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一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商周,都是有賢女興旺國家。周朝是曆史上最好的典範,周文王的祖母太姜,他的母親太任,他自己的妃子太姒,所養的兒子都是聖人,大聖,孔老夫子一生最佩服的、最稱贊的。中國人稱妻子爲太太,典故從這裏來的。女孩子出嫁要以叁太爲榜樣,向她們學習,聖人的母親,要把兒女教成聖賢,這是五倫裏頭夫婦有別。結婚了,夫婦建立一個家庭,家庭裏面最重要的,兩樁事情,第一個是生活,所以男子負責這個工作,出外謀生;女子在家庭裏面,叫相夫教子,這是她的職責。相夫把家管好,最重要把小孩教好,小孩能不能成聖成賢,全在母親的教育,我們常講紮根的教育。

  這個紮根,周家是從懷孕開始,胎教。懷孕了,念頭要端正、要純潔,沒有妄想、沒有雜念。當然那個時候佛教沒到中國來,現在我們知道,念佛的人好,念佛,誦經、念佛,這個念頭太好了,對小孩有很大的幫助。言行舉止,那就是完全落實《弟子規》,胎兒能感受得到。小孩出生了,要把《弟子規》天天做出來,讓這個小孩看見、聽見、接觸到,小孩學《弟子規》是這麼學成的。他每天看,看了叁年,根深蒂固,那就養成了聖賢的基礎,這是母親的功德,這是大事一樁。所以婦女在中國古代,她地位很高,你家裏能不能出人才全靠她,她的重要性比先生高多了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古諺語有所謂「叁歲看八十」,就這個意思,叁歲養成的這種品德,到八十歲不會改變,一生都不會改變。所以教育重在紮根。

  今天根沒有了,根沒有了抵不過外面誘惑,財色名食睡都在誘惑你。所以古人講,高名厚利之下,你能不變節嗎?太難了!變節就是向外面的勢力投降,遠離了倫理道德,違背因果定律,眼前他得到一點小利,死了以後果報不饒人。變節的人,做再多的好事,還是要受叁途果報。什麼原因?這個樣子不好。如果你不受惡報,人都學他,都見異思遷,那倫理、道德、因果不再有人相信了。所以你做再大的好事,也要接受因果報應,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求忏悔,只有在佛門、只有在淨宗,真正承認自己罪過、真正忏悔,念佛還是能往生的,這是淨宗無比的殊勝。

  我們看末後這一段,『煩滿胸中』,煩是煩惱。「《會疏》曰:淫火內燃,胸熱心狂也」,這是形容。『邪態外逸』,「淫邪蕩妷之態,流露于外也」。佛說這些話,叁千年前那個時代不可能有這些事情,佛出世是上古時代,那時候人都很純樸。印度有宗教教育,古婆羅門教比佛教要早一萬年,中國有古聖先賢的教育,佛怎麼會說出這些話?這些話在現前的社會是十分恰當,完全講的是現代。是不是釋迦牟尼佛叁千年前就看到今天社會狀況?換句話說,經上許許多多的話是對我們現代人說的。我初學佛的時候,六十一年前,我看到佛經上這些話,我都很難相信。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,十歲離開農村,農村之純樸,這些風氣沒有。人都是善人、都是好人,人與人都互相尊重、互相敬愛、互助合作,雖然生活很艱苦,生活很快樂。

  這個六十年,我們想想,十年十年做個段落,第二個十年不如第一個十年,第叁個十年不如第二個十年,一直到今天,第六個十年不如第五個十年。我說到這裏大家都會有印象,爲什麼?你們都看到了。香港是個大都會,英國人統治了,叁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,香港雖然是個花花世界,比現在風氣好太多了,還有一點人情味。現在不敢想象。什麼原因?教壞了。誰教的?電視教的。叁十五年前,有電視,黑白電視,還沒有彩色的,電視上所演的,還相當保守。彩色電視一出來之後,風氣變了。從風氣就看到人心,從人心就能看到災難。現在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,這日子怎麼過?經不能不講,只有講經,接受佛菩薩的教誨,這一天還能過得過去,平平安安度過去。一天不講經,坐立不安,這是現實的狀況。

  接著下面說,『費損家財』,費就是浪費,耗也,「損者減也」。爲著貪圖女色,家破人亡者很多,在中國、在外國都看到這個例子,新聞都有報導。『事爲非法』,「所爲之事不合法度,甚至幹犯法律」,這就是前面說不合法度。『所當求者,而不肯爲』,「所當求者」是倫理、是道德、是因果、是聖賢教誨,現在人都不要了。結果怎麼樣?社會動亂,人心不安。今天社會大衆沒有安全感,不像過去,叁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,那個時候我五十歲的時候,一般居民有安全感。這一、二年來,安全感愈來愈薄弱,有道理。爲什麼?信息常常看到危機,能源危機、金融危機、糧食危機,這些東西出現了,而且怎麼?愈來愈嚴重。加上這一、二年來,地球上的災難特別多,每一次的災難,對于農作物都有嚴重的破壞,這是人不能不關心的一樁事情,關系我們吃飯的問題。農作物歉收吃什麼?所以這糧食危機。糧食大量減産,這個社會肯定會引起戰爭,爲什麼?奪取糧食,他不是爲別的。你有吃的,我沒有吃的,你要不分給我,那只有用武力。會引發戰爭,會引發一個國家動亂,這真叫麻煩大了。所以你愈想就愈可怕。

  安定人心,確實最好的方法是大乘佛法。科學家也提出來,在災難頻繁的時代,科學家要求我們「棄惡揚善,改邪歸正,端正心念」,這很重要。這些事情如果沒有良好的教學,這是理想,做不到。如果是有計劃的來引導,有這些好的老師,利用國家的這些媒體,在重要的時段向全國實行遠程教育,這是一個好方法。除教育之外,最好能夠有一個實驗點,像我們過去在湯池做的,做出來大家看,看到的人心裏歡喜。這個小鎮好,人心善良,人人自愛,也會愛別人,互相尊重、互相關懷、互相照顧、互助合作,人是教得好的,那不教就沒有法子了。

  我在二00五年訪問馬來西亞的時候,跟前首相馬哈迪長老見面,他第一句話就問我,他說你看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?言語、態度非常嚴肅。那個時候長老剛剛從首相地位退下來,好像才一年。我記得我當時回答他,我說你能夠把四樁事情做好,世界就和平了。他問哪四樁?我說第一個,這個地球上,國家跟國家平等對待,和睦相處;第二個,政黨與政黨平等對待,和睦相處;第叁個,族群;第四個,宗教。這四樣都能做到平等對待,和睦相處,世界就和平了。他聽了說不出話來,我們沈默了好幾分鍾。最後我向他報告,我說是難,非常棘手,很不容易,但是如果從宗教下手就可以做得到。這句話他聽懂了,他聽明白了。也正好,我過去在新加坡住了叁年半,把新加坡九個宗教團結成一家人,像兄弟姐妹一樣,我們做出來了。今天這個世界,信仰宗教的人還是占大多數,這些人能團結起來,能給大家做個好榜樣,就能影響政治、影響族群。如果不從宗教教育,沒有第二條路可走。爲什麼?宗教裏頭還有個核心,大家還肯定,他相信有個神,相信有個愛,神愛世人,那比較容易。如果不相信神、不相信愛,你用什麼方法?沒有辦法!

  中國人幾千年能團結起來,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,叁個都消失了,只有中國還存在,靠什麼?靠倫理、靠道德、靠因果。中國在過去舊社會,有叁個硬體設施起了很大的作用。這叁個,第一個是祠堂。祠堂提什麼?提倡孝親尊師,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,中國人哪有不孝順的!今天祠堂沒有了。第二個設施,孔廟,孔廟是代表道德教育的,祠堂是代表倫理教育的,那是根。第叁個是城隍廟,是道家的,代表因果教育。兩千年前佛教傳到中國,被中國接受了,變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分子。佛教講的是什麼?佛教講的是智慧、是慈悲。

  佛這個字的意思就是智慧、就是福德。佛經裏頭,大家常念的,「皈依佛,二足尊」,二是什麼?第一個是智慧,第二個是福德。尊是衆中第一,這稱之尊;換句話說,佛是智慧第一、福報第一。學佛是學什麼?學佛的智慧、學佛的福德。佛說,他證得了,他有,一切衆生都有,一切衆生本來是佛。爲什麼現在變成衆生?是迷失了本性。智慧、福報在佛家講的是,《華嚴經》講的,「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。佛裏頭講這叁個意思,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我們通常把相好跟德能合起來講,稱它是福報,真正的福報。學佛就是學大智慧,學大的德能、大的相好,就學這個。那不要佛,不要佛就不要智慧,不要智慧就愚癡,不要福德就貧賤,愚癡、貧賤你願意嗎?不願意。到哪裏去求,求福求慧?佛門,佛門確實帶給你的福慧。世間大福大貴從哪來的?前世在佛門當中修的,不是在佛門當中修福慧,沒有這麼大的福慧。小福慧可以,大福慧的話,沒有法子離開佛門。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,不能再有誤會。這是所當求者。

  在今天的社會,決定不可以再顧個人,再顧個人在佛法是小乘思想,一定要想到廣大的群衆、一切衆生。爲什麼?遍法界虛空界跟我們的關系是一體,不是一家,一體,你說這個關系多麼密切。這種關系被近代量子力學家發現了,很難得,讓我們對于釋迦牟尼佛真正斷疑生信。宇宙的奧秘,在佛經上講得很多,被科學家證實。我們學佛幾十年,對這些問題都有疑惑。信,只是因爲佛沒有妄語,我們相信他話是真的。但是事實真相不了解,所以總是有疑惑,這個疑惑很難斷。沒有想到在最近,科學幫了我們很大的忙,讓我們對阿賴耶的叁細相肯定了,不再懷疑。這個奧秘被揭穿,我們就可以說,還有更深的奧秘我們也不懷疑了,我們知道佛所說的話確實是真語者、如語者、實語者、不妄語、不诳語,完全真實可靠。

  我們知道,佛對于宇宙奧秘那麼清楚、那麼明白,是從禅定當中見到的。定中,空間維次沒有了,時間前後也沒有了,所以他看得清楚、看得明白,這是很深層次的禅定。《華嚴經》上,把菩薩的等級分成五十一個等級,依什麼分的?禅定功夫淺深分的。哪一個等次才能真正見到宇宙奧秘?大乘教上常說,八地以上。我們就曉得,五十一個等級,八地以上是多少個等級?十地菩薩是第五十個等級,那八地是第四十八個等級,才見到。八地、九地、十地、等覺,愈往上去你見到得愈清楚、愈明白。再向上提升一級就圓滿了,那叫妙覺果位,這才叫無上正等正覺。等覺還有上,妙覺沒有上了,叫無上。佛證得無上正等正覺,怎麼會有錯誤?怎麼會不知道?

  所以佛家修行講的方法不離禅定,八萬四千法門,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修禅定,全是禅定。淨土念佛是不是禅定?是禅定,是用念阿彌陀佛這個方法,讓我們心得定,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,你就得定了,這叫念佛叁昧。念佛叁昧功夫有淺深差別不同,跟《華嚴經》上講的階位完全一致。所以念佛能開悟,念佛能明心見性,一個道理,念佛能念到叁密相應,理明白了,事就不懷疑了。修行最可貴的就是老實念佛,凡是成功的,不管中國外國、宗門教下,成功的沒有一個不是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這六個字是成功的秘訣。

  底下這幾句話,「不求自立,不務正業,不求出離,不知求福、求慧、求生淨土」,那就大錯了。今天,我們自立有個立足處,有正業,我們學釋迦牟尼佛,學佛就是要學釋迦牟尼佛,這早年章嘉大師教我的。我們自立,立于佛法,方老師告訴我的,佛法在哪裏?在大乘經典裏頭。我們今天範圍愈縮愈小,縮成只有一部經,《大乘無量壽經》,這是我們立足點;學習《無量壽經》,弘揚《無量壽經》,這是我們的正業。我們這一生要求成就,一定要出離,出離是把世間統統放下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不能放在心上。放在心上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是福慧,圓滿的福慧。所以我們求福、求慧、求生淨土,這一生才真正能夠得到大圓滿,這一生就沒有空過。過去世生生世世全都空過了,這一生不再空過,決定成就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一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