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門《高僧傳》、《居士傳》,還有很多名山山志裏頭記載的有,佛菩薩再來的。一般傳說,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,善導大師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,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再來的。布袋和尚自己宣布的,他告訴大家,他是彌勒菩薩再來,說完他就走了。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,他不是騙人的,他說完了他走了,你再也找不到他。所以中國寺院裏面,造彌勒菩薩的像統統造布袋和尚。如果我們看西藏造的彌勒菩薩像、南洋造的彌勒菩薩像、印度造的彌勒菩薩像,那個像跟觀音菩薩差不多,不是那樣的肥胖,不是的。中國彌勒菩薩象是布袋和尚像。布袋和尚出現在南宋,跟嶽飛同時代,宋高宗的時代,出現在浙江奉化。說了不走,不行。
《天臺山志》裏面有記載著,寒山、拾得、豐幹和尚,這叁個人是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、阿彌陀佛再來的,豐幹是阿彌陀佛。《山志》上有記載,他們身分一暴露就不見了。寒山、拾得,身分被人知道了,他們跑,跑到山上。後面人追到,看到這個山裂開了,他走進去,山又合起來,再就不見了,找不到了。這在中國曆史上有這個例子的,你說是什麼佛菩薩再來的,說了之後不走,你是冒充的,假的,你來騙人的。大妄語這個罪重,打著佛菩薩招牌欺騙善良衆生。
我們這裏有些資料,《佛學大辭典》裏頭有這麼一段話,「大妄語者,不得聖道,言我得聖道,或受天龍鬼神之供養等」。這也是大妄語。欺騙衆生,天神來供養我,龍王來供養我,鬼神來供養我。說這些幹什麼?都是騙人,都是希望得到大衆的恭敬供養,目的在此地。聖道,好像須陀洹、阿羅漢,我們沒有證得須陀洹,告訴別人我證得須陀洹了,這都是大妄語。我初學佛的時候,有個居士,也算是我們長輩,學佛學得很不錯,我出家了,他也很歡喜。有一天我到他家,他告訴我他證阿羅漢果。我知道他不是騙人,但是這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爲什麼?他自己以爲自己證得阿羅漢果,這在佛法裏叫增上慢。他沒有欺騙別人的意圖,自己誤會了。我給他解釋半天,他不能接受,最後我忽然想起來,我說阿羅漢六種神通都恢複了,你有沒有?這很明顯。須陀洹六種神通恢複兩種,須陀洹初果,有天眼通、天耳通。我問他,我們在房間裏面,坐在客廳,外面是馬路,它有圍牆。隔著兩道牆,外頭是圍牆,裏面是客廳,客廳有個牆,能不能看到馬路上的車跟人?他說沒有看到。我說,那你是凡夫,如果是阿羅漢,你一定能看到。遠方人講話的聲音你會聽得很清楚,有沒有這個能力?沒有。我說那你錯了,你誤會了,我知道你不是騙人,你是誤會。這樣他才接受。六種神通一個也沒有。這個方法測驗最好,我們自己到什麼境界自己要清楚。
佛教導我們的,凡夫實在跟佛沒有差別。《無量壽經》經題上講得好,佛的心清淨、平等、覺,這五個字是叁個階段。第一個階段,阿羅漢證得的,清淨心,見思煩惱放下了,心就恢複清淨。清淨心生智慧,不生煩惱,法喜充滿,智慧照見外面境界,不是用妄想。所以這是阿羅漢的境界。平等心現前是菩薩境界,提升了。清淨是沒有染汙,見思是染汙;平等是沒有分別,塵沙是分別;不起心、不動念是破無明,換句話講,無明就是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很微細,我們根本不知道。就是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,一彈指叁百二十兆個念頭,我們怎麼能知道?經文上講「叁十二億百千念」,百千是單位,十萬,叁十二億乘十萬,叁百二十兆,一彈指。我們一秒鍾能彈幾次?我相信有人能夠彈到五次,年輕人,體力很強的,連續彈,一秒鍾可以彈五次。如果彈五次,再乘五,一千六百兆,一秒鍾。一秒鍾裏頭一千六百兆個念頭生滅,你怎麼會知道?這叫起心動念。不起心、不動念,念頭不起來,念頭起滅的現象沒有了,這已經叫成佛了。禅宗裏面說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所以,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了。
成了佛,叁明六通全現前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入定,夜睹明星,大徹大悟,他成佛了。惠能大師在中國,禅宗的六祖,他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一堂經沒有聽過。雖然在黃梅住了八個月,黃梅有講堂,他沒有去聽過。他的工作是五祖分配他在碓房舂米、破柴,現在人講做義工,古人講做苦工,修福,老和尚分配他有用意,修福。禅堂一次沒去過。傳法的時候,老和尚把衣缽傳給他,爲什麼?有智慧。智慧從哪裏來?放下。怎麼知道放下了?看到他將神秀大師一首偈子改過來,那就放下了。神秀沒放下,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」,身心都沒放下,要「常常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」,凡夫境界。他把它改正,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,五祖衣缽就給他了。傳法要傳給真正放下、真正得道的人,這是真正得道,這是智慧,不是知識,知識做不到。神秀,知識;能大師,智慧,不一樣。
你看,他開悟之後,聽五祖給他講《金剛經》,當然不要用經本,他不認識字,不需要用經本,講大意給他聽。應該講到四分之一,講到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就開悟了。說出五句話,這五句話就是他明心見性的報告,現在學校裏博士論文。第一句話告訴我們,他說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。見性才知道,沒有想到自性本自清淨,本來就是清淨的,一點染汙都沒有。所以我們今天對于自性是迷失了,不是自性真沒有了,迷了。有,還在起作用,只是帶著迷惑。帶著迷惑變成什麼?就變成煩惱;煩惱去掉的時候,那就是智慧。在!只是扭曲了它,它不得正用,所以智慧變成煩惱。德能,德能變成造業,相好變成六道輪回,真起作用,沒丟掉。如果一覺悟,它就轉變成正位,煩惱變成智慧,業障變成德能,六道變成極樂世界,都在一念之間。佛講得好,一切法從心想生,一切法不離自性,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,這經上常講。心跟法是一不是二,衆生跟佛也是一不是二,端在覺悟,覺悟太重要了,別的不重要,覺悟重要。怎麼覺悟?「製心一處」就覺悟了。我們的心散亂的,妄念太多、雜念太多,所以是散亂的,讓我們的清淨心、平等心不起作用。這些理事都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回歸自性,惠能大師做到了。
第二句告訴我們,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滅」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整個宇宙一切萬法都是生滅相,今天被科學家發現了,就是彌勒菩薩說的話被科學家發現了。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全都是依據波動産生的,波動就是生滅現象。所以佛在《金剛經》上說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爲什麼?它沒有離開動。然後我們記住佛在經上說的話,「覺心不動」,你的心不動了,就大徹大悟,就覺了。迷的心在動,覺的心不動。于是我們就知道,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,無論用什麼方法,只要達到不動,讓心不動,就成佛了,哪個方法都能成就。我們用基督教的方法、用伊斯蘭教的方法,能不能成佛?能。一切法都是從心想生,一切法不離自性,所以一切法,任何一法,都能幫助我們回歸自性。所以,法法皆是佛法,大乘教裏頭常說,「圓人說法,無法不圓」。圓人講《新舊約》,《新舊約》就是《華嚴經》;圓人講《古蘭經》,《古蘭經》就是《法華經》,決定不二。所以,我們對于一切法門要平等恭敬,爲什麼?沒有一法離自性。性,自性,真佛,所以沒有一法不是佛法。明白人知道,覺悟的人知道,他沒有分別、他沒有執著,法法圓融,頭頭是道。宗教可以團結,宗教可以互相學習,決定沒有違背。互相學習好,真的東西全明白了,假的都放下,真得大自在。
這個後頭有句話說,「總說過人之法」。這個過人是超過一般人,說佛菩薩、說鬼神,都說超過,這就是大妄語。
下面「經律引證」,我們把這段文念一遍。「《大佛頂首楞嚴經.清淨明誨章》」,四種清淨明誨講得好,是《楞嚴經》上講的戒律。「阿難,如是世界,六道衆生,雖則身心,無殺盜淫,叁行已圓,若大妄語,即叁摩地,不得清淨」。如果還要大妄語,這個大妄語不是有意的,因爲他殺盜淫這個念頭斷掉了。沒有證得,自己以爲證得了,這個時候很容易犯這個過失。如果要沒有佛菩薩幫助他,他這一關很難通過,必須有人提醒。不提醒怎麼樣?他會産生這個錯誤的觀念,說他已經成佛了。即叁摩地,不得清淨,叁摩地是清淨心,有妄語,心不清淨。「成愛見魔」,情執沒斷幹淨,看到這種境界生歡喜心,「失如來種」。
「所謂未得謂得」,他沒有證得,以爲證得,他說他證得,「未證言證」,未得言得。「爲求世間尊勝第一」,好勝的心、好強的心沒斷。他會對人說「我今已得須陀洹果,斯陀含果,阿那含果,阿羅漢道,辟支佛乘,十地、地前,諸位菩薩。求彼禮拜,貪其供養,是一顛迦」,一顛迦就是一闡提,「消滅佛種,如人以刀斷多羅木,佛記是人,永殒善根,無複知見,沈叁苦海,不成叁昧」,這佛在經上說的。人的殺盜淫這個念頭淡了,非常淡薄,自己以爲是斷了,其實並沒有斷,這我們一般講是伏斷。你修行的功夫,或者念佛、或者持咒、或者持戒,這些功夫得力,把貪瞋癡慢伏住、壓住,石頭壓草,它不起作用。這在念佛境界裏面叫功夫成片,是這個境界。
但是功夫成片能往生,修其他的法門,到這個境界不能出六道,跟淨宗比那沒辦法比。功夫成片往生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,那也很了不起。凡聖同居土往生的,到極樂世界也作阿惟越致菩薩,這不可思議。我們了解這個道理、事實真相,淨宗太可貴了,不是這個法門我們不可能成就,證果確實不可能。證果,從初果到四果,到辟支佛,都是屬于事一心不亂;明心見性,屬于理一心不亂。所以一心不亂我們很不容易得到,但是功夫成片是決定可以得到的。李老師常常教導學生,教我們要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,也就是說,我們心上,裏頭的念頭,不管是善念、是惡念統統放下,把它清除掉,恢複我們的清淨心。清淨心裏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,這是什麼?這是功夫成片的方法,這方法好,這方法我們做得到。把自私自利放下、把名聞利養放下、把貪瞋癡慢放下、把殺盜淫妄放下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求生淨土,沒有一個不往生,往生到極樂世界,沒有一個不成佛。
我們生凡聖同居土,是不是成佛要很長的時間?不一定。在其他諸佛淨土裏頭,真的是要一個階級一個階級向上提升,真是這樣的,時間很長。極樂世界它可以跳班的,它不是呆板的。你生的時候到凡聖同居土,說不定沒有多久你就跳到實報莊嚴土。在那個地方天天聽佛講經說法,他有悟處,這悟處把自己就提升了。佛說法不中斷,我們聽法、學法、修法也不中斷。那個世界沒有操心的事情,爲什麼?不需要飲食,不必爲吃飯操心。那個世界人身體跟這個身體不一樣,這是肉身,這個身是阿賴耶的相分。到極樂世界,身體是自性的法性身,居住的世界是法性土,法性是永恒不變。實報土是法性身,同居土也是法性身,這不可思議。諸佛刹土裏頭,只有實報土是法性身,同居土跟方便土都是業報身。業報身全是阿賴耶的相分,起心動念是阿賴耶的見分,沒轉識成智,凡夫。但是到極樂世界去的時候就轉識成智了,這不可思議。什麼時候轉的?往生時候轉的。往生你是坐著蓮花去的,就在坐在蓮花當中轉變了,可能自己都不知道。蓮花是自己信願持名的力量,加上阿彌陀佛的願力,阿彌陀佛無量劫修持功德的成就,所以在蓮花裏頭自自然然就轉變了。這是十方世界所沒有的,我們對這樁事情要珍惜。所以決定不能有大妄語。
蕅益大師何等人,著作《彌陀經要解》九天的時間寫成的,它後頭有跋。印光大師對這個書的贊歎,說「即使諸佛再來,給《彌陀經》寫個注解,也不能超過其上」。那他什麼人再來的?他告訴我們,有人問他,你老人家往生,什麼樣的品位你就滿足了。他說,我只要下下品往生我就滿足了。這個我們要學習,把好高骛遠這個習氣斷掉,從根上把它斷掉,我們這一生肯定成就。只要到極樂世界,我就非常非常滿意,從來不要去想著什麼四土叁輩九品。我們只知道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,不可思議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五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