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五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。放下边见就是放下对立,边是二边,人我是二边,真妄是二边,邪正是二边,二边这个念头没有了。那是什么?一体,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,所以他没有对立。

  从小乘初果,大乘十信菩萨里头的初信位,这是真正佛弟子。十信等于是佛教的小学,小学一年级,是这么个条件。还有自私自利这个念头,没有入小学,一年级没进去。这是佛门的标准,无论是大乘、无论是小乘,初入佛门,条件完全相同。大小乘差别在哪里?大小乘心量大小,大乘心量大,自己放下之后完全为别人服务,爱一切众生;小乘自己虽然放下了,不能够平等的博爱众生,这个他做不到。他还有情执,喜欢的,他爱他,不喜欢的,那个就要差一等,不平等。这段话我们必须要学,请看经文:

  【世间人民。父子兄弟夫妇亲属。当相敬爱。无相憎嫉。有无相通。无得贪惜。言色常和。莫相违戾。】

  这就是六和。学佛的同学,无论在家出家,都应该修和敬。中国古人说「和为贵」,人与人能够和睦相处,社会就安定,世界就和平。今天社会动乱,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。我就遇到好几位,有些是学者,有些是国家领导人,问我,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吗?态度非常严肃。有没有和平完全靠教育,人是教得好的,人也是教得坏的,就看你怎么教。为什么古时候社会安定,人民都能和睦相处,为什么现在不能?教育的智慧不相同,教育的理念不相同,教育的方法不相同,我们有没有认真去研究过?把古今教育这个几方面,智慧、理念、方法、效果、经验,好好的来做一次检讨,然后在里面再加以取舍,果然能把教育振兴,问题就能解决。可是难要难在自己,教育别人先要教育自己,自己没有做到,不能教育别人。教育,历史上教育最成功的,释迦牟尼佛、孔子,这最明显的代表。他怎么会成功?是先行其言。他所说到的他全做到了,没有做到的不敢讲,所以他说的话别人愿意听、愿意接受,肯跟他学。教别人做,自己做不到,没有人相信,这个教育是失败的。

  我们在汤池办了短期的教育,做得很成功。是我要求老师们,这桩事情关系太大,大到我们这个族群存亡兴衰在此一举。你们做成功了,这个民族可以延续下去,这个文化可以发扬光大;如果我们失败了,天下人都说中国传统文化没用了、过时了,我们可以永远把它抛弃,不必再学,这个关系多大。所以,每个老师要有使命感,我们能做好,就拯救了国家民族;我们做失败了,一切就完了,认真拼命去做。从哪里做起?从落实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》。这三样东西是儒释道的三个根,我要求老师们四个月做到。我也感谢这些老师,他们两个月就做到了,我很感动、我很佩服,尊敬这些老师。

  两个月做到了,打电话给我,下一步怎么做?我说真正做到了,我们的老师下乡入户,要把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》表演出来;不是讲给人听,我们做给人看。到了人家,就像我们自己家一样,回家了,看到父母、看到家人,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,表演出来。这一表演,这个地方人民感动了,老人看到了,说比我儿女孝顺,年轻人看到了,感到惭愧,没有尽到孝道,对不起父母。我们表演了三个星期,然后向大家宣布,我们中心开始教学,这些人自然就来了,自动他就来听、来学。所以很短,三个多月不到四个月,小镇的人心转变了,出乎意料之外。我们原来预计总得两年到三年才能把这个小镇的人民教好,没想到不到四个月,三个多月,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。我说我们证明了两句话,第一个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证明了,第二个证明了人是非常好教的,就是没有人教。可是这里头非常重要的一点,就是你自己没有做到,你就教不出来;一定要自己完全落实,自己做到了,做出样子来给大家看,大家服了。所以教育,成功失败的关键在老师,你的想法再正确,没有这批老师去执行、去兑现,这个想法是空的。关键在老师,老师是圣贤,才能把圣贤教育做出来。所以老师有使命感,干这桩事情是救国家、救民族、救全世界,每个人都战战兢兢,全心全力把它做好。

  我们也是吸取前人的经验,他们的长处我们吸收,他们的缺陷我们改正。所以我们想到,过去人有人做过,没能做成功,到底是什么原因?如果这个小镇,一部分人做,一部分人不做,那就难了。叫年轻人做,老人不配合,年轻人看到老人不做,他没有信心;学校里学生做,老师没有做到,学生没信心。所以我们想到要全民来学习,小镇居民四万八千人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一起学,这搞成功了。虽然有这一点小成果,我告诉老师,我们决定不能骄傲,决定不能说这事情是我们做成功的,我们哪有这个能力!怎么做成功的?祖宗之德,三宝加持。我们自己要谦虚、恭敬,你才能保持;如果有一点骄慢,完了。真的是祖宗之德,不是人做出来的。我们发的是个善心,老祖宗保佑,保佑这个小镇每个人能配合,我们所想、所说、所做的,这个小镇的人民都能接受,没有反对的,都欢喜。群策群力做出来的,哪里是自己的德行?我们自己一定要抱着无德无能,祖宗之德,三宝威神,让这桩事情顺利成就,统统是祖宗、三宝加持。

  你看,做好之后我们就想到到联合国做报告,这事情不是普通事情,我们在打妄想,不太可能。这是一桩大好事,只有在联合国做报告才能产生影响,让全世界人都知道。我们这个打妄想,两个月心想事成,这不可思议。我记得是五月,我们老师开始培训是二00五年的十二月,真正看到效果是0六年的三月底、四月初,看到这么好的效果,我们就打妄想,想到联合国去搞这个活动。没想到五月,联合国来找我们,这我们想不到的,邀请我跟它合办一个活动,我们算是主办单位。这个太难得了,主办单位有权力。三天的活动,我们用一整天的时间,介绍汤池小镇教学的成绩。但是这桩事情占八个小时,这要不是做主办单位是决定做不到的。我们做主题讲演也不过一个小时,有的时候最短四十分钟,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就不得了,怎么可能有八个小时?我们争取到了,而且争取到三天展览,联合国这个大厅给我们做展览室。我们的会友都感到非常惊讶,还有这种事情!所以都想到汤池去考察,亲眼去看看。驻联合国一百九十二个国家的大使、代表,我们表示欢迎,欢迎他来参观,欢迎他来考察。这不是祖宗之德、三宝加持怎么可能?根本不可能的事情。

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,那年是成立第六十周年,六十多年,在那个场地开了多少会,讨论多少问题。秘书长告诉我,我们这次的活动,秩序最好,内容最丰富,一直到今天他们还念念不忘,产生这么大的影响。今年还递了信息给我,希望我再去办一次活动,我很感激。上次我们有汤池小镇做报告,现在叫我去办活动,我没有东西拿出去。所以我也透了个消息给他们,让他们心理上有个准备,那就是澳洲图文巴这个小城。这个小城里面的宗教,十几个宗教,这些宗教领导人团结起来,想在这个小城上做一个全世界多元文化示范城市,这也是我们多年在期望的。这个地点也非常适当,小城居民只有十万人,十万人当中有八十多个族群,真是多元文化。八十多个种族,有一百多种语言,是标准的多元文化城市。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,真的都像兄弟姐妹一家人一样,互相尊重、互相敬爱、互相关怀、互相照顾、互助合作。要真做出来了,这个难得,这太不容易了。

  我把这个信息告诉它,告诉联合国,如果明年真正做出成绩出来,我们明年到联合国办活动。让全世界人到图文巴去看看,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宗教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生活方式,住在一起像一家人。说明什么?说明地球这个地区可以变成一家人,和睦相处,相亲相爱,互助合作。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,落实在地球上,这非常有意义。这一班人上个月参加曼谷的活动,我们见面,大家都欢喜,希望明年把成绩做出来,这是宗教大团结。我要求他们,每个宗教一定要讲经,把经典讲清楚,我们不搞迷信。不但要学习自己的经典,还要听别人的经典,才真正能做到宗教团结,互相学习。

  我们提倡宗教是一家,每个宗教的创始人都是神的化身,都是神的使者,我跟他们说,一个真神的化身。在佛教讲,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;在基督教讲,都是耶稣的化身;伊斯兰教讲,那都是穆罕默德的化身。能不能讲得通?我说神有无量的智慧,大家相信;神有神通,可以变化各种各样的,他也相信。那这问题解决了,不要再分彼此,都是一个真神的化身。我们要是赞自己,毁谤别人,那不就是毁谤自己的真神?所以不可以自赞毁他,要以同样的尊重,同样的礼敬、赞叹,这宗教里头冲突完全化解了。我原先想,这个想法还会引起辩论,结果一次没有遇到,跟谁讲他们都点头、都承认。宗教好相处,不难!所以这个成就之后,是可以在联合国做活动。我们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,祈求全世界社会安定、世界和平,人与人之间永远不再有战争,不再有掠夺,要互相照顾,有无要相通,要互助合作,地球是一家人。

  注解里头,前面这四句话,念老提出来的,「上劝世人,亲眷之间,应当和敬。不和成怨」,怨是非常悲惨的局面。「敬爱者,指恭敬与慈爱」,人与人之间必须要做到。普贤菩萨十愿,第一愿就教给我们「礼敬诸佛」。诸佛怎么讲法?佛告诉我们有过去佛、有现在佛、有未来佛,特别着重在未来佛。未来佛在哪里?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。为什么?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既有佛性,决定成佛。所以未来佛是一切众生,我们对于一切众生,要像对佛一样恭敬,这是平等,这是真正的大爱。『憎嫉』,这两个字必定要把它放下,憎是「憎恶」、讨厌,「与嫉妒」,这是破坏和谐主要的障碍。我们要想真正做到和谐,要把内心这个烦恼拔除,连根把它拔掉,没有怨恨、没有嫉妒。我们要学佛,要做阿弥陀佛的弟子,阿弥陀佛没有憎恨、没有嫉妒,我们如果还有这种意念,怕的是障碍不能往生,所以这个心不能有。

  『有无相通』,这一句是布施,相通是指财物,我之所有,要救济彼之所无。没有任何条件,欢喜布施,欢喜帮助别人。而且这桩事,时时念着,天天要做,吃的、穿的、居住的环境都要认真去照顾。从周边,由近到远,要把它形成一种风气,爱人、帮助人的风气。财物不在多少,重要的是你真有心,有心去照顾人,有心去帮助人,这个心好,就有感应。不要去担心舍,我的财物舍掉了,那我怎么办?你自己一定要知道,财物不能常保,你要不舍,有些灾难,你意想不到的意外。为什么不舍?常常施舍,灾难就没有了,病苦没有了,外面的天灾人祸也没有了。常常舍,舍是最安全的,学会与人同乐,这真快乐。『言色』也是要舍,「言语与面色」。见到人欢欢喜喜,布施欢喜。见到人,脸上没有表情,我们知道这个人活得很痛苦,他烦恼重、忧虑多,活得很辛苦。为什么有那么多苦?放不下。真放下,苦就没有了。所以,这段经文非常重要,你要把它学会了,落实到生活上,你这一生就是幸福人生,肯定消除业障,肯定化解灾难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底下一堂课还学这一段。

  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五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