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叁五集

  淨土大經科注  (第四叁五集)  2012/7/18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435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九0七頁,從第四行看起,科題「有憂非常」。請看經文:

  【適小具有。又憂非常。水火盜賊。怨家債主。焚漂劫奪。消散磨滅。】

  這些都是衆生常常憂慮的。前面說「有無同憂」,患得患失。這個地方,『適小具有』,注解裏面講,「且稍具有」,生活能過得去了,「便欲常保」,這是人之常情,如何能夠長遠保持下去,「恐遭禍變,慮其複失」。特別是在現前這個社會,災難的頻率比早年高出太多了;六十年前有災難,不多見,現在的災難非常頻繁,稍稍留意,知道每天都在發生。頻率愈來愈高,災害愈來愈嚴重,幾乎沒有人不憂慮,這都是人之常情。所以經上講,『適小具有,又憂非常』,非常就是下面講的「水火盜賊、焚漂劫奪等非常之禍」,現在我們常講天災人禍,就是這些事情。『水火』是指水災、火災,『盜賊』是講社會不安定,社會動亂,搶奪、偷竊這種案件很多,居住在這個地區沒有安全感。『怨家』,「指與我結怨之家」。結怨,有有意的、有無意的,有現前的、有宿世的,多,太多了!結怨裏最重的,一個是殺生,這個怨結得重,第二個是偷盜。偷盜是想占別人便宜,欺負一些老實人,這個罪更嚴重。老實人是好人,惡意欺負他,奪取他的財物,這罪更重。

  衆生不知道,殺生是要償命的,欠債是要還錢的,因果報應絲毫不爽,這個事情決定不能幹,甯可餓死,不能搶劫。爲什麼?聰明人總是會想到,人,生到這個世間來決定有死,生死是個平常的事情,不能造業。希望多活兩年,殺害衆生,死了以後地獄去了。餓死的人,不侵犯別人的人,這個人雖然是餓死,因爲他的心善、行爲善,死了以後生天,享福,好事情不是壞事情。甯願餓死、甯願凍死,也不願意去搶劫。善人決定有善果,惡人一定有惡報。所以,因果這個道理跟事實真相不能不清楚,清楚明白了,自己心是定的。心地清淨,心在定中,往往很自然的平安度過災難。人不起妄念,消耗能量就少,一個星期不吃不喝能活得下去。所以在這種情形、這個狀況之下就是考驗,看你還能不能守住,你的善心、善念、善行是不是能保持得住?能保持住,你的命還沒有絕,還有壽命,肯定有人來幫助你。

  信心比什麼都重要,特別是淨宗法門,能不能成就全在信心。蕅益大師給我們講六個信字,第一個是信自己,信自己本來是佛,信自己是心是佛,信自己是心作佛,這非常重要。大乘經教裏面告訴我們,這是我們過去學過的天臺的十乘觀法,第一個就是信自己,相信色由心造。色這個字包括一切萬物,今天所說的自然現象、心理現象、物質現象,佛就用這個字做代表。從哪裏來的?從心生的。大乘經說這個心是自性,小乘經教裏說這個心是阿賴耶識,都沒有說錯。可是後頭有個總結,「全體是心」,我們相不相信?遍法界虛空界就是自己心變現出來的,佛家的倫理從這裏建立。整個宇宙,上面到諸佛如來,下面到無間地獄,都是自己心變現出來的。念頭千變萬化,與性德相應的念頭是佛法界,那是佛與法身菩薩;與性德相違背的,這就是六道輪回。諸佛刹土、極樂世界唯心所現,我們住這個人間,跟叁途地獄,也是唯心所現,全是自己心現,古人一句話說穿了,自作自受。成佛是你自己心現的,叁途也是自心變現的,除了自己心念之外沒有別的,這叫全體是心。

  這個說法的確是宇宙萬物的奧秘,佛雖然給我們說明了、揭穿了,我們不相信,我們不能接受。一直到今天,量子力學家把這個秘密也揭穿了,跟佛所說的完全一致。我們看了科學報告,對佛法才真正生起信心,不再懷疑。相信自性是大圓滿,自性具足無量智慧、無量德能、無量相好,具足十法界依正莊嚴。科學家告訴我們,念力,就是思想,能量不可思議,如果能把這個能量集中,會産生我們無法想象的能量。這就是佛經上常說的,大小乘經裏頭都有,都說過,「製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。佛說我們六道衆生,念頭是散的,散亂的,所以能量消失掉了;如果念頭集中,就想一樁事情,所謂心想事成,沒有不成功的。我就想作佛,你決定成佛,爲什麼?你想的一樁事情,你的能量集中,集中它就成就了。想菩薩成菩薩,想什麼成什麼,這就是大小乘教佛常說的,一切法從心想生。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的思想決定不能讓它有負面的,完全是正面的,完全是善的,沒有惡的,對衆生決定有利益的。沒有利益的不要想,不要以爲我打個妄想這沒有什麼關系,關系很大。連現代的科學家都知道,決定不能有妄想,決定不能有負面的思想,當然更不可以有負面的行爲。

  學佛,守住十善、六和、六波羅蜜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要以它爲標准,這叫善心善行。中國人這種善心善行與佛法相應,中國人起心動念是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。爲什麼佛教在中國興旺?佛對于衆生沒有偏愛,中國人有良好的倫理道德教育的基礎,所以佛教到這邊來教化很容易,大家能信、能理解,很容易學習。不是佛偏愛這個地方,這個地方人好教,基礎打得好。佛是大公無私。

  經上所說的這些,我們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,我們知道社會一般大衆都是這個念頭,我們要把它放下。底下,講了怨家,再講『債主』,「指我欠債未還之人」。一切都要作還債想,我們心裏就歡喜。縱然遇到非常環境,我們的財産都散失了,要知道作還債想。如果命裏有的,這個地方散掉了,不久未來它又來了,你命裏頭有的。因果要一定相信,我們學佛六十多年,老師教導我們這些道理、這些境緣我們都經曆過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只要存善心,有善的念頭,利益衆生,業障就消了,煩惱就輕了,可以轉禍爲福,轉災難爲吉祥。所以,別人奪取我的,借去的錢不還的,都做爲還債想,不要放在心上,我們就自在,日子過得很幸福。

  「以上種種,皆可突生非常之禍」,突發的,沒有預兆,突然來的。「如火能焚燒,水能漂沒,盜能劫奪,賊能偷竊,怨家報仇,債主索欠。甚至俄頃之間,全非我有」,俄頃是很短的時間,全沒有了,「舊日財富,蕩然無余」。特別在戰爭的時候,真有這個事情。「故雲,焚漂劫奪,消散磨滅」。《會疏》爲我們解釋,「焚謂焚燒,兵火失火等難」,兵火是戰爭。漂是水災,漂流了,「洪水風波等難」,這都是災難。「劫奪,盜賊難。爲怨家所消散,爲債主所磨滅」。如果知道這些因果報應,心裏面的結就打開了,應當反省,不怨天不尤人,決定要想到自作自受。經過這場災難之後,要勤修道德,要改過自新,把自己的毛病全部改正,重新做人,這是個很好的轉機。遇到這些災難要會轉,不要把它當作災難去想,把它看成是個轉機,我在這個環境當中超脫。這是智慧的想法,真正化解了災難。中國人所謂「逢凶化吉,遇難成祥」,這是有智慧的人,能把一切事相看清楚看明白,統統是轉機。轉的樞紐就在你自己的念頭,你向善轉還是向不善轉,全不在外人,在自己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,「增益惡根」,這就是心行不善。不善的人遭遇災難,往往增長他的惡念,他不服,總以爲這些災難我不應該受,不服氣,要報複,他不能夠放下。這樣造的罪業就更重,往後去就更困難了。「世人心悭意固」,悭吝,「悭吝之心,至爲頑固」,他沒有智慧,他想不開、放不下。「財物有失,則心中更增憤恨,憂怨愁苦,意無解時,故雲無能縱舍」,縱舍就是放下,他不肯放下,總是不服氣。這個念頭折福,完全錯了。命中縱然有福報,這個地方損失,那裏會來,但是這種念頭生起來,該去的去了,該來的不來。爲什麼?你障礙了它。惡的報應現前,你還有善心,你還有善德,但是這一念瞋恨、一念不平、一念報複全障礙了,這是決定錯誤。真正聰明的人,受了大的傷害、大的損失若無其事,這有福,後福無窮,不怨天不尤人,真能放得下。能舍後頭就有得,佛法裏面講「舍得」,舍得是佛學的名詞,舍是因,得是果報。歡歡喜喜舍,歡歡喜喜得,這得來容易;難分難割的舍,得到,得到也很難,也吃盡苦頭才得到。什麼樣的因,什麼樣的果,因果絲毫不差。

  『命終棄捐』,這後面四句,『莫誰隨者,貧富同然,憂苦萬端』,這是講一個人舍命的時候,命終你要舍棄這個身體,這時候是最難舍的時候。「此四句泛指一切世人。臨命終時,則一切積愛之眷屬財寶,皆當舍離」。這個事情大難大難!愈是不能舍他就愈痛苦,愈痛苦我們就曉得,來生的果報不好,多半在餓鬼道跟畜生道。這不能舍是愚癡,愚癡感畜生。他愛他居住這個房子、居住這個環境,舍不得離開,決定投生在畜生道,還在這個地方。我們六和園有一只貓,我細心觀察,這個貓是六和園前面的主人。我住這個房子是第五個,前面有四個,我想應該是第一代跟第二代,舍不得離開。這個貓認處所不認人,而且它蹲的那個位子都是主人的位子,它睡覺是在主座,那個座位上睡覺,就曉得它是主人。它現在還是主人,它這個念頭沒有舍掉。我們天天也念佛勸它,要放下、要覺悟,要求生淨土,不要再貪戀這些東西。我們如果有這種觀念的話,你就要曉得很麻煩。畜生愚癡,非常執著,覺悟不容易,尤其是這一生聞佛法的工夫不夠,離開六道輪回就非常困難。所以,聞法的時間要長,長時間的薰修慢慢就覺悟了,叫你舍你很容易放下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很有道理,表演給我們看,長時間的接受大乘經典的薰修有很大的利益。

  真正學佛的人要像佛常常勸告我們的,自行化他,爲人演說。《金剛經》不長,五千多個字,裏頭這一句說了多少遍,「信受奉行,爲人演說」,這句話說多少遍!時時刻刻提醒我們,我們對大乘要相信,決定不要懷疑;懷疑,那是我們很大的過失,懷疑就不相信了,這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叁五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