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注 (第四四四集) 2012/7/25
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444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九百二十四面第六行,我們從當中看起:
「我等遵依佛示,從文字般若而起觀照,入于實相,是名敬荷佛恩」。這一句裏面講到叁種般若,這叁種般若,在大乘佛法裏頭非常重要,這個名詞一定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如何在日常生活當中學習大乘,這個叁般若是非常重要的。《法門名義集》裏頭所說的,「一者實相般若,二者觀照般若,叁者文字般若」。我們可以把它跟《金光明經玄義》所說的合起來看。我們先看《名義集》,《名義集》上說,「實相般若以理爲體。體絕虛假,目之爲實;印體表彰,名之爲相」。先把實相兩個字簡單的解釋一下,理是一切事相發生所依據的,這個現象爲什麼會發生,這樁事情爲什麼會有,它總有個道理,這個道理就是體。哲學裏面稱之爲宇宙萬有的本體,那本體究竟是什麼?哲學一直到現在沒有定論,每一家都有它的說法。實實在在說跟大乘經教比起來,大乘經教講得比較清楚。這些哲學家沒有接觸過大乘,如果接觸大乘,這些人都是非常聰明的人,我們相信就會有一個具體的說法。
佛法講這個理是理體,常常連在一起講,理體是自性、是法性、是真如、是實相,實相就是事實真相,決定不是假的,也是真心。惠能大師告訴我們,開悟的時候最後一句話說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萬法依這個理生的,萬法依這個體出現的,這個理體就稱之爲實相、真相。體絕虛假,理體它是真的,它不是虛妄的,不是假設的,所以稱它爲實,只有它是真實的。
它到底是什麼樣子?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出來了,第一句話說它是清淨的,亘古以來一絲毫沒有染汙。爲什麼它沒有染汙?現在我們知道它沒有形相它怎麼會染汙!它沒有物質現象,不是物質,它也不是念頭,它不是精神現象,也不是自然現象。我們的六根緣不到,緣不到就染汙不上。我們的眼耳鼻舌身,可以緣到物質現象,換句話說,可以被物質染汙,它不是的。第六意識就是思想,思想能緣到精神現象;理體不是精神現象,所以思想也緣不到,精神現象也不能染汙它。它不是自然現象,所以自然現象也染汙不了它,它真的清淨。「本自清淨」,這是惠能大師明心見性,第一句話所說的。第二句話講它不生不滅,沒有現象。今天科學家所說的,所有一切物質現象、整個虛空法界,全是從波動裏頭發生的。我們看這個波動就是自然現象,從波動裏面産生了物質現象,産生了精神現象。這個叁種現象,在大乘佛法裏頭,就是阿賴耶的叁細相。波動現象是阿賴耶的業相,業就是動的意思,不動就沒有業。業叫造作,動就造作,它造作出意念、念頭,從念頭造出物質,所以波動是阿賴耶的業相。意念,阿賴耶的轉相。物質是阿賴耶的境界相,說境界相好,底下我們會講到。
所有一切環境它都有界限,也都有規律,它一點都不亂。最神奇的都在眼前,眼前就叫法爾如是,它本來就這樣的。母親懷孕,神識來投胎,從一個單細胞,怎麼會變成這麼複雜的身體,這誰在那裏主宰,讓他每個器官、每個神經、每個細胞都排列得那麼整整齊齊,一點都不亂,這是什麼?這就佛經上「法爾如是」,它本來就是這樣,不可思議的境界,你無法去想象,你也沒辦法把它說明。你去想象、說明那是你的事情,不是事實真相;事實真相說不出來的,也不能想象的,它就是這樣,這叫法爾如是,比自然還要自然。
所以印體表彰,名之爲相。這個印體是什麼意思?體是前面講的實相,從實相裏頭的迹象,這個迹象表現出來、表彰了。印體表彰這一句,就是惠能大師末後一句話「能生萬法」,彰是顯示出來,你能看得見,你能夠想得到,這是什麼?這叫相。這個相有意念的相,精神現象,有物質的相,佛法裏面講色法、心法,色法是物質現象,心法就是意念的現象,這把什麼叫實、什麼叫相說出來了。實就是惠能大師他見性的時候,前面四句講實,「本自清淨,不生不滅,本自具足,本無動搖」,如如不動,本自具足,換句話說,它裏面一樣都不少。具足,具足不可思議,無法形容。
《還源觀》上說叁種周遍裏頭「出生無盡」,這就是本自具足。出生無盡,這個理我們想不通,我們也想了很長的時間,忽然想到萬花筒。你看萬花筒是不是出生無盡?實際東西就一點點,但是你把它轉動,你把它轉動裏面産生變化的圖案,永遠不可能有兩個相同出現,這就是無盡。這個常識我們能體會到什麼叫無盡,自性本能就是這樣的。它是遍法界虛空界,不僅是我們娑婆世界,無量無邊諸佛刹土統統都在自性裏頭,圓圓滿滿。而且自性在哪裏?在一粒微塵裏頭。一粒微塵是非常細小,小到不能再小,它裏面有圓滿的世界,在佛法講圓滿的法界,一點都不缺。就這一點點,遇到緣的話,它顯現出來原來就是法界。法界不大,這一粒微塵不小,一粒微塵跟外面法界完全相同,《還源觀》上講「出生無盡」。
第叁句是從量上講的,「含容空有」,含是包含,空是虛空,這一粒微塵能包含虛空,能容納萬有,整個宇宙一切事事物物全在其中。這個東西像什麼?現在相似的境界出現了,像我們現在用的芯片,你看愈來愈小,大概比小指甲差不多,現在小的芯片裏頭容納多少?我們花了一年時間,講了一千二百個小時都在裏頭,讓它在放映機裏面從銀幕上放出來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佛說的,佛說的晶體很小,肉眼看不見,裏面含藏什麼?含藏整個宇宙,我們所有的現象都在其中,就是一粒微塵。這叫相!
「亦可以其無相爲相」,實相。大乘常講「實相無相,實相無不相」,無相從體上講的,是自性能生,體能生;無不相,無不相從現象上說的,是所生的萬象,所生的萬法,能大師說的。你說能大師明心見性,是不是真見性?真見到了。這種東西在一千叁百年前,誰知道?他怎麼就在《金剛經》上,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在這個地方碰上,開悟了,明心見性。應無所住,是無相;而生其心,是無不相。實相般若他碰上,明白了,這叫大徹大悟,這一明白了,一切全明白,沒有一樣不明白,真難得!每個人悟處不一樣,惠能是從這兩句經文上悟的,還有很多悟的是另外經上一、二句話悟的,都不相同。這裏頭沒有原因,也就像碰巧一下碰准了,豁然貫通。但是條件是相同的,都要心地清淨,我們經題上「清淨平等覺」的心,你會碰上,不定什麼時候,不定在哪一種形相裏頭碰上了豁然開悟。
我們凡夫爲什麼一生一世都不可能開悟,不但一生一世,生生世世都無法開悟,什麼原因?障緣太多,障礙。障礙是什麼?裏面起心動念,包括分別執著,這裏面的障礙;外面五欲六塵,七情五欲,這個東西障礙你。你怎麼障礙?著相,以爲這個世界是真的,這世界在一微塵裏頭不知道。大乘教佛常說「芥子納須彌」,須彌納芥子不稀奇,我們都懂,芥子納須彌我們不懂,芥子是芥菜子,就是小芯片,納須彌,須彌山,須彌山在哪裏?在那芥菜子裏頭。現在我們聽這個話,相不相信?相信。我們這個數碼照相機去照喜馬拉雅山,整個山都照在裏面,它就在那裏頭,不就納進去了嗎?不但納喜馬拉雅山,如果我們到外太空乘著火箭,人造衛星發射到太空,從太空扭過頭來照地球,地球也在芯片裏頭。這就是佛說芥子納須彌的真相。
從前這個真相不容易理解,現在因爲科學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,我們很容易了解。要知道全是假的,芥子裏面的須彌是假的,芥子外面的須彌也不是真的。假的就等于零,這邊假的也等于零,零跟零是平等的,零跟零是沒有障礙的,所以理事無礙、事事無礙。爲什麼無礙?不是真的。今天科學家也提出這句話,叫零點能量點,零點能量點要用我們此地實相般若說,它也是講的實相般若,它換了個名詞,叫零點能量點。所以自性能生不可得,能生的自性不可得,我們六根緣不到。自性所生的萬物,能大師所說的「能生萬法」,所生的萬法不可得。爲什麼不可得?《金剛經》上說了一句話,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現象,都是「一合相」,一合相就不是真的。物質現象是一合相,都是極微色聚集而成的,合是組合,離開極微色沒有一法可得。所以一切法是什麼?緣聚,聚集在一起你就見到法;它散開,散開就沒有了。
而這個極微色它有生滅,它不是不生不滅,它的生滅非常快速,我們講刹那生滅。刹那時間太長,根據《菩薩處胎經》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,我們概略的估計,一秒鍾一千六百兆的生滅,所以六道凡夫沒有能力了解它、認知它。不但六道不行,四聖法界也不行,四聖法界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別教叁賢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都見不到、緣不到。大乘教裏佛常說八地菩薩,八地以上他們全都知道。惠能大師說出這個五句,這個境界是八地以上的境界,所以我們要把惠能大師看作是初住以上,這不恰當。爲什麼?他這五句話是實相般若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;何期自性,本不生滅;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;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」。這四句是講實相的體,體是性空,我們講了它不是叁種現象,它真的存在,它真有,爲什麼說它空?因爲它不是屬于叁種現象,我們六根緣不到。再細說就我們的八識五十一心所都緣不到,叫它做空。但是後面說,「能生萬法」,萬法是有,有從哪來?有從性空裏頭生出來。怎麼生出來的?因爲它本自具足,本自具足是它本來具足萬法。就像萬花筒一樣,你看只有幾片不同顔色的碎片,裏面放叁塊玻璃,它就産生這樣的現象。
這裏面的圖案不是人畫的,不是我們預先想象的,不是的,完全是自然的,佛說法爾如是,諸法本來就是這樣的。告訴我們,一切諸法本來就是有條有理、有規有矩,一點都不亂;亂,亂是你迷了,迷了才亂,不迷永遠不亂。無論在什麼狀況當中它都不亂,問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四四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