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种大法、妙法不就当面错过?那要是净宗,要有一点点怀疑就不能往生,这个损失太大了。真正参透了,对这个世间随缘妙用。妙用什么?善于运用你的缘,这个缘一定是帮助你觉悟,帮助你境界提升;第二个,帮助你积功累德,积功累德是要帮助别人,帮助别人愈多功德愈大。帮助别人这里头最重要的不着相,绝不求人天的果报,完全回向求生净土,这个人是一等聪明人,这人是佛菩萨,这不是凡人。凡人自私自利,搞自己的名闻利养,把这个排在第一位,这是凡人;佛菩萨把利益众生摆在第一位,没有自己,这是真正成就无量功德。若不是长时间受大乘经教的薰习,我们怎么会知道,怎么会觉悟,怎么会那么样痛痛快快舍掉?决定不求自己安乐,为什么?这个世间很短促,贪图这个世间的安乐,把极乐世界的安乐丧失掉了。极乐世界无量寿,那是真安乐。流浪在外,什么苦都可以受,在六道里头轮回就是流浪在外。无论什么环境甘心情愿,绝不图享受,多积一些功德,蕅益大师讲的,往生品位的提升靠这个。真信切愿,决定得生。
经上所说的全是事实,你现前「一切积爱之眷属财宝,皆当舍离」,到你临终的时候一样带不去。「独去独来,无能随伴,至爱之人,可以同时死,但不能同处去」。为什么?各人有各人的业,同时死也不能在一起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「业因不同,果报千殊,去处各各不同,故云莫谁随者」,没有人能随你。《普贤行愿品》里头说得好,「是人临命终时,最后刹那,一切诸根悉皆散坏」,六根都坏了,眼不能见、耳不能听了,而且很快。「一切亲属悉皆舍离,一切威势悉皆退失」,你是个国王也不行,临终的时候没有一样能带去。「辅相大臣、宫城内外」,辅相大臣这是你身边的人,宫城内外是你居住的处所,「象马车乘」是你的交通工具,「珍宝伏藏」是你收集的金银财宝,「如是一切无复相随」,没有一样你能带得走的。这些事情要在平常看破,要在平常能放下,就是说不放在心上,真不能放在心上。佛教导我们,放在心上只有阿弥陀佛,你就完全做对了。
自己有这么大的福报,这个福报要给众生享,不要自己享受。我们在历史上看到,周文王,圣人,周朝开国的君王。历史上所记载的,他住的小房子跟平民一样,穿的衣服一样,饮食起居都一样,人民服他。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是为人民,是为社会大众,没有为他自己的。当时,八百诸侯国都听他的话,那时候没有统一,都顺从,都向他请教,都听他的指导,尊他为天子。这些事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,最早是尧舜,以后这三王,夏,禹王,大禹;商,成汤;周,文武,文王、武王。要用现在的话说,他们的国不大,古时候没有统一,中原这个地区,就是黄河流域跟长江流域,还没有到粤江,这个地区八百多个诸侯。大国一百里,他管辖的地区一百里,小国二、三十里,不就现在一个小乡镇吗?它是一个国,它有国王,这诸侯王。夏商周这三代,开国的君王统治得好,等于说把他这个小地方、小国家做成一个示范点,邻近逐渐对他都尊重,向他请教、向他学习。这是不用军事、不用武力,用文化来统治。这些诸侯,诸侯这些小国自然服从,这个世界多美好。
唐太宗在那个附体光盘上讲,他原先不知道,后来知道了,文化可以统一国家,文化可以统一全世界。佛教可以统一国家,可以统一全世界,不需要用武力,不需要用任何手段,完全用伦理道德,真能行。你要问什么原因?因为人性本善,道理在此地。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你要用本善,没有一个不服从,没有一个不尊敬。人性本善、人性好善、人性乐善,这个善就能够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,我们现在来模仿,肯定能做得到,只要这个小地区真正能做到,它就起作用。不需要很大面积,一个乡村、一个小镇,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民人数不太多。现在这个小镇,四、五万人,四、五万人同心同德,好善、行善、乐善,它就能给全世界做好榜样。
现在的科技发达,这个好榜样出现了,这个地方只要建一个卫星电视台,把这个地方人民从早到晚生活点点滴滴向全世界播放。人家看到了,都想来看,都想来参观,都想来学习,会给世界带来永久的和平。每个人都想来学习,都想来参观、考察,这个地方它能不兴旺吗?肯定兴旺。人多了财就多了,自然就多了。这不是理想,中国历史上有记载,我们不是创新,我们是向老祖宗学习。那个时候做成功了,我们相信今天一样能做成功,这个小城,人民生活多幸福、多美满、多快乐。人人都放得下,人人都不为自己,人人都爱别人,人人都愿意为别人服务。人要受到好教育,儒释道的教育是好教育!
底下说,「常云: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。不论贫富,莫不皆然。个中忧苦无尽,故云万端」。人只要好好教,现在教人,确实要做出榜样,他才能相信,你不做出样子来他不相信。他对你所说的他也鼓掌、他也赞叹,但是他认为这是你的理想,这个做不到;必须要做到,让他看到,他相信了。我想这是我们老祖宗千万年前,他们的智慧、理念、方法、经验造成的结果。在今天,后代迷于科技,把老祖宗的这些成规疏忽了,我们今天吃亏了,吃了大亏,如果觉悟了赶快回头,还来得及。但是,我们先决条件要肯定老祖宗的智慧我们比不上,老祖宗的理念、方法我们也比不上,老祖宗的经验、成果我们还是没有办法做到。必须对老祖宗充满了信心,依教奉行。我们试试看,我相信不要很长的时间,就有很好的效果让我们看到,我们信心才能恢复,才能再生出来,这个世界才能再回归到和谐、稳定、繁荣、兴旺。
这个世界成为一家,有不少人想过,包括汤恩比在内。他们的想法,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国家,战争就没有了,人祸没有了,它多美好!你到哪个地方去自由,不要去签证,搞这些麻烦。这想法是正确的,但是谁来统治全世界?汤恩比跟日本池田大作的谈话我们看到了,汤恩比说,中国人最有资格。为什么?中国从两千年前统一了,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,一直到今天还是统一。中国人有统一的智慧、有统一的方法、有统一的经验跟效果,摆在我们面前。欧洲罗马统一了一千年,灭了之后到现在不能统一。中国人靠的是什么?靠的是伦理道德的教育。汤恩比说的话一点都不错,所以他讲,「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,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」,这个说法值得我们深思,去反省。
今天我们发现了《国学治要》跟《群书治要》这两套书,汤恩比在世,这两部书没听说过。这两部书的发现,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增长了信心,汤恩比所说的确实有此可能。文化是没有界限的,不分国家、不分民族,也不分宗教信仰,这是真理。大乘佛法说真实智慧、真实的利益,是全世界、全人类共同的财富。但是这些确实至高无上,而且是可行,超时间、超空间,永恒不变的真理。它是用中国文言文写出来的,保存在《四库全书》里头。所以我劝导全世界的人学中国的文言文。为什么?你只要用三年的时间把中国文言文学好了,就是《四库全书》的钥匙你拿到了。这个书就是千万年前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,就给你了,你就能承传。你拿不到这把钥匙,让别人翻成白话文再教你,味道变了,不是原汁原味;你要讲求原汁原味,你一定要学文言文。
我在我们分享《无量寿经》这个频道上讲过几次,我也很感激一些有心的同学,他们替我找到民国初年小学,小学生的这些模范作文,大概我收到将近四十种。多大年岁写的?初等小学、高等小学,应该年龄不会超过十三岁,八、九岁的小学生到十三岁,这个年龄阶段写的,写得非常可爱,看到真欢喜。从这些文章里面,可以看到小朋友的智慧、德行,他们对于一切人事物的看法,纯真。非常可惜,在当时主持国家教育的人疏忽了,当然这里头还有很多复杂的原因。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是动乱的,军阀割据、中日战争,没有安定承平的出现,所以造成今天的痛苦。我们现在回头还不算晚,还来得及。这些资料我想统统把它翻印出来,分送给大家都看看,看看民国初年,都是民国十几年的,我看到从民国一、二年到民国十五、六年,这十几年当中一般小学生的作品。那个时候人能做得到,我们今天当然能做到。
《群书治要》、《国学治要》是什么程度人念的?在民国初年是高中学生念的。我是在序文里头看到的,编书的人他们想到了,这些书给哪个阶层的人去读诵、去学习?高中学生,可以做为高中的国文教科书,可以让高中学生自己自习。那个时候学校不多,有能力上高中的就很少。我小时候在福建念书,建瓯是个大城,只有两个初级中学,没有高中。所以这些编书的人,就是初中毕业这个程度他就能读,这套书能够帮助他达到高中的水平。真正想读书,这份材料非常好,《国学治要》是《四库全书》的钥匙。
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,「论眷属和敬」,和敬这两个字重要。佛法非常讲求六和敬,僧团里面,无论是大乘小乘、宗门教下、显教密教,离开六和敬就不是僧团,佛不承认。四个人在一起共修,佛家称四个人叫一众,就承认这是个团体,依六和敬,佛承认这是僧团。真正能够落实六和敬,这个僧团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拥护。一个地区出现这样一个团体,这个地区人有福报,这地区没有灾难。六和是诸佛如来尊重的,一切龙天善神守护的。
为什么这么难?难在什么?每个人不能放下自私自利,就难在这里。今天这个社会,到哪里去找到一个真能放得下的人?实在说,谁能放得下谁就得大自在。只有放下的人,他才能入大乘;放不下,天天学大乘也不得其门而入。为什么?大乘头一个条件就是放下身见,身见最明显的就是自私自利。完全没有自私自利,与大乘自然就相应了。实在小乘初果就把身见破了,入门了。身见破了,不再执著身是自己,能像世尊当年在世,三衣一钵,他真放下了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五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