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擴大愛你的鄰居,鄰裏鄉黨,擴展到最後,凡是人,皆須愛。所以,中國傳統教育是愛的教育,愛人就不會害人,中國人普遍受這個教育。
所以在十六世紀,中國明朝時代,鄭和率領一個艦隊,在那個時候大概全世界最龐大的艦隊,兩百多艘戰船,兩萬八千多軍隊,周遊全世界,沒有建立殖民地,沒有奪取當地人的財産,沒有殺害人。那是什麼?愛的教育。這在南洋,大家都記憶得很清楚,歡喜鄭和,他的軍隊來了,熱烈歡迎。土著有些禮物送給中國皇帝,中國皇帝的回禮總比他要多一點,這是大國,不會讓他吃虧的。馬來西亞漢學院破土,納吉首相就談到這段話,贊歎中國是愛好和平的民族。歐洲人到馬六甲,叁條戰船就把這個土地占領了,做它的殖民地。這不能比,這是什麼?教育。今天整個世界社會動亂、災變頻繁,真正的原因就是教育。因爲教育離開了聖賢,所以人學會了自私自利,不懂得倫理道德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與倫理道德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。感應的人不和,感應的山河大地、樹木花草也不和,出現今天這些問題,我們要知道。
下面這一段教給我們,要用智慧去選擇,要趕緊回頭,「表裏相應」。經文:
【宜自決斷。洗除心垢。言行忠信。表裏相應。】
這問題就解決了。我們看注解,接下去的經文,『宜自決斷』,「宜」是應該,應該自己,「決」是下定決心,「斷」是斬斷惡因。惡因是什麼?就是底下講的『洗除心垢』,「垢」是肮髒、染汙,我們心裏頭被汙染了。「《會疏》曰:貪瞋癡爲心垢,反之爲叁善。」今天的世界,這一切衆生,起心動念是不是貪瞋癡?貪瞋癡後頭還加兩個字,傲慢、懷疑,貪瞋癡慢疑。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七情五欲,這是貪瞋癡慢疑的對象。心是貪瞋癡慢疑,身是殺盜淫妄,身口所造就是十惡業。佛講的十惡,現在人統統具足,你看身,殺、盜、淫;口,妄語、兩舌、绮語(花言巧語,欺騙別人)、惡口(說話很難聽);心裏頭貪瞋癡慢疑。佛經上常講五逆十惡,五逆,殺父、殺母、殺阿羅漢(這一條可以說爲殺老師,殺害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的好人,都包括在這一條裏頭)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僧。出佛身血、破和合僧,這兩條可以說它作毀滅聖賢教育。
佛是聖人,佛一生所幹的是教學,六和敬是佛的僧團,是佛所教導的學生。你把這些老師殺掉了,你把這個團體破壞,這個團體是個和睦的團體,是所有團體的典範、榜樣,你把它破壞了,這個罪業是無間地獄。五逆十惡是無間地獄,怎麼可以造這種重業?必須要下定決心把這個斷掉。斷掉之後,反過來得修善,反過來修十善。身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淫欲;口,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绮語、不惡口;意裏頭,心裏面不貪、不瞋、不癡、不傲慢、不懷疑。這個世界立刻就恢複正常,立刻就回歸穩定和諧,災難會化解。
災難爲什麼會化解?今天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,環境是受心理影響自然有所改變,提出「以心控物」。我們想到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,地球上災難是心垢造成的。貪心感應的是水災,換句話說,這個地區居民個個都貪婪,這個地方就會有水災。水災大小、傷害的輕重,看你那個貪的念頭跟貪的行爲,肯定與這個成正比例。瞋恚感的是火災,火山爆發,地球表面溫度上升,與瞋恚有關系。風災,愚癡所感。傲慢感得的是地震,傲慢,心不平。懷疑,問題更嚴重,懷疑對于自身來說,免疫能力破壞了,你很容易感染疾病;一個人有堅定的信心,不容易感染疾病。懷疑會帶給居住這個地方山崩地陷,山倒下來,現在講的走山,山移動了,山倒下來;地突然陷下去,現在好像這種現象也很多,找不到原因,這個地爲什麼突然大面積的陷下去。這佛經上告訴我們的,現在得到量子力學家的證明。
所以,地球上這些災變能不能拯救?科學家的語氣非常肯定,能。只要地球上的居民端正心念,棄惡揚善,改邪歸正,地球上這些災難全化解了。佛在此地也教導我們,這後頭叁句經文就是的。「洗除心垢」,洗是洗濯,洗幹淨,除是把它排除掉,所以教我們洗除心垢。這句話就是美國布萊登博士講的叁句,他教給我們化解二0一二馬雅災難預言的方法,叁句話:第一句「棄惡揚善」,第二句「改邪歸正」,第叁句「端正心念」。我們這個地方經文「洗除心垢」,後頭一句,『言行忠信』,問題就解決了。「言」是言語,言語要與口四善相應。不妄語,言語誠實,不欺騙別人、不欺騙自己,老老實實;不兩舌,不挑撥是非。社會上許許多多的人爲的糾紛,人禍,都是幾個人兩舌所造成的,挑撥是非。大的,挑撥兩個國家打仗,小的,挑撥兩個人感情破裂,本來是好朋友,變成冤家對頭。所以造作兩舌的業,在佛家說墮拔舌地獄,這不是開玩笑的,果報太可怕了。绮語是花言巧語,目的是欺騙別人,利用你的時候,花言巧語的哄你,利用完畢之後就糟蹋你,绮語。最後一個是惡口,說話很難聽,容易叫別人,聽的人起反感。口離這四種過,這叫語善。行是講行動,是身體,身體的行善就是不殺、不盜、不淫,身行善。
《箋注》裏面說,「如言而行」,說話算話,誠實,說到一定要做到。「如行而言」,我真正能做到,我就能說到,這叫忠信。忠這個字是個會意的字,你看心,心不偏、不邪、不惡,這叫忠。遠離偏邪,偏,偏見、邪見,這些念頭統統離開。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佛家講用中道,儒家講用中庸,這都是忠的意思。信,信是五德的根,根基、基礎,信要是沒有了,五德全沒有了,五德是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五德全沒有了,這個社會叫亂世,爲什麼?這社會上的人不仁,不知道愛別人;不義,思想、行爲都不合理;無禮、無智、無信。社會亂了,人心壞了。佛在這裏教我們,我們要想改變這個社會,幫助社會恢複秩序,從哪裏做起?從我們自己的言行做起,真正能做到這四個字,就能幫助這個社會回歸安定和諧。「言行忠信」這四個字說得好!
『表裏相應』,「表」是外表,「裏」是內心,裏外是一樣的。淨影大師的注解,說「表指言,裏指心」,從心行上說,「其疏曰:言表心裏,語不違心,故名相應」。心裏怎麼想,言語就怎麼說,所說的跟所想的相應,這叫信。「蓋以心口如一,爲表裏相應」。心裏想的跟口裏說的不一樣,這就不相應,這就欺騙人,叫妄語。心裏怎麼想,口裏怎麼說,這就是誠實,這是言而有信。若「廣其義」,把這意思再推廣,表是什麼?表是外表,「表現,形于外者皆是表」,我們表現在外面。行呢?行也是表,裏是內心,「內外一如,是名相應,此即直心」。《維摩經》上說,「直心是道場」,做人道理就在此地。
我們要想幫助這個世界恢複到安定和平,現在許多人都懷疑,這個社會還會有和平嗎?我們聽了做何感想?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。能不能和平完全看人,你怎麼個做法。從哪裏救起?從人心救起,現在人心壞了。社會亂了是人心壞了,人心能夠回頭,社會就安定了。要救人心,所以英國湯恩比說,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。中國孔孟學說講什麼?講倫常大道。倫是什麼?倫是人跟人的關系,人跟一切萬物的關系,這要先講清楚,要大家認識,我們好好重新來建立關系。中國古人把這個關系分作五大類,就把所有關系都包括盡了,不會出這五大類。第一個,根,父子有親,就從這個地方做起點,中國傳統文化的原點。親是親愛,父子親愛這是天性,不是哪個人創造發明的,哪個人製定的,不是,天性,所以它是自然的。教育就是要保持這個天性,讓他在一生當中不會變壞,這是中國教育的目的。過去幾千年來教得好,保持得很穩定,所以這個社會、這塊大地長治久安。每個朝代都出現過太平盛世,總有一百年到兩百年當中,天下太平,人民安樂。在中國每個朝代都出現過,完全靠教學。
這第一個關系,衍生第二個關系,夫婦有別,夫婦有別就是愛。夫婦組成一個家庭,家庭裏頭最重要兩樁事情,第一個是經濟生活,通常這個責任先生負擔,要去賺錢養家;第二樁大事情,傳宗接代,這是婦女她負擔。兩種責任哪個大?婦女的責任大。所以中國在古時候,教兒女,教女比教兒子重要。爲什麼?女孩子教好了,社會會安定。爲什麼?她會教出聖賢的兒女,這個功德多大。也就是小孩的紮根教育,從小孩出生到叁歲這一千天,母親教,母親用行動來教,不是言語。母親還年輕,二十幾歲,她的父母還在,怎樣在家裏孝順父母、尊敬長輩,表演給嬰兒看。你別看他很小,他睜開眼睛會看,他有耳朵會聽,他已經在非常認真的學習。這個一千天的薰習根深蒂固,中國古諺語有句話說「叁歲看八十」,現在這句話沒用處了。也就是你的家教,母親對你叁年的教育根深蒂固,八十歲都不會改變。教什麼?完全是《弟子規》,把《弟子規》變成自己的生活,讓嬰兒看、讓嬰兒學習。不是教他念的,父母、大人,全家人都做到,都表演給他看。所以他長大了自自然然守規矩,規矩變成自然的,一絲毫勉強都沒有。人是這麼教好的,不從這個時候開始教,你教不出來。
現在中國這個教育丟掉了,在中國,大概在九十年之前還有,最近這個九十年沒有了,不但沒有看到,聽都沒聽說過,造成今天的災難。這樁事情非常重要,我們沒想到深圳有七個家庭,他們學習傳統文化,發心把中國大家庭再恢複起來。七個家庭合作變成一個家庭,這太難得了。中國過去家庭是血緣關系,現在這些人是道義的關系,真正覺悟了,中國古時候這個家庭好,要把它做出來給大家看。有這個思想的不只他們這一幫,另外聽說北方還有一幫,他們也在做這個。中國大家庭真好,希望真的有這麼一、二個做出來,給全世界的人來觀察、來考察、來做比較,這家庭是不是好。所以我早年想到企業家,每一個企業都變成一個家庭,繼承中國傳統的家道、家規、家學、家業,把教學、育幼擔負起來,替國家、替世界培養聖賢的人才,這個世界前途一片光明。什麼人去放光、去製造?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他能做到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四七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