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帷幕,幕拉起來,那邊是奏樂,唱歌、奏樂,他在這邊一面是吃飯,一面是帶賓客欣賞歌舞。這是古代富貴人家常有的事情。現代這是電視取而代之了。古時候吃飯有音樂伴奏的,現在普通人家也做得到。這是解釋徙倚懈怠,表心中猶豫,放逸懶惰,唯圖苟安自私,不能修身行善,這個在現在社會上非常普遍。
所以底下說,『不肯作善、治身修業』。這個作善,今天所謂的公益慈善事業,雖然有大財富,不肯拿出來。「治身修業」,這個業是指正業。「表惡人不肯自修其身,不務正業」,這是真的,他的事業都是自私自利。現在這種觀念變成世人一般的所謂時尚,這就麻煩了。古人最自私,沒錯,但是生意上還是貨真價實。現在的商場出現了僞造、僞劣品,這個可怕。這是什麼?這個行爲是謀財害命。欺騙你,東西賣給你,不是真的,讓你吃了會生病,吃了會要命的,這還得了嗎?現在醫藥假的多,生病不敢吃藥,不吃藥還能活下去,吃了藥可能命就沒有了。再有飲食,飲食裏頭很多摻雜化學品,對人健康都有問題。
這種現象在古時候是決定沒有的,我們可以說叁十年前社會上還沒有這個現象,這是最近的。叁十年前,你到攤販裏面吃東西很放心。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,叁十五年前,一九七七年,無論哪個攤販去吃東西,放心,沒有說提心吊膽的。現在不敢,現在連五星級的酒店都不敢,恐怕它還有假東西。從前旅行,在飛機上,我們也是習慣自己帶便當,那是什麼?喜歡吃的東西。飛機上的東西也沒有問題,從來不擔心。現在坐飛機擔心了,飛機上茶我不敢喝,茶有農藥、有化肥,在飛機上只喝它的開水。它的飯菜我不吃,我們還是自己帶一點路上吃。這世界成什麼世界?爲非作歹的人多,沒人管。人活在這個世間很辛苦,佛在這個經上說的,這世間人「飲苦食毒」,六十年前我們讀這個經,那個時候想釋迦牟尼佛說的話太重了,怎麼能這樣說法?飲苦食毒。現在這個社會,看到這個經文,釋迦牟尼佛叁千年前就曉得今天社會狀況。現在人就開始飲苦食毒,往後怎麼辦?所以人不務正業,麻煩大了,這個罪過重。
「其人對父母之教誨,則違戾反逆」,「違」是違背,「戾」是狠暴。下面給我們解釋,「違戾具狠毒背叛之義,反逆者忤逆不孝」。現在兒女殺父母的已經不是新聞,兄弟互相殘殺,朋友互相殘殺,殺父母、殺老師時有所聞。這世界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?「父母有子猶如冤家,故雲不如無子」,這兒子不孝。「如是惡子,辜負慈恩,故雲負恩。違背禮義,故雲違義」。實在說,現在人不懂得什麼叫恩,不懂得什麼叫孝,沒有人教他。學校教育,不教恩、不教義、不教孝,不要了,學校所學的都是科學技術、創造發明,都搞這些,把怎麼樣做人這樁事情沒有人過問了。所以現在年輕人會做事,不會做人。這些會做事,企業老板不敢用,每年學校培養人才不少,碩士、博士,企業老板找不到人才。
「無有報償,表對于父母之恩德,全無報答」。在外國,我在美國住了不少年,美國的年輕人滿十六歲離開家庭了,家裏面父母不再過問,他成人了,可以自立了。有些離開家庭,跟父母一生都沒有往來。有些,父母生日、過年寄一張卡片,父母就非常安慰,小孩還沒有把我忘記。所以,外國到年老真是可憐,我們中國人講舉目無親,一點都不假。所以老人,我們在美國是美國最富強的時候,人年老了,退休了,國家有養老金,按月寄給你,物質生活沒有問題,精神生活完全沒有。在養老院就孤家寡人,每天坐在椅子上曬太陽,沒有人講話。他們住老人院的,同住在一個老人院,也都不說話的,你說他心裏頭多郁悶。我們中國人所謂的坐吃等死,老人院裏一個星期總有一、二個過世的,看到一個一個擡走了,他在那裏等著,哪一天輪到自己。你看多可憐!
我們看到這種情形,想到中國過去的大家庭,過去大家庭好,養老、育幼是家庭的責任。所謂落葉歸根,年歲大了,退休了,歸根是回老家養老,享受天倫之樂。從前大家庭,不分家的,家有養老的義務。你自己在外面工作,賺的錢,除了自己生活之外,全寄到家裏去。自己有困難,家是你唯一最可靠的支持者,它一定照顧你。一個人一生是以家爲中心,榮宗耀祖,光大門楣,是家庭每個人都要盡到的責任。所以育幼、教學是家庭管的事情,不是父母,家有家學,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,養老。大家庭雖然沒有個人自由,因爲每個人都要守規矩,不守規矩,家就亂了,它是團體,它不是個人生活的,它是社會行爲。所以,能治家就能治國,國是家的擴大。受拘束雖然多一點,但是老年快樂,真快樂,兒孫繞膝。一般家庭的活動中心就是祠堂,祠堂平時沒事沒用處,只有春秋兩次祭祀,祭祀也不過用叁天,平常就是老人的活動中心,養老的地方,小孩的活動中心,私塾學校就安立在祠堂。小朋友下課跟老人玩在一起,都是一家人,長幼和合在一起,那種親情、親愛都能顯示得出來,這是今天社會想象不到。
深圳有七個家庭到我這裏來過,這七個家庭都向往過去的大家庭。他們沒有血緣關系,但是很想這七個家庭組成一個家庭,組成一個大家庭,把過去大家庭的道風,家道、家規、家學、家業、家風樹立起來。這是個好事情,就像表演一樣,做給社會大家看看,大家庭好不好,讓大家細心再好好評估一下。我相信這個大家庭要建立,參觀的人很多,希望到這個家庭來過幾天,跟你家庭生活的人一定很多。這是好事,這是中國傳統文化,非常難得。這樣一個家庭,我問他,現在有多少人?五、六十個人。他們還希望能再有幾個人家參加,因爲現在七家,他們希望到十家,人數大概一百人左右。自己辦私塾,也建立一個小祠堂,祠堂雖然小,裏面供萬姓先祖牌位,每個家族祖宗都有牌位供在裏面。這樁事情值得去做,讓現在人回味中國古代的家庭,典籍裏頭所說的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現在讀這個齊家,沒有人有概念,不知道什麼叫齊家,因爲家沒有了。五倫的關系沒有了,五常的德行沒有了,連四維、八德全沒有了,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存亡最重要的關頭。我們這一代不覺悟,教給下一代那就有困難;下一代做不到,我們的傳統就斷絕了。所以,這一代的是關鍵的時代,不能不認真努力。今天一定要做出榜樣,學說沒有用處,要真正做出來才起作用。
宗教教學亦複如是,上次訪問泰國,我的目的是向泰皇建議,在泰國建一個佛教聖城,劃一個特別地區,把佛教在這個地方做出來。真正落實大小乘兼有的四個科目,五戒、十善、六和、六度,這個小城裏頭每個人都做到,這就是佛教聖城。這裏面天天講經、天天教學,人人都能夠堅持五戒、十善、六和敬、六波羅蜜。對全世界開放,讓大家來看看什麼是佛教,到這裏來你看到了。中國傳統文化的聖城,實際上也是四個科目,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也就這四科。把這個做到,這中國傳統文化城,你就看到了。做出來給你看,你要看到好,你就學習,確實可以幫助這個社會化解所有一切的病痛,回歸到安穩和諧。中國曆史上的盛世,可以在今天重現,全在教育。
中國傳統東西典籍存在,沒有失掉,佛法的經典也存在,也沒有失掉,沒人學。首先找一批人,不用多,一、二百人就夠了,真正發心學習,要真正去落實。自己沒做到不能教別人,人家不相信。五戒做到了,十善落實了,六和實現了,六和敬,最重要的不是叫別人跟我和,不是這個,我要跟別人和。求別人對我和難,求我跟別人和。能有一百個自動自發與大家和睦相處,就能感化這個地區,就能感化很多人。我們過去在湯池做過實驗,做成功了。現在我們想在馬六甲做實驗,在馬來西亞,在那邊建一個漢學院,希望漢學院的老師能做到。以這個爲中心,慢慢向外擴大,首先,我們四面的鄰居先影響他,再慢慢的擴大到一個城市。
我們在圖文巴十年,做了一樁事情,平等對待、和睦相處。這個小城裏頭十萬人,居民十萬人,有八十多個族群,有一百多種語言,真的是多元文化,能夠生活在這個地方,都像兄弟姊妹一樣相親相愛,互相尊重、互相關懷、互助合作。現在這個小城,裏面十多個宗教的領導人,大家團結一致,想把這個小城做成世界上第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,好!我要求這些道友們,不同的宗教裏的朋友們,我給他的時間是一年,明年,你們真正落實了,我們宗教團結了。宗教互相學習,學習我自己的經典,我也要學習別的宗教經典,這樣宗教才真正團結。爲什麼?有經典做根據,宗教與宗教之間的沖突不會再發生。尊重宗教信仰自由,絕不拉信徒。宗教最害怕的是拉信徒,我們在那裏十年,沒有拉任何信徒,尊重他所信的宗教,所以他跟我相處很放心。
我要求大家的方法,就是宗教要回歸到教育,經典一定要詳細講解,每一個宗教道場都講經,好!那些祈禱儀式是附帶的,那不是主要的,主要的是教學。祈禱儀式是我們的聯歡晚會,慶典,宗教裏頭的慶典,我們大家都去參加,挺熱鬧的。我還記得二000年的聖誕夜,那一次我在新加坡,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堂,晚上做彌撒。我們出家人穿袍搭衣,五十多個出家人參加教堂,他們從來沒有過,歡喜!宗教真的可以團結,真的可以做到平等對待、和睦相處,可以帶動社會的安定和平,可以化解很多沖突。
我們再看下面一段經文,「情義俱無」。這題目看起來都很可怕,人活在世間,情義沒有了,這跟禽獸距離就不遠了。請看經文:
【放恣。遊散。耽酒。嗜美。魯扈。抵突。不識人情。無義無禮。不可谏曉。六親眷屬。資用有無。不能憂念。不惟父母之恩。不存師友之義。】
這一段經文不就是現前社會的寫實嗎?中國人自古以來是倫常大道,最重視人跟人的關系,祖宗世世代代教人,所謂沒有倫外之人,這個倫就是五倫。五倫是說關系,關系的核心是父子,就是父母跟兒女,父子有親,這親就是親愛。父母對兒女的親愛在什麼時候看見?最明顯的,叁個月到四個月。嬰兒在叁、四個月的時候,你去看,父母對他的愛,他對父母的愛,他雖然不會說話,你看他的眼神、看他的動作,他對父母的愛,那是什麼?天性,沒人教,自然的。讓我們細心去觀察,看到了。千萬年前的老祖宗就看出來了,看出來怎麼想法?如何把這種親愛永遠保持,一生不會改變,老祖宗有這麼一個願望。用什麼方法?用教學。教學是個手段,教學的目的是把這種天性永恒保持。第二個目的,把這種親愛擴大,讓他能愛自己的親族,他的兄弟姊妹,他的祖父母、曾祖父母、高祖父母,他的伯伯、叔叔,愛他這一族,中國從前教育目的在此地。然後擴大,愛鄰居、愛鄉裏、愛社會、愛國家,最後,凡是人,皆須愛。
中國的教育是愛的教育,它的目的不是升官發財,是教你做一個道道地地的好人,好人之好人就是聖人。讀書志在聖賢,不在功名利祿,學佛志在成佛、成菩薩,于名聞利養不相幹,目標要正確,道路要平直。這是中國先人、古聖先賢千萬年來的教育,只要遵守,這個國家永遠存在、永遠興旺;如果悖離,怕的會滅亡。人要到把倫常放棄了,父不父、子不子、君不君、臣不臣,這社會就亂了。道德沒有了,不仁、不義、無禮、無智、無信,信用都不講,這就是今天的社會,沒有人不擔心,沒有人不挂念。
如何能將這個社會再幫助它回頭,恢複安定和諧?英國人說的,中國人說不出來,忘掉了,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,「解決二十一世紀的世界社會問題,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」,這英國人講的。他講的這個話我看到了,我從書本上看到,完全肯定,他說得一點都不錯。孔孟學說是什麼?「孔曰成仁,孟曰取義」,《論語》上說「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」。我們從這裏總結出孔孟四個字,仁、義、忠、恕,這四個字能救社會、能救國家、能救全世界。仁者愛人,這第一個先決條件,人要懂得自愛,然後懂得愛人。義是講理,理就是合情、合法、合理。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與人情相應,與國法相應,不能違背人情、國法,情理法面面顧到,這生活裏頭有情趣。這個落實在教育,只要把教育辦好,這個問題就能解決。現在我們發現唐太宗的《群書治要》,這是中國學術的精華,就如唐太宗所說的,這本書能救全世界。我們全心全力來推動,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夠學習。現在大家都講找不到方法,這方法出來了,湯恩比博士介紹的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七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