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這個人把它殺掉了。「又如貓死爲鼠」,老鼠死了之後它變成貓,「世世同生,討命償債,故雲更相報償。蓋因討債之人,往往報複過甚」,超過了,「又結新冤,故無了期」。而且怎麼樣?一世比一世嚴重,一世比一世殘酷,真正是苦不堪言,這樁事情總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佛有智慧,佛慈悲,教導我們「冤家宜解不宜結」,決定不跟人結怨、不跟畜生結怨、不跟鬼神結怨。現在人難了,鬼神不相信,畜生也不相信,跟人結怨他不在乎。想盡方法傷害別人,滿足自己,損人利己,都是這樣的心,都是這麼個念頭,這怎麼得了?這個世界還會有安定和平嗎?我們前面舉聯合國的報告,現在這個世間,每天殺生吃它肉,地上走的、水裏頭遊的、空中飛的,全世界一年要殺多少?叁千叁百七十億。這是曆史上聞所未聞的,從來沒有過的,哪一個時代能殺這麼多?聯合國衛生組織又告訴我們,每天這個地球上孕婦墮胎的超過十五萬人。這不是殺別人,殺自己兒女,每天要超過十五萬,一年超過五千萬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兒女跟父母四種緣,沒有四種緣不到你家來。第一個是報恩的,過去生中你對他有好處、有恩德,這一生到你家投胎,報恩。報恩就是中國人所說的孝子賢孫,好事情。你把他殺掉了,你墮胎把他殺掉了,你看,報恩變成仇人,來世再到你家來的時候是你的仇人,他是來報仇的了。我曾經看到個信息,好像是在香港發生的,一個婦女,年歲還不是很大,墮胎四十多次,這怎麼得了?這一生造的這個罪業,生生世世都酬償不了。從這一段經文裏面來看,她與哪一種罪相應?無間地獄,太可怕了!
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明白、搞清楚了,不但不敢怨恨一個人,對一切衆生都要用善心對待。特別是怨恨我的人、毀謗我的人、侮辱我的人、障礙我的人、陷害我的人,統統要原諒他,不要記仇。記仇,冤冤相報,來世雙方都痛苦。我們縱然受了傷害,縱然傷害致死也不怨恨,你走的時候心平氣和,沒有怨恨、沒有留戀,你到哪裏去?你生天,天道去了。這些不善的人成就自己的功德,好事情,不是壞事情。我們一切能忍受,學孔老夫子,一生以忠恕待人。忠就是真誠,用心不偏不邪,用真心待人;恕,原諒他的過失,無論他做多麼重大的罪業要原諒他。爲什麼?他沒有受過教育,從小到老沒人教他,不要責怪他。佛在這個經上也勸勉我們,我們念過,先人無知,「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」,你不要見怪他,他很可憐。他造的業,這種不善的業叫性罪,我們饒恕他、原諒他,他還是有罪,他還是有果報,那是他自己的事情。所以我們明了,有同情心、有憐憫心,這就對了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決定不能傷害任何人,不傷害一切畜生。
飲食最好選擇素食,素食的人心地清淨,頭腦清楚,身心健康。我們年輕時候不知道,二十六歲學佛,我明白了,我學佛半年就發心吃長素,到今年六十一年,身體健康。幾個月前,臺灣原始點的張大夫他來給我按摩,我全身只有四個痛點,他感到很驚訝。現在我感覺這四個痛點沒有了。這次我在馬來西亞,賈大夫替我按,全身他都按了,沒有一個痛點。所以素食好,如果再能夠加上運動就更好。運動,最好的運動是拜佛。因爲養生之道,養心要靜,養身要動,身是機器,不動就不靈活,所以身要動。你看,拜佛的時候心清淨,心裏面專念阿彌陀佛,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。身,依照標准的動作,每個部位都運動到,最好的運動。有人專修這個法門,每天拜叁千拜,有拜叁年開悟了。
倓虛法師的《影塵回憶錄》裏頭,有一位曬蠟燭的法師,那個法師是個老實人,沒有什麼文化。在寺廟裏面做香燈師,同參道友常常跟他開玩笑逗他。六月熱天,夏天,寺廟人都拿出經書來曬經書,曬衣服。有法師跟他開玩笑,他說香燈師,他管香燈,你那些蠟燭要拿去曬曬,要不然上黴了。他老實,聽話,把這些蠟燭拿去曬,曬到下午全都曬化了。晚上上殿,沒蠟燭點,他就拿著蠟燭芯去點。維那師一看就搖頭,跟方丈和尚說,今天香燈師犯了個大錯誤,把所有蠟燭就都曬化了。老和尚聽了沒有責備他,知道他是個法器,發心成就他。告訴他,別當香燈了,叫他到阿育王寺去拜釋迦牟尼佛的舍利,給他規定每天叁千拜。他拜了叁年,開悟了。能作偈子、能作詩,你看從來都不會,能講經,以後變成講經的法師,真成就了。這是什麼?「製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,佛常說的。所以一個人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幾乎沒有一個不成就。不能成就的都是聰明人,所以古人說聰明反被聰明誤,自以爲是,不如老實人。
我們接著看底下一段,這第叁段是「合」,前面講的比喻。科題,小字上小注,「余殃異熟」。請看經文:
【殃惡未盡。】
『殃』是災難,『惡』是惡業,果報沒盡。
【終不得離。輾轉其中。累劫難出。難得解脫。痛不可言。】
這幾句經文的意思很好懂。念老在注解裏頭說,『殃惡未盡,終不得離』,「殃者禍也,罪也,罰也」。他造的罪業,應該受的懲罰,對他來講是個禍害,沒有終了。「所作之殃惡未能償盡」,這句話重要,償盡才有出期,沒有償盡就無有出期。他在哪些道受生?在惡道。「則必輾轉惡趣」,他的輪回不是六道,是叁道,畜生、餓鬼、地獄,在這個叁道裏頭受罪,「無有出期,痛不可言」。唐太宗附體說過,他那片光盤可以度很多人,勸人流通。我覺得那個光盤有啓發性,這是曆史上一個好皇帝,皇帝造了罪業還是要墮地獄。他說得很好,不能說皇帝做了罪業就不墮地獄,他說哪有這個道理!因果面前,人人平等。什麼原因墮地獄的?戰爭,殺人太多。他十六歲就帶兵,就是個將軍,那一生殺多少人!好在他的戰爭十幾年。所以這句話給我們很高的警惕,「殃惡未盡,終不得離」。『輾轉其中』,這個「其中」是指叁惡道,你的果報在叁惡道,『累劫難出』。
我們再看這一段末後一句,「余報無盡」,你愈看愈可怕。
【天地之間。自然有是。雖不即時暴應。善惡會當歸之。】
你看這幾句話,多可怕!這是講因果報應,我們看念老的注解。『自然有是』者,義寂法師說,「作惡雖不樂欲苦果」,這句話是說,作惡雖然你不喜歡苦果,你以爲沒有報應,「苦果自應」。真是古人所說的,不是不報,時辰未到。時辰什麼時候到?你現在所享受的是福報,福報是過去生中修的。你在享福的時候造地獄的罪業,等到你的福報享盡,罪報就現前。你的福報大,你享受的時間長一點;你的福報小,你享受的時間短一點。造惡之人,有人確實幾年、十幾年就敗了,果報就現前。有人到一生都享福,還得了個善終,這怎麼回事?他的福報大,過去生中的福報能夠維持他到善終。可是死了之後,禍害就來了。
《地藏經》上講得很清楚。人在臨命終的時候,大概二、叁天前,這個人會告訴身邊的人,他看到哪些人在門口。那些人是什麼人?都是已經過世了的人,一般看到都是親人、好朋友,已經過世了,在門口等他,來接引他去。《地藏經》上說了,那不是他的親人,是他的冤親債主,變現出他親人的面孔好帶他去,帶去之後那就跟他算帳了。他見到他親人他歡喜,喜歡跟他走,這是很可怕的事情,絕對不是真的。如果這個家親或者是朋友病重的時候有這個現象,這個時候要特別提醒他,無論什麼人你都不能跟他去,不要理他,老實念佛求生淨土,這個重要。你看到阿彌陀佛來了,可以跟他去;不是阿彌陀佛,什麼人都不可以跟他去。不是你認識的菩薩、佛都不可以跟他去,你只認定一個人,阿彌陀佛,就決定不錯。
「修善雖不希望樂果」,有,修善並不希望有好的果報,「樂果自應」。你臨終的時候生天或者又到人間來,又到人間來,肯定比這一生殊勝,大富大貴。下面說,「義同影響」,括號有個簡單解釋,「指如影隨身,如響應聲」。如響應聲就是回音,在山谷裏面,我們長嘯一聲,就有回音過來。影子,是站在陽光之下,身有個影子。身影不離,聲響不離,你想不要,它照樣示現出來。「然此經多言自然者」,在《無量壽經》裏面,經文常常看到自然,「爲顯因果決定法爾」,因果報應是自然的。實在講,並不是有人在主宰,說有人在主宰,那是一般神教,那不是佛法,佛法跟一般神教的講法不一樣在此地。這是你自己業力所感召的,業力所變現的。你沒有造這個罪業,地獄在面前你見不到;你造作這無間地獄的罪業,你就看到地獄在面前,所以是業力所現的。
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,從早到晚六根所接觸的境界,給諸位說也是法爾如是,全是業力變現的,沒有這個業不會現這個境界。幾個人知道?幾乎沒有人,不是真正學佛的人他決定不知道。真實修行人不一樣,他慢慢覺悟了,體會到了。我們在這個境界裏,這境界裏一定要提升自己的靈性,這境界是假的,不是真的,借假修真。身體是假的,環境也是假的,從這個假的境界裏頭怎麼提升?斷煩惱,消業障,提升自己的靈性,這叫真幹。如果不是提升自己,那你就造業,造業就往下墜落。怎麼才叫提升?不著相就提升了。你看大乘經裏頭,佛不是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嗎?一切衆生本來是佛,我們都是佛,本來都是佛,現在爲什麼變成這樣?佛告訴我們,就是因爲有叁種煩惱,造作善、不善業,我們受這些東西拘束了,動彈不得,不知道這是假的。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真正回頭了,我們斷煩惱還沒這個能力,把煩惱淡化可以做得到。哪些煩惱?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、惡見,這叫見思煩惱。我們在生活當中淡化,在工作裏頭學淡化,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學淡化。學著對人對事對物不貪、不瞋,心平氣和,不癡、不傲慢、不懷疑,正知正見。這就是好事,這是向上提升,不會向下墜落。把這個道理落實在十善、落實在六和、落實在六波羅蜜,一心念佛,求生淨土,你這一生必定得生,你一得往生是決定成佛。
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五七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