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天衰老。變易要是給你講得詳細,刹那變易,前一秒鍾跟後頭這一秒鍾,這個我是兩個我,不是一個我。爲什麼?前一秒鍾比較年輕,後一秒鍾老了,不是一個,是相似,不是完全相同。所以我們的命叫相似相續。如果是相續,那應該是相同的,沒有變化。那沒有變化,就是年年十八,那沒有變化。慢慢衰老,可見得衰老不是一年比一年老,一天比一天老,一秒比一秒老,要懂得這個道理。
菩薩比我們更厲害,菩薩知道一秒鍾有一千六百兆的念頭,念念不相同,念念不一樣,一個念頭比一個念頭老化,菩薩知道。這個現象怎麼生的?都是從迷失自性而生的。覺悟了,覺悟了就是它停止了,這個生滅的現象、波動現象停止了。我們學習的時候常說不起心、不動念,不起心、不動念,這個問題解決了。起心動念就是生滅相,就是相似相續相。人的一生是這個現象,六道輪回是這個現象。麻煩在哪裏?這個念念相續它不會斷,前念滅了後念又生,這在五蘊裏叫行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行就是念頭不斷。用什麼方法把它斷掉?用禅定。有定功的人把它定住,所謂定住,就是前念不生,後念不滅,把它定在這個地方,用禅定的功夫。定久了,智慧開了,朗然大悟,對于一切法的真相就通達明了,叫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這叫脫,所以自在叫脫。
「謂佛永離一切業累之縛」,把無量劫來、生生世世所造的業習統統斷掉了,這得大自在。能斷得了嗎?能。爲什麼?這些業習它都沒有現象,完全是你心裏的念頭。你心裏常常想,它就在;你不想它,它就沒有了。一切法從心想生,佛這句話說得好,你想它,它就有,不想它就沒有。有是假的,沒有是真的。你不想它,是真心;你想它,雖然現相,相不是真相,不是真的,是假的,幻相。你了解事實真相,就不被欺騙了。被它欺騙的是什麼?想占有它,這是被欺騙了,想控製它、想支配它,這都是錯誤觀念。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現身說法,普度衆生,跟一切衆生和光同塵。不一樣的地方是什麼?他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他念念都清楚、都不迷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他高明到極處,爲凡夫示現念念求生淨土,把業障深重衆生統統帶走了,這個法子妙絕了,叫得大自在,具足常樂我淨,這叫解脫德。
我們繼續看經文,這些統統是講圓證叁德,圓證叁德就是究竟果位,所以叫至果也,究竟果位。究竟果位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妙覺如來。「就淨宗而言,即究竟寂光也。如是之善,稱爲大善」,真正是大善,沒有比這個更大的。回歸常寂光就是證得究竟果位,常寂光,身體、意念跟虛空法界融成一體。所以諸佛菩薩的概念,他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就是我,跟我是一體,決定沒有分別你我他,它是一體。從一體裏面生出大慈悲心,這個大慈悲心就是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父子有親,那一種真誠的親愛。這個親愛心生出來了,對萬事萬物、對虛空法界、對一粒微塵,真誠的愛心,這個人叫成佛了。愛心是好的,迷了,它就變質了。迷了之後,變成自私自利。因爲自私自利,産生錯誤觀念,念念總希望損人利己,只知道自利,不怕傷害別人,這就做錯了。這個錯誤感來的果報就是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看到你所犯的輕重不同,果報有差別。所以就淨宗而言,這是常寂光,叁德是常寂光,這是大善。
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,「本品廣明善惡果報」。《觀經》中講的,「叁福中深信因果,亦正以此爲勸也」,這一句完全肯定了學佛是求慧、求福。福慧兩者,先求福,後求慧,沒有福,哪來的慧?中國古諺語有所謂「福至心靈」,這個人福報現前,聰明了,不糊塗了,福報現前了。所以不能不重視修福。福從哪裏修?孝親尊師,福的根。世出世間福報的根在孝親尊師。現在沒有了,沒有人教了,變成全世界人都沒有福報,都沒有智慧,所以才有動亂,才有災難。古聖先王稱聖、稱明,明君、聖帝,他明在哪裏?聖在哪裏?他知道福慧,他教化人民修福、修慧,這個人就是聖君、就是明王,這是好皇帝。不知道教人孝親、不知道教人尊師,這個問題嚴重了。這個到最後的結果,不但國家被消滅了,這種族都滅掉了,叫亡國滅種,這多可怕。
我們這一生可以說是最幸運,最有福慧。這個福慧與世間的富貴沒有關系,這是大福、大善,我們遇到佛法,我們遇到經典。我們在經典上花了很多的時間,用了很多的功夫,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真相信了,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、有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的法身遍虛空法界,阿彌陀佛的報身在西方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的應化身無處不在,有緣就現身。我們盡有生之年,一心一意修淨土,我們這一生只有一個目標,一個方向,西方極樂世界,一個目標,親近阿彌陀佛。輪回,十法界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不想再搞了,到此爲止,不再搞這個。萬緣放下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,沒有一個不往生的。所以《觀經》最後第叁福,第叁是大乘。大乘裏頭第一句,發菩提心。第二句,深信因果。這個因果是什麼?不是普通因果,專講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,不講別的。信願持名是因,往生淨土是果,對這個深信不疑。這樣的人就是大乘教上常說的根熟衆生,這個人根熟了。根熟,這一生當中決定成佛,沒有不成佛的道理。
「世人愚癡不重因果」,這講世間人,真的,現在世間人不重視因果。「或更狂妄,撥無因果」,這是更過分了,他不重視因果,他還不相信。不但不相信,他說根本沒有因果,因果是宗教騙人的,不要因果。「故諸經中,反覆教誨也」,正因爲這個原因,佛在經上常常提醒,希望把人喚醒。喚醒一個人,一個人得度,宗教說,得救了;喚醒兩個人,兩個人得救了。不信的人讓他常常聽,聽多了,也許他會認真去反省。善根、善緣特厚的人,會遇到佛菩薩、善神點化他。
我初學佛的時候,朱鏡宙老居士常講他老人家一生親自遇到的一些故事,講給我聽,親身經曆,不是假的。他生在清朝末年,國民黨是革命黨,推翻滿清,建立民國,十月十號,宣統叁年。在這之前半年,正是辛亥的春天,朱老那個時候大概就二十歲左右,他們住在農村。鄰村,靠得很近,鄰近一個村莊,有一個舉人,讀書讀得不錯,考中舉人。因爲父親年老,在家孝養父母,照顧父母,沒有去做官,年歲很輕。這個舉人這一天請客,邀請親戚、朋友、鄰居,他也是其中之一,到他家作客。什麼事情?他要走了,跟大家告別。到哪裏去?才把故事說清楚。
在半年之前,他中午睡午覺的時候,有一個人敲門,他在作夢。他出來開門,那個人送了一封信給他,請帖,是寫著他的名字。他又問,什麼人?他說我們家的大將軍。他一想,雖然中了舉人,跟官府沒有往來,朋友當中沒有做將軍的。這個送信的人說,既然是你名字,他牽了馬來,你就上馬,見面你就知道了。他也沒辦法,被他逼著,就上了馬。上了馬,感覺他這個馬在空中飛行,不象是在地面上走。走了一陣子,到了,他就下馬。看到一個大殿,許許多多人在交頭接耳,好像討論什麼大事。他就問,將軍是誰?人家告訴他,將軍是嶽飛。他一聽嶽飛,那我不是死了嗎?這不行,我家裏還有,這太太很年輕,兒子很小,父母要人照顧,我不能死。一會嶽飛升帳,召集開會,請他好像擔任秘書,公文這一方面工作,研究討伐金兵。他是個讀書人,這沒有法子,就告訴嶽飛,家裏還有老小。嶽飛說不要緊,我放你回去,回去安頓好,半年以後我們才出發,那個時候你來,有半年時間。就送他回去了。
今天請客什麼?他要走了,去上任去了。老父親很不客氣,他那時候躺在床上,告訴大家,接我的人在門口,已經到了。他對于嶽飛非常佩服,也想得開,人總歸有死,死了能跟嶽飛在一起也很光榮,他有這麼個念頭,所以他也很喜歡。父親在那裏罵,我的兒子不能走。他勸他父親,他說人總歸是要走的,我們人跟鬼,敵不過他們,不如就讓我去!他父親說,好吧!這一聲好吧,他就斷氣了,他就走了。算算時間,武昌起義前半年。所以說什麼?世間我們有動作,鬼已經先打,先去打仗了。嶽飛已經帶了軍隊,那就是滿清,宋朝的金兵就是滿清。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,他親眼看見的,好好的年輕人,什麼病也沒有。家裏請了好幾桌,大家把這個事情,故事講清楚、講明白。真的,那爸爸一句話,說好吧,馬上就走了。朱老居士親眼看見這個事情,覺得奇怪,還是不相信。
他的老嶽父是章太炎先生,這是民國初年樸學大家,大學問家,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,他大概是代理,做了一個月。把陰曹地府的事情常常講給大家聽,所以他知道得很多,不相信。他告訴我他怎麼學佛的?是親自見到鬼。抗戰期間,他做四川、西康兩省的稅務局長,他是學財經的。抗戰勝利之後,他是江西人,做江西財政廳長。我們在臺灣認識的,他告訴我,晚上跟朋友打麻將,打到半夜兩點多鍾收場,回家了。那個時候官雖然做得大,還是得走路,沒有交通工具。走在路上,有路燈,路燈我們知道,現在人不知道,很遠一個電線杆,二十燭光的燈泡,所以只看到亮光,地面照不到,它光太弱了。但是他走回去的時候,看到前面有個婦女走在前面,也不在意,沒有注意到。大概走了半個小時,他突然想起來,一個婦道人家,這樣深夜,她怎麼一個人出來走路?這一想,身上寒毛直豎。再仔細看,那個人有上身,沒有下身,這就嚇呆了。不是時間短,一起走了半個多鍾點。他經過這番事情,他真相信了,親眼見到,絕對不是眼花。從這個地方,真正發心學佛了。所以他告訴我,他說那個現身,半夜現身,婦女身的,他說那一定是觀世音菩薩來度他的。如果不是親眼所見,他決定不相信。從此以後,他把過去這些所見所聞連起來,他說真的,一點都不假,確實有六道輪回。
確實戰場上死亡的這些將軍、士兵,他依舊在打仗,他沒有停止。嶽飛是宋朝的,到民國初年還去打金兵。說明戰爭的可怕,說明殺人要償命,欠債要還錢,因果報應,絲毫不爽。在世間一切衆生,一生所有的遭遇全是自作自受,決定不能怪罪別人。自己要認真反省,要認真改過自新,要忏除業障,求生淨土。不生淨土,業障生生世世追著你,你逃不掉。只有真正放下,一心念佛,你才能脫離六道輪回,這是人生第一樁大事。這些人在社會上有地位、有德行,他們都是依印光大師爲老師,一生念佛,求生淨土。朱老跟李老師同年,也是老朋友,我到臺中,他老人家介紹我去的。那個時候,我認識他有四、五年,我二十六歲認識他的,叁十歲跟李老師見面。這個人是個長者,非常難得。
我們再往下面看,「又《吳譯》曰:諸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,雖不能大精進、禅定、持經戒,大要當作善」。這是說斷惡修善對于往生淨土非常重要,我們雖然不能大精進,不能修禅定,不能持經戒,一定要斷惡修善。這說明什麼?這是最低的標准。善惡的標准就是十善業道,惡就是殺、盜、淫、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绮語,念頭就是貪瞋癡,這叫十惡。十惡的反面就是十善,十善業道,身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淫欲;口,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绮語;念頭,不貪、不癡、不瞋。斷十惡,修十善,這是最重要的條件。
我們從這《吳譯》本,是《無量壽經》的原本,這些話是經文,釋迦牟尼佛所說的,我們要永遠記住,要依教奉行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,決定得生。淨業叁福第一福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大要當作善,比不上別人大精進、禅定、持經、持戒,這比不上,我只要能夠斷惡修善就決定得生。能不能夠超越品位?能。那是什麼?那是你暗合道妙。你真信、真願、真念佛,這就是持戒。一心專念,沒有雜念、沒有妄想,這就是念佛叁昧,就得定了,定決定開智慧。這樣念佛,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阿公阿婆,從早到晚沒有一個妄念,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。你看他歡歡喜喜,見到誰都是笑咪咪的,口裏就一句阿彌陀佛,沒有聽到他講第二句話。不管你跟他講多少話,他回答你全是阿彌陀佛,實在說,我們講話也不知道他聽見沒聽見。這暗合道妙,我們不知道他的境界,說不定他往生是上上品往生。
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一個道場、一個地區,如果發現有這種人,我們對他恭敬,那是活菩薩。有這麼一個修行人在,這一個地方人有福,這個地區不會有災難,他的福報厚!真正有大福德的人,這不是假的。可是這些人往往人家輕視他,瞧不起他,認爲他沒有知識,他什麼都不懂,只會念一句阿彌陀佛。這只會念就不得了,這一句話就不得了,這我們不會念,他會念。只會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上上品往生,這還得了!所以我們要常常記住張善和的例子,地獄相現前,一句阿彌陀佛,他得度了。瑩珂法師的例子、鍋漏匠的例子,這最近的就是將軍鄉老太太的例子,真的,一點不假。這就是真會念佛,除了佛號之外,他什麼都沒有。這是我們要學的,什麼都該放下。爲什麼?全是輪回業。我們放下就是放下六道輪回,不再搞這個玩意。對待任何人都是阿彌陀佛,我們的想法、看法完全正確,善人,阿彌陀佛,惡人也是阿彌陀佛。爲什麼他在我面前晃來晃去?他大慈大悲,讓我在那裏看清楚都不動心。我在這個境界裏頭修清淨心、修平等心,統統是我的增上緣,是我的善知識,成就我,這是多大的福報,這是多大的善。
下面,「彭際清居士曰:十善本爲天業」。釋迦牟尼佛講《十善業道經》,給誰講的?給生天的人講的。他還舍不得離開六道,對于天道非常向往,天堂比人間好,佛教他生天的方法。今天我們「以念佛因緣,回向極樂,即轉天業而成淨業」。我們今天修十善業道,加上念佛的功夫,斷惡修善,決定往生,這是生同居土。如果學得跟阿公阿婆一樣,那不得了,那就可以轉到實報土去了。
底下有「何以故?念佛之人能轉惡業,何有天業而不能轉」,這話說得有道理。張善和是最好的例子,臨命終時,牛頭人來索命,在這個緊要關頭之下,他大聲喊叫救命。你看就遇到一個法師。法師知道,趕緊點著一把香,交到他手裏,教他念阿彌陀佛,求生極樂世界。他就大聲念阿彌陀佛,念了幾聲告訴大家,牛頭人不見了,阿彌陀佛來接引他,他往生了。這種機會也是億萬人當中難得碰到一個,你怎麼就在那個時候一喊救命,就有人來救你,哪有這麼巧的事情。我們在曆代《往生傳》就看到這一個,沒有看到第二個例子。這告訴我們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,問題你能不能遇到這個緣。所以還是自在往生好,像鍋漏匠這些人,自在往生,不要助念的,不要人知道的,免得人幹擾,問長問短,擾亂清淨心。
所以轉天業爲淨業,「是故修淨業者,當盡己力,兼行衆善」。這個衆善決定是斷十惡、行十善,這是非常非常重要,決定不能少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七二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