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七叁集

  淨土大經科注  (第四七叁集)  2012/8/16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473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九百六十七頁倒數第四行,從第二句看起:

  「是故修淨業者,當盡己力,兼行衆善也」。修淨業的確實是福慧雙修,這是彭際清居士給我們說的這些話,希望念佛人要盡力去兼修衆善。這什麼原因?我們的福報不夠,沒有福報,修善就是積福。善的標准就是《十善業道經》,時時刻刻不能斷,事上沒有,要在心上修。沒有傷害衆生的念頭,這心善;沒有占別人便宜的念頭,這是心善,這是不盜;沒有淫欲的念頭,沒有妄語、兩舌的念頭,這都是修,時時刻刻要提高警覺。爲什麼?習氣很重,特別是口業,順口就溜出來了,有意無意。起心動念都是業,何況身行、口言!十善、十惡都分配在身口意叁業當中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要想到。

  「且所謂帶業往生,其業蓋指宿業也。宿世惡業雖未全消,但仗佛本願,及持名妙德,故可帶業往生,不更惡趣也」。這是說淨宗法門主張的帶業往生。這個帶業要知道,是指過去生中所造的業,不是指現前,現前念佛,依舊還造惡業,這個帶不去的。往生確實說是在最後一念,哪個人有把握臨命終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?誰有這個把握?可以說只有真正放下萬緣,心裏面除阿彌陀佛之外,確實沒有一個念頭,這種人有把握,還有念頭的人決定不會有把握。真正念佛人,心地要清淨,沒有雜念、沒有妄想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這真念佛。還有妄念、還有雜念,無論是想著自己,或者是想著別人,想事、想物,全是雜念。總而言之一句,你沒有放下幹淨,你心裏頭還是有這麼多念頭在起伏,這就是你這一生不能往生的原因。這個原因可以說,一萬個人裏頭應該占九千九百九十九。李老師說,念佛人一萬人當中頂多只有叁、五個往生,那是什麼?六十年前。六十年後今天,一萬人當中有一個就不錯了。爲什麼那麼多人不能往生?他有操心的地方,這個事情麻煩了,這樁事情誰都幫不上忙,阿彌陀佛非常慈悲,沒有辦法幫你忙。因爲往生是靠自己,不是靠別人,完全是自己最後那一念是阿彌陀佛,這一念感得阿彌陀佛現身來接引你,這真往生。

  人走了之後幾個小時,摸摸頂上還是熱的,未必往生,這靠不住。爲什麼?在人間得大福報的,頭頂是熱的,往生天上,統統是熱的,所以這個不可靠。印光大師告訴送往生助念的人,不許去動他的身體,不要去探探這個熱、那個冷,不要去,這個不好。印祖說得有道理。我們送往生是一個真誠的心、恭敬的心,不是說「我今天幫他送,他到極樂世界了」,自己還炫耀自己,錯了!我們念這種名利心還是沒有丟掉。爲什麼去送往生?爲名利。你說這種念對人有什麼好的加持?往生的人需要的是清淨平等覺,這種心,那對他真的是有加持作用。所以,不能夾雜著妄念,我們探探熱,探探說他是不是真走了,這都是夾雜,這都是把助念的功德破壞了,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道理。

  真正得往生的,于宿世修的因關系最大,經上講得很清楚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」。我們看到唐朝張善和殺牛,臨終牛頭人現前,他大喊救命,那個時間很短促。外面剛好有個法師從他門口經過,聽到他裏面喊救命的聲音,就進去看看。這個法師很內行,問他是什麼事情?這好多牛頭人來索命!立刻就知道了,這地獄相現前。什麼都不問了,燃著一把香放到他手上,叫他趕緊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。他也真聽話,念了幾聲佛,告訴大家牛頭人不見了,阿彌陀佛現身來接我了。這就是宿世的善根福德因緣在這一刹那當中圓滿,不是偶然的。所以,大經裏頭常說,凡是往生的人,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,在臨終佛來接引,是無量諸佛加持的力量。我們過去生中有沒有供養無量諸佛?我們不知道。但是從我們歡喜佛法、歡喜淨宗,這個證明我們有,但是有多少不知道。如果看你對這個法門的理解,你對于這個世間的放下,真正放下,那就是曉得你的善根深厚。善根深厚的人一定放下,心地一定幹淨。這個都要得諸佛如來的威神加持才能做得到,不靠佛菩薩加持,我們自己沒這個能力。我們放得愈多,什麼念頭都沒有了。

  所以,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,要了解現實實際的狀況,特別是要認識自己。自己沒有別的,帶不去的統統放下。這身體都帶不去,你所有産業帶不去,你所有的財寶帶不去,你不要在這上操心,也不必說你把這些東西都丟掉。有人幹過這個事情,唐朝的龐蘊居士,那是表演給大家看,只爲了一句話,把這句話傳下去,他就做這個動作。把他家裏財産全部賣掉,裝在一條船上,船劃到長江當中,底下砸個洞,沈下去。有人就問他了,你這麼多財寶你不要了,你拿去做做好事、布施給人不是好嗎?爲什麼把它沈到江底下去?他說了一句話,就是他要說的,「好事不如無事」。好事還要操心,無事不操心了。

  我們也不必學龐居士,學他的那個理念、精神,不放在心上,就沒事了。如果你把它丟到江裏,丟到大海裏頭去,丟了之後還懷念,你還是有事,還是沒完沒了,最重要的是心裏頭不染。是不是我的?身體都不是我的,哪一樣是我的!經上講了,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,哪一樣不是我的!一定要把這個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,心裏頭幹幹淨淨一塵不染。日常生活當中就是磨煉,煉什麼?就是煉放下。真放下了,痕迹也不著,高明!事上隨緣,心裏不著。隨緣,什麼都好,你叫我幹什麼就幹什麼,人愈傻愈好、愈糊塗愈好,難得糊塗。所以傻人有傻福,不是壞事。人不要太精明了、不要太能幹,能者多勞,他比別人辛苦。所以,修淨土的人隨緣,遇到好事大家分享,不要專享。這種行持能幫助別人拓開心量,因爲人都自私自利。處處是爲人想,不是爲自己想,我這個做法對衆生有利益,對大家有好處。帶業往生,帶宿業不帶今業。宿業沒有完全消掉,但是仗阿彌陀佛的願力,持名的功德,名號功德不可思議,所以可以帶業往生。不更惡趣也,我們造作有叁惡道的罪業,可以不受叁惡道的果報就往生了。

  「彌陀第二願曰:來生我刹,受我法化,不複更墮惡趣」。這一願講得很清楚,往生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每天講經教學,從來沒有一天休息。所以任何一個人只要到西方極樂世界,沒有不成佛的。爲什麼?學習的環境太好了,沒有中斷過。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吃飯,不需要飲食、不需要睡眠,我們這個兩大障礙帶來多大的煩惱,極樂世界人這兩種障礙沒有。極樂世界沒有晝夜,它是光明世界,它的光明不靠日月,它那裏所有物質現象都放光明,自己身放光、花草樹木放光、居住的宮殿放光,寶池德水都放光,光明世界。而且這些光明都是永恒的,不會中斷的,這是自性的性德。自性也稱作大光明藏,就是常寂光。佛教不倦,我們學聽不厭,真的法喜充滿。

  縱然是有緣,有緣衆生,跟你有感應了,衆生有感你有應,你隨類化身去幫助他。自己的本身沒有離開講堂,本身還是跟佛在一起,化身過去了。是不是從這個身化個身?不是的。那個衆生念頭想的時候,跟著他的想,立刻就現身,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,沒有來去。我們這個世間人,生活在叁維空間,有來去、有時間、有空間,極樂世界沒有,沒有時間、沒有空間。沒有時間,沒有先後;沒有空間,沒有遠近,再遠的距離都在眼前。爲什麼?皆作阿惟越致菩薩,這句話記住。阿惟越致是什麼?明心見性,圓證叁不退。他雖然不是究竟果佛,但是他們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跟妙覺如來差不多,隨類化身他沒有障礙。他障礙就是什麼?就是障礙契入常寂光,就障礙這個,除這個之外,他什麼障礙都沒有。無始無明習氣斷幹淨了,回歸常寂光,叫妙覺如來,證得究竟果覺。所以經上講的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指這個位次,等覺還不是,等覺有上。等覺是正等正覺,它有上,只有這個位次叫無上,這個位次是常寂光。

  這下面說,「但所謂帶業者,只限宿業,而決非現行之業」,這句話比什麼都重要。千萬不要誤會,臨終最後一念,那我現在多造一點惡業沒關系,臨終我放下,求往生。理上講得通,事上做不到,你臨命終時,你的念頭一定會起來。修行全在平常,把平常當作臨終來看待,要這樣修。印光大師就是這個方法,把死貼在額頭上。他的關房,他的關房佛堂只有我們攝影棚一半大,我去參觀過,只供一尊阿彌陀佛像,大概只有一尺高,就這麼高,不高。佛像背後牆壁上寫了個「死」字,他老人家自己寫的,貼在後面。就是說每天都把我今天是我臨終的日子,什麼都不想了。我還有明年,得想明年的事情,我還有明天,想明天的事情;他沒有了,過去已經過去,別想了,明天沒有了,沒有明天,也不想。這個法子妙絕了,真難得,老和尚這個方法非常高明。老和尚這個字我有照片,放在澳洲沒有帶回來。但是這個字很多書上都有,能找到的時候,我們把它放大多印一些,祖師的手筆。所以現在就是老實念佛,什麼都別想了。

  「如《涅槃經》中,廣額屠兒,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。這兩句話知道的人很多,引用的人很多,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,不知道出在什麼地方。這是說《涅槃經》上的,佛經裏面的故事。「故知成佛,必須放下屠刀也」。《涅槃經》上這一段,我們也把它節錄在參考資料裏頭,「廣額屠兒」,這是在《涅槃經》裏頭節錄出來的。《涅槃經》卷第十九,「波羅奈國有屠兒」,就是做屠宰業的,中國人講屠宰業,殺雞、殺牛、殺羊,以殺生爲謀生的行業。「名曰廣額」,可能他的額頭很廣,人家叫他做廣額。「于日日中殺無量羊」,天天宰殺,「見舍利弗即受八戒,經一日夜,以是因緣,命終得北方天王毗沙門子」。你看這個受八戒的功德,一日一夜的殺戒真正忏悔,不錯,投生到天道去了。不高,四王天,也很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七叁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