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你,你的情緒沒有定下來,不給你說。說個有字,我們精神提起來,不行,心動了,又亂了,再讓你慢慢停下來,才給你講真話,真話就那麼簡單。然後告訴我,從初發心到如來地,看破幫助放下,放下幫助看破,看破再幫你放下,放下又幫助看破。就是這兩個方法,像走樓梯一樣,相輔相成到如來地。
我們很感恩,因爲我們初接觸佛法,對佛法一竅不通。這個方法就是大乘教上講的止觀,止就是放下,觀就是看破。如果用止觀講,我又不懂了,那麻煩可就多了。什麼叫止、什麼叫觀,搞一天也搞不清楚,愈講愈迷糊,對這個沒興趣了。你看他用的方法善巧方便,很通俗的方法,又不離開宗旨,這叫學問、這叫智慧。這叫善巧方便,讓你聽了會感到興趣,一知半解,好像懂得又好像不懂,你會再來,這妙在這個地方。我這樣就跟他叁年,每個星期給我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,他沒有事情的時候都是兩個小時,有特別事情的時候一個小時。叁年大概見面一百多次,一個星期見面一次,學佛的根基是從他那裏奠定的。這個行業是他指導的,他叫我別做官,我說爲什麼?他說你做個官是個好官,你的手下貪贓枉法你怎麼辦?我一想到這個問題真嚇到了。我自己可以不做違法的事情,憑良心做事,但是別人不行。現在到哪裏找一個真正有良心的?找不到。一句話提醒了。我說那我怎麼辦?他知道我在臺灣就一個人,沒有任何顧慮的,出家好,就叫我出家,教我學釋迦牟尼佛。那個時候還沒有書,叫我去讀《釋迦譜》,這書買不到,《大藏經》裏頭有。我就到臺北善導寺,這臺北最大的一個寺廟,裏面藏有《大藏經》,找來,好在分量不多,我利用星期假日去抄。那時候剛剛學佛,老人教我看的這些書,我還都抄了好幾本。
這個老人大我叁十九歲,祖父輩的,看我們是小朋友,我跟他那一年六十五歲,我二十六歲,非常慈悲,我們離開的時候都會送到門口。如果有一次沒去沒告訴他,他會叫他的副官打電話給我,是不是生病了,怎麼沒來?這搞得我非去不可,不去,老人挂念。我對于佛法基本的概念全是從他那學的,他是藏傳密宗的大德,沒有教給我密法,可是密宗的知識跟我講過很多,所以我們對密乘非常尊重。密乘是大乘,而且是大乘裏面的高級佛法。密也是從淨門入門,跟淨土宗是一樣的,修清淨心。但是密的清淨比我們淨土要加倍,淨土宗是離開染汙叫淨,它不離開,它染淨不二,染淨一如,這個就難了。所以,在它那個境界裏頭,你不成佛就墮阿鼻地獄,沒有中間這個層次。所以淨土比它好修,它不容易修。
它修行的方法也是要從顯入密,他說在西藏,一般學佛先修顯教十年,考試及格,有個學位叫格西,拿到這個學位,才能夠請求上師傳授密法。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學的,一般給人灌頂叫結緣灌頂,那不是真的。結緣灌頂很平常,完全看各人的根機,根機好的也能得利益,根機不好的,種個善根,結個法緣。所以裏頭一些狀況了解,了解你才能尊重它,你才知道他們所有的做法有很深道理在裏頭,真正讓你六根在六塵境界裏頭,去鍛煉不執著、不分別、不起心、不動念。不執著就是聲聞境界,聲聞緣覺的境界,不分別是菩薩境界,不起心、不動念就是禅宗明心見性的境界。所以,用的方法不一樣,原理相同,目標一致。接觸之後,我們這才了解。
密宗我們非常佩服它,高明,因爲它不排斥。密宗裏面有有許多明王、有神,在佛教稱菩薩,從哪裏來的?古印度宗教很多,它都把它融入,融入了加給它新的意思,它就變成佛法,一點都不排斥。這真實智慧,善巧方便,高明到極處。不排除你,把你引入我們一家,現在講宗教是一家。像四大天王,都是印度其他宗教的,不是佛門的。你看把他接引過來做護法神,加個名詞給他,東方持國、南方增長、西方廣目、北方多聞,他變成表法,他有意思了。印度人拜沒有意思,只曉得是護法神,拜他爲保佑我。佛這麼一解釋,真保佑了,你才有東西學,這是佛法高明到極處,不能不佩服。所以,圓妙到極處,沒有一法不是佛法,我們才相信這句話。如果你不懂,哪一法是佛法?你不懂,沒有一法是佛法;真懂了,沒有一法不是佛法,這真妙。
難,難在哪裏?沒有真正把這個東西講清楚、講明白。我跟章嘉大師的時候,他那時候身體不很好,所以他六十八歲就過世,我跟他叁年就過世了。傳法的弟子難找,到哪裏去找?李老師告訴我,學生找個好老師不容易,可遇不可求;老師找個好學生更難,比學生找老師還難。這個事情確實,古人所說的可遇不可求。遇到,還真正有緣,有緣是什麼?這個學生聽話。學生能學到東西就是六個字,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有這六個字,沒有不成功的,決定有成就。不老實、自作聰明,這個沒用處,這不會成就的,必須要聽老師教誨。
我在臺中,老師給我的時間五年,完全聽他教誨,連看一本書都要經過他同意,他不同意的不能看。換句話,他對我學習的東西他完全了解,你看了哪些東西、讀過哪些東西,他才負責指導你。如果你要瞞著他看別的東西,你就亂了,你不聽指導。講經、聽經只能聽他一個人的,這五年之內,任何人講經不准聽,出家在家都不可以,只准聽他一個人的。這是進門的時候約法叁章,條件很苛刻,第一個,我過去跟方老師學的、跟章嘉大師學的,他不承認,要統統作廢,跟他從頭學起。要不然夾雜那些,我們會比較,老師講的跟章嘉大師講的不一樣,他又要費心來給你解釋,羅嗦。不許可,你過去所學的一概作廢。第二個就是學習,不管是世間法是佛法,你要看的、你要讀的統統經過他批准,他沒有批准的經論不能看。說這麼樣嚴格。第叁個是他有期限,五年。這是老規矩,我們才曉得,中國古時候五年學戒就是這個戒,是遵守老師的戒,不是戒律。真正想學的,五年,我們遵守了。他問我能不能遵守?能遵守,行,我收你做學生;不能遵守,你另請高明,你找別人去。我們接受了。
這是不准你看、不准你聽、不准你接觸,叁個月心就定了,就得好處,心清淨就好像有一點智慧了。六個月之後,感謝老師,這個教學的方法真好、真管用。原先有疑惑,半年之後不疑惑了,這方法好。到了五年,我跟老師說,我的根性不是利根,中下根性,我說五年不夠,我再遵守五年。老師笑起來了,好吧!所以我守他這規矩十年,十年才離開他。現在找這麼個學生到哪找?找不到了。這就是傳統文化、大乘佛法複興難,難在什麼?找不到真正像過去這種條件的人、學習的人,真正嚴格遵守老師的規矩,沒有了。現在人你給他這些條件,他跑了,他以爲你貢高我慢,傲慢,比你高明的人多得是,走了。這是真正難的地方在此地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原則就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像我們今天,用黃念老一個注子,就是一個老師,不夾雜其他。裏面有問題的,我們查字典,找參考資料,來做補充。今天對于聖教、對于佛法,確實社會大衆愈來愈陌生,愈來愈感到困難。難,我們要盡力去做,盡心盡力把它做出來,希望叁寶加持,有這種緣分我們能遇到。遇不到就是求生淨土,遇到還是求生淨土,但這是善事,要盡心盡力去做。希望它成功,希望正法久住,希望中國傳統文化能夠複興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七叁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