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二集

  淨土大經科注  (第四六二集)  2012/8/11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462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九百五十一頁倒數第七行,科題「淫引殺機」,說淫惡引發的殺盜這些惡業。請看經文:

  【又或交結聚會。興兵相伐。攻劫殺戮。強奪迫脅。歸給妻子。極身作樂。衆共憎厭。患而苦之。】

  這段經文,我們看注解。『又或交結聚會』。「《淨影疏》曰」,這是慧遠法師的《無量壽經義疏》,「交結聚下」,這個經文,「明造惡過」,說明造惡的過失。「爲淫造作殺盜等事,是其過也」,到這個地方是淨影大師的注解,底下是黃念老的說明,「此下正明由于淫惡而引起殺盜等罪」。「交結者」,現在人說的勾結。「聚會,聚集邪衆」,今天講的聚衆。聚衆幹什麼?聚衆來鬥爭,來戰爭。『攻劫殺戮』,「凡以尖銳之物相刺皆曰戮。此處指以槍矛等武器殺人」,這個攻劫殺戮。「強奪者,公然劫取」,殺人放火,奪取別人的財物。「迫脅者,以威力相恐懼,即豪奪也。是爲盜惡」。經文裏頭這個字改過來了,脅字改過來了。以威力互相恐懼,這就引起戰爭,所以古人講的巧取豪奪。

  「如是廣行殺盜之惡」,爲的是什麼?「只爲歸給妻子取悅于一婦人,以圖極身作樂而已」。這個在曆史上,我們看末代皇帝,家破人亡的,幾乎都像經文所說的一樣。佛所說的這些話,有人真的在表演出來給我們看。曆史就像一面鏡子,看開國的帝王跟亡國的帝王,這是讀曆史最需要注意的,一個家、一個國怎麼興起來的,怎麼樣敗亡的。能興起來都是修善積德,佛法裏面講,功德之所成就,這是常說諸佛刹土;世間這些帝王,可以說是斷惡修福,福德之所成就。末代皇帝不修福了,就像此地經文上所說的極身作樂,所造的全是惡業,損人利己,這樣才惹得群衆的反抗。這個裏頭有智有福的人領導大衆起義,將這個末代帝王推翻,建立新的王朝,這叫革命。

  我們今天生在這個社會,現前的環境跟經上所說的完全相同,形勢比經上講的還要可怕。這個世間,我們最近這十幾年所遇到的,真的是有好人,一些國家領導人以及一些專家學者,確實他們念念不忘如何消弭沖突,促進世界的安定和平,真有心在做,真有心在求取。可是這麼多年來,聯合國召開世界和平會議四十多年了,沒有效果,沖突頻率不斷上升,災害一年比一年加重,所以讓這些人對于這個世界還有沒有和平,信心喪失掉了,這是最可怕的。這個世界危難再嚴重,只要有信心,都能夠恢複,信心喪失掉之後,這回歸就不可能了。怎樣把信心救起來?唯一的辦法,就是做出榜樣給他看,他真正看到了,信心才能生起來。他沒有看到,你說得再好,他總是懷疑,也不敢輕易嘗試,我做做看、試試看,不敢動這個念頭。所以今天救世,什麼第一?如何幫助大家重新建立信心,這是第一樁大事。我們過去正因爲這樁事情要做一個實驗,得祖宗的加持,叁寶護佑,我們在湯池很短的時間做成功了。雖然這個事情沒有能繼續,中斷了,但是影響很大,這是值得我們深深安慰的。

  現前馬來西亞的佛門弟子,我們淨宗學會的同仁,馬來西亞正式立案的有五十多個學會,還有沒有立案的,但是他們有籌備、有活動,加起來超過一百多。有不少人都曾經到湯池去學習過,這些人有信心,也認真努力在做。做的方法很多,有短暫的,一時的,有長久的,關鍵全在老師。老師到哪裏去找?現在真正漢學老師沒有了,我們這一代沒有繼承下來;縱有繼承的,跟上一代比,我們有很大的落差,這不能不承認。那我們這一代後頭還有沒有繼承人?這個人才可遇不可求。李老師當年在世告訴我,學生求一個好老師很難,老師想找一個傳人更難。夏蓮居老居士傳人只有一個,黃念祖;黃念祖老居士以後沒聽說有傳人,所以我們不能不弘揚這個法門。

  夏老十年完成《無量壽經》的會集,不是短時間。念老六年,帶著重病完成集注,這個注解是集注。注解是集解,不能把「集」忘掉,這個字非常重要。集就是不代表是他的意思,集經論上的意思來解釋經,集古來祖師大德的注疏,他們的教誨,來解釋經義。不僅僅是解釋這一部經義,解釋他所選擇的八十叁種經的經義,這個我們都在這個本子上看到的。說明,再再說明會集是必要的,真正有智慧的人就用會集這個方法。

  阿彌陀佛有智慧,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?會集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刹土裏面的真善美慧,集其大成,以這個功德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,四十八願是他會集總結的綱領,以大願、大行、真實功德成就了極樂世界。所以極樂世界是一切諸佛世界之最,一切諸佛刹土都不能跟它相比。怎麼來的?集大成來的。《無量壽經》在中國,五種原譯本,叁種會集本,一種節校本,九種本子裏頭這個本子稱爲第一,爲什麼?它是集大成,沒有別的。黃念祖老居士這個注解也是會集的,也是集大成,在在處處給我們說明會集的重要。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,他是會集的。他從哪裏會集?會集過去一切諸佛所說。這個話在《四十華嚴》經題上說的,他說他一生沒說過一個字,全是古佛說的,沒有在古佛所說的經論當中加一個字,沒有。比孔老夫子集古聖先賢那個態度還要謹嚴,謹慎嚴格。

  《大藏經》,《大藏經》有集要,太多了,一般人怎麼看法?我們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永明延壽,這個老人一生詳細把《大藏經》看了一遍。《大藏經》裏面的好東西,像我們現在看書,我有這個習慣,用紅的筆、綠的筆,有顔色的,把這個好的東西都畫出來,然後抄在一起,省時間,我就不要看了,我就看這重要的幾句。永明延壽大師做了,這部書名字叫《宗鏡錄》。所以《宗鏡錄》就是《大藏經》的集要,過去人稱它作《小藏經》。你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是什麼,你就看《宗鏡錄》,《大藏經》的精華,可以縮短時間,節省文字,看這個東西就了解完全狀況。像唐太宗搞這個《群書治要》,就是這些思想,就是會集。看他這個會集,總共五十萬字,就看到中國古聖先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、理念、方法、經驗全在其中。你看,這多省事!這種本子是我們眼前迫切需要,我們沒有時間去閱藏,沒有時間去讀《四庫全書》,別人從這裏頭節錄再節錄,挑選再挑選,挑選的精華,我們看這個,一生用之不盡,夠了。

  我們可以說,夏蓮居老居士這個會集本就是淨宗經典的治要,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就是《無量壽經》注疏的集要。怎麼可以反對會集本?反對會集,諸佛都得放下,不再度衆生了。一切諸佛度衆生所依據的,全是諸佛如來、古聖先賢的智慧、理念、方法的結晶,你都不要了,那怎麼辦?夫子述而不作,世尊也是述而不作。這些反對的,對世法、對佛法都無知。反對可以,你拿出一套東西來救世救人,那個可以反對,拿不出來。

  我們要依靠諸佛菩薩、依靠祖師大德,他們全是會集。一門深入,這一門深入也是會集。譬如我們今天選擇的一門深入是《無量壽經》,經本就是夏老的會集本,注解就是黃念老的集注,沒有辦法離開會集,離開會集我們一片空白。所以,這個觀念如果不能夠建立,我們跟古聖先賢、跟諸佛菩薩永遠有一道障礙,這個障礙永遠無法突破,諸佛如來的真實智慧、真實利益我們永遠得不到。教給我們的方法,真的,愈高明是愈簡易。高明而繁瑣,不算真高明,高明又簡單容易,這是真高明。所以淨宗達到登峰造極,只有四個字,信、願、持名,只要我們對淨土真相信,真發願求生,真念這句阿彌陀佛,就成功了。

  凡是修行不能成就,沒有別的,決定他有一樁事情沒有放下。障礙是自己造成的,不在外面、不在別人,一定要把自己的內心洗幹淨。內心裏面全是染汙,全是不善,善也變成不善,爲什麼?自性清淨心中,本來無一物,你怎麼會有一物?淨宗的殊勝,它就是准許你有一物,這個太難得了。所以淨宗的成就不是究竟圓滿,因爲它有一物。但是也可以說它究竟圓滿,爲什麼?往生到極樂世界,這一物就除掉了。它是有一物,叫你到極樂世界,到極樂世界再把這一物去掉,它把本來無一物分兩個階段完成。其他大乘教沒有兩截的,就是一次完成,所以那個難,不容易。

  淨宗指方立相,所以我們要執著這一方就是西方,你真相信,真不要懷疑。佛說西方,西方在哪邊?太陽落山的地方,你就守住這個方向。你千萬不要以爲地球是個圓的,這西方,我繞地球一圈又回來了,那你要有這種疑問,淨土你就沒分了。必須執著佛說的這一方,我就守住這一方,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,相信有阿彌陀佛,一絲毫疑惑都沒有,老老實實,認真發心求生,這一句佛號念到底,用這一念把所有的妄念打掉,把所有的雜念打掉,這個方法妙,妙極了。依這個方法成就的,在中國一千七百年當中,從慧遠大師開始,成就的人不知道有多少!哪一個宗派、哪一個法門都不能跟它相比,這些都是事實。

  所以我們生在今天,這一大段的經文,從第叁十二品到叁十七品,我們選它做爲晚課念誦的經典,早課是第六品,四十八願,專修淨土。我們修學有功、有德、有成績,這就是弘揚淨土,讓別人看到了,這不是假的,這是真的。人看到了,他就會生心、就會發心,也想向你學習。鍋漏匠成功了,激勵多少淨宗同學向他學習,真向他學習的人,跟他同樣的成功,這是他度衆生。他沒想到他會度衆生,但是他度了無量衆生。不但影響到我們這一代,我們這一代應該是第叁代,我這一代第叁代,下面第四代。我相信,他的功德能夠影響末法九千年,九千年之後提到鍋漏匠,人都向往,人都會向他學習。

  惡要斷,爲什麼?不斷惡,往生的時候有障礙。什麼時候斷?現在就要斷,不能等待。當然我們斷都是拖泥帶水,斷不幹淨。所以天天要斷,時時刻刻要斷,心上只有阿彌陀佛,口上只有阿彌陀佛,這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二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