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五二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。共同的部分我們拿出來宣揚,我們鼓勵自己做到,也希望別人都做到。不同的地方放在一邊,不要爭論,到我們境界提升,智慧增長了,自然就明白,有幾樁同的馬上去做。用宗教教育化解沖突,促進社會安定和平,這是主題。這個信息我們告訴聯合國,很多大使對這個很有興趣,看這個情勢很樂觀,可以能搞得成,搞成。

  那我們中國這一部書,唐太宗的《群書治要》,駐聯合國的大使,我們現在英文翻譯本,第一本出來了,統統都送,也請他們的代表,再轉交一套給他們國家的領導人,這是大家拿在手上皆大歡喜,好事情。我們期望的,沒有別的,希望世界和平,共存共榮,希望真正能化解災難。馬雅預言的災難,至少我們希望它再推遲,災難的範圍縮小。我們用意念去祈求,理上講得通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念念想善,不要想惡。所以佛的這幾句話意思很深很廣,「端心正意,不爲衆惡」。注解末後這幾句,我們把它念一念,「能如是端正身心,自然不爲衆惡,故雲甚爲大德。大德者,德之至也」。這個德行達到登峰造極,這叫德之至也。

  請看底下一段「征釋所以」,這是解釋爲什麼,所以第一句是個問話:

  【所以者何。】

  這爲什麼?爲什麼佛要說你們大家在現在這個世間,「端心正意,不爲衆惡,甚爲大德」。『所以者何』,爲什麼?

  【十方世界善多惡少。易可開化。】

  這就說明,十方諸佛刹土六道裏面狀況,比我們的環境好,容易教。

  【唯此五惡世間。最爲劇苦。】

  比較起來,我們這個世間,跟諸佛刹土裏頭六道裏的人道相比,我們太苦了。太苦你能夠把握住,不作衆惡,這是難能可貴,所以佛贊歎這大德!我們從哪裏下手?首先是對于聖人教誨不懷疑,要從這裏建立信心。第二個,絕對遵守佛菩薩的教誨,佛菩薩教我們怎麼做,我們真做,真敢做。我們于人無爭,于世無求,人活在這個世間,生活所需不多,每天能吃得飽穿得暖,有個小房子遮蔽風雨足了,心滿意足。古人所常講的「知足常樂」,人只要知足就會活得很快樂、很幸福。小房子好,小收拾起來簡單,十幾分鍾就打掃得幹幹淨淨。我在這邊住的小房子,建築的面積四百尺,平方英尺,好像我們這個攝影棚,我看起來好像比我房間還大,它不只四百尺。我一個房間臥室很小,臥室大概放單人床叁張床鋪那麼大,臥室;一個洗手間,大概只一張床鋪差不多,很小。外面是一個小佛堂,讀書都在這個地方,很小的房子,住得很舒服。這個房子是老房子,大概將近八十年了,工跟料現在建築都沒有,都比不上。這老房子堅固,冬暖夏涼,材料好,真材實料,牆很厚,所以這個房子保暖,愈小真的就是愈舒服。外面一個院子,院子算中國大概有五、六畝地,是很大的院子,院子全部種菜,供養我們這個協會都吃不完。所以沒有事情學種菜,安居樂業,每天上午、下午到這裏來講經,這上班。人最重要的是知足,真正知足就沒事了,你活在這個世間多快樂、多幸福!每天念佛,來生決定是西方極樂世界,其他地方哪裏都不去,我就是一個方向,一個目標,往生極樂世界。

  注解裏頭引用嘉祥大師的《疏》,他說「他土中多有勝緣,又複善報強勝,作善爲易。此土無此二緣」。這個話用在今天非常恰當,他土,他方諸佛國土緣殊勝,緣是指什麼?指聖賢教誨。中國在兩百年前也殊勝,兩百年前中國人學習聖人的教誨,這個聖人包括叁教儒釋道。古時候中國的帝王他用儒家學說來推動政治,用佛經的教誨教全國人民,用道教神仙來祭祀祖先,這個概念好,儒釋道都被他用上了。道教提倡的祭祖先,希望成神、成仙;用佛教教老百姓十善、叁皈、五戒、六和,社會祥和,這叁教對社會都有偉大的貢獻。所以兩百年前中國這些寺廟,寺院庵堂家家都講經、都教學。寺廟周邊的這些人家,特別是老人,老人不工作養老,都來聽經,都來學佛,所以有講堂、有念佛堂。講堂是解門,對于佛的經典教誨要統統理解,要落實。念佛是修行場所,如何讓我們的心收在一處,心收在一處身心健康,少病少惱。心散亂,心思很多,雜念很多,妄想很多,這個對身體不健康。儒家是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,其實這些東西佛經上全有,就在《無量壽經》上,清清楚楚。

  我們衰衰在最近兩百年,滿清末後一百年慈禧太後執政,我們想象當中慈禧太後的文化水平不高,所以她對文化不重視,自稱老佛爺。在她之前,曆代的帝王都稱叁寶弟子,都是佛菩薩的學生,對佛菩薩恭敬。只有慈禧太後她當老佛爺,把佛菩薩都擺到旁邊,她坐在當中。這個表法表得不好,全國人民上行下效,上面對于祖宗、對傳統文化、對佛菩薩不十分恭敬,人民對于傳統文化信心就降低了。到滿清滅亡前一百年,佛教還有表面的形式,實質內容變質了;民國成立到今天也一百年,這一百年不但修行的人沒有,連講的人都沒有了,提起儒釋道大家都非常陌生,甚至于不如外國人,外國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比我們都強。所以今天要把它複興,是一樁很艱難的事情,不是不能,有一定的困難。這個困難我們要克服,首先要克服自己,那就是要求自己要做到。祖宗的傳統我們認定十二個字,孝悌忠信我們要做到,禮義廉恥要做到,別人做不做不關我的事情,我要做到,仁愛和平要做到。中國千萬年前老祖宗傳下來的,歸納起來就這十二個字,這十二個字就是中國傳統文化,不是在講是要做到。

  佛的文化就是十善業道、六和、六波羅蜜,最重要的就這叁樁,十善是基礎。六和就是和諧世界,今天國家所提倡的,社會和諧、世界和諧,六和是真正的和;六波羅蜜是大乘菩薩行,學布施、學持戒,持戒就是守規矩。菩薩四重戒,我過去初學佛的時候,老師反覆叮咛,一年總會提到一、二次,老師在臺中教學叁十八年,所以大家都能耳熟。第一個「不作國賊」,決定不能做傷害國家社會的事情;第二「不謗國主」,國家各個階層的領導人,無論做什麼事情,不能批評,批評自然有批評的人,我們不能隨便批評;第叁個「不漏國稅」,納稅是人民的義務;第四個「不犯國製」,國製就是國家法律,國家法律決定不違犯。你看,學佛對社會、對國家多好,別人做不到,我做,我要做出榜樣來給人看。

  實際上中國曆史上的太平盛世,是從哪裏造成的?固然是教育,叁教的教育,但是最重要的是家。中國過去教育是家庭負責的,養老家庭負責的,家的功能太大了。可是我們的家沒有了,二次大戰之後,在中國再也看不到家了。二戰之前有,我還在大家庭裏頭住過,小時候十歲之前,我的家已經敗了,這家破人亡。小時候我依靠姑母(姑媽),我父親的姐姐,我們一家叁口,我母親帶著我們兄弟兩個依靠姑媽,那是個大家族。姑父他們兄弟十個沒有分家,還是從前大家庭,這個大家庭上上下下一百多人,已經是衰了。父親在外地工作,每年回來的時間少,大概一年只回來住兩個月而已,過年的時候回來。所以知道大家庭一些狀況,大家庭規矩很嚴,但是好處很多,不是現在年輕人能想到的,兩個做比較,我喜歡大家庭。所以今天也有同學們發心,要把中國大家庭的樣子做出來,這個好。這個東西做出來,一定要在聯合國做表演,讓全世界人來看看,中國書本裏頭所講的家是什麼意思,了解中國人是怎麼生活,怎樣度過他真正幸福美滿的一生,了不起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五二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