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五叁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母操心,德行不好,父母也操心。老師最關心的是學生的品德,是學生的成就,老師對學生念念不忘的,常常挂在心上。怎麼報恩?不讓父母操心,不讓父母蒙羞,這就是報恩。學生報老師的恩,不忘老師的教導,不讓老師失望,老師所教導的我都做到了,在這個世間做個正人君子,這報師恩。

  佛是老師,佛在此地教導我們,『教化群生,令舍五惡』。「五惡」是前面所說的殺盜淫妄酒,決定不能殺生。這個五惡在佛門就是五戒,不守五戒的就造五惡了。殺生、偷盜、邪淫、妄語,叫性罪,你造了那就是罪業。如果你受了佛的五戒,你要是造了,你是兩重罪過,一個是性罪,一個是破戒。不受戒,你只有一重罪過,性罪,你沒有破戒的罪,這個一定要知道。飲酒是叫遮罪,比性罪輕一等,飲酒本身沒有罪過。什麼叫遮?遮是預防,防止你造罪業。造什麼罪?酒醉了,殺生、偷盜、邪淫、妄語,你會犯這種罪過。所以酒能亂性,喝醉了發酒瘋,這就有罪了。而且這是非常容易引發你造罪業。所以佛對于這一條規定得很嚴格,不准你喝酒。

  但是,酒的開緣又特別多,佛教衆生通情達理,佛不是不講道理的,非常通人情,講道理。酒,叫開緣,你可以用。出家人七十歲以上,老比丘了,體力衰了,佛准許每餐飯可以喝一杯酒,不會喝醉,這個酒有幫助,幫助你血液循環,起這個作用。你身體需要,七十歲以上。第二種,生病的時候,中藥有很多用酒做引子,藥引子,可以用,這個就沒有忌諱。第叁個,平常燒菜,烹饪期間做佐料,不犯。總而言之,我們曉得了,決定你用酒的時候,這個酒不會讓你醉,這是用酒的原則。酒令人醉這就有罪過,喝的人有罪過,給他喝的人也有罪過。

  這五惡一定要放下,「舍」就是放下,能夠不造這五種惡,那就是五善。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這五善。在今天這個世界,這是大善!爲什麼?一般人都做不到,你能做到,你是大善。你有善因,你就不會受惡的果報。『五痛』是現世報。

  飲食是一門大學問,在古代宮廷裏面,掌管飲食的叫太保,這個官他的職位比首相還高。一國叁公,這叁公就是太保、太傅、太師,皇上的老師。太保,用今天的話來說,他管的是健康保健,就是生活保健,飲食在裏頭。這是第一個,身體最重要,沒有身體,一切都完了。第二個是太傅,太傅是管道德、德行。第叁個太師,太師是管行政,管國家大事。用現在的話說,皇上叁個顧問,太師是政治的顧問,太傅是道德的顧問,太保是衛生保健的顧問。誰來管這些事情?直接管事的是叁少,少保、少傅、少師,這個階級等于現在的正部級,就是部長,他的階級是部長一樣,一樣高。你就曉得中國世世代代都能夠興旺繁榮,都會有一段太平盛世,這個製度好,幾千年來都沒有改過。清朝宮廷裏頭還有這叁個職務,世世代代都不改。現在稱之爲顧問,政治上有,道德上就沒有了,衛生保健還有,缺少了一個,倫理道德沒有了,造成社會的混亂,造成地球上的災難。

  『五燒』是未來的果報,死了以後,「燒」是地獄,這五種罪都是墮地獄的。佛教我們要把這個舍掉,只要舍掉五惡,果報自然就沒有了,決定不能幹。要『降化其意,令持五善』。下面引《嘉祥疏》,「《嘉祥疏》雲:降化其意者,悕心入道,令持五善故,順教修行。淨影與嘉祥均謂五善即五戒」。悕,古時候用的,現在講願,悕心就是現在願心,願心入道,與道相應。與道相應,那就要持五善,持是守住,要把它做到。五善就是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把五戒守好。順教修行,教是經典,佛門的教科書,佛所教導我們的都寫在經書上。讀經書,意思懂得了,要依教修行。如果教底下沒有修,那個教就是白教了,不起作用。教,你天天修,你天天念經、天天講經,你沒有做到。將來的果報依舊是六道輪回,出不了六道,不能了生死,不能出叁界。所以,一定要把所學的東西落實。經典裏面的理論,修正我們的思想,我們對于一切人事物都想錯了、都看錯了,經論修正我們的知見。我們對一切問題的看法、想法要以經論爲標准,佛經上怎麼說的。我們的言語、造作要以戒律做標准,五善是戒律,我們的言說、我們的行爲要守住這個標准,這就是修行。

  下面講『福德』,「福德乃善行及所得之福利」,就是你修五種善,你會得福報、你會得利益,對你決定有好處。現在世間人都希求財富、希求聰明智慧、希求健康長壽,不管是中國人、是外國人,不管是哪個族群、哪個宗教,你問問這叁樣他要不要?統統都要。這叁樣東西佛門統統具足,你要學會了,你真的得到。命裏沒有的,命裏沒有得到,才是修得的。我這一生,智慧跟福德都是修得的,命裏頭沒有。佛告訴我們,菩薩六波羅蜜是菩薩修學的六大綱領,第一條就是布施,布施就是講這叁樁事情。世間人的財從哪裏得來的?財布施得來的。經上講得很清楚、講得很明白,財富是果報,我們講是果德,因是什麼?因是財布施。這個人命裏頭有大財富,他大財富從哪裏來?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喜歡修財布施,這一生得大財富。過去生中沒有修,那你財庫空空,沒有東西。你修的財布施少,你命裏有小財富,不多,勉強可以度日。你過去生中修積得愈多,財富果報就愈大,無論從事哪個行業,所謂財源滾滾而來,你命裏修的。所以這樁事情不能吝啬,愈修愈多。

  我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,叁種布施,我學了六十年,效果卓著。我前生沒修財布施,所以我財庫空空,這一生當中的財富全是這一生修得的。老師教我養成喜歡布施的心,這一點非常重要,遇到緣就真幹,全心全力的幹,不要保留。爲什麼?你修的福就圓滿。你還要斤斤計較,難分難舍,果報會得到,但是得到的很困難,不是很容易得到的。你快快樂樂的舍,你就很容易得到,不費一點力氣。所以爲什麼有人賺錢很辛苦,有人賺錢很快樂,你就曉得,他在種因的時候心情不一樣。

  智慧是果報,法布施是因。這一生當中讀書少,智慧少,我們怎麼補?修法布施。法布施裏頭最重要的,這個老師教我的,學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,這是法布施。講經教學得智慧最快,爲什麼?他得叁寶加持。沒有叁寶加持怎麼講?看都看不懂,怎麼講?最初學講是非常困難,我跟同學講過,我早年學講經,上臺講一個小時,准備的時間要四十個小時。一個星期只能講一次,就一個小時,講兩次我就准備不出來,一個星期一個小時。我這個進度很快,二、叁個月以後就可以一個星期講兩個小時,一年之後,我一個星期就可以講二、叁天。那個時候一次是一個半小時,配合從前那個小的卡式的錄音帶錄音,那一盤九十分鍾,就依那個做標准。講了好幾年,進步確實很快,大概講四、五年之後,我准備一天,一天用八個小時來准備功課,就能講一個星期,也就是可以講六、七次了。愈來進步愈快,所以非常歡喜,法喜充滿。經裏面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,每一句經文講一年都講不完,你才會發現。這是什麼?是長智慧。除這個之外,我們流通法寶,我們印經書,現在製作這些光盤到處去分散,這也是長智慧的,這法布施。法布施裏頭還有財布施,印經要錢,做光盤也要錢,這一舉是財布施、法布施兩種布施都在其中。

  第叁種無畏,無畏也在其中,很多人聽了經,覺悟了,不害怕了,特別是災難的問題。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災難怕不怕?不怕,沒事,不會被它嚇倒。尤其是肯定經中一句話,決定是真實,不是虛妄的,佛說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我只要把我的心想轉變過來,災難就沒有了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你看這個地方講的不就是的嗎?你能把五惡轉成五善,災難就沒有了。你要是造作五惡,就有災難;我不造五惡,我行五善,災難就沒有了。佛這樣教我們,美國布萊登博士也是這樣教我們,他勸人應付今年年底馬雅災難預言,他教人這叁句話。第一個棄惡揚善,不就是此地令舍五惡、令持五善,就這個意思,棄惡揚善,第二個改邪歸正,第叁個端正心念,這前面都講過。我們能依教奉行,這災難我們就遇不到。不但我們遇不到,我們居住的這個地方就沒有災難。你看,你修了多大的福報,居住這個地方都沾你的光,你就救了好多人。縱然有災難,災難減輕了,不會有很嚴重的。

  這就是積功累德,斷惡修善、積功累德要認真幹,這才能『獲其福德』。《嘉祥疏》裏頭說,「舉遠近二果,成其行也。近果者,如《淨影疏》曰:由持五戒,于現在世,身安無苦」。一個真正修福、持戒的人,他身心安穩。爲什麼?你是真正修行人、真正善心人,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,沒有雜念。阿彌陀佛說的話算數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只要是真正念佛人,就有叁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,能令一些非人不得其便。我們常講冤親債主,他不敢擾亂你,有護法神守著。這種事情是真有,我這一生沒遇到過。

  有一年,應該是在一九八0年代的時候,我好像是第一次陪同韓館長到她的老家去訪問,大連,同時我們去看了沈陽、長春,順便去玩玩。在長春住旅館那天晚上,我沒有事,睡得很好。第二天一早起來,韓館長告訴我,這裏不幹淨。我說很幹淨,我說一點都不肮髒。她說不幹淨是什麼?她晚上一夜沒睡覺。我說怎麼回事情?她說有很多幹擾的。我明白了。在國共戰爭的時候,長春是被包圍了,聽說死叁十多萬人,活活的餓死,這些鬼找她。她問我,他爲什麼不找你?我說,他找我沒用處,我做不了主。找你有用處,他找你求超度,你可以做主,辦個法會超度他,你做得到,我做不到,所以他不找我。回到臺灣,趕緊找這些年輕法師,天天誦經超度。真的,來求超度的。總而言之一句話,你是學佛的人,善心人,他不會害你,他來找你是求超度的,你有慈悲心應該幫他忙。

  真正修行功夫得力的,他不敢,不敢來幹擾你,那是什麼?護法神擋住了。真正戒持得好的,持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五叁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