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叁叁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牛津大學、劍橋跟倫敦這叁個學校的漢學院,跟他們的老師舉行座談,跟他們的學生在一起交流。我把這個話提出來問他們,我說問別人,別人是外行,你們是專門研究儒釋道的,我聽聽你們的意見。也是懷疑,不承認也不否認。我說你們的態度很暧昧,很聰明。

  最後我告訴他,湯恩比的話說得沒錯,而是我們解讀錯誤。我這一說,他們就精神振奮起來了,怎麼解讀錯誤了?我說講到孔孟,你們腦子裏是不是立刻想到四書五經、十叁經?沒錯。講到大乘,你們是不是馬上就想到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般若》這大乘經論?是的。我說那些東西是孔孟大乘的花果,那個很美,對今天拯救這個危機能管用嗎?你們不敢說。我說,你們知道花果從哪來的?沒人想到。花果從枝條上生的。枝從哪來的?枝從幹生的。幹從哪來的?幹從本生的。本從哪來?本從根生的。我說,你要像這樣下去找,你就找到了。儒釋道的根是什麼?從來沒想到過。拿著儒釋道的經典去寫博士論文,儒釋道的根不知道。我告訴他,我們最近十幾年很認真在做,儒的根《弟子規》,沒有人想到;道的根《感應篇》,都是很小,《感應篇》不過一千五百個字,《弟子規》一千零八十個字;佛的根《十善業道經》,一萬多字,沒有人想到,根!枝葉花果都從這個根生的。

  今天我們能夠把這個根,儒釋道叁個根,做爲普及教育,讓全球所有的人都學,這個世界會不會改變?會,這是普世教育。儒跟佛的那個尖峰那是極少數人學的,那不是一般人都能學的,就像現在科學家、哲學家,這頂尖的,他們學的。我們一般人民只要能把做人這個道德搞清楚,做到了,天下就太平了。就太平,盛世就出現了,不需要用那麼高深東西。那個高深東西,那是國家各級領導人他們要學,人民不需要學。我跟他們交流的時間不到兩個小時,給他一個新的概念,給他一個新的思惟方向。學以致用,學的東西不能用那就錯了。

  中國千萬年來學術思想中心,實際上把它歸納起來只有十二個字,世世代代都遵守。這十二個字是道,落實在生活叫德。這十二個字是「孝悌忠信,禮義廉恥,仁愛和平」,把古人講的四科都包括了。四科第一個是「五倫」,父子有親、夫婦有別、君臣有義、長幼有序、朋友有信,這是大道,倫常大道。大道落實這是「五常」,常是屬于德,仁義禮智信五個字,那得要靠教育。「四維」管仲提出來的,禮義廉恥,治國的大根大本。教人民的「八德」,孝悌忠信仁愛和平。千經萬論不離這個主軸。一部《四庫全書》內容是什麼?就這東西。要把它學透,要講透,要真正做到,這個世界才能回歸到穩定和諧,繁榮興旺。如果不從這方面求,科技不斷在發展,到最後是世界毀滅。毀滅是人爲的,最可能的毀滅就是核武戰爭。今天一顆核武器能毀滅一個城市,全世界的核武有多少?這是個秘密,但是據估計至少有五萬枚核武。換句話說,就能毀滅五萬個城市,世界上城市全沒有了。核武戰爭沒有勝負,都是同歸于盡,這個戰爭非常殘酷。

  今天這段經文,教我們要勤求道德。道德講得最完備的,講得最有體系的,講得最清楚的,而且通過實驗的,這是在中國。兩百年之前,有講、有學、有真幹的。中國這個社會能維系到今天,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中國人的家,現在家沒有了。中國人自古以來是大家庭,兄弟不分家的。所以中國人的這個家是一種社會生活行爲,它是有組織的,它沒有私心。從小孩出生就教他大公無私,念念要爲家著想,爲家效忠,爲家去努力,不是爲自己。每個人所賺的錢一定要交給家裏,家有管家的,統籌管理。所以家是共産,它不是一國的共産,它是一家的共産。每個人賺的錢都要歸公,歸家。在過去,家主要的拿到這些錢去置産業,恒産。恒産就是土地,可以種植,山林可以種樹,這就是他們家的生産,家庭經濟就有固定收入。

  家負責教育,在古老的中國,教育是家負責任,養老是家負責任。家庭雖然規矩多,受很多約束,不太自由,但是你要了解之後你就曉得,中國家比現在小家庭好。第一個,教育沒有問題,是由家族負責教養。父母沒有能力教兒女沒有關系,家教。老人到退休的時候,落葉歸根,根就是老家,回到老家養老,那是晚年最快樂、最幸福。人生當中這個一段,最幸福、最快樂是養老,天倫之樂。一個大家庭,通常普通叁百人左右,小孩總有五、六十個,老人帶著小孩,跟小朋友生活在一起。小朋友讀書,下課的時候跟老人在一起玩,老人給他講故事,講他一生的經曆,都給小孩灌輸知識。所以老人不感覺到孤單。這個養老是自己家的親人,不是像老人院,于我不相關,不照顧;這照顧得無微不至,它有血緣關系。這種生活,全世界人只有中國人享受,外國人不懂。所以中國古老的製度,你要是真正了解,你就非常喜歡,現在走遍全世界找不到。

  二戰之後,中日戰爭之後,中國的家沒有了,戰前有。我小的時候住在農村,我姑母,就是我爸爸的姐姐,嫁到宛族,他們是大家庭,弟兄十個沒有分家,住在一起。那個時候家已經衰了,還有一、二百人,還能看到大家庭的樣子。可是抗戰之後,我們再回到老家,沒有了,人散掉了,房子統統都沒有了,讓我們想起來非常懷念。小時候的家學在祠堂,祠堂只有春秋祭祀,其余的時間都沒用處,所以私塾放在祠堂。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,也是養老老人休閑的場所。他真有樂趣,老人在那裏喝茶、聊天,逗著小朋友玩。那不是外面的茶館,但是不亞于外頭茶館,講究茶藝。所以,退休之後他真樂!

  這中國人跟外國的思想不相同,外國人是小孩的天堂,小孩盡量讓他快樂,想要的東西盡量給他;中年的戰場,競爭;晚年的墳墓,老了,退休了,進到老人院就等于進入墳墓。老人院,在過去美國富強,給老人的待遇都非常好,物質上照顧,精神沒有。我們到老人院參觀,看到老人癡癡呆呆,面上沒有表情,沒有人跟他說話。他遇到困難的時候,他房間裏有個電鈴,他一按,招呼人來,他需要什麼幫助。沒有親人!看到我們中國人、日本人還有叁代同堂的,他們非常羨慕。他不是不知道,社會製度不一樣。

  中國這種親情、這種親愛永遠保持,一生不變不衰,這要靠教育。講到教育,中國人講得最清楚,中國人有教育的智慧,有教育的理念,有教育的方法,有教育的經驗、成就,在外國找不到。我們今天怎樣把這個東西再找回來?所以得道而不失,這十二個字,老師教我們,我們得到了。我們一生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不離開這個標准,那就叫有德。把孝悌忠信做到,把禮義廉恥做到,把仁愛和平做到。

  下面這一句,這是講到淨宗了,「勤行求道德,亦即一念單提也」。『可得極長生,壽樂無有極』。這是講到大乘淨土宗,淨土宗教人念佛,終極的目標是叫你求生淨土,就是到極樂世界去。到極樂世界,這個世界的名字叫極樂,你就想到這個世界沒有苦,真的是極樂。頭一個極樂的是長壽,真的是長壽,不是假的,無量壽!到極樂世界,現在我們明了,我們的身體轉變了,不是這個血肉身軀。血肉身軀是六道裏頭的,是十法界裏面的,極樂世界不是的。極樂世界的人得阿彌陀佛的加持,這才真正知道阿彌陀佛的恩德,不是自己能夠的,全是阿彌陀佛加持的。他把我們的身體換了,換成法性身,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,不是這些泥沙,清淨光明,一塵不染。這部經,釋迦牟尼佛專門爲我們介紹極樂世界,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

  下面這念老的話,「世間無有真長生法」,這我們一定要知道,世間講真正長生是不可能。佛經上講得很清楚,有情衆生,我們叫它做動物,動物都有生老病死,植物有生住異滅,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。總而言之都叫無常,它不能長久,它不會永遠不變,都在那裏産生變化。爲什麼産生變化?因爲人的心在變化,環境是跟心轉的。今天科學家告訴我們,整個宇宙是個波動現象發生的,所以提出弦定律,說得也非常有道理,弦是比喻。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都是從波動現象産生的,波動現象從哪裏來的?這是個謎,到現在沒發現。佛經上有,它從哪裏出來的?從本性、從真心。但是,真心是不動的,它能生萬法。

  惠能大師明心見性,就是見到真心,跟我們說出它的樣子,他只說了二十個字。說得不錯,五祖,他的老師給他印證,衣缽就傳給他了。第一個現象是清淨,決定沒有汙染,真心沒有汙染。第二個,真心沒有生滅,不生不滅。第叁個,真心本自具足,它雖然什麼都沒有,但是它什麼都不缺。真心本無動搖,就是它不是波動現象,它沒有動,波動現象是妄心,不是真心。最後一個,能生萬法,整個宇宙是它變現的。它怎麼變現的?有波動現象它就變現了,它就現一切相;如果沒有波動,這一切相都不見了。所以,佛經上講隱現,不波動的時候,它隱藏,隱住了,不是沒有;波動現象一産生,它現出來了。佛經上講隱現,隱現不二,隱現是一不是二。所以,不現的時候不能說它無,現的時候不能說它有。

  大乘佛法沒有別的,就是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,讓我們真正認識事實真相、了解事實真相,然後我們在生活當中就可以享受事實真相,隨著我們念頭改變事實真相,這個得大自在!這是一門大學問,很不容易遇到。遇到,講不清楚,講不明白,我們的興趣就生不起來。我在年輕時候,對佛法一無所知,曾經看到和尚念經,看過,和尚托缽化緣看過,沒有聽說講經的。經念了,什麼意思不懂,不懂那不叫白念了?我還遇到有幾個宗教亦如是,都會念經,什麼意思,不懂。佛法不是這樣的,佛法是教學,佛法教人打破砂鍋問到底,它准許你發問的,鼓勵你發問。

  我遇到一些人問我,佛是什麼?佛是古印度語,翻成中國字,中國沒這個字。但是中國有弗,古時候有這個弗,弗是這個音有,有這個弗字,弗是個否定詞。印度這個是個人,所以就加個人字邊。這個字是翻譯佛經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叁叁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