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叁五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。放下邊見就是放下對立,邊是二邊,人我是二邊,真妄是二邊,邪正是二邊,二邊這個念頭沒有了。那是什麼?一體,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,所以他沒有對立。

  從小乘初果,大乘十信菩薩裏頭的初信位,這是真正佛弟子。十信等于是佛教的小學,小學一年級,是這麼個條件。還有自私自利這個念頭,沒有入小學,一年級沒進去。這是佛門的標准,無論是大乘、無論是小乘,初入佛門,條件完全相同。大小乘差別在哪裏?大小乘心量大小,大乘心量大,自己放下之後完全爲別人服務,愛一切衆生;小乘自己雖然放下了,不能夠平等的博愛衆生,這個他做不到。他還有情執,喜歡的,他愛他,不喜歡的,那個就要差一等,不平等。這段話我們必須要學,請看經文:

  【世間人民。父子兄弟夫婦親屬。當相敬愛。無相憎嫉。有無相通。無得貪惜。言色常和。莫相違戾。】

  這就是六和。學佛的同學,無論在家出家,都應該修和敬。中國古人說「和爲貴」,人與人能夠和睦相處,社會就安定,世界就和平。今天社會動亂,幾乎沒有人相信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。我就遇到好幾位,有些是學者,有些是國家領導人,問我,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?態度非常嚴肅。有沒有和平完全靠教育,人是教得好的,人也是教得壞的,就看你怎麼教。爲什麼古時候社會安定,人民都能和睦相處,爲什麼現在不能?教育的智慧不相同,教育的理念不相同,教育的方法不相同,我們有沒有認真去研究過?把古今教育這個幾方面,智慧、理念、方法、效果、經驗,好好的來做一次檢討,然後在裏面再加以取舍,果然能把教育振興,問題就能解決。可是難要難在自己,教育別人先要教育自己,自己沒有做到,不能教育別人。教育,曆史上教育最成功的,釋迦牟尼佛、孔子,這最明顯的代表。他怎麼會成功?是先行其言。他所說到的他全做到了,沒有做到的不敢講,所以他說的話別人願意聽、願意接受,肯跟他學。教別人做,自己做不到,沒有人相信,這個教育是失敗的。

  我們在湯池辦了短期的教育,做得很成功。是我要求老師們,這樁事情關系太大,大到我們這個族群存亡興衰在此一舉。你們做成功了,這個民族可以延續下去,這個文化可以發揚光大;如果我們失敗了,天下人都說中國傳統文化沒用了、過時了,我們可以永遠把它抛棄,不必再學,這個關系多大。所以,每個老師要有使命感,我們能做好,就拯救了國家民族;我們做失敗了,一切就完了,認真拼命去做。從哪裏做起?從落實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。這叁樣東西是儒釋道的叁個根,我要求老師們四個月做到。我也感謝這些老師,他們兩個月就做到了,我很感動、我很佩服,尊敬這些老師。

  兩個月做到了,打電話給我,下一步怎麼做?我說真正做到了,我們的老師下鄉入戶,要把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表演出來;不是講給人聽,我們做給人看。到了人家,就像我們自己家一樣,回家了,看到父母、看到家人,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,表演出來。這一表演,這個地方人民感動了,老人看到了,說比我兒女孝順,年輕人看到了,感到慚愧,沒有盡到孝道,對不起父母。我們表演了叁個星期,然後向大家宣布,我們中心開始教學,這些人自然就來了,自動他就來聽、來學。所以很短,叁個多月不到四個月,小鎮的人心轉變了,出乎意料之外。我們原來預計總得兩年到叁年才能把這個小鎮的人民教好,沒想到不到四個月,叁個多月,讓我們感到非常驚訝。我說我們證明了兩句話,第一個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證明了,第二個證明了人是非常好教的,就是沒有人教。可是這裏頭非常重要的一點,就是你自己沒有做到,你就教不出來;一定要自己完全落實,自己做到了,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,大家服了。所以教育,成功失敗的關鍵在老師,你的想法再正確,沒有這批老師去執行、去兌現,這個想法是空的。關鍵在老師,老師是聖賢,才能把聖賢教育做出來。所以老師有使命感,幹這樁事情是救國家、救民族、救全世界,每個人都戰戰兢兢,全心全力把它做好。

  我們也是吸取前人的經驗,他們的長處我們吸收,他們的缺陷我們改正。所以我們想到,過去人有人做過,沒能做成功,到底是什麼原因?如果這個小鎮,一部分人做,一部分人不做,那就難了。叫年輕人做,老人不配合,年輕人看到老人不做,他沒有信心;學校裏學生做,老師沒有做到,學生沒信心。所以我們想到要全民來學習,小鎮居民四萬八千人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一起學,這搞成功了。雖然有這一點小成果,我告訴老師,我們決定不能驕傲,決定不能說這事情是我們做成功的,我們哪有這個能力!怎麼做成功的?祖宗之德,叁寶加持。我們自己要謙虛、恭敬,你才能保持;如果有一點驕慢,完了。真的是祖宗之德,不是人做出來的。我們發的是個善心,老祖宗保佑,保佑這個小鎮每個人能配合,我們所想、所說、所做的,這個小鎮的人民都能接受,沒有反對的,都歡喜。群策群力做出來的,哪裏是自己的德行?我們自己一定要抱著無德無能,祖宗之德,叁寶威神,讓這樁事情順利成就,統統是祖宗、叁寶加持。

  你看,做好之後我們就想到到聯合國做報告,這事情不是普通事情,我們在打妄想,不太可能。這是一樁大好事,只有在聯合國做報告才能産生影響,讓全世界人都知道。我們這個打妄想,兩個月心想事成,這不可思議。我記得是五月,我們老師開始培訓是二00五年的十二月,真正看到效果是0六年的叁月底、四月初,看到這麼好的效果,我們就打妄想,想到聯合國去搞這個活動。沒想到五月,聯合國來找我們,這我們想不到的,邀請我跟它合辦一個活動,我們算是主辦單位。這個太難得了,主辦單位有權力。叁天的活動,我們用一整天的時間,介紹湯池小鎮教學的成績。但是這樁事情占八個小時,這要不是做主辦單位是決定做不到的。我們做主題講演也不過一個小時,有的時候最短四十分鍾,四十分鍾到一個小時就不得了,怎麼可能有八個小時?我們爭取到了,而且爭取到叁天展覽,聯合國這個大廳給我們做展覽室。我們的會友都感到非常驚訝,還有這種事情!所以都想到湯池去考察,親眼去看看。駐聯合國一百九十二個國家的大使、代表,我們表示歡迎,歡迎他來參觀,歡迎他來考察。這不是祖宗之德、叁寶加持怎麼可能?根本不可能的事情。

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,那年是成立第六十周年,六十多年,在那個場地開了多少會,討論多少問題。秘書長告訴我,我們這次的活動,秩序最好,內容最豐富,一直到今天他們還念念不忘,産生這麼大的影響。今年還遞了信息給我,希望我再去辦一次活動,我很感激。上次我們有湯池小鎮做報告,現在叫我去辦活動,我沒有東西拿出去。所以我也透了個消息給他們,讓他們心理上有個准備,那就是澳洲圖文巴這個小城。這個小城裏面的宗教,十幾個宗教,這些宗教領導人團結起來,想在這個小城上做一個全世界多元文化示範城市,這也是我們多年在期望的。這個地點也非常適當,小城居民只有十萬人,十萬人當中有八十多個族群,真是多元文化。八十多個種族,有一百多種語言,是標准的多元文化城市。這麼多人聚集在一起,真的都像兄弟姐妹一家人一樣,互相尊重、互相敬愛、互相關懷、互相照顧、互助合作。要真做出來了,這個難得,這太不容易了。

  我把這個信息告訴它,告訴聯合國,如果明年真正做出成績出來,我們明年到聯合國辦活動。讓全世界人到圖文巴去看看,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宗教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生活方式,住在一起像一家人。說明什麼?說明地球這個地區可以變成一家人,和睦相處,相親相愛,互助合作。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,落實在地球上,這非常有意義。這一班人上個月參加曼谷的活動,我們見面,大家都歡喜,希望明年把成績做出來,這是宗教大團結。我要求他們,每個宗教一定要講經,把經典講清楚,我們不搞迷信。不但要學習自己的經典,還要聽別人的經典,才真正能做到宗教團結,互相學習。

  我們提倡宗教是一家,每個宗教的創始人都是神的化身,都是神的使者,我跟他們說,一個真神的化身。在佛教講,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;在基督教講,都是耶稣的化身;伊斯蘭教講,那都是穆罕默德的化身。能不能講得通?我說神有無量的智慧,大家相信;神有神通,可以變化各種各樣的,他也相信。那這問題解決了,不要再分彼此,都是一個真神的化身。我們要是贊自己,毀謗別人,那不就是毀謗自己的真神?所以不可以自贊毀他,要以同樣的尊重,同樣的禮敬、贊歎,這宗教裏頭沖突完全化解了。我原先想,這個想法還會引起辯論,結果一次沒有遇到,跟誰講他們都點頭、都承認。宗教好相處,不難!所以這個成就之後,是可以在聯合國做活動。我們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,祈求全世界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,人與人之間永遠不再有戰爭,不再有掠奪,要互相照顧,有無要相通,要互助合作,地球是一家人。

  注解裏頭,前面這四句話,念老提出來的,「上勸世人,親眷之間,應當和敬。不和成怨」,怨是非常悲慘的局面。「敬愛者,指恭敬與慈愛」,人與人之間必須要做到。普賢菩薩十願,第一願就教給我們「禮敬諸佛」。諸佛怎麼講法?佛告訴我們有過去佛、有現在佛、有未來佛,特別著重在未來佛。未來佛在哪裏?一切衆生皆是未來佛。爲什麼?一切衆生皆有佛性,既有佛性,決定成佛。所以未來佛是一切衆生,我們對于一切衆生,要像對佛一樣恭敬,這是平等,這是真正的大愛。『憎嫉』,這兩個字必定要把它放下,憎是「憎惡」、討厭,「與嫉妒」,這是破壞和諧主要的障礙。我們要想真正做到和諧,要把內心這個煩惱拔除,連根把它拔掉,沒有怨恨、沒有嫉妒。我們要學佛,要做阿彌陀佛的弟子,阿彌陀佛沒有憎恨、沒有嫉妒,我們如果還有這種意念,怕的是障礙不能往生,所以這個心不能有。

  『有無相通』,這一句是布施,相通是指財物,我之所有,要救濟彼之所無。沒有任何條件,歡喜布施,歡喜幫助別人。而且這樁事,時時念著,天天要做,吃的、穿的、居住的環境都要認真去照顧。從周邊,由近到遠,要把它形成一種風氣,愛人、幫助人的風氣。財物不在多少,重要的是你真有心,有心去照顧人,有心去幫助人,這個心好,就有感應。不要去擔心舍,我的財物舍掉了,那我怎麼辦?你自己一定要知道,財物不能常保,你要不舍,有些災難,你意想不到的意外。爲什麼不舍?常常施舍,災難就沒有了,病苦沒有了,外面的天災人禍也沒有了。常常舍,舍是最安全的,學會與人同樂,這真快樂。『言色』也是要舍,「言語與面色」。見到人歡歡喜喜,布施歡喜。見到人,臉上沒有表情,我們知道這個人活得很痛苦,他煩惱重、憂慮多,活得很辛苦。爲什麼有那麼多苦?放不下。真放下,苦就沒有了。所以,這段經文非常重要,你要把它學會了,落實到生活上,你這一生就是幸福人生,肯定消除業障,肯定化解災難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底下一堂課還學這一段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叁五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