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彌陀淨土,境界殊絕」,彌陀淨土是西方極樂世界,境界非常殊勝,超絕一切諸佛刹土。「聖賢同會」,聖是地上菩薩,賢是叁賢菩薩,聲聞、緣覺。那要依照阿彌陀佛的本願來說,更殊勝了,只要生到極樂世界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,阿惟越致是聖。真的,到極樂世界天天在一起聚會,聽阿彌陀佛講經教學,同學之間互相交換、分享學習的心得,這裏面等覺菩薩、後補佛不知道有多少,無量無邊、無盡無數,你說這多殊勝。
所以,「聞法悟道,壽命永劫,不退菩提」,真正無量壽,在極樂世界天天有進步,所以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。不退菩提,圓滿證得叁種不退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。「更有余樂,不能過此」,這個余是十方世界,十方諸佛世界樂,沒有辦法跟極樂世界相比。過是超過十方世界之樂,諸天,天人之樂沒有辦法跟極樂世界相比。「只無諸苦,已爲可樂」,極樂世界沒有生死之苦,像前面所說的,無複苦惱之患,再沒有苦惱的事情,這已經是很樂了。「況具諸勝事」,何況,具是具足、具備,極樂世界殊勝之事無過于經教的學習。
極樂世界我們現在看清楚了,是阿彌陀佛的道場,極樂世界沒有天帝、沒有上帝、沒有天王、沒有士農工商、沒有男女老少,也沒有各行各業。世尊跟我們多次宣講、多次介紹,極樂世界只有兩種人,一個老師,一個學生,阿彌陀佛是老師,所有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學生。學生的程度不一樣,所以極樂世界的學生分叁等,好比我們現在分班,它有高級班、有中級班、有初級班,凡聖同居土是初級班,方便有余土是中級班,實報莊嚴土是高級班,它有叁個班。諸佛如來也有叁個班,但是叁個班不在一起,分開來上課,境界不同。極樂世界叁個班在一起上課,所以我們縱然是初級班的學生,到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,但是我們可以跟高級班的同學,可以坐在一個桌上,一起聽課,聽不懂,他講給我們聽。這種殊勝之事十方世界沒有,只有極樂世界這裏有,所以「其樂何窮」!這是他方世界找不到的,唯獨極樂世界有。
所以這一次這個緣分無比的殊勝,真修真幹,就是一部經、一句佛號。一句佛號念到底,決定不能有差錯,比什麼都重要,我們自己認真學,就做出一個榜樣給別人看。學佛,學到只有一句佛號,你成功了,你真找到了,像爬山,你爬到山頂了,最高峰了。不容易!《彌陀經》上所說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」,你能夠掌握住這一部經、一句佛號,你的善根福德因緣都達到究竟圓滿。萬緣放下,像蓮池、蕅益一樣,到晚年統統放下,「叁藏十二部,讓給別人悟;八萬四千門,饒與他人行」,自己,一門,不再走彎路了,這就到了頂,決定成佛。
我們繼續看底下一段,「勿生邊地」。請看經文:
【宜各精進。求心所願。無得疑悔。自爲過咎。生彼邊地。七寶城中。于五百歲受諸厄也。】
這個經文裏面講到邊地,請看注解,注解注得很豐富,引經據典。「世尊垂慈,既勸大衆,欣求極樂」,這個欣是歡喜,用歡喜心求生極樂世界。「複谕衆生,應舍疑惑」,決定不能疑惑。有疑惑,縱然勇猛精進,也能往生,生到邊地。「是爲如來開示之第四點」。經雲『宜各精進,求心所願』,「是勸衆誠敬專修,一心淨業」。『無得疑悔,自爲過咎』,注解裏頭講得很清楚。經上講「宜」,宜是應該,應該各個自己精進。求心所願,不求別的,我們心中所願的,就是往生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,只有這一願,只有這一個念頭,其他全沒有了。
劉素雲居士這一次在香港幾場講演這個碟,我聽了幾遍,講得很好。她很難得,總算是把這個頂尖找到了,一切諸佛如來度衆生成佛道的頂尖的法門找到了,一部《無量壽經》、一句阿彌陀佛,堅固信心,永遠不改變、不退轉,那就決定得生。自己給大家做個榜樣,于自己所修、所學的決定沒有絲毫懷疑,這個心態端正。古今大德都教人端正心念,這個心念一端正,你就要知道,你很幸運。爲什麼?阿彌陀佛保佑你,一切諸佛也保佑你。一切諸佛贊歎阿彌陀佛爲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。這個人真正路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一心一意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,你說一切諸佛,哪一尊佛看到不歡喜!你必須要知道,我們這個念頭才動就周遍法界,就感動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的佛菩薩,全都感動了。這個不是假的,《還源觀》上如是說,今天量子力學家也如是說。諸佛護念你,龍天善神怎麼會不保佑你!有一些衆生來找你,好事,劉素雲那個處理的方法正確。找你什麼?找你求幫助。一個人來找,我要幫助什麼?我要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有緣衆生。從一個來找,心量立刻要拓開,我要爲一切衆生回向,我在此地念佛,他們有一分,我在此地聽經、讀經,他們也有一分,真的是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。
心裏頭永遠沒有怨恨,過去、現前毀謗我的人、侮辱我的人、障礙我的人、陷害我的人,全是善知識,沒有絲毫怨恨心,把他們都看作是阿彌陀佛,把他們都看作是菩薩,他來度我的,他來看看我的心量是不是真的放大了,我的煩惱是不是真的清除掉了。這種境界現前,心裏還是,沒除掉,不幹淨,這個要努力。完全清除掉的時候,境界現前一片歡喜心,我把我的修行功德回向給大家,同成佛道、同生淨土、同證菩提,好!你心多開朗、多清淨、多自在、多歡喜,什麼災難都沒有了,真的是一切災難化爲塵,沒有了。學佛的人,叫你念佛,不是叫你念災難,不是叫你念是非人我,我們可不能錯用了心。跟人往來,跟人交談,心裏還是阿彌陀佛,沒有改變。我還請阿彌陀佛加持,給你談話的時候你有所領悟,幫助你增長善根、增長福德。真正有善根、有福德的人,他就會念阿彌陀佛,爲什麼?阿彌陀佛是無上的善根、無上的福德。智慧究竟圓滿,福報究竟圓滿,是誰?真正念佛人,這個要懂。
我們今天難得遇到了,多麼幸運、多麼歡喜,這世界上有幾個人遇到!所以求心所願,我們這個心所願就是這個,南無阿彌陀佛。是勸衆誠敬專修,這四個字也好,印光大師說,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。我還加了萬分誠敬,你得萬分利益。那要是誠敬,萬分誠敬念阿彌陀佛,這還得了!你得的是萬分智慧,你得的是萬分福德。一心淨業,不要有二心,要知道這個法門是大圓滿的法門,何以見得?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都歸淨土,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擺在面前,親眼看見,這能不相信嗎?
我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我把《華嚴》放下了。爲什麼?歸淨土,這《華嚴》導歸淨土,我是從《華嚴》進入淨土的。早年學這叁部經《楞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華嚴》,這叁部經統統導歸淨土。《楞嚴經》裏面,我們看到二十五位善知識,二十五圓通裏面代表最殊勝的就是觀音、勢至。那觀音、勢至是西方叁聖這兩個,那就說明《楞嚴》到最後歸淨土。許多人都認爲《楞嚴》跟禅有關系,因爲它講定,首楞嚴大定,它跟密也有關系,五會楞嚴神咒是密,不知道它跟淨土的關系超過前面兩層。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、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,文殊菩薩代我們選擇圓通,告訴我們「此方真教體,清淨在音聞」。娑婆世界衆生根性耳根最利,看未必看得清楚,但是聽,他懂了,聽清楚了,耳根比眼根還厲害。所以釋迦牟尼佛住世在這個世間,講經教學四十九年用音聲,聽的人用耳根,在楞嚴會上講的。印光大師教我們念佛,誠敬專修,一心淨業,教我們攝心。佛號,從心裏生出來,口裏念出來,耳朵聽進去,用這個方法攝心。你這樣念佛,不會有雜念、不會有妄想。用這個方法把心定在這上面,阿彌陀佛心裏生出來,口裏念出來,耳朵聽進去,這叫「反聞聞自性,性成無上道」。觀音菩薩怎麼成就的?就用這個方法修成的。
下面講「無得疑悔,自爲過咎」,就是說不能懷疑、不能後悔。如果有懷疑、有後悔,你錯了,嚴重的是你這一生不能往生,縱然能往生,你生到邊地。「悔者,《大乘義章》曰:追返名悔。即追悔返退之義」。這是什麼?追悔過去。過去我們學別的法門,學得也不錯,現在改成念佛了,確實有人心裏不安,我遇到過。修地藏法門的,念《地藏經》,念地藏菩薩,現在念阿彌陀佛,覺得對不起地藏菩薩。他不曉得你念地藏菩薩,地藏菩薩歡喜,你念阿彌陀佛他更歡喜。你念地藏菩薩可以消一點業障,你要不求生淨土,還搞六道輪回。念地藏菩薩,地藏菩薩大概可以保佑你來生得人天福報,地藏菩薩沒有辦法把你送到極樂世界,這個道理要明白。所以你要是從地藏菩薩改念阿彌陀佛,表示你升級了。你升級,地藏菩薩歡喜,地藏菩薩歡喜每一個人快快成佛。不但是菩薩,一切諸佛如來亦如是。
我遇到過學天臺的同修,他們供奉的,佛堂供奉的叁聖是釋迦牟尼佛、迦葉尊者、阿難尊者,他是這麼供養的。他每一天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,不求淨土。聽淨土的經論,看到我們修念阿彌陀佛,他也學了,他心不安。爲什麼?對不起本師釋迦牟尼佛。來問我。我說你有沒有知道,這個念阿彌陀佛誰教的?本師釋迦牟尼佛教的,他教我念阿彌陀佛,那我念阿彌陀佛是聽他的話,是好學生。本師釋迦牟尼佛好像是我們的父母,阿彌陀佛是老師,現在父母勸我們去跟老師學習,我們不肯去,戀著父母,你說你父母多難過、多傷心。只有跟阿彌陀佛才能成得了佛,跟本師釋迦牟尼佛,不但成不了佛,恐怕六道輪回出不去,真的不是假的。縱然修得很好的禅定,往生也不過是四禅天而已,這道理要搞清楚。誰教我們念阿彌陀佛?誰把阿彌陀佛介紹給我們?本師釋迦牟尼佛。而且介紹這個法門,苦口婆心,多次介紹,不是講一次。你看《大藏經》,一切經,無論是哪一部,世尊一生就講一次,沒有講第二次的。唯獨《無量壽經》多次宣講,這什麼意思?所以我們要能夠體會本師釋迦牟尼佛,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別把他的意思搞錯了。
所以,一些對本師有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五0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