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就對了。古德教我們「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聲佛」,沒有必要的話不要說,不是很重要的話也不說,把說話那個時間統統換作阿彌陀佛,對!完全正確,這樣我們這一生才能成就。殺盜淫妄決定不能幹,這個果報是在叁惡道。我們求往生,求往生是求脫離六道輪回,還造六道輪回的業,那你就出不去了。
佛來接引,有條件的,不是沒有條件。條件是什麼?佛接引那個時候,你的心是清淨的,佛就現前;心不清淨,佛在你面前你看不見,你的機會就錯過了。所以今天一定要修的,布施波羅蜜、忍辱波羅蜜。布施是放下,放下不能忍,這功德不圓滿;放下能忍,能忍,清淨心才現前;不能忍,清淨心不能現前。那我們衡量,哪一樁事情重要?一定要記住,我們自己得清淨平等心重要,別的不重要。什麼境界可以接觸,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都可以接觸,不必挑剔,一切隨緣。接觸的時候,就修忍辱波羅蜜,就是我什麼都能忍。忍的方法就是心裏一句阿彌陀佛,順境,阿彌陀佛;逆境,阿彌陀佛;善緣,阿彌陀佛;惡緣,阿彌陀佛,統統都消歸到阿彌陀佛,我們就成功了,我們自己就有把握脫離六道輪回。對這個世間不再留戀,環境好、環境壞都一樣,一切隨緣。
釋迦牟尼佛一生行雲流水,沒有一定的住處,他什麼都好,沒有一樣不好。爲什麼?心裏頭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。沒有執著,清淨心;沒有分別,平等心,平等心、清淨心生智慧,就是覺悟。所以清淨平等是有方法修的,覺不需要方法,清淨平等,自然就覺悟了,覺悟就成佛。覺悟之後,無所不知,無所不能,覺悟之後,我們的心跟阿彌陀佛就通了,一點障礙都沒有了。還有事情比這個更重要?沒有了。所以世緣,一切隨它去吧!不再計較了,不再去想這些事了。一心稱念阿彌陀佛,給諸位說,智慧圓滿具足,德行圓滿具足。這個德行是善法具足,戒律具足,叁聚淨戒統統具足,都在這一句佛號裏頭,在一念信心裏頭,不要一樣一樣去守,全足了。心裏只有阿彌陀佛,怎麼會做殺盜淫妄?不可能的事情。殺盜淫妄在面前,像看電視一樣不動心了,不起心、不動念,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。淨宗法門無比殊勝、無比的莊嚴,完全在于我們對它認識的淺深。真正有深度的認識,自然就相應,古人講的,前面我們也念過,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,我們要做念念相應念念佛。
世間人,做好事的,能幫得上忙的,幫他一點;做壞事的,勸導他改邪歸正,勸導他念佛求生淨土。不善的業決定不能做,這種交結聚會無此必要。連印祖教導我們,這是我遵守的,在我們這個時代,大家在一起念佛,大衆不超過二十人,這是印光大師常常說的。爲什麼?今天這個世界混亂,災難很多,馬上,去年跟今年的災難讓糧食大幅度的欠收,所以大家心裏都有數,怕明年有糧食危機,人沒東西吃了。我們看到水災、風災、地震,大面積的這些農地,收成都沒有了,都被摧毀了,來年人吃什麼?由于饑餓,糧食危機就非常容易引發戰爭。爲什麼戰爭?爲糧食、爲水,這活命的,大家拼命爭這個。現在的人沒有仁義道德,都相信暴力第一,誰狠、誰強,誰就能夠占有。不像中國古時候有倫理道德教育,我這裏糧食欠收,你那邊有,我就向你討一點,你給很好,不給就算了,沒有怨恨,沒有掠奪,沒這種念頭。現在人仁義道德沒有,以掠奪爲能事,這個事情麻煩了。
學佛的人知道,人,生一定有死,死不可怕,死了以後到哪裏去,這是大問題。我們在這個地方死了,能夠生到更好的地方,這是有福,不再受罪了。遍法界虛空界,最有福報的地方就是極樂世界,任何諸佛刹土都不能跟它相比。阿彌陀佛又那麼慈悲,即使你造五逆十惡的罪、毀謗大乘的罪,臨終那一刹那真正忏悔、真正回頭,信願持名,哪怕只念佛一聲、十聲,皆得往生,佛都來接引你。這是一切經典裏頭找不到的,我們今天遇到了。現在想想這時間還來得及,有足夠的時間給我們念佛。可是我們得有高度警覺,一定要把雜念妄想放下,一心專念,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。我們做出好榜樣給別人看,這就是度化衆生,這就是教導衆生,我這樣做決定成就。學誰?學上上根人,我們做不到;學下愚之人,努力學,認真的學,能學得到,學鍋漏匠那樣子。
四十年前臺南將軍鄉,這老太太念佛叁年站著往生,沒有別的,她就是一句佛號。老太太有家庭、有兒女、有孫子,沒有離開家庭,兒孫很孝順。老太太一心念佛,萬緣放下了,真徹底放下,有一條放不下,她都不能往生。她走得那麼潇灑,走得那麼自在。怎麼知道她放下?她走的時候不告訴家人,她應該真放下了。如果告訴家人,家人一定說,怎麼你就要往生,再多住幾年!肯定要說這些話。那是什麼?那對她産生幹擾。不告訴你們,走了,讓你們收拾後事,這是真實智慧,對自對他都是真實利益,給周邊念佛人做好樣子。這小鎮裏頭,不信佛的全信佛了,不念佛的全念佛了,爲什麼?大家親眼看到這個樣子。老太太一生爲人善良,寬宏大量,歡喜布施。
我們這一生當中,親眼看見的、親耳所聞的,真實不虛,這樣的故事有十幾個人,我們還能不信嗎?四、五年前,深圳的黃忠昌,年輕的小夥子,叁十才出頭,聽我講經,聽到我講的念佛叁年就往生了。決定不是壽命到了,沒有這麼巧的事情,這些人裏頭有很多壽命還有,他不要了,提早往生。只要念到功夫成片,往生就自在了,想什麼時候走,佛就會來接引你。什麼叫功夫成片?心裏頭、口裏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,什麼都沒有了,全放下了,這叫功夫成片,這種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。一心不亂不容易做到,功夫成片都容易做到,只要你肯幹,沒有一個做不到的。
我在這個世間,有沒有留在這個世間的必要?實在講,最好是交給阿彌陀佛,決定不要自己打妄想。自己想弘法利生、多住幾年,這都是妄想。爲什麼?佛在大小乘經裏面都常說,「製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,我們今天沒有製心一處,還有很多雜念,還有很多妄想,這個不行。製心一處,這一處就是阿彌陀佛名號。果然真的製心一處,什麼雜念都沒有了,這就叫功夫成片,這個境界往生就自在,想去真能去得了。真想去,有壽命不要了,我做個好樣子給別人看就好,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,你就真能往生。
品位高下不在乎,別去想這些。蕅益大師講得非常好,有人問他老人家,你念佛到極樂世界,什麼樣的品位你就滿足了?他回答得很好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我就很滿足了。這說明什麼?說明心是定的,沒有求願,有求願,心不定。心真正定,品位自然高,用不著去打妄想,用不著去爭名奪利。這個爭奪,向上,往上爬這個念頭,在極樂世界要不得。這是什麼?競爭。極樂世界只有和諧,沒有競爭,那個世界是平等的世界,人與人之間,衆生與諸佛之間,無一不是互相尊重、互相敬愛、互相關懷、互相照顧、互相幫助,全是自動自發的,不是人家有要求幫忙你才幫忙,不是。在那個地方,人六種神通具足,這四十八願裏頭的,任何一個人起心動念都知道,他念頭才起,我們看需要幫助,自動就去了。在那個世界,我相信大家決定證得法界原本是一體。證得什麼?十方叁世佛,共同一法身。對這個事實真相肯定了,承認了,一絲毫不疑惑了,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,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,充遍法界,一切時一切處慈悲心像光一樣、像電一樣,無處不在,無時不在,在一切衆生身心之中,衆生不知道,衆生迷惑。
所以這些經教要不要多學?不需要。《四庫全書》是中國人的智慧,世世代代,需不需要學?不需要。只要見性,一見性全都明白了,無論哪一部書,都能背得滾瓜爛熟,都能講得圓圓滿滿。爲什麼?自性智慧變現出來的。你已經證得自性智慧,自性智慧成就的這些東西,你怎麼不會,哪有這個道理?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證明,他沒有看到的書、沒有讀過的書,你拿著去問他,你給他看,你念給他聽,他就給你講,能把那道理、理事講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你聽了開悟。更難得的,在中國惠能大師又給我們做了一個例子,做了個典範。惠能大師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也沒有聽什麼人講經說法,開悟之後,無論什麼經典,你念給他聽,他沒有不知道的。佛經之外,世間典籍你念給他聽,他也樣樣通達,都能講得圓圓滿滿,那是什麼?真實智慧。
這些人的例子給我們很大的啓示,告訴我們,智慧不是從經典上得來的。經典上得來叫知識,你只識它的表面,你不知道這個經典裏面的內涵,你見不到,智慧能見到。人只要智慧開了,一看就明了,而且義理是沒有邊、沒有底的,其大無外,其小無內,他沒有一樣不通。這是不思議的境界,不但凡夫不能理解,二十八層天的天人不能理解,再上去,聲聞緣覺、叁賢菩薩不能理解,這講別教。要別教初地以上、圓教初住以上他們才懂,那些人修定,開悟了,他們全懂。
所以佛不主張我們向外求,主張向內求,佛學稱爲內典、內學。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,性成無上道,反聞,不向外。觀音菩薩善用耳根,他不聽外面聲音,他聽裏面的。裏面是什麼?裏面是自性。自性裏頭有妙音,自性裏頭有妙色,沒見性的人見不到。明心見性,自性的德用,這個德能,或者我們今天講功能,起作用了。功能是什麼?見聞覺知。迷了自性,這個德能變質了,變成什麼?變成受想行識。你看原本是見聞覺知,這一變,變成受想行識,那就凡夫了,受想行識就是阿賴耶。轉阿賴耶爲大圓鏡智,這就成佛了,這個時候你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能。
所以我們在經上看到五濁惡世,實際上我有很深的感觸,釋迦牟尼佛這段經文,就是對我們現在人說的,讓我們讀了之後、聽了之後,深深感受到這世間太苦了!今天佛菩薩慈悲,把這麼好的方法提供給我們,我們只要依教奉行,這一生就能夠脫離六道輪回,不但脫離六道輪回,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二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