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注 (第四六七集) 2012/8/13
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467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九百五十七頁第一行,科題「苦極悔遲」。這是說的妄語,妄語所造的罪業,墮落在無間地獄,這個時候後悔太遲了。請看經文:
【又其名籍。記在神明。殃咎牽引。無從舍離。但得前行。入于火镬。身心摧碎。神形苦極。當斯之時。悔複何及。】
我們看念老的注解。『又其名籍』者,「名者名字。籍謂記罪之簡牍,簡牍類似今之檔案」。『記在神明』,這個意思就是說「神明將惡人之罪行記入案冊也」,我們現在常講的資料、檔案。前面讀過,一切衆生出生在世間都有兩位神,一個叫同名,一個叫同生,這兩位叫俱生神。我們到這個世間來,投胎的時候就有他,到最後,在這個世間壽命終了,他就沒有了,他跟我們生死同時。這兩位神,一個是記善,一個是記惡,一個專門記好事,一個專門記壞事,把這些記載的事迹都報告給閻羅王。所以閻羅王裏面就根據這個報告做成了檔案,命終之後,閻羅王審判罪人,這就是證據。不是別人記的,別人記的也有,沒有他這個完整,沒有這個詳細,最完整、最詳細的,從起心動念都有記載。俱生神很多經上都有,《華嚴經》上也有,由此可知,這不是佛偶然說的,佛講一切大經,常常帶著都講到。由此可知,這個事情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人做惡事,不願意讓人知道,鬼神全知道;動的惡念,甚至于自己忘掉了,閻羅王那個地方檔案記載得清清楚楚。
我們如果冷靜觀察,在這個人世間雖然不長,短短幾十年當中,看透了、看穿了,怎麼回事情?因果報應,絲毫不爽。這一生一世所造的因,感得來世的果報,這一生的果報,上一世幹的,無論是受罪還是享福,在這一生當中不能不造業。不造業的是什麼人?佛菩薩再來的,他們不造業,所謂是再來人。不是佛菩薩再來的,哪有不造業的道理!我們真正感覺到這種事情可怕,今天我們遇到這個路,這就是一條正道。這是什麼道?了生死、脫輪回的大道,淨宗法門。真正聰明人,有大福德的人,下定決心,把這個世間一切舍得幹幹淨淨,一心一意去念這一句阿彌陀佛。
就像過去谛閑老和尚對鍋漏匠所說的,你一直念下去,將來決定有好處。鍋漏匠真聽話,他圓滿具足了六個字,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所以他叁年就成就了。這個人不認識字,沒有念過書,一生是苦不堪言。鍋漏匠這個行業,抗戰勝利以後就沒有了,我再也沒見過,抗戰期間當中我見過。戰前,那我很小,住在農村,一年會見過幾次。抗戰期間在農村裏面偶爾還看見,以後再沒有了。這個行業非常辛苦,跟乞丐差不多。人只有生活在這種苦難、艱難當中,才會覺悟,他覺悟什麼?覺悟人太苦了。現在有個機會讓你離苦得樂,他歡喜,他真幹,真幹就真有成就,給我們做出了好榜樣。所以這段經文是真實的,世間每個衆生的名字都有俱生神詳細記載,閻羅王那裏頭收藏這個檔案。
『殃咎牽引』,「殃」是災禍,叫災殃。《會疏》裏面說,「無能他人牽我者,唯縛自業,自入惡趣」。人在臨命終的時候,有人來牽引你嗎?沒有。有,無常大鬼,無常大鬼從哪裏來的?自己阿賴耶識裏頭變現出來。你行善,往生到天堂,臨終時候有天人來接引你。說真有天神、無常大鬼來接引你,講得通,真有其事;說阿賴耶識變現的,也講得通,爲什麼?一切法離不開阿賴耶。所有的身相,這個物質現象,是阿賴耶的相分,精神現象是阿賴耶的見分,離開阿賴耶無有一法可得,都講得通。由此可知,唯獨是縛自業,這個縛是捆綁,糾纏你,業力在糾纏你,業力在牽引你,業力變現無常大鬼。自入惡趣故,地獄自然現前。這個地獄,『火镬』,我們一般叫油鼎,下油鍋,火镬是下油鍋。
『身心摧碎』。「自入于獄火與镬湯」,這地獄。「摧碎,摧毀破碎。」「神形,精神與形體」,你感覺得有肉體在。在這個刑罰裏頭,人立刻就死了,死得很淒慘、很痛苦。不是一死就了了,地獄裏面的陰風一吹又活過來,活了再下油鼎,所謂是「一日一夜,萬死萬生」,這個罪就可怕了。受到什麼時候你這個罪業消了,這個地獄就不見了。所以地獄是業力變現的,你的業力有多大,你的業力時間多久,這不關別人的事。這些可怕的事情都是我們錯誤念頭造成的,永遠要記住佛經上一句話,佛說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不從別人心想,從自己心想,于別人沒有關系。
「《淨影疏》雲:惡業所牽」,慧遠法師這說得好,一個人死了之後墮地獄,多半都是無間地獄。無間地獄它沒有間隔,人一斷氣就到地獄去了,這個地獄境界就現前,他就墮進去,沒有中陰身。有中陰身是鬼道,墮地獄沒有中陰,惡業所牽。「鬼神攝錄」,鬼神在攝受你,他的手上有你的資料,造惡的這些資料。「將入惡道」,帶你到地獄,這個惡道是地獄。「受苦焦焚」,地獄是一片火海,只要是地獄,你所感受的全是火。瞋恚心所感的,人在一發脾氣,全身發熱。佛告訴我們,六道裏頭業因很複雜,但是第一個因素是什麼?佛告訴我們,餓鬼道是貪心,貪心墮餓鬼,瞋恚墮地獄,愚癡墮畜生,這是叁惡道的業因。人往往不是一個單純的業因,他許多業因糾纏在一起,貪瞋癡都糾纏在一起。現在我們知道,絕大多數都是無間地獄的業因,所造的。「故雲苦極」。『神形苦極』,神,我們講的是魂魄;形,他自己感覺得有身體。「當此之時後悔莫及」,這個時候後悔遲了。
這些年當中,古時候有個諺語說,怪事年年有,沒有今年多,現在這些奇怪事情愈來愈多,中國有,外國也有。附體這個事情外國有,我到日本見到,日本有,美國也有。這些墮到惡道的,他們不是鬼,都是地獄,還有能力來附體,都是過去在人道裏頭積的有善因。沒有善因,他這個機會都沒有。他附體來幹什麼?忏悔,來求救的。一般學佛的人,心地善良的人,他來求你幫助,求你超度他。我們不知道造作罪業可怕,他們知道。提到地獄,他心有余悸,你看他的表情、看他的言辭就能體會到,他苦不堪言。造作的時候沒有感觸,受報的時候可憐,「故雲悔複何及」,這個時候後悔來不及了。
佛門講修行,行就是行爲,行爲錯誤了,把它修正過來,叫修行。所以修行,今天加幾個字進去好,修正錯誤的行爲,這叫修行。念頭錯誤了,這是意業的行爲,要把它修正;言語,話說錯了,要把它修正過來,語業上的修行;做錯了事情,把這個修正過來,這是身業的修行。身語意叁業,叁業所做的過失都把它修正過來,這叫修行。修行方法多,所謂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,總的原則、總的綱領就教你放下。章嘉大師當年教我,從初發心到如來地,就是看破、放下,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,放下,不造業了。爲什麼要放下?自性、真心裏面一法都不立。惠能大師說得好,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,真心。
所有這些業障、罪業,全是阿賴耶的,十法界衆生沒有離開阿賴耶。但是四聖法界他覺悟了,雖用阿賴耶,他跟自性相應,所以四聖法界稱淨土。六道不行了,六道迷于阿賴耶,迷了,沒覺悟。第一個迷,迷的根就是自私自利,這是根本。根本什麼?有個我執,執著身是我,執著能夠思惟、想象的是我的心,執著自己有身心。身就有苦樂,心就有憂喜,苦樂憂喜是煩惱,不執著就沒有,執著就有。誰能夠不執著?阿羅漢能不執著。所以,你能不執著,你就成阿羅漢。《華嚴》是大乘,十信菩薩的第七信,第七信的菩薩見思煩惱斷了,在斷煩惱這個功夫上跟阿羅漢平等。但是,菩薩智慧比阿羅漢高,爲什麼?接觸大乘佛法,受大乘經教的薰習,所以智慧超過阿羅漢、辟支佛。放下一切分別,于一切法不再分別,這個人就是菩薩。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叫照見,像鏡子一樣照得幹幹淨淨的,不起心、不動念,他一塵不染,這是佛。
佛照見外面境界是什麼?五蘊皆空,這個看得清楚、看得透徹。照見的境界,像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「一切有爲法」,十法界,十法界全是有爲法,「如夢幻泡影」,相有性空,事有理無。所以,他雖然照見,他絕對沒有起心動念。法身菩薩都契入這個境界,就是阿惟越致菩薩,衆生有感,菩薩有應。菩薩來應的時候,應以什麼身得度,他能現什麼身,雖現身相,不著身相,雖有言說舉止,他不執著言說舉止。他的示現、他的說法、他的度生都是他受用,幫助別人的。自受用,自受用他等于零,今天科學講零極限。在大乘教裏面,他永遠住在般涅槃當中,也就是說,他從來沒有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。這是阿惟越致菩薩,這是自性圓滿的流露。
自性圓滿流露是佛對我們說的,他自己沒有起心動念,哪來的圓滿流露!所以連這個念頭都沒有。跟一切衆生感應道交是自然的。我們身體哪裏有痛癢,我們手一定去撫摸它,自然現象。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們是一體,跟佛是一體,跟菩薩是一體。我們現在是凡夫,出了狀況,他必須得照顧,道理在此地。所以終極的目標是回歸常寂光,回歸常寂光就是回歸到一體,常寂光是一體,一片光明,光明融入光明,痕迹都找不到。這是修證到極處,叫大圓滿。這一大段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我們再看後面這一段,第五段,「酒」。你看,五戒上講的,殺盜淫妄酒,最後給我們講這個問題。這裏分四段,第一段,「負恩違義」。
【其五者。世間人民。徙倚懈怠。不肯作善。治身修業。父母教誨。違戾反逆。譬如怨家。不如無子。負恩違義。無有報償。】
這第五種惡,「古有二說」,自古以來兩種講法。「一者如前,明飲酒惡,乃淨影、嘉祥諸師之說」。中國《無量壽經》注解只有這兩家,嘉祥跟淨影兩家。日本多了,日本有二、叁十種,中國只有兩個人有《無量壽經》的注解。他們兩個人都說,因爲經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七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