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六集

  淨土大經科注  (第四六六集)  2012/8/13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466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九百五十五頁末後第二行,從末後第二行第二句看起:

  「又謂己有道,若是未得聖道,言我得聖道,是爲破大妄語戒。所受罪報遠過于其他口業」,昨天我們學到這個地方。這一段意思很深、很廣,學佛的同學不能不知道。在我們補充教材裏頭,「大妄語」,這是從《佛學大辭典》節錄下來的,「大妄語者,不得聖道,言我得聖道,或受天龍鬼神之供養等,總說過人之法也」。這個過講超過一般人見聞覺知,超過一般人的常識。大妄語的目的何在?無非是希望別人對他恭敬、對他供養。實實在在說,用這種手段欺騙人,縱得到恭敬供養非常有限。自己造的這個業,將來果報太可怕了,這是我們不能不小心謹慎的,這種業決定不能造。

  下面「經律引證」。經,《大佛頂首楞嚴經

  清淨明誨章》,「清淨明誨」這一章裏面講殺盜淫妄,節錄當中妄語這一段。經上說,「阿難」,佛對阿難說就是對我們大家說,「如是世界」,就講我們現在這個世界,「六道衆生,雖則身心,無殺盜淫」。我們的身不造殺盜淫,我們的心沒有貪瞋癡,這叫「叁行已圓」。這個圓不是真的圓,爲什麼?如果是真的圓,決定沒有大妄語。還要用這些話去欺騙衆生,實在講他沒有圓,只可以說修行有一點點功夫,能夠把身心這個惡念、惡行控製一些。佛法裏面講伏斷,不是滅斷,不是真正斷了,只是控製住了。在這種狀況之下,很容易讓修行人産生誤會,以爲自己成就了,其實距離很遠。這些原因,總而言之一句話說,讀誦經典太少、聞法太少。他如果是長時間讀誦經典,長時間聽聞佛法,不會起這個念頭,他明了。因爲不聽經、不讀誦,所以沒有智慧;沒有智慧,天天增長的是愚癡,愚癡才會造這種業,大妄語的業。這種業有有意、無意,有意是騙人,無意是增上慢。就像此地經文所說的,我們繼續看下去。

  「若大妄語,即叁摩地,不得清淨」,叁摩地是修行的功夫,就是製心一處,也就是禅定。「成愛見魔,失如來種」,這心不清淨,阿賴耶識裏頭習氣,不善的習氣,就是殺盜淫妄、貪瞋癡慢的習氣,無始劫以來到今天,很深、很重,這就叫愛見魔,這不是如來種。「所謂未得謂得」,沒有得道以爲得道,他也告訴別人他得道了;「未證言證」,沒有證得他自己以爲證得。我在前面曾經跟諸位講過一個例子,也算是我的一個長輩,念佛人,我出家的時候去看他,他告訴我他證得阿羅漢果。說的語氣很嚴肅,不是開玩笑說的,自己以爲真的證得了。應該就是經上講的這個情形,他的身行無殺盜淫,貪瞋癡比較輕,自己以爲這叁種修行已經圓滿。所以這是誤會,只是念佛功夫稍稍得力,把貪瞋癡慢的念頭伏住,能夠把自己的行業,身口意叁業能控製住不造惡業,是這個境界,這個境界在念佛法門裏叫功夫成片。他是接近成片,他沒有真的成片,爲什麼?真的成片也不會有大妄語。

  所以經不能不聽!印光大師告訴我們,在《文鈔》裏頭老人常說,八萬四千法門,門門都要依靠經教。換句話說,經教是法門修學的理論、方法的基礎;沒有經教,這個法門怎麼修法,根據什麼修法你都沒有,那叫盲修瞎練。就是這個難信易行的念佛法門,也有五經一論。我們從這些地方才真正體會到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爲的是什麼,這就明白了。佛只是講經教學,沒有帶人修行過。講經教學是幫助人看破,修行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就是一個放下,那是你自己的事情。佛幫助人,幫助人看破,放下是你自己的事情,佛幫不上忙。放下見思煩惱你就成阿羅漢,放下塵沙煩惱你就成菩薩,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,大乘經上佛常說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看破之後怎麼個修行方法,自己清清楚楚、明明了了。修行這條路長,這條路有難、有易,無論是難是易,有許多境界會現前,你要用智慧去辨別,要用真誠的功德去突破,才能幫助你提升。妄語是障礙,不是提升,妄語是墮落,修行人怎麼肯幹這種事情!

  這底下說,這些妄語的人,「爲求世間尊勝第一」,換句話說,都是爲自己名聞利養,沒有真放下,好名、好利、好大喜功。他對人說,「我今已得須陀洹果」,這是初果,斯陀含是二果,阿那含是叁果,阿羅漢是四果,這是小乘道。再往上提升,「辟支佛乘」,還算是小乘,比小乘高。「十地地前」,這是大乘,地前是叁賢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這叫地前。十地,從初地到十地,大乘菩薩。沒證得,自己告訴別人證得,目的何在?「求彼禮拜,貪其供養」,目的在此地,希望別人對他恭敬禮拜,對他隆重的供養。這種人自古以來就有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就有。佛滅度之後這種情形常見,現在更多,說某人什麼佛再來的,什麼菩薩再來的,這是很大的忌諱,叫造謠生事。你不說,有別人造謠,造謠的目的在哪裏?他供養這個法師,說這個法師是佛再來、菩薩再來,讓別人對他也恭敬,對他也供養,他在當中取利。所以佛法衰了,怎麼衰的?這些人破壞佛法、消滅佛法,讓社會大衆對佛法産生懷疑,失去信心。

  必須要知道,世尊在經教裏教導我們,諸佛菩薩縱然示現在世間,決定不以神通做佛事。佛的神通、道力超過一切魔王外道,這些人用神通接引大衆,佛如果也用神通,那跟他們沒有兩樣,正法、邪法很難區別,所以佛不用這個方法。魔王外道所用的方法佛一概不用,佛用講經教學,講經教學這個東西魔王外道他做不到。所以佛住世,講經教學四十九年,沒有一天中斷,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。佛一生講經教學不中斷,我們後人做弟子的,我們讀誦、學習經教也不應該中斷,這就對了。

  佛一生不貪圖名利、不貪圖供養,也不貪圖別人恭敬。愈不貪圖,衆生對佛愈恭敬,真有德行。佛所需求的供養有限,飲食,每天出去托缽,一缽飯,衣服、臥具、湯藥,有病的時候醫藥接受,其他的一概不接受。釋迦牟尼佛在世,已經做最好的榜樣給我們看了。土地、房屋有沒有人供養?有,佛不要,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。我們在海外,有人送地、送房子,我們就在那裏幫助他建立淨宗學會、建立念佛堂,讓那個地區的同學有個地方去修行、去聽經,這樣好。選幾位年長的、有道心的來管理這個道場,這是好事情。不能據爲己有,據爲己有就大錯特錯!念念要住持正法,念念要幫助衆生,幫助衆生破迷開悟,果上的利益就得到了。佛教化衆生,終極的目標是幫助衆生離苦得樂。爲什麼有苦?迷了就有苦;怎樣得樂?覺悟就得樂。苦樂是果,迷悟是因,迷悟的因解決了,離苦得樂的果就得到。用什麼手段?用教學,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。

  今天世界亂了,整個世界衆生都苦,你去問問哪個不苦?富貴人有富貴人的苦處,貧賤有貧賤的苦處,大家都苦。爲什麼?我們把破迷開悟的教學丟掉了,這是真正把苦的因找到了。有沒有方法拯救這個世界?有。只要你真正明白迷悟是苦樂的根本原因,你承認這一點,然後你用教學的方法幫助人破迷開悟,自然就離苦得樂。這樁事情,現在連外國人慢慢都覺悟到了。在全世界中國人最聰明,中國人在幾千年前就走這條路,就向著這個目標。所以在曆史上,全世界跟中國不能比,中國有很長的時間長治久安,社會安定,人民幸福。靠什麼?儒釋道的教育。古代的帝王特別尊重,甚至于有些時段帝王采取的政策,用儒來做政治教育,用佛來對人民教育,用道來紀念祖先教育,他全用上了,用得真好,國家得以長治久安。這外國人很羨慕,現在他們也很聰明,慢慢覺悟到了。

  我們在國際上也不斷在宣傳,向大家解釋這個問題,這個問題現在大家迫切需要,都在找。我們在去年年初,不是今年,去年年初,得到唐太宗編的《群書治要》,我們無比的歡欣,對于中國文化拯救世界的信心生起來了。以前知道這個事情,從哪裏做起,想不出方法。《群書治要》一出現,我覺得這是祖宗的加持,叁寶的恩德,增長了我們的信心。我們是非常快速的把這部書翻印,流通到全世界,目的是什麼?這部書不會再喪失了,不可能再失傳了,我們世界上各地方都有存放,存放在大學圖書館、國家圖書館。現在,第二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問題、關鍵的問題,就是老師,要有一批老師講解《群書治要》,由這批老師來講解,全世界人民都來學習,我相信一年的時間天下就太平。

  我在今年,前一段時期參加泰國一個活動,多元文化的活動,最近參加馬來西亞,主要是跟老師見面。他們辦了一個大型佛七,叁時系念的法事,我不是爲這個去的,我沒有參加這個活動,我是特地邀請這些老師,馬來西亞有一千多個華校,華僑辦的小學,有六十一個中學,我是跟這些學校校長、老師們見面。幹什麼?鼓勵他們發心,用他們多余的時間,或者退休的老師、校長們,現在年歲還不大,才六十幾歲,認真的學一部經。他們教了一輩子書,有基礎,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,真正用叁年研究一部經。《群書治要》一共是撷取六十五種經論,有六十五個人,一個人一部經論,叁年之後就有一部活的《群書治要》。讓這些人在國家電視臺天天講學,我相信一年世界就和平,功德無量!我是去幹這個事情的,我勸導這些老師、這些校長。很難得,他們都能接受,都很歡喜,聽說我講這個方法。我說叁年,你們就是這部書傑出的教授,十年你們就變成這部書全世界漢學第一專家,這人生沒有白來,這就是聖人、賢人出現了,希望大家用十年時間學聖學賢、成聖成賢,我是教他們這個事情。

  馬來西亞成立一個漢學院,漢學院裏頭我們設研究員,這些人是漢學院的研究員;漢學院現在不招生,就是讓他們做研究工作。講經教學就在攝影棚,我們用衛星電視、用網際網路,面對全世界授課。將來他們是叁種語言,有中文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六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