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七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 (第四六七集)  2012/8/13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467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九百五十七页第一行,科题「苦极悔迟」。这是说的妄语,妄语所造的罪业,堕落在无间地狱,这个时候后悔太迟了。请看经文:

  【又其名籍。记在神明。殃咎牵引。无从舍离。但得前行。入于火镬。身心摧碎。神形苦极。当斯之时。悔复何及。】

 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。『又其名籍』者,「名者名字。籍谓记罪之简牍,简牍类似今之档案」。『记在神明』,这个意思就是说「神明将恶人之罪行记入案册也」,我们现在常讲的资料、档案。前面读过,一切众生出生在世间都有两位神,一个叫同名,一个叫同生,这两位叫俱生神。我们到这个世间来,投胎的时候就有他,到最后,在这个世间寿命终了,他就没有了,他跟我们生死同时。这两位神,一个是记善,一个是记恶,一个专门记好事,一个专门记坏事,把这些记载的事迹都报告给阎罗王。所以阎罗王里面就根据这个报告做成了档案,命终之后,阎罗王审判罪人,这就是证据。不是别人记的,别人记的也有,没有他这个完整,没有这个详细,最完整、最详细的,从起心动念都有记载。俱生神很多经上都有,《华严经》上也有,由此可知,这不是佛偶然说的,佛讲一切大经,常常带着都讲到。由此可知,这个事情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人做恶事,不愿意让人知道,鬼神全知道;动的恶念,甚至于自己忘掉了,阎罗王那个地方档案记载得清清楚楚。

  我们如果冷静观察,在这个人世间虽然不长,短短几十年当中,看透了、看穿了,怎么回事情?因果报应,丝毫不爽。这一生一世所造的因,感得来世的果报,这一生的果报,上一世干的,无论是受罪还是享福,在这一生当中不能不造业。不造业的是什么人?佛菩萨再来的,他们不造业,所谓是再来人。不是佛菩萨再来的,哪有不造业的道理!我们真正感觉到这种事情可怕,今天我们遇到这个路,这就是一条正道。这是什么道?了生死、脱轮回的大道,净宗法门。真正聪明人,有大福德的人,下定决心,把这个世间一切舍得干干净净,一心一意去念这一句阿弥陀佛。

  就像过去谛闲老和尚对锅漏匠所说的,你一直念下去,将来决定有好处。锅漏匠真听话,他圆满具足了六个字,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所以他三年就成就了。这个人不认识字,没有念过书,一生是苦不堪言。锅漏匠这个行业,抗战胜利以后就没有了,我再也没见过,抗战期间当中我见过。战前,那我很小,住在农村,一年会见过几次。抗战期间在农村里面偶尔还看见,以后再没有了。这个行业非常辛苦,跟乞丐差不多。人只有生活在这种苦难、艰难当中,才会觉悟,他觉悟什么?觉悟人太苦了。现在有个机会让你离苦得乐,他欢喜,他真干,真干就真有成就,给我们做出了好榜样。所以这段经文是真实的,世间每个众生的名字都有俱生神详细记载,阎罗王那里头收藏这个档案。

  『殃咎牵引』,「殃」是灾祸,叫灾殃。《会疏》里面说,「无能他人牵我者,唯缚自业,自入恶趣」。人在临命终的时候,有人来牵引你吗?没有。有,无常大鬼,无常大鬼从哪里来的?自己阿赖耶识里头变现出来。你行善,往生到天堂,临终时候有天人来接引你。说真有天神、无常大鬼来接引你,讲得通,真有其事;说阿赖耶识变现的,也讲得通,为什么?一切法离不开阿赖耶。所有的身相,这个物质现象,是阿赖耶的相分,精神现象是阿赖耶的见分,离开阿赖耶无有一法可得,都讲得通。由此可知,唯独是缚自业,这个缚是捆绑,纠缠你,业力在纠缠你,业力在牵引你,业力变现无常大鬼。自入恶趣故,地狱自然现前。这个地狱,『火镬』,我们一般叫油鼎,下油锅,火镬是下油锅。

  『身心摧碎』。「自入于狱火与镬汤」,这地狱。「摧碎,摧毁破碎。」「神形,精神与形体」,你感觉得有肉体在。在这个刑罚里头,人立刻就死了,死得很凄惨、很痛苦。不是一死就了了,地狱里面的阴风一吹又活过来,活了再下油鼎,所谓是「一日一夜,万死万生」,这个罪就可怕了。受到什么时候你这个罪业消了,这个地狱就不见了。所以地狱是业力变现的,你的业力有多大,你的业力时间多久,这不关别人的事。这些可怕的事情都是我们错误念头造成的,永远要记住佛经上一句话,佛说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不从别人心想,从自己心想,于别人没有关系。

  「《净影疏》云:恶业所牵」,慧远法师这说得好,一个人死了之后堕地狱,多半都是无间地狱。无间地狱它没有间隔,人一断气就到地狱去了,这个地狱境界就现前,他就堕进去,没有中阴身。有中阴身是鬼道,堕地狱没有中阴,恶业所牵。「鬼神摄录」,鬼神在摄受你,他的手上有你的资料,造恶的这些资料。「将入恶道」,带你到地狱,这个恶道是地狱。「受苦焦焚」,地狱是一片火海,只要是地狱,你所感受的全是火。瞋恚心所感的,人在一发脾气,全身发热。佛告诉我们,六道里头业因很复杂,但是第一个因素是什么?佛告诉我们,饿鬼道是贪心,贪心堕饿鬼,瞋恚堕地狱,愚痴堕畜生,这是三恶道的业因。人往往不是一个单纯的业因,他许多业因纠缠在一起,贪瞋痴都纠缠在一起。现在我们知道,绝大多数都是无间地狱的业因,所造的。「故云苦极」。『神形苦极』,神,我们讲的是魂魄;形,他自己感觉得有身体。「当此之时后悔莫及」,这个时候后悔迟了。

  这些年当中,古时候有个谚语说,怪事年年有,没有今年多,现在这些奇怪事情愈来愈多,中国有,外国也有。附体这个事情外国有,我到日本见到,日本有,美国也有。这些堕到恶道的,他们不是鬼,都是地狱,还有能力来附体,都是过去在人道里头积的有善因。没有善因,他这个机会都没有。他附体来干什么?忏悔,来求救的。一般学佛的人,心地善良的人,他来求你帮助,求你超度他。我们不知道造作罪业可怕,他们知道。提到地狱,他心有余悸,你看他的表情、看他的言辞就能体会到,他苦不堪言。造作的时候没有感触,受报的时候可怜,「故云悔复何及」,这个时候后悔来不及了。

  佛门讲修行,行就是行为,行为错误了,把它修正过来,叫修行。所以修行,今天加几个字进去好,修正错误的行为,这叫修行。念头错误了,这是意业的行为,要把它修正;言语,话说错了,要把它修正过来,语业上的修行;做错了事情,把这个修正过来,这是身业的修行。身语意三业,三业所做的过失都把它修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修行方法多,所谓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总的原则、总的纲领就教你放下。章嘉大师当年教我,从初发心到如来地,就是看破、放下,看破是了解事实真相,放下,不造业了。为什么要放下?自性、真心里面一法都不立。惠能大师说得好,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,真心。

  所有这些业障、罪业,全是阿赖耶的,十法界众生没有离开阿赖耶。但是四圣法界他觉悟了,虽用阿赖耶,他跟自性相应,所以四圣法界称净土。六道不行了,六道迷于阿赖耶,迷了,没觉悟。第一个迷,迷的根就是自私自利,这是根本。根本什么?有个我执,执著身是我,执著能够思惟、想象的是我的心,执著自己有身心。身就有苦乐,心就有忧喜,苦乐忧喜是烦恼,不执著就没有,执著就有。谁能够不执著?阿罗汉能不执著。所以,你能不执著,你就成阿罗汉。《华严》是大乘,十信菩萨的第七信,第七信的菩萨见思烦恼断了,在断烦恼这个功夫上跟阿罗汉平等。但是,菩萨智慧比阿罗汉高,为什么?接触大乘佛法,受大乘经教的薰习,所以智慧超过阿罗汉、辟支佛。放下一切分别,于一切法不再分别,这个人就是菩萨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叫照见,像镜子一样照得干干净净的,不起心、不动念,他一尘不染,这是佛。

  佛照见外面境界是什么?五蕴皆空,这个看得清楚、看得透彻。照见的境界,像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」,十法界,十法界全是有为法,「如梦幻泡影」,相有性空,事有理无。所以,他虽然照见,他绝对没有起心动念。法身菩萨都契入这个境界,就是阿惟越致菩萨,众生有感,菩萨有应。菩萨来应的时候,应以什么身得度,他能现什么身,虽现身相,不着身相,虽有言说举止,他不执著言说举止。他的示现、他的说法、他的度生都是他受用,帮助别人的。自受用,自受用他等于零,今天科学讲零极限。在大乘教里面,他永远住在般涅槃当中,也就是说,他从来没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著。这是阿惟越致菩萨,这是自性圆满的流露。

  自性圆满流露是佛对我们说的,他自己没有起心动念,哪来的圆满流露!所以连这个念头都没有。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是自然的。我们身体哪里有痛痒,我们手一定去抚摸它,自然现象。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们是一体,跟佛是一体,跟菩萨是一体。我们现在是凡夫,出了状况,他必须得照顾,道理在此地。所以终极的目标是回归常寂光,回归常寂光就是回归到一体,常寂光是一体,一片光明,光明融入光明,痕迹都找不到。这是修证到极处,叫大圆满。这一大段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
  我们再看后面这一段,第五段,「酒」。你看,五戒上讲的,杀盗淫妄酒,最后给我们讲这个问题。这里分四段,第一段,「负恩违义」。

  【其五者。世间人民。徙倚懈怠。不肯作善。治身修业。父母教诲。违戾反逆。譬如怨家。不如无子。负恩违义。无有报偿。】

  这第五种恶,「古有二说」,自古以来两种讲法。「一者如前,明饮酒恶,乃净影、嘉祥诸师之说」。中国《无量寿经》注解只有这两家,嘉祥跟净影两家。日本多了,日本有二、三十种,中国只有两个人有《无量寿经》的注解。他们两个人都说,因为经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七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