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叁五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種大法、妙法不就當面錯過?那要是淨宗,要有一點點懷疑就不能往生,這個損失太大了。真正參透了,對這個世間隨緣妙用。妙用什麼?善于運用你的緣,這個緣一定是幫助你覺悟,幫助你境界提升;第二個,幫助你積功累德,積功累德是要幫助別人,幫助別人愈多功德愈大。幫助別人這裏頭最重要的不著相,絕不求人天的果報,完全回向求生淨土,這個人是一等聰明人,這人是佛菩薩,這不是凡人。凡人自私自利,搞自己的名聞利養,把這個排在第一位,這是凡人;佛菩薩把利益衆生擺在第一位,沒有自己,這是真正成就無量功德。若不是長時間受大乘經教的薰習,我們怎麼會知道,怎麼會覺悟,怎麼會那麼樣痛痛快快舍掉?決定不求自己安樂,爲什麼?這個世間很短促,貪圖這個世間的安樂,把極樂世界的安樂喪失掉了。極樂世界無量壽,那是真安樂。流浪在外,什麼苦都可以受,在六道裏頭輪回就是流浪在外。無論什麼環境甘心情願,絕不圖享受,多積一些功德,蕅益大師講的,往生品位的提升靠這個。真信切願,決定得生。

  經上所說的全是事實,你現前「一切積愛之眷屬財寶,皆當舍離」,到你臨終的時候一樣帶不去。「獨去獨來,無能隨伴,至愛之人,可以同時死,但不能同處去」。爲什麼?各人有各人的業,同時死也不能在一起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「業因不同,果報千殊,去處各各不同,故雲莫誰隨者」,沒有人能隨你。《普賢行願品》裏頭說得好,「是人臨命終時,最後刹那,一切諸根悉皆散壞」,六根都壞了,眼不能見、耳不能聽了,而且很快。「一切親屬悉皆舍離,一切威勢悉皆退失」,你是個國王也不行,臨終的時候沒有一樣能帶去。「輔相大臣、宮城內外」,輔相大臣這是你身邊的人,宮城內外是你居住的處所,「象馬車乘」是你的交通工具,「珍寶伏藏」是你收集的金銀財寶,「如是一切無複相隨」,沒有一樣你能帶得走的。這些事情要在平常看破,要在平常能放下,就是說不放在心上,真不能放在心上。佛教導我們,放在心上只有阿彌陀佛,你就完全做對了。

  自己有這麼大的福報,這個福報要給衆生享,不要自己享受。我們在曆史上看到,周文王,聖人,周朝開國的君王。曆史上所記載的,他住的小房子跟平民一樣,穿的衣服一樣,飲食起居都一樣,人民服他。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是爲人民,是爲社會大衆,沒有爲他自己的。當時,八百諸侯國都聽他的話,那時候沒有統一,都順從,都向他請教,都聽他的指導,尊他爲天子。這些事在中國曆史上發生過,最早是堯舜,以後這叁王,夏,禹王,大禹;商,成湯;周,文武,文王、武王。要用現在的話說,他們的國不大,古時候沒有統一,中原這個地區,就是黃河流域跟長江流域,還沒有到粵江,這個地區八百多個諸侯。大國一百裏,他管轄的地區一百裏,小國二、叁十裏,不就現在一個小鄉鎮嗎?它是一個國,它有國王,這諸侯王。夏商周這叁代,開國的君王統治得好,等于說把他這個小地方、小國家做成一個示範點,鄰近逐漸對他都尊重,向他請教、向他學習。這是不用軍事、不用武力,用文化來統治。這些諸侯,諸侯這些小國自然服從,這個世界多美好。

  唐太宗在那個附體光盤上講,他原先不知道,後來知道了,文化可以統一國家,文化可以統一全世界。佛教可以統一國家,可以統一全世界,不需要用武力,不需要用任何手段,完全用倫理道德,真能行。你要問什麼原因?因爲人性本善,道理在此地。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你要用本善,沒有一個不服從,沒有一個不尊敬。人性本善、人性好善、人性樂善,這個善就能夠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中國曆史上曾經出現過,我們現在來模仿,肯定能做得到,只要這個小地區真正能做到,它就起作用。不需要很大面積,一個鄉村、一個小鎮,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人民人數不太多。現在這個小鎮,四、五萬人,四、五萬人同心同德,好善、行善、樂善,它就能給全世界做好榜樣。

  現在的科技發達,這個好榜樣出現了,這個地方只要建一個衛星電視臺,把這個地方人民從早到晚生活點點滴滴向全世界播放。人家看到了,都想來看,都想來參觀,都想來學習,會給世界帶來永久的和平。每個人都想來學習,都想來參觀、考察,這個地方它能不興旺嗎?肯定興旺。人多了財就多了,自然就多了。這不是理想,中國曆史上有記載,我們不是創新,我們是向老祖宗學習。那個時候做成功了,我們相信今天一樣能做成功,這個小城,人民生活多幸福、多美滿、多快樂。人人都放得下,人人都不爲自己,人人都愛別人,人人都願意爲別人服務。人要受到好教育,儒釋道的教育是好教育!

  底下說,「常雲: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。不論貧富,莫不皆然。個中憂苦無盡,故雲萬端」。人只要好好教,現在教人,確實要做出榜樣,他才能相信,你不做出樣子來他不相信。他對你所說的他也鼓掌、他也贊歎,但是他認爲這是你的理想,這個做不到;必須要做到,讓他看到,他相信了。我想這是我們老祖宗千萬年前,他們的智慧、理念、方法、經驗造成的結果。在今天,後代迷于科技,把老祖宗的這些成規疏忽了,我們今天吃虧了,吃了大虧,如果覺悟了趕快回頭,還來得及。但是,我們先決條件要肯定老祖宗的智慧我們比不上,老祖宗的理念、方法我們也比不上,老祖宗的經驗、成果我們還是沒有辦法做到。必須對老祖宗充滿了信心,依教奉行。我們試試看,我相信不要很長的時間,就有很好的效果讓我們看到,我們信心才能恢複,才能再生出來,這個世界才能再回歸到和諧、穩定、繁榮、興旺。

  這個世界成爲一家,有不少人想過,包括湯恩比在內。他們的想法,整個地球變成一個國家,戰爭就沒有了,人禍沒有了,它多美好!你到哪個地方去自由,不要去簽證,搞這些麻煩。這想法是正確的,但是誰來統治全世界?湯恩比跟日本池田大作的談話我們看到了,湯恩比說,中國人最有資格。爲什麼?中國從兩千年前統一了,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,一直到今天還是統一。中國人有統一的智慧、有統一的方法、有統一的經驗跟效果,擺在我們面前。歐洲羅馬統一了一千年,滅了之後到現在不能統一。中國人靠的是什麼?靠的是倫理道德的教育。湯恩比說的話一點都不錯,所以他講,「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,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」,這個說法值得我們深思,去反省。

  今天我們發現了《國學治要》跟《群書治要》這兩套書,湯恩比在世,這兩部書沒聽說過。這兩部書的發現,讓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增長了信心,湯恩比所說的確實有此可能。文化是沒有界限的,不分國家、不分民族,也不分宗教信仰,這是真理。大乘佛法說真實智慧、真實的利益,是全世界、全人類共同的財富。但是這些確實至高無上,而且是可行,超時間、超空間,永恒不變的真理。它是用中國文言文寫出來的,保存在《四庫全書》裏頭。所以我勸導全世界的人學中國的文言文。爲什麼?你只要用叁年的時間把中國文言文學好了,就是《四庫全書》的鑰匙你拿到了。這個書就是千萬年前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,就給你了,你就能承傳。你拿不到這把鑰匙,讓別人翻成白話文再教你,味道變了,不是原汁原味;你要講求原汁原味,你一定要學文言文。

  我在我們分享《無量壽經》這個頻道上講過幾次,我也很感激一些有心的同學,他們替我找到民國初年小學,小學生的這些模範作文,大概我收到將近四十種。多大年歲寫的?初等小學、高等小學,應該年齡不會超過十叁歲,八、九歲的小學生到十叁歲,這個年齡階段寫的,寫得非常可愛,看到真歡喜。從這些文章裏面,可以看到小朋友的智慧、德行,他們對于一切人事物的看法,純真。非常可惜,在當時主持國家教育的人疏忽了,當然這裏頭還有很多複雜的原因。這一百年來中國社會是動亂的,軍閥割據、中日戰爭,沒有安定承平的出現,所以造成今天的痛苦。我們現在回頭還不算晚,還來得及。這些資料我想統統把它翻印出來,分送給大家都看看,看看民國初年,都是民國十幾年的,我看到從民國一、二年到民國十五、六年,這十幾年當中一般小學生的作品。那個時候人能做得到,我們今天當然能做到。

  《群書治要》、《國學治要》是什麼程度人念的?在民國初年是高中學生念的。我是在序文裏頭看到的,編書的人他們想到了,這些書給哪個階層的人去讀誦、去學習?高中學生,可以做爲高中的國文教科書,可以讓高中學生自己自習。那個時候學校不多,有能力上高中的就很少。我小時候在福建念書,建瓯是個大城,只有兩個初級中學,沒有高中。所以這些編書的人,就是初中畢業這個程度他就能讀,這套書能夠幫助他達到高中的水平。真正想讀書,這份材料非常好,《國學治要》是《四庫全書》的鑰匙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,「論眷屬和敬」,和敬這兩個字重要。佛法非常講求六和敬,僧團裏面,無論是大乘小乘、宗門教下、顯教密教,離開六和敬就不是僧團,佛不承認。四個人在一起共修,佛家稱四個人叫一衆,就承認這是個團體,依六和敬,佛承認這是僧團。真正能夠落實六和敬,這個僧團諸佛護念,龍天善神擁護。一個地區出現這樣一個團體,這個地區人有福報,這地區沒有災難。六和是諸佛如來尊重的,一切龍天善神守護的。

  爲什麼這麼難?難在什麼?每個人不能放下自私自利,就難在這裏。今天這個社會,到哪裏去找到一個真能放得下的人?實在說,誰能放得下誰就得大自在。只有放下的人,他才能入大乘;放不下,天天學大乘也不得其門而入。爲什麼?大乘頭一個條件就是放下身見,身見最明顯的就是自私自利。完全沒有自私自利,與大乘自然就相應了。實在小乘初果就把身見破了,入門了。身見破了,不再執著身是自己,能像世尊當年在世,叁衣一缽,他真放下了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叁五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