,這就說得非常明顯,在極樂世界,無論是依報正報都是光色參回。「至于施作佛事與攝取十方念佛衆生」,這就是非常明顯的說明來接引,接引十方世界念佛衆生到極樂世界去,「正是最勝也」。

  「又參照上引經文中,可見極樂種種依正莊嚴」,這說出來了,有依報、有正報,「皆是自然根本之所現。此正是《往生論》所雲極樂叁種莊嚴」,叁種莊嚴就是國土莊嚴,說了十七種,阿彌陀佛莊嚴說了八種,菩薩莊嚴說了四種,總共二十九種莊嚴。「入一法句,一法句者清淨句,即真實智慧無爲法身。故此自然之根本,即彼論中之一法句也」。《往生論》上講的一法句,一切都入一法句,一法句是清淨句,一法句也就是這一句六字名號。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,名號功德是真實智慧、是無爲法身。經上所說的自然之根本就是說的這個,它起作用了。我們再看看底下這一段,「性德妙用」。請看經文:

  【郁單成七寶。橫攬成萬物。光精明俱出。善好殊無比。著于無上下。洞達無邊際。】

  這六句經文說性德的妙用。請看念老的注解,『郁單成七寶』。「郁單具雲」,具是具足,就是詳細的說,是「郁單羅究留」,這是梵語音譯全部翻出來。中國人喜歡簡單,省略把它翻成「郁單越」、翻作「俱盧」。「此其略稱」。什麼意思?「乃四大洲中,北方大洲之名」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這一個小世界,中心是須彌山,四周有四大洲。我們這個地球是南贍部洲,這個四大洲是分在須彌山的四方,我們這是南方。北方我們通常叫北俱盧洲,俱盧就是郁單的意思,北方大洲的名稱。它的意思是「高上作、上勝生、高勝」,在四大洲,它非常殊勝,福報比其他的叁洲都大,其余叁洲比不上它。「又雲俱盧洲,此雲上勝,亦雲勝生。又《起世因本經》謂此洲于四天下」,就是四大部洲,「比余叁洲,最上最妙最勝彼」。

  「又《吳譯》作郁單之自然,自然成七寶」,這是本經《吳譯》本的經文。據《華嚴疏鈔》第十叁卷,有這麼一段話,「郁單越,此雲勝生。以定壽一千歲,衣食自然故」。這個地方注重定壽,就是這個地方的人壽命是一千歲,很少少過一千歲的,一千歲,衣食自然。這個地方的人,你看下面說,「彼洲人民毋須耕織勞作,而衣食自然豐足」,好!我們這個世界爲衣食日夜奔波,一生辛苦,得溫飽就算很好了。他不要工作,所以他福報大。因爲福報太大,它裏頭沒有什麼苦,人壽命長,又很健康。這個地方人不相信佛法,佛到那裏去教他們,他們不聽,所以這個地方沒佛法。韋馱菩薩護法,你看韋馱殿上有個匾額,「叁洲感應」。四洲,爲什麼叁洲感應?叁洲有佛法,北洲沒有佛法,他不去。所以衣食豐足,「《吳譯》郁單之自然,意即指此」。

  「本經依《漢譯》作郁單成七寶」。把各種翻譯本合起來看,意思就是說,好比北俱盧洲自然豐足,出生衣食。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,生活所需的它統統都自然現成的。「而自然出生勝上之七寶」,在這個地方,似乎就是我們常說「心想事成」,我們想要什麼它都有,都能出現。欲界天,我們在經上看到,世尊爲我們介紹,欲界第五天叫化樂天,這個天上人自在,他想要什麼是隨心所欲都變化出現,不想要了,不想要就沒有了,就像科學家夢想的。科學家知道這個原理,就是能量跟物質的交換,能量在空中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。如果能量能夠隨我們念頭變成物質,那我們要什麼有什麼;不要的,不要這個物質就變成能量,痕迹都沒有。原子彈也是這個理論發明的,把物質解放成能量,但是它這些方法很笨拙。笨拙什麼?這個解放的時候,旁邊很多人要遭殃。由此可知,第五天人的高明,他們的科學比我們高明,他們能夠隨意把能量變成物質,把物質化解成能量,一絲毫沒有障礙。

  我們也可以說,郁單越洲,現在人看那個地方科學高過我們,他們已經有這種能力,能跟質互相轉變,這是我們這個地球上還趕不上。所以那個地方人不相信佛法,不肯學佛,他們非常快樂,資源非常豐富,珍寶很多。『橫攬成萬物』,「橫指空間,攬,撮持、引取之義」。換句話說,他是自自然然在虛空當中將能量變成物質。萬物就是一切物,想什麼就變現什麼。一切法從心想生,在北洲實現了。我們今天在此地,心想事成是一個願望,沒做到;在北洲,心想事成他真做到了。人間有,欲界天有,欲界天非常明顯的,第五天化樂天。第六天就更自在,第六天叫他化自在天,他所要的一切受用不需要自己去變,由第五化樂天變現出來去供養他。他們要什麼東西,念頭才動,第五天人就知道了,趕緊變化去供養。福報大!

  我們知道,第六天的天王是誰?波旬。佛稱魔王波旬,就是第六天的天王,他化自在天王。這天王不錯,爲什麼稱他是魔?他就不希望人念佛,證阿羅漢、證菩薩,離開六道輪回,這是他不高興的事情。他希望他的人口不外流,你不向外面去,他不管你;你向外面去,他就障礙你。用我們的話說,情執太深,神通廣大,情執很深。也是釋迦牟尼佛的護法,你要是真幹,真想成就,他也佩服你。你想成就又懷疑,又舍不得離開這個世界,他有時候會找你的麻煩,給你開個玩笑。魔王波旬也來找過我,說我沒有得到他的同意,侵犯他的道場。我說沒有,我們從來沒有做過這個事情!他說出來,網路、電視。我就恍然大悟,我們是有網路、是有電視,沒通知他。所以我說,我不知道網路、電視是你的道場,不知道!所以沒有給你打招呼,沒有征求你同意,我們是做了。

  今天這個世界上網路、電視是他的道場,我們得求他大慈大悲,不要教負面的,希望教正面的東西。我們稱他作波旬菩薩,也立了牌位在我們這裏。我們肯定人是教得好的,六道衆生都是教得好的,尤其是佛陀的教育。釋迦牟尼佛在世,他也曾經是釋迦牟尼佛的護法,今天是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時期,我們還請求他來護持正法。他不希望人離開六道輪回。希望人能夠過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,人天兩道,何必要人墮落到叁惡道,這個有失慈悲!因爲天人,包括第六天在內,欲界天人講求上品十善,慈悲喜舍,四無量心。我們憑著這個祈請他護持世間,不要障礙釋迦牟尼佛的教學。

  釋迦牟尼佛的教學,學習的人多,成就的人不多,所以他用不著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叁0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