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四七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念佛得生之人,乘佛威神,遊化叁界」,這個意思就深一層。前面所講的全是講佛與法身菩薩,他們遊步叁界,無所罣礙,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。我們這個會集本的解釋,不但是佛與法身菩薩,現前念佛得生之人,這句話很重要,念佛得生,就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人,無論什麼品位,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,乘佛威神,遊化叁界。爲什麼?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,阿惟越致菩薩就有能力遊化叁界。這個說法這就說得圓滿了。

  經文裏頭說過,「于一念頃」,一念頃是極短的時間,「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刹」,他有能力超過。有能力到極樂世界以外億那由他百千佛刹,他有能力去。那邊的人有感,他就有去,十方有感,他十方同時現身。「又雲隨意修習,無不圓滿」,這無所罣礙。這句話所說的,就是經上講的,這些往生的菩薩們,他們的本身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講堂,在那裏聽經,沒動。可是他們能分身、能化身,分身、化身無量無邊,到那由他百千佛刹去供佛,供佛是修福,去聽經是修慧,福慧雙修。《彌陀經》上告訴我們,需要多少時間?一餐飯的時間,他就回到本國了。那個回是化身、分身回來了,本身沒動,這個叫真的無所罣礙。不但他修福、修慧,這是上求,還能下化,「宣示彌陀一乘願海,六字洪名,圓頓妙法,導引未度之人,歸向極樂」,你看他還能教化衆生。這個佛世界裏頭與自己有緣的人很多,你到那個地方去宣講淨宗法門,宣講《無量壽經》,接引這些未度之人,引導他們歸向極樂。「故雲開示正道,度未度者」。你說往生多殊勝,無論是自行化他都不可思議,皆是圓滿功德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第四段,「輾轉苦痛」。這一大段經文,前面告訴大衆「斷惑念佛」,往後這幾段經文勸導衆生「知苦修善」,一定要曉得我們這個世間苦。年老的人,這種苦的感受比年輕的人要敏銳,你年輕還沒有感受到,年老的人深深感受到,這個世界太苦了。我們所承受的苦比我們上一代沈重多了,今天這個社會的亂象,上一代人沒看到,老師過世二十年了,二十年前沒有,沒這麼亂。今天混亂我們看到了,我們受到了,我們走了以後,你們底下這一輩的人老了,將來這個世界社會衆生之苦比現在還要超過,不曉得超過多少,我們不會看到了,你們看到了。這是事實真相。可是這些事情,釋迦牟尼佛在叁千年前就看到了,你不能不佩服。我們看經文:

  【若曹當知十方人民。永劫以來。輾轉五道。憂苦不絕。生時苦痛。老亦苦痛。病極苦痛。死極苦痛。惡臭不淨。無可樂者。】

  『若曹』,這句話漢朝時候的,就是現在講的你們。「汝等」,唐宋的時候說汝等,漢、魏晉南北朝常說「若曹」。這言語的變化。大家要曉得,應當知道,『十方人民』,十方世界六道衆生,『永劫以來』,「劫即久遠無比之長時」,時間單位,很長很長的時間單位。現在說永劫,那是「永久之永久,永久無極也」。輾轉在『五道』,五道就是六道,在這裏頭搞輪回。說五道,就是前面所說的「橫截于五趣中之五趣,天、人、畜、鬼與地獄」。這裏頭沒有阿修羅,爲什麼?阿修羅除了地獄沒有之外,其他四道都有阿修羅。天有阿修羅、人間有阿修羅、畜生裏頭有阿修羅、鬼道裏頭也有阿修羅,在哪一道就算他是這一道的,所以稱五道。如果加阿修羅,這個阿修羅是專門指天道阿修羅。阿修羅是什麼樣子?福報很大,他有大福報、有大威德,人沒有德行。我們講貢高我慢、自大,喜歡鬥爭、喜歡戰爭,造的業極重。阿修羅這一輩子福報享完了,他造的這些罪業,來生就到地獄道去了。羅刹跟阿修羅差不多,都是好勝、好鬥,有人天的福報,沒有人天之德。人天有倫常,有慈悲喜舍,他沒有,他確實有一點像中國人所說的橫行霸道。

  「據《會疏》」,《會疏》裏頭解釋,「汝曹」到「不絕」這個五句經文,四個字一句,「若曹當知,十方人民,永劫以來,輾轉五道,憂苦不絕」,就這一段文。這幾句意思是,「永劫以來,雖值多佛」,這麼長久的時間我們在六道裏頭,六道裏頭也常常有佛在教化,一定遇到很多佛,「發大心聖道修行難成就」,成就不容易,「故常沒常流轉」,沒是墮落,往下墮落。失掉人身,到餓鬼、畜生、地獄,這就墮落。流轉,地獄罪報受完了又回來,又到人天。「乃至今日未出生死」,一直到今天,我們沒有了生死,沒有脫離六道輪回。所以,這個若曹就指我們這些人。

  念老,下面是念老的話,根據上面注疏的意思,「值佛之人,尚多劫沈淪生死,憂苦不絕」。這是什麼?多生多劫曾經遇到佛菩薩、遇到佛法,還是在六道裏頭打滾,憂苦不絕。「未值佛者,更有過焉」,生生世世沒有遇到過佛的,那更苦了。人多不多?多,沒有遇到的更多。「故雲十方人民,永劫以來,輾轉于五道之中,常墮叁途之內,至極苦痛,無有絕期」。地獄之苦無法形容,我們看到附體,聽到有些所謂特異功能的人透露出這個惡道的信息,他說苦不堪言。「蓋生老病死均極苦痛」,這是人生無法避免的。「且純苦無樂」。人已經如是了,何況畜生!畜生,一部分我們看見的,還有很多我們沒有見到過;餓鬼道,大多數人沒見過,確實有些人見到過;地獄是沒見到過的,純苦無樂,時間很長。「凡夫業報之身,惡臭不淨,何可愛樂」。這是講到我們現前,我們身是業報身,業報身是個嚴重的負擔。一般常說,身體把它整個分析,叁十六種不淨之物,沒有一樣是幹淨的。你看到、接觸到你都厭惡,厭是討厭它,我不喜歡。可是迷惑顛倒的人還認爲它可愛、可樂,這是以苦爲樂。「惡者,醜惡、凶惡;臭者,難聞之氣味」;不淨,不幹淨。

  這個底下有,《觀佛叁昧海經》說,「自見己身叁十六物惡露不淨」。《大智度論》當中,「舉五種不淨」。第一個種子不淨。種子,人,父精母血,這不幹淨。住處不淨,投胎到人道來,住在哪裏?住在母親子宮裏面,這地方不幹淨,住處不幹淨。出生之後,當體不淨。外相不淨,外相,九竅流出的都是不幹淨的東西。眼流的淚、鼻涕、口水、大小便、全身的出汗,都是不幹淨的,外相不淨。第五究竟不淨,一直到死,沒有一樣是幹淨的。下面念老有解釋,悉皆不淨,「種子乃精血,住處爲胞胎,當體即全身,外相指形相,究竟即畢竟,悉皆不淨」。《十疑論》裏面講「七種不淨」,意思大致都相同,第一個種子;第二個受生;第叁個住處;第四個現在講飲食;第五個是初生,你出胎的時候。這個飲食是還在胎中,飲食的是母親的血,養這個胎兒。第六舉體不淨;第七究竟。「七種悉皆不淨。故于自身以及他身,實無可樂之處。純苦無樂,理應厭離」。你要是常常作如是觀,常常這樣想,你對這個身體就不會執著了。這身體不是個好東西,要它幹什麼?

  人最難舍的就是身體,身體能夠放下了,這才是真正入佛門,身見破了。最難的一關,這一關破掉之後,邊見、見取、戒取、邪見都容易破,跟著就破了。五種見惑破了,恭喜你,在小乘你證得須陀洹果了,在大乘你是初信位的菩薩。這個時候天眼現前、天耳現前,六種神通這兩種出現了。這是真正佛弟子,小學一年級。雖然沒有出叁界,沒有出六道輪回,叁界就是六道,他決定不墮叁惡道,他在六道裏人天兩道。而且有期限,只有七次,人天兩道七次往返,證阿羅漢果,就生四聖法界的聲聞法界,永遠脫離六道輪回。這個身要細心去觀察,這一章的集注要多看幾遍,爲什麼放不下?真正放下了,證得小乘初果,十信初信的菩薩,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生方便有余土,不在凡聖同居土。凡聖同居土是身見沒破,凡夫往生的。破身見的人,小聖,小小聖。小小聖不是凡夫,所以他得的是叁不退裏頭位不退,他取得聖人的地位,不會再退轉作凡夫,有這麼大的好處。向上提升,那全在自己功夫,自己勇猛精進,提升的速度就快;如果懈怠懶散,提升就緩慢,那是各個人不相同的。如果是往生,那是大幅度的提升,那是不可思議的境界。這完全要靠自己看破,把身體要看破。

  不但這個身要看破,肉身要看破,把我們的念頭看破,念頭不是真的。念頭有淨念、有染念,有善念、有惡念,感果不相同。決定不能有染汙的念頭、不清淨的念頭,不可以有不善的念頭,惡念、邪念決定不能有。一定要曉得,邪惡的念頭是叁途苦報,善念、善行是人天福報。人天雖然苦,比起叁惡道那天壤之別,叁惡道裏頭衆生看到人,就像看到天神一樣,羨慕到極處。得人身,爲什麼會失人身?念頭錯了。念頭爲什麼錯了?不讀聖賢書,跟聖賢距離遠了,就錯了。現在的人跟聖賢有相當的距離,不是近距離,現在人的心被科學技術牽著走。要知道,科學技術是機器,不是人,機器雖然靈巧沒有人性,不懂仁義道德。人性裏頭有仁義道德,有五倫、五常,無論是中國人、是外國人,人性是相同的、人性是平等的。中國人的人性特別明顯,那是因爲有聖賢教育,外國人對這個教育疏忽了。

  你看中國的教育,古時候從懷孕就開始,胎教,這是外國人疏忽的。中國人不疏忽,幾千年來都重視,所以把小孩教成聖賢君子,世世代代都有人,全靠的是教育。小孩生下來叁、四個月,那個父母跟子女的親愛,這不是學來的,沒人教,父母對子女的愛,我們很明顯的看出來。你再細心去觀察小孩對父母的愛,他雖然不會說話,你看他的動作、看他的表情,你都能看見。而且愛是普遍的,是真心的流露,爲什麼?陌生人,不認識的,小孩現在還不認識人,陌生人去逗他,你看他對你的愛,那不是虛僞的。這說明什麼?說明人性是一樣的,問題就是我們怎麼個教法。中國傳統的教育,教育的宗旨,第一條就是如何把這種愛永遠保持下去,一生都不會變質,中國傳統教育宗旨是這個。第二,這才是把這個愛發揚光大,不僅愛父母、愛兄弟姐妹,愛你的家族,家親眷屬,再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四七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