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四八集

  淨土大經科注  (第四四八集)  2012/7/27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448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九百二十九頁倒數第五行,看「辛六、轉相拯濟」。經文只有兩句:

  【人能自度。轉相拯濟。】

  我們看注解,「段中」,這一段裏面,『人能自度』,「度自身也。承上文知苦厭離,洗除心垢,表裏相應等文而言,是自利行」。人在一生當中最可貴的是自度,這個度是什麼意思?一般佛法裏常說,了生死出輪回,這叫自度。無量劫來在生死輪回之中,沒有一樁事情比這個更大,沒有一樁事情比這更重要。我們應該能體會到,我們跟佛有緣,緣不是這一生結的,生生世世。像大乘經上所說,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,這句話是真話不是隨便說的。過去世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,爲什麼都不能自度?這要深深反省。這個東西就像開保險櫃一樣,這個號碼轉動一點都不能差錯,差個一毫一厘就打不開,我們要想超越六道輪回亦複如是。經上說得很清楚,我們沒有真做到,要認真反省檢討,要真正忏悔,看這一世能不能徹底放下。

  從根拔除就是放下身見,這從根拔除,這是剛剛入門,好像開號碼鎖第一環對准,還有第二、第叁。第一環對准也算不錯了,小乘初果,不能小看他,天上人間大富大貴、大智大德的長者,也不能跟他比,爲什麼?天福享盡了還要搞輪回,還會去叁惡道。這小小聖,身見破了,也就是《金剛經》前半部所說的四相破了,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衆生相,無壽者相」,這個他做到。所以第一個身見沒有了,第二個對立沒有了,邊見是對立。對立沒有了是什麼?就一體了,肯定天地與我同根,萬物與我一體,對這兩句話真相信,不會動搖,邊見沒有了。成見沒有了,成見是什麼?自以爲是,這叫成見。成見有因上的成見、果上的成見這兩大類,因上的成見叫戒取見,果上的成見叫見取見,不再有成見,沒有成見智慧就現前。

  中國傳統文化裏面講的五常,五常就現前,自然現前,不要學的。第一個,你會愛人,愛人就跟愛自己一樣,爲別人想的就跟爲自己想的一樣,決定沒有差別。第二個,義生起來,義是什麼?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自然跟大自然的規律相應,自然不違背自然規律,就是性德,自然規律是性德,義生起來了。禮是禮節,決定是自己謙虛,尊重別人,表現在外面柔和,表現在內,內在真誠,裏面真誠,外面柔和。真正可以做到與一切衆生相處,恒順衆生、隨喜功德自然做到,智慧現前不會有煩惱,轉煩惱爲菩提。言而有信,像如來五語者,真語、實語、如語。這是什麼?這自度,裏頭欠一點點都不行。不會墮叁惡道,但是出不了六道輪回。第二個圈圈對准了,六道輪回出去了;第叁個圈圈對准,這門也打開了,脫離十法界。脫離十法界才算是真正的成就,脫離六道小成就,所以這個都要自度。我們用這個標准來衡量,就知道自己不夠,知道自己的毛病很重,傲慢心沒有了,不敢自以爲是,標准衡量不及格。

  首先知苦,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六道苦,人苦,叁惡道更苦。天上雖有樂暫時的,不是究竟的,那是什麼?善業所感的果報。這報享完了,我們還有無量無邊的不善業會起來,那個果報在叁途,這叫六道輪回。知苦厭離,求出的心才生得起來。六道全搞清楚了,修道在哪裏修?在心上修。心上修了自自然然表現在外面,誠于中自然形于外,外就是禮貌,禮節,柔和、真誠。從外能看到你裏面,因爲你的內心自然表現在外面,你無法隱瞞。對于世間有德行的人、有學問的人、有經驗的人,他們一看就能看出來;不是聖人,是凡夫有時候會看錯。佛菩薩他能看透人心,但是有時候他能夠隨順逆緣,能隨順惡緣,這個功夫了不起。爲什麼要隨順惡緣?他有惡因,惡緣成熟了後頭有惡報,必須等它報盡,他才會省悟過來,你教他,他肯聽。現在這個因跟緣聚會,這是迷得最深的時候,你叫不醒他。叫不醒他,菩薩就能夠隨順,在旁邊觀察看他的因緣果報。報盡了,有忏悔的意思、有轉變的意思,佛菩薩來幫助他,這叫「佛氏門中不舍一人」,慈悲到極處。造作惡業他很痛快,你給他說果報他不相信,不能接受;必須苦報現前,吃盡苦頭,他才回心轉意。時間長短不定,有人叁、五年,有人叁、五十年,有人叁、五百年。菩薩有耐心,對任何一個衆生生生世世照顧不舍,叫佛氏門中不舍一人,什麼時候真想得度,他就真來了。

  我們在《虛雲老和尚年譜》裏頭看到,老和尚朝山生病兩次,一個乞丐文吉來救他、照顧他,一直把他身體養好,繼續再去朝山。一次照顧都是十幾天,兩次照顧我相信差不多是一個月的時間,菩薩化身。當時虛雲老和尚不知道,真的以爲是個乞丐。像虛老和尚這些事情,在現實的環境有沒有?有,很多,沒人知道。我在最近,東北一些同修就像虛老和尚一樣,遇到菩薩變化成乞丐,變化成撿破爛,變化成出家人,不可思議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爲我們現身說法,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自度,恩德不可思議。所以經上字字句句都是真實的,只有真心才會有感應,稍稍有一點疑惑,半信半疑、時信時疑,這個不行,這不能解決問題,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。

  「洗除心垢」,垢代表染汙。一切衆生本來是佛,你看惠能大師開悟第一句話說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沒有心垢。開悟頭一句話說,沒想到自性就是真心,真心是清淨的,沒染汙。我們每個人的真心現在有沒有染汙?沒有,縱然造作惡業,五逆十惡墮到阿鼻地獄也沒有染汙。染汙的是什麼?染汙是妄心,這個要知道。妄心是阿賴耶,八識五十一心所這個東西它會染汙,它會接受染汙,它也會染汙別的。那不是真心,妄心,假的不是真的,只要你把它放下,全都沒有了。你要分別它、執著它,它就起作用,你不分別不執著、不起心不動念,它不起作用,它就不存在了。到不起心不動念,根都拔掉了,這叫什麼?轉煩惱成菩提,轉識成智。

  根本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曉得,六道衆生哪一個不把身體當作我,根本的錯誤就在此地。身體確確實實不是我,那是什麼?是我所有的。像衣服一樣,衣服不是我,這是我所有的,身體是我所有的,它不是我。所以要好好的利用它,假的,借假修真,這一生當中要把真我找到。真我在哪裏?真我跟這個假我沒分開,它融合在一起,難就難在此地。如何在假相裏面看到真性,問題就解決。假相裏面看到真性,再不執著這個假相,那假相不妨礙,這個假相不妨礙真性,真性不妨礙假相,叫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,你得認識清楚才行,認識不清楚麻煩就來了。我既然沒有,你看我貪、我瞋、我癡、我慢、我疑,不都是假的嗎?沒一樣是真的。

  佛法之可貴在放下,甚至于連經教都要放下,《金剛經》上說得清楚,「法尚應舍,何況非法」。《金剛經》上說的法是什麼?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,法不是真的。但是經裏頭有真的,你要認識佛講經說法裏頭的真實、真東西。文字言語是假的,名詞名相也是假的。我們的心裏怎麼想它,這是什麼意思、這是怎麼回事情,也是假的。所以馬鳴菩薩教導我們,我們聽經,我們看經,看經不執著文字相、不執著名詞術語,也不執著自己起心動念,你就能夠看到佛的真實義,開經偈上所說的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你就能看到。聽經亦如是,不執著言說相,言語沒有關系,多說少說、深說淺說都沒關系,你可不能執著,執著就錯了。不要去執著、不要去分別,老老實實聽,聽懂了很好,聽不懂沒關系,再聽。反正佛的千經萬論就是說這一樁事情,這一樁就是本性、就是自性、就是真心、就是一如、就是如如。佛對這一樁事情說出幾十種名相,佛爲什麼這麼說法?這是佛教化衆生的善巧方便,告訴我們不要執著名字,名字怎麼說都可以,只要說的是一樁事情就對了。不要執著名字相,名字性空,一定要知道它裏頭的真實義,這個要緊。所以言說、名字你要是執著就變成染汙,你要是分別你被它擾亂,你心定不下來,這個東西要洗除。

  「表裏相應」,表是外表,裏是內心,內外都清淨。前面所說的這些,經上有一句「言行忠信」,提了四個字,這一句話可以拯救現前的社會。湯恩比博士說過,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,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。孔孟學說我們擇取四個字,仁義忠恕,「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」。大乘佛法裏面講「言行忠信」,好,言是言語,行是行爲,以忠信爲標准。言要忠,忠就是誠實,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绮語、不惡口,這就是言的忠。行是行爲,身的行爲不殺、不盜、不淫,念的行爲不貪、不瞋、不癡,這就十善業道,十善業道真能夠救這個世間。不必講得太深,大家真能夠相信,能夠相信這句話,言行忠信就是十善業道,就是六和敬,就是菩薩的六波羅蜜,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。念佛人求生淨土這四個字尤其重要,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,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,相信念佛的人舍命的時候,阿彌陀佛決定來迎接,信心堅定決定不動搖,沒有一個不往生,萬修萬人去!

  表裏相應,裏面真誠,外面柔和質直,菩薩自利,然後才能夠利他。特別是今天這個世界,教化衆生要用身教,自己做不到的不要說,不騙人;做到我再教別人,別人相信。教別人放下,自己沒放下,人家肯相信你嗎?不但不相信,心裏還打問號,這個人是不是來騙我?我聽他的會不會上當?這肯定的。自己真正做到了那沒話說,他會點頭相信,這真的,這不是假的。所以救今天的社會,沒有第二個辦法,一定要拿出證據出來,人家才相信。修行,我自己修得好,我都能照做了,才能影響別人;我們這個團體修得好,就能影響別的團體。最小的團體家庭,夫妻帶著兒女,最好跟父母住一起叁代同堂,好處大!現在有很多人,一結婚就要自己搬出去外面住,不跟父母住,這個虧吃大了,大在哪裏?兒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四八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