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叁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朋友,在甲說乙的壞話,在乙說甲的壞話,讓他們兩個人不和,讓他們兩個人鬥爭,他在當中取利。今天這樁事情,古時候也有用,沒有現在的普遍,現在挑唆兩個國家戰爭。如果真的戰爭被他挑撥發生了,造作這個口業的人他墮無間地獄,因爲戰爭死傷的人他都要負責任,很可怕!你真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你得的利益太小了,付出代價太重了,不值得。墮到無間地獄,哪一世你才能出得來?這麻煩太大了。所以這種事情是萬萬做不得的。我們把這些理事、因果都搞清楚、都搞明白了,我們對于佛那個感恩的心才會生起來,不是佛這樣說明,我們怎麼會知道?我們有意無意,在平常談話,這些毛病自自然然流出來,幹了自己還不曉得。最平常做的,我們遇到的,我聽說某人說你的壞話。你看,前面我聽說,讓這個人跟那個人心裏就産生對立,這何必!事實真相還沒搞清楚,就在造謠生事,就在撥弄是非,全錯了,多可怕。

  我們繼續看,這念老給我們提出來的,「經意隱誡十惡」,這裏頭確實有十惡的意思在裏頭,「故列舉其余叁惡。蓋于合中複有開也。兩舌,新譯離間語。《四分律》雲:彼此鬥亂,令他破也。」「天臺」,天臺就是智者大師說的,「遘扇彼此,乖和合也」。遘扇就是挑撥、煽動,往往是鬥爭裏頭所用采取的一種方式,讓彼此雙方産生懷疑,失去信心。乃至于挑撥一家人父子不和,兄弟不睦,讓這一家人家破人亡,這個罪是地獄罪。你得到多大利、多大的好處?乖是乖離、違背,違背和合,破壞和合。今天這些事情,在社會各個階層、各個行業裏頭都看到,常常看到、天天看到。社會上還有這種事情,這社會能安定嗎?這社會還有和平嗎?破壞社會安定、破壞社會和諧,這個罪多重!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

  我們明白了,理事、因果都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不但這些事我們不能做,念頭都不能生。今天這些事在社會上是普遍現象,我們知道這個動亂的根在哪裏、源頭在哪裏。我們萬緣放下,一心求生淨土,對于求生淨土這個信念堅固不拔。我要幫助這個世間人,我智慧不足、福報不足、德能不足,這叁樣東西都欠缺,智慧德相。縱然想幫助人,古人講的「心有余而力不足」,你做不到。那怎麼辦?不如趕緊到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,成就智慧德能相好,像阿彌陀佛一樣,我們才有能力幫助這些苦難衆生,再回來不遲。我們再回來的時候,這些衆生沒有出六道,甚至于他墮地獄去,還沒有出地獄,我們又來了。真正發慈悲心、憐憫心,還是可以救他,現在要救救不了。必須得清楚、得明了,真的放下萬緣,徹底放下。

  「又《大乘義章》雲:言乖彼此,謂之爲兩。兩朋之言依于舌,故曰兩舌。」這話意思是什麼?下面念老給我們講清楚了,這就是煽動、離間、搬弄是非。這兩舌的意思,用這八個字來解釋,大家都懂,煽動離間,搬弄是非。這個事情決定是惡、決定是罪孽,決定不能幹。小的罪,拔舌地獄;大的果報、嚴重的,無間地獄。人生在世,什麼事情都要能忍,不造這個罪業,造這個罪業,來世苦不堪言,死後肯定在地獄。

  「惡口者,新譯爲粗惡語」,就是說話很難聽,粗魯、不善,跟《還源觀》上所講的柔和質直恰恰是反面,菩薩對一切衆生確實是柔和。中國古人就要求,人與人之間言語要「怡吾色,柔吾聲」,這個裏面才真正看到修行忍辱波羅蜜。六度就是生活,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,都要把它用上。布施是什麼?是服務,我盡心盡力把我的工作做好,讓大家生活都感到快樂,布施是服務。持戒是守規矩,人與人的關系搞清楚,居領導地位的,要仁慈、愛護屬下,在下的聽從領導,要盡忠職守,這是生活。無論是上下,無論是同僚,地位平等的,或者對于下屬,時時刻刻要想著忍、要想著讓,決定不起摩擦、不生誤會,這個團體就好!

  佛要求團體,無論大小都要修六和敬,這是佛心目當中理想的僧團,就是團體生活。四個人以上在一起生活、共修,就稱爲僧團,但是一定要修六和敬,不修六和敬不叫僧團,修六和敬才是真正的僧團。我們今天學習,別人跟我和不和,不要去過問,要回過頭來問自己,我跟大家和不和、我對大家敬不敬?心裏頭真有誠敬,外面和睦自然就容易了。心裏面沒有誠敬,外面再聽信謠言,如果有人有心煽動間離、撥弄是非,他就成功了,你就上當了。在今天的社會,這個事情太普遍了,我們要如何應對?決定不聽謠言,決定不聽是非,他來給我講,我念我的阿彌陀佛,這就對了。對人、對事,心地清淨沒有染汙,心地平等沒有高下。我們要把《無量壽經》用在生活上,《無量壽經》裏頭最重要的一句話,就是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你能掌握住這句話,你就決定得生淨土。緊緊抓住這一句,其他萬緣放下。我在家庭、在團體,在這裏修福,不是造孽。在這裏修福,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,做爲我們往生的資糧,可以提升往生的品位,也是護持正法,弘法利生。所作所爲都是善事,都是幫助衆生覺悟、幫助衆生離苦,這是好事。決定不能做迷惑顛倒的事情、傷害和氣的事情,這種挑撥是非是傷害和氣,換句話就是破和合僧。

  言語柔和。粗惡語,《法界次第》裏頭所說的,「惡言加彼」,罵他、教訓他,「令他受惱」,他生煩惱,「名爲惡口」,不應該的。可是,你做領導,下屬要做錯事情,要不要呵斥他?要。要不要教訓他?要。這不是惡口,這是讓他警覺,讓他知道,他改過自新。這是慈悲、是愛心,不是恨他,是出之于愛護,讓你改過自新,讓你學好。所以,用心不一樣。如果是討厭他、恨他,來責備他、來罵他,這就是惡口。

  幫助他改過,過去私塾裏頭教學,老師對學生有體罰,最平常打手心,戒尺打手心。李老師教學的時候還是打人,他沒有戒尺,他有扇子。這就是扇,這個扇子打人,當然沒有戒尺那麼痛,但是也不舒服。老師打什麼?打記性。這個地方沒有記熟,挨打了,對這個地方就特別留意,打了你就記得了。可是老師因人施教,不一樣,有些人常常挨打、常常挨罵,什麼原因?我那時候初學,我沒看出來。老師說那個人真幹、真學,打都打不走。如果說重了,說幾句臉就紅了,老師以後對他就很客氣,再不說他,他有再大的過失,老師都不說。爲什麼?他不肯學,他愛面子,你要是罵他、打他,他記恨在心,那就變成冤仇,到後來搞成冤冤相報,就不好了。原來老師教二十幾個學生,他對每個學生都非常了解,這些學生是真幹、是假幹,真幹是幾分真幹,統統清楚,一點都不含糊。

  「又《大乘義章七》雲:言辭粗野,目之爲惡。惡從口生,故名惡口。」這個意思「是謂以惱他之心」,惱他、不喜歡他,「出粗惡之言,令人受惱」,叫他也生煩惱,這叫惡口。「妄言即妄語,新譯」,佛經裏頭,特別是古大德的注解,我們看到新譯,是玄奘大師以後翻譯的,就稱爲新譯,玄奘大師以前的翻譯的稱爲舊譯,區別在這個地方。妄言、妄語是舊譯,玄奘大師翻的「虛诳語」。這前面有解釋,虛是虛僞,诳是欺騙,虛僞、不真實、欺騙人的這些話,這叫妄語。「又如《梵網》雲」,這《梵網經》上,「不見言見,見言不見。如是違心不實之言,即妄語也」。總的來說,說話不誠實,與事實真相相違背,這就是經上所說的妄語。

  下面,「绮語者,新譯爲雜穢語」。雜是夾雜,穢是什麼?是染汙,是不清淨。「《俱舍論》雲:一切染心所發諸語,名雜穢語。」這個裏頭包括的範圍很廣,詩詞歌賦裏頭都有。聽起來好聽,裏面什麼意思?言情說愛,讓你生起貪瞋癡慢,貪瞋癡慢是染汙。這一類的言語叫绮語。它帶給你的結果是煩惱,我們今天講情緒,挑起你怨恨惱怒煩。表演得好的,很能感動人,能叫觀衆隨著你的音聲也起舞,這是個成功的表演者。這樣的人,我們細心去觀察,他結果怎麼樣?看那些著名的明星,大明星,好像好死的很少,橫死的很多,造業太重!他造什麼業?绮語,天天都在表演绮語。這就是電影、電視這些東西擾亂了社會,把人都教壞了,用什麼教壞的?绮語,花言巧語。裏面的內容與倫理道德完全相違背,把過去善良的社會風氣一掃而光。新的東西沒有建立,舊的不要了,新的沒有建立,人心沒有依靠,長時間這樣下去,社會亂了。社會怎麼亂?人心壞了,人心壞了是因,社會亂了是果。社會這一亂,人心更壞,人心更壞,社會更亂,這麻煩大了,感應得地球上災變異常。

  爲什麼會有這些現象?我們要細細想想。古聖先賢防範非常嚴格,這些倫理、道德、因果、聖哲教學都在防止。這個東西丟掉、破壞掉了,泛濫了,洪水泛濫,沒救了。所以,我們想世界恢複安定和平,還得把老東西找回來,它真有效。不能回歸祖宗的教誨,這個世界就是愈來愈壞、愈來愈嚴重,到最後真的會崩潰。現在是崩潰的邊緣,要救還來得及,再去拖延幾年,恐怕來不及了,想救也沒法子了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叁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